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發展多花黃精的林下種植,緩解黃精產業壓力,本文根據杉木林套種多花黃精生產實踐,分析了多花黃精林下種植栽培技術。提出多花黃精林下種植關鍵要點包括良種繁育、選擇適宜的栽培土壤和環境、合理管理植株生長、防治病蟲害以及適時采收等方面;林下種植多花黃精田間管理包括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定期澆水和疏花摘果等。研究結果為探索多花黃精林下種植技術,提高人工種植多花黃精產量和經濟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多花黃精;林下種植;塊莖繁育;疏花摘果;蚜蟲
中圖分類號 S567.239"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4-0031-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07
Planting techniques under the forest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LI Hong1" "CAO Shoujin2
(1Qingshigang State?Owned Forest Farm in Yanling County, Hunan Province, Yanling 412500, China;
2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o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understory planting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and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n the Polygonatum industry,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understory planting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intercropping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under the forests. The key points for planting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under the forests included breeding high-quality seeds, selecting suitable cultivation soil and environment, managing plant growth reasonably,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pests and diseases, and timely harvesting. The field management of planting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under the forests included intercropping and weeding, rational fertilization, regular watering, and thinning flowers and fruits.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exploring understory planting techniques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improving 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Keywords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planting under the forest; tuber breeding; thinning flowers and picking fruits; aphid
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又被稱為野生姜、野姜、山姜或姜形黃精,是百合科(Liliaceae)黃精屬(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多花黃精根狀莖肥厚,莖高可達100 cm,5—6月開花,8—10月結果[1-2]。多花黃精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廣泛用于中醫藥領域,用其根狀莖入藥,味道甘平,不僅補氣養陰、對于脾虛胃弱、體倦乏力有改善作用,還可以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同時能夠潤肺止咳,緩解肺虛燥咳、口干食少等癥狀[3-4]。吳媛媛等[5]研究表明,多花黃精可以輔助治療糖尿病和高血壓,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力。鐘建軍等[6]研究表明,多花黃精分布較為廣泛,性喜陰濕、怕旱漬,通常生長在潮濕蔭蔽,但上層光照充足的林下、灌叢或山坡陰處。本文基于多花黃精在杉木林下的種植實踐,闡述多花黃精林下栽培技術,以期為黃精林下種植以及林藥復合種植模式的推廣提供參考。
1 良種繁育
為提高多花黃精的繁育效率和品質,進行良種繁育至關重要。多花黃精可以利用塊莖或種子進行繁殖,塊莖繁殖具有生長周期短、產量高的特點,可以快速產出大量種苗。高秋美等[7]研究指出,相較于種子繁殖,塊莖繁殖更加方便和高效,是多花黃精的主要繁殖方式。實際生產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兩者的優缺點和當地種植情況選擇繁育方式。
1.1 塊莖繁殖
塊莖繁殖多花黃精出苗快、產量高,有利于保持優良性狀的穩定遺傳,同時能保證多花黃精的藥用效果。塊莖繁殖通常在10月下旬或3月下旬,選擇生長健壯、品質優良的1~2年新鮮多花黃精塊莖的先端幼嫩部分,將其分成幾段,每段保留2~3個節作為優質種莖。為確保種莖質量,切口需用草木灰進行處理,或用多菌靈浸泡2~3 min,以達到一定的消毒抗菌作用[8]。按照行距25~30 cm、株距12~16 cm,在深8~10 cm溝底均勻放置種莖,注意根芽朝上,覆蓋厚5~6 cm細肥土,并稍加鎮壓以穩固種莖,隨后適量澆水,確保種植區水分充足,最后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廄肥或碎秸稈,劉恒[9]研究指出,土表覆秸稈不僅可以起到保暖作用,確保黃精安全越冬,還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通過以上步驟,可以為多花黃精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促進其生長發育。
1.2 種子繁殖
多花黃精種子一般在秋季成熟,漿果由青色變為青黑色時即可采收。9月果實成熟后,選擇具備優良性狀的多花黃精植株作為母體,以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且具有較強抗逆性的植株為佳,采摘母體植株的種子進行精選,將種子置于陰涼處。多花黃精種子的保存是確保繁育成功的重要步驟,篩選的種子用質量分數3%的H2O2消毒,與砂土按照1∶3(V∶V)的比例混合均勻。將混合后的種子和砂土藏于深30 cm的坑中,藏坑要求透氣性好、無陽光照射并保持濕潤。在次年3月中旬播種,先按照株距10~15 cm、行距20~25 cm的規格將優質種子條播到淺溝中,播種后覆土1~2 cm,并輕輕鎮壓澆水,以確保種子與土壤充分接觸,最后覆蓋碎秸稈或遮陽網保濕保溫,以利于出苗[7]。當幼苗生長到8~10 cm時,進行適當的間苗操作,通過間苗,可以有效控制多花黃精的種植密度,使每棵植株有足夠的空間和養分健康生長。
2 整地
多花黃精適宜在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的中性或偏微酸性土壤中生長,以質地疏松、透水透氣性好的壤土或砂壤土為佳。根據杉木林下地形,按帶狀整地的方式,精耕細耙將土壤深翻30 cm,可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和通氣性,為后續的種植工作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整地過程中,施用10 kg/hm2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可以減少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降低病害發生的風險,保護杉木健康生長。同時,利用旋耕設備進行3次翻耕,第一次施入130 kg/hm2充分腐熟的廄肥或堆肥作基肥;第二次翻耙是在第一次翻耕后使用50%多菌靈消毒土壤,前兩次翻耕深度控制在30 cm左右;20 d后進行第三次翻耙,以確保土壤的松散度和通氣性。之后均勻施用130 kg/hm2腐熟農家肥,拌好整平。為方便管理和保證排水效果,需設置高畦,畦寬120~140 cm、高15~20 cm,畦溝寬40~45 cm,畦長根據地勢而定。高畦四周挖好排水溝,以確保排水順暢。整地后5~7 d,土壤充分沉降,此時可開展播種工作。適宜地開展整地工作可以為植株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礎,有助于提高多花黃精產量和品質。
3 田間管理
3.1 中耕除草
為有效管理田間雜草,從4月份開始,每月須定期進行一次中耕除草,以改善土壤通透性,保證植株根系能夠吸收充足的養分和水分,避免雜草爭奪水肥,為多花黃精提供更多的養分和生長空間。此外,定期除草還有助于減少病害和蟲害的侵擾。林下復合種植可使用機械進行中耕除草,有關除草機械的研究較為完備,項清華[10]研究了油茶林除草機智能避障系統;朱甲棟等[11]對苗株間除草機的關鍵結構進行設計。多花黃精林下種植,除草深度宜控制在5~8 cm,為避免損傷根莖和使用化學藥劑對環境造成污染,建議在適當情況下采用人工除草,以確保多花黃精的品質和質量安全。
3.2 合理追肥
合理追肥是確保養分供應和黃精根莖形成與生長的基礎,結合中耕時機進行追肥是一個有效的追肥策略。每次追肥時,施入15~30 kg/hm2的優質腐熟農家肥,為多花黃精提供充足養分,促進其生長和發育;初冬時再次追肥,施入10~15 kg/hm2的優質腐熟農家肥,并拌合4 kg/hm2過磷酸鈣、4 kg/hm2餅肥,肥料混合均勻后溝施入土壤中,適量澆水,以加速根的形成與生長。滕雪梅[12]研究表明,混合使用不同種類的肥料可以為植株提供全面的養分,提高土壤肥力,并增加多花黃精的抗逆性。合理追肥不僅可以增加產量,還可以提高多花黃精的品質和藥用價值。
3.3 適時排灌
多花黃精偏好濕潤的環境,對干旱較為敏感,田間生長時需要保持適宜的濕度。若遇到干旱,須及時進行灌水,以確保多花黃精植株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可定期觀察土壤濕度,當土壤表面開始變干時適量澆水。若在雨季降水量較大時,須注意排水,以防止積水造成植株爛根情況發生,過多的積水會導致土壤通氣性不良,根系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多花黃精的生長發育。多花黃精栽培生產中,可通過設置排水溝、完善水利設施和利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等進行適時排灌。何雄[13]研究表明,排水設施建設要綜合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區位,結合科學合理的水利設計和專業的施工技術,以提高水利給排水工程建設質量。及時灌水與合理排水相結合可以為多花黃精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促進其健康生長和發育,提高植株的抗逆性,進而達到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的目的。
3.4 疏花摘蕾
為促進多花黃精地下根莖生長,疏花摘蕾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措施。多花黃精的花果生長會消耗大量的營養,進而影響根莖的發育。4月初多花黃精開始現蕾,開花前應分批摘除花蕾,促使植株將更多的生長能量分配到地下部分,以增加地下根莖的養分積累。通過分批摘除花蕾,可以延長多花黃精的生長期,提高根莖的質量和數量。高秋美等[7]研究表明,在進行花蕾摘除的同時摘除植株的頂芽,可以有效控制多花黃精植株的生長高度,使其保持在1 m以下,對保證植株的生長能量主要用于地下部分,提高根莖產量和經濟效益具有積極作用。在進行花蕾和頂芽摘除時,應選擇適當的時間和方式,避免對植株造成傷害。
4 病蟲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多花黃精生長過程中的主要病害包括葉斑病和黑斑病。葉斑病多在4月底5月初發病,主要危害植株葉片。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林下的病枝、枯枝和雜草,清除植物殘余物,減少病原菌的存活和傳播;發病初期可使用1∶1∶100波爾多液進行殺菌,或使用50%退菌特1 000倍稀釋液進行噴灑防治,每7~10 d噴1次,連續噴施3~4次,可有效控制葉斑病的擴散和發展。黑斑病主要危害葉片。防治方法:一是在收獲作物時及時清理園地,清除病殘體和受病感染的植株,以減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和傳播,阻斷黑斑病的繼續發展;二是發病前期噴施1∶1∶100波爾多液,每7 d噴1次,連續噴3次[9]。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波爾多液進行噴施時,應遵循正確的配比和使用方法,避免過量使用或不當使用造成植株藥害,同時,選擇適當的天氣條件進行噴施,避免雨后立即噴施。
4.2 蟲害防治
地老虎、蠐螬是多花黃精種植中的常見害蟲,會咬斷幼苗或咀食苗根,導致幼苗折斷或根部出現空洞,嚴重時可導致減產。生產上常采用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一是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鏟除雜草,清除蟲卵,定期檢查作物葉片、莖稈等部位,發現蟲卵及時清除,以阻斷蟲害的繁殖過程,減少害蟲數量;秋冬季節進行地面翻耕和冬灌,將地下越冬的幼蟲或蛹暴露在寒冷的環境中,從而有效地殺死害蟲;春季耙地,利用農具對土壤進行翻耕,破壞害蟲的生存環境,消滅地面上的害蟲卵粒。二是人工捕捉,清晨撥開斷苗處的表土,此時幼蟲通常還沒有返回土壤深處躲避光線,比較容易發現并捕捉。三是誘殺,使用新鮮泡桐樹葉誘殺幼蟲,或用黑光燈、毒餌等誘殺成蟲。四是藥劑防治,可用75%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0.1%拌種,將種子與辛硫磷乳油充分混合后,進行正常的播種,賴春仙[14]研究指出,藥劑拌種可在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過程中抑制或殺滅害蟲。植株生長過程中,可用90%敵百蟲1 000倍稀釋液均勻地澆灌在作物根區附近,使藥劑活性成分滲透到土壤中,從而控制地下害蟲的數量。
鼻涕蟲防治可以在地塊中撒施生石灰,生石灰具有較強的堿性,能夠改變土壤酸堿度,有效地控制鼻涕蟲的滋生和擴散。楊麗萍[16]指出,將玉米粉和豆餅與6%四聚乙醛顆粒劑拌合均勻制成毒餌,于傍晚時將毒餌撒施在植株行間,能有效殺死鼻涕蟲,注意在使用毒餌時避免誤食和誤觸,另外須選擇天氣晴朗、風力較小的時候撒施,以確保毒餌能夠有效附著在植株上,提高防治效果。
蚜蟲通常危害植株的頂梢和嫩葉。其防治方法包括:消滅越冬蟲源,通過徹底清除田塊附近的雜草和進行田間清潔來消滅越冬蟲源,減少蚜蟲的繁殖;一旦發現植株被蚜蟲侵害,及時摘除受害部分的枝葉以有效地控制蚜蟲擴散;在蚜蟲危害初期,可以選擇殺蟲效果較好的無毒無害藥劑,以有效控制蚜蟲的繁殖和擴散。
5 采收與加工
通過合理控制采收時間并進行正確的采收和處理步驟,可以確保多花黃精的質量和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多花黃精是一種可通過種子或根莖繁殖的草本植物,根據繁殖方式不同,收獲時間也有差異。用種子繁殖的黃精需要3~4年才能收獲,根莖繁殖的黃精1~2年就可以收獲。對于采收時間的選擇,通常在地上部分發生枯萎后至次年春天發芽前較合適,收獲過早可能會降低黃精產量,過晚則會影響黃精品質和產量。因此,合理控制采收時間非常重要,通過準確選擇采收時間,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黃精品質,保證收獲時產量和品質均達到最佳狀態。注意采收根莖時須將地上部分割去,去除泥沙、須根和爛瘤等雜質,洗凈處理后的多花黃精可以直接上市銷售,或者加工制成成品后再上市銷售。
綜上,本文總結了多花黃精林下種植的栽培技術,其中,關鍵要點包括良種繁育、選擇適宜的栽培土壤和環境、合理管理植株生長、防治病蟲害以及適時進行采收等方面。通過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精心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多花黃精的產量和品質,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在林下種植多花黃精的田間管理中,應注意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定期澆水和疏花摘果等,通過上述技術措施的綜合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林下多花黃精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 李偉,尹長軍,陳香艷,等. 沂蒙山區黃精林下種植高效栽培管理技術[J]. 新農業,2021(21):49-50.
[2] 汪明德. 多花黃精的特征特性及林下種植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21(13):89-90.
[3] 雷云仙. 多花黃精的特征特性及林下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20(22):54-55,59.
[4] 余麗慧,夏麗敏. 林下種植黃精栽培技術及發展探討[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6):44-45.
[5] 吳媛媛,徐慶國. 多花黃精的生物學和經濟價值研究進展[J]. 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4):128-130.
[6] 鐘建軍,嚴志偉,吳友軍. 林下種植多花黃精的技術要點和操作流程[J]. 種子科技,2019,37(7):69-70.
[7] 高秋美,董秋穎,任麗華,等. 豬牙皂林下套種多花黃精栽培技術[J]. 農業科技通訊,2020(8):300-301.
[8] 侯貴瓊,施德林. 新平縣者竜鄉林下黃精栽培技術[J]. 云南農業科技,2016(3):30-31.
[9] 劉恒. 黃精栽培技術[J]. 福建農業,2013(1):16-17.
[10] 項清華. 油茶林智能除草機避障系統研究[D]. 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3.
[11] 朱甲棟,王秀芝,包寧,等. 苗株間除草機的關鍵結構設計[J]. 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23,59(5):74-76.
[12] 滕雪梅. 黃精栽培新技術[J]. 吉林農業,2008(9):26-27.
[13] 何雄. 農田水利工程給排水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J]. 水上安全,2023(4):164-166.
[14] 賴春仙. 多花黃精栽培技術與經濟效益分析[J]. 江西農業,2018(14):5,8.
[15] 邰善友. 中藥黃精栽培技術[J]. 農村新技術,2019(4):12-13.
[16] 楊麗萍. 淺析新晃黃精栽培技術要點[J]. 種子科技,2021,39(24):48-49.
(責任編輯:李 媛)
作者簡介 李宏(1971—),男,湖南炎陵人,工程師,從事林下經濟中藥材種植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 曹受金(1972—),男,湖南常寧人,博士,教授,從事觀賞植物栽培與育種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