北京金惠農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民田間學校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以“方便農民學習為中心,提高農民素質和能力,達到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區域和諧”為理念,實現“五有”“六個一”全國農民田間學校示范校建設,即做到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有固定的培訓場所,有必要的教學設備,有規范的規章制度,有較多的農民學員;同時具有一塊農業技術示范田、一個主打產業、一個技術指導小組、一批鄉土專家、一名農技專家、一個綜合網絡平臺,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農時季節緊密結合,實現農民教育培訓與農業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服務產業振興。
培訓專業有成效
金惠農農民田間學校位于昌平區興壽鎮肖村,集生產、試驗示范、銷售、科普教育、新技術推廣應用及培訓為一體。校區有土地500余畝,設施總面積達80余畝,擁有150平方米的教室一間,可容納120人同時上課。學校現有社員207人,帶動周邊農戶300余人,陽光溫室362棟,主營品種有蔬菜、草莓、西甜瓜、食用菌等果蔬產品。學校為方便學員及周邊村民學習和閱讀,建設有500平方米的田間書屋,存書1.8萬余冊,其中農業專業書籍8000余冊,并完善借閱系統。為開拓學員思路和視野,學校定期召開小規模的農業技術專業論壇,內容豐富多彩,深受學員歡迎。
學校面向學員開展貼近生產實際、以實用為導向的培訓。10年間,300余人實現了自主就業,技能培訓達1000余人次,實現了以創業帶動就業,帶動社員增收的目的。學校建起水肥一體化系統,20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每年為社員免費提供優質種苗20萬棵左右;支持40戶學員種植炫彩系列等優質口感型的特色西瓜;每年學校帶動學員向市場提供新鮮、綠色蔬菜100萬余公斤。針對農民的生產問題,為周邊農戶提供免費技術服務,每年入戶指導1000余次,為農戶提供“零距離、零門檻、零費用、零時差”的四零服務,服務面積600畝。
規范化辦學建規章
金惠農農民田間學校采用規范化辦學模式,從生產前的培訓到生產過程中的全流程指導,從農資的統一采購到農藥、農肥使用中的監管,從果蔬品質檢查檢驗到統一包裝銷售,各個環節嚴格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進行。經過十幾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學校定期聘請專家對社員及周邊農戶進行業務指導和專題培訓,進一步提高社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生產經營能力。學校組建了近50人學員微信交流群,農業專家、指導教師、學員在群內直接對話,全程跟蹤,有問題拍照“問診”,線下解答,提供全面便捷的技術服務。云上智農App、農民教育培訓、農廣新天地發布的新課程、新農技,直接推送到學員交流群中,學員們可以隨時隨地定向學習。
建立健全田間學校管理制度,是規范發展的必經之路。學校制定《農民田間學校技術培訓制度》《農民田間學校規范化管理制度》。入學時為每名學員建立個人檔案,確定固定聯絡人,及時了解產業發展情況;根據農時農事,科學規劃對肥料定購、種苗發放、農資統購、種植培訓等課程的設置;組建跟蹤服務專家團隊,為學員提供生產經營指導、技術支持和信息服務。
示范帶動促發展
為充分發揮農民田間學校教育培訓功能,金惠農承擔北京及全國各地的高素質農民培訓任務,努力發揮農民田間學校作為農廣校體系在產業鏈上的辦學點、產教結合的主陣地、農民教育的主課堂、農民發展的加油站作用。
做給農民看。每一項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都面臨著種植和市場的雙重考驗,金惠農敢于試驗,主動承擔風險,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記錄作物成長過程中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注意事項、蔬果品質、產量預測等數據,與專業機構合作開展新品種試驗田,種植140余種品種,開放式組織學員參觀,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品種測評品鑒,篩選出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種,學員根據自身體驗及參觀者評述來決定推廣種植品種。“固定課堂”與“田間課堂”相結合,隨時隨地有課堂,用作物生長、銷售的結果為依據,學員更為直觀地觀察農作物的長勢,學習科學的管護經驗,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品種種植。
為了讓學員能夠更直觀地感受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學校對園區的基礎設施進行了升級。2021年學校所在基地投入60余萬元,建立水肥一體化系統及育苗自動噴淋系統,用科技把握水肥使用的精準度,達到節約用水、控肥的作用,同時節省人工投入,減輕勞動強度。逐步樹立高科技果蔬種植應用理念,激發學員理解科學、應用科學的熱情。2021年底學校完成集約化育苗中心的建設,更好地保證了生產種苗的品種純正及出苗質量,每年為學員發放種苗30余萬株,為學員的高效生產提供有力支撐。
指導農民干。農業種植是集植物、微生物、土肥、種苗繁育等多種學科、多種技術的綜合體。由于學員文化程度不同,年齡偏大較為保守,受其制約,對于新技術、新品種的接受能力具有局限性,這就需要農民田間學校發揮作用,帶領學員實操,使其逐步領悟掌握技能。根據農作物不同的生長期,學校會聘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到現場,培訓前組織學員分組討論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以棚室為課堂,指導學員生產,使學員帶著問題來,帶著答案去,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
幫著農民賺。嚴把肥料關、種苗關,對學員進行技術指導,解決種植產前、產中、產后的實際問題,是種植出優質農產品必要的前提。“變現”才是硬道理,學校成立以來,一直努力拓寬農產品銷路,秉承社區支持農業的思路,將社區銷售作為主要渠道,使學員與社區直接對接,省去中間環節,降低市民購買成本。當有的學員反映銷售受阻時,金惠農會先行收購菜品,儲存在冷庫中,優先保障學員的收益。為了拓寬銷售渠道,金惠農開啟抖音直播帶貨,由校長楊洋親自直播,銷量可觀。
校企共建齊增收
金惠農農民田間學校在昌平區科協及興壽鎮黨委的指導下,于2016年12月成立了中共北京市昌平區金惠農農業合作社黨支部。以黨建為引領,全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社員”一體化發展模式,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帶動農民種植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為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金惠農與白坊村村辦企業共建聯合發展,力求實現共同致富。白坊村村辦企業充分發揮自身經濟區位及人才、資金、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利用農民田間學校現有土地、人力等特色資源,全面實施支部共建、資源共享、集體共融、村民共富,逐步形成“校企共建”的合作模式,實現了“集體增收、農民致富”多方共贏局面。金惠農采用社區支持農業的新型經營理念,積極倡導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建立會員與農民田間學校的長期合作發展關系,為會員提供健康、安全的農副鮮品。通過用戶下單、確認訂單、分配訂單、訂單收款等訂單式銷售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助農扶農作用,依托互聯網優勢,積極搭建農產品展銷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不斷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農民增收致富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北京市農廣校昌平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