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小雞國,好蛋好生活”,年輕化的口號,很難聯想到這是一家農業企業。蛋雞是天津市濱海新區中塘鎮的農業支柱之一,發展了20多年的時間,已經成為了天津市的雞蛋重鎮,10萬只規模化以上的蛋雞企業近10家,對京津冀的蛋雞保供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如何伴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升級進行品牌化,小雞國可以說是突出重圍,脫穎而出,走出了自己的一條差異化和品牌升級的道路。
責任在肩" "返鄉創業
天津市鴻福禽業創立于千禧年,距離風景秀麗的北大港濕地5公里內,占地面積30畝,由韓玉俊女士創立,從最初飼養1000羽肉雞,僅有兩名工人的500平方米小雞舍做起,為大集團做代養,慢慢地因為飼養的肉雞品質好,深受轄區內老百姓的喜愛,鴻福禽業對雞舍進行升級,從1000羽發展到2萬羽。
隨著市場的發展,鴻福禽業結合自身養殖經驗及市場需求,從肉雞代養逐步轉型到蛋雞飼養、孵化等,養殖規模從2萬羽發展到8萬羽,雞舍4棟,工人10名,積累養殖經驗的同時,拓展更多的蛋品品類,生產蛋品質逐漸達到行業優質水準。
2021年,天津遭遇罕見的強降雪天氣,養雞場也難逃雪災,一片狼藉,幾萬羽雞在塌了的雞舍下壓著,損失慘重,幾百萬對于一家蛋雞企業來說,可以說是十幾年也賺不回來,創業20年的心血,一天就化為了滿目荒涼。盡管當時韓玉俊已經年逾60歲,但她依然打起精神,頂住壓力,勇敢面對。然而這些都被她的孩子看在眼里,當時她的小兒子王紅霖已經大學畢業,在知名的外企工作。突然有一天,王紅霖回家,“媽,我不上班了。”當時韓玉俊以為兒子事業遇到了困難,后來才知道,是因為孩子想為她減輕壓力。王紅霖覺得,作為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有義務回到家鄉、回報家鄉,為自己的家鄉作貢獻。
知易行難" "上下求索
王紅霖剛回來的時候,搬上幾筐雞蛋,就腰酸背痛,加上每天要面對很多突發情況,“一號棚溫度太高了”“咱家玉米只夠吃兩天了”“雞蛋又存了很多賣不動了”,他從朝九晚五變成了7乘24小時,還是忙得一團糟,他一度懷疑自己的選擇,村里沒有商場、超市,每天工作完,只能面對昏黃的路燈發呆,每天也都是跟父母輩的合作商打交道,很難找到共同語言。
在王紅霖打退堂鼓的時候,天津市農廣校聯系到他,希望他去參加培訓,其中包括蛋雞健康養殖、現代養殖、市場營銷等方面培訓,并且有很多走訪其他標桿企業的機會,王紅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系統學習了家禽的生理特征、常見疾病的識別和防護、如何提升農業企業抗風險能力以及現代化養殖的發展,包括環境控制、水處理等。還看了很多企業的產品升級,包括有了更多新的產品如富硒蛋、初生蛋。知識打開了紅霖的眼界,也激發了他從母親身上學來的不服輸品質,每晚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寫寫畫畫,十分沉浸。王紅霖這次很有信心,如果仍然按照父母輩的思路,傳統養殖業很難取得突破,這次,他要按照年輕人的思路追求新的蛋雞夢:鴻福2.0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以創立一家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為發展目標,以“小雞國”品牌承載20年的農業情懷,結合現代農業科技和管理、營銷理念,輻射京津冀核心消費群,秉承“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老百姓提供一枚安全、放心、有品質的雞蛋,紅霖堅定信心要在京津冀蛋品區域品牌中打出一定的知名度。
洞察市場" "破局創新
王紅霖結合在農廣校的學習和見識,以及和自家合作了20多年的經銷商的討論,又深入調查了30多個城市消費者,發現蛋雞行業存在一些痛點,一是養殖不透明,消費者對行業有很多擔心;二是中間流通環節多,消費者想買到新鮮雞蛋不容易;三是缺乏差異化,消費者對優質產品的追求難以滿足。通過調查還發現,最重視雞蛋品質的是寶媽群體,他們希望孩子入口的雞蛋能安全、新鮮、放心。蛋雞廠距離公眾視線太遠,距離感導致了缺乏情感體驗。結合以上的調查,王紅霖在大學老師、農廣校的協助下,推出了“小雞國”品牌。并根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推出了8枚、20枚家庭裝,30枚、45枚禮盒裝,以及不同人群的蛋品禮盒,如適合寶寶的初生蛋、適合孩子的DHA雞蛋、適合中老年人的綠殼蛋、適合養生群體的富硒蛋、適合三高人群的低膽固醇雞蛋。
在生產方面,王紅霖提出要“透明生產,精細把控”的生產理念,從雞苗的甄選,到全谷物飼料的原材料把控和自有設備閉環加工,以及引入了溫濕度環境控制系統、飲用水處理系統等現代化設施。在服務理念方面,提出“精心、放心、安心、臻心、專心”的“五心”級服務,全心守護消費者的全家健康。“快樂小雞國 好蛋好生活”是品牌的標語,也是希望小雞國成為消費者的溫暖陪伴,伴隨消費者健康生活。
有了產品和品牌,也要懂得渠道搭建。鴻福過去20年主要是走大批發市場,這個渠道走貨量大,但是價格也只能隨行就市,尤其是價格低迷的時候,一天甚至賠幾千元。王紅霖開始走訪天津市的重點商超、食品企業、餐飲企業,了解他們在產品、服務方面的需求,小雞國畢竟是個新品牌,雖然渠道商被這個年輕人的熱情打動,但是要引入一個新的企業還是有所顧慮。王紅霖沒有放棄,他提出“先免費用一筐,滿意付款”、“一筐也能送,8小時送達”、“全年無休”的服務宗旨。每次到了客戶那,都細心把剩下的雞蛋替換回來;在雞蛋要開始緊缺的時候,他沒有想著漲價而是提醒客戶可以提早備貨。王紅霖就這樣開始了他的開拓之路,也讓這些渠道商看到了這個年輕人身上的真誠和實在。
星光不負趕路人。他帶著他的“小雞國”成為天津市很多知名超市、食品企業、餐飲公司的金牌供應商,自己返鄉一年也增收了50萬元,這在別人看來都是不可能的,只有王紅霖和他的父母、老師知道,這背后是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
使命擔當" "深耕細耘
王紅霖取得成績的同時,也一直在學習,農廣校有不少培訓,王紅霖因為在蛋雞方面的創新發展,入圍2023年的“耕耘者振興計劃”,在這個培訓中,王紅霖深感新農人對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性,鄉村振興需要產業升級,而升級的核心在技術和人才,紅霖知道這個過程中有多少心理困難要克服,也知道新農人返鄉后,一旦摸索到路徑帶來新的發展機會。王紅霖這時候有個更大膽的想法,要讓“小雞國”帶動更多人返鄉創業。王紅霖所在的家鄉在中塘鎮潮宗橋村,是天津最大的農光互補設施農業基地,1000多畝的基地下有幾百個蔬菜大棚,但是當地農戶基本還是以種植白菜、辣椒、茄子等傳統蔬菜為主,一旦到了旺季就會積壓。紅霖將自己的經驗和村領導班子交流分享,并且和天津城建大學、南開大學等展開很多合作交流,為村中創立了“潮菜菜”品牌,創作的潮宗橋村村歌《美麗鄉村“潮”起來》也廣為流傳,唱出了村民的好生活、新面貌。每到周末和節假日,來自各個城市的游客、大學生等來到潮宗橋村采摘、露營、寫生……小村莊在這些年輕人的影響下越來越熱鬧。村書記邢志強說:“我們村最大的寶貝就是像王紅霖這樣的年輕人。”
王紅霖還有很多規劃,在農廣校的建議下,他正系統學習農業經理人的知識,準備考取農業經理人資格證書。王紅霖希望用學到的先進經營理念和科學技術,深耕家鄉沃土,能夠將雞蛋的深加工、文旅發展起來,吸引更多人來到他的家鄉,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作者單位:天津市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