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智慧+”教育理念在教育行業興起并快速應用。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面臨一定的挑戰。本文分析動物免疫學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體系3個方面的現狀,探討該課程在智慧教學教育理念下的改革和創新,從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和考核評價體系優化3個方面入手,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并對教學實踐效果進行分析,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智慧+”教育;動物免疫學;互聯網技術;智慧農業
中圖分類號 G642.0;S851.4"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4-0131-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8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Animal Immunology cours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mart+” education
YU Zuhua" " WEI Ying" " LI Xiaokang" " JIA Yanyan" " CHEN Huimin" " DING K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smart+” education concept is rising and rapidly applied in the education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smart+” education, the teaching of Animal Immunology course faces certain challeng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imal Immunology course teaching was analyzed in three aspect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odel, 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were explored under the concept of smart teaching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philosophy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l optimization, 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a student-centered course teaching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practice were analyzed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smart+” education; Animal Immunology; Internet technology; smart agriculture
動物免疫學是動物醫學類專業的基礎必修課之一,注重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使其具備在動物疫病防控和動物保健領域的科研能力,能夠為動物疫病提供解決方案,有效保障動物和人類健康。劉熔增等[1]基于智慧教學平臺,建設醫學免疫學個性化教學資源,探索個性化教學模式,提出智慧教學視域下的個性化教學有助于培養適應現代醫學新發展和人類健康新需求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動物免疫學課程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術在動物疫病預防、診斷及相關學科研究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因此,結合智慧農業發展需求,依托智慧教學理念來推動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成為動物醫學專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葛葉等[2]通過構建獸醫免疫學課程線上和線下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開展動物醫學專業教學實踐活動,發現利用互聯網平臺增強授課方式的多樣性、先進性和趣味性,并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有利于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有效培養其創新能力、科創能力、資料查閱、數據分析、團隊合作、語言表達和應變能力?;诖?,本文在分析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動物免疫學智慧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及課程考核評價體系3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目的是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高動物免疫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1 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理念方面
作為動物醫學類專業的重要核心課程之一,動物免疫學課程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與動物微生物學、動物傳染病學、獸醫寄生蟲病學和獸醫公共衛生學等均是動物醫學的核心課程。動物免疫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在動物疫病的免疫預防、免疫診斷和免疫治療,以及各種生物活性物質、農藥和獸藥殘留的檢測方面均有廣泛應用。余祖華等[3]研究認為,動物免疫學作為免疫學的一部分,基礎理論和應用相似,概念繁多、內容比較抽象,重難點較多,理論性和邏輯性非常強,涉及的細胞種類和免疫分子數量眾多。尤其是隨著免疫學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涌現,動物免疫學的教學理念有待進一步更新,教學趣味性有待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
1.2 教學模式方面
近年來,部分高校對動物免疫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改革。陳南華等[4]在課前要求學生預習相關教學內容,上課時進行連續提問,學生則根據自己預習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實踐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余祖華等[5]引入任務教學法,有效提高了動物免疫學課程的教學效果,而實踐中,在課堂上實施教學任務的學時有限,師生互動交流頻次需要進一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使得教師在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時有一定難度,教師較難兼顧所有學生,教學效果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智慧教學的推廣,該課程建立了線上教學資源,實踐中更多的是將課堂教學的PPT上傳到雨課堂或超星學習通平臺,主要以線下講授為主,在授課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有待進一步挖掘;智慧教學工具的應用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大,以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結合。因此,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啟迪學生智慧的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優化。
1.3 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方面
動物免疫學課程的成績評定主要由任課教師進行評價,評價主體有待進一步多元化,學生對自身評價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成績評定過程中,主要通過考勤、課后作業和實驗報告以及期末考試等模塊給學生打分,其中考勤和課后作業作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0%;實驗成績主要根據學生上實驗報告撰寫情況進行評定,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試成績以線下考核為主,占總成績的70%。這種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系統考查方式有待進一步優化。
2 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
2.1 教學理念創新
“智慧+”教育利用智慧課堂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得以提升。隨著互聯網和智慧農業的發展,“智慧+”教育理念廣泛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婉婉[6]對智慧教育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教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認為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為目的開展教學。王瑩[7]基于智慧教育背景,對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階段性發展策略進行探究,認為教師要基于智慧教學理念,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數字素養,以掌握新技能。周劉波等[8]著力探索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突破路徑,認為要構建教師數字素養培育的優質數字化氛圍。實踐中,教師需要有效利用微課、慕課、雨課堂和超星學習通等智慧教學工具或平臺,為課程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與手段,開展智慧教學。
2.2 教學模式優化
2.2.1 教學內容的優化" 在動物醫學類專業培養計劃中,動物免疫學課程共有40學時,包括理論課32學時和實驗課8學時。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一方面,優化教學范圍。理論課側重免疫學的基本原理和應用,基本原理包括免疫系統和免疫應答,主要講授將抗感染免疫的原理應用于動物疫病的免疫預防、免疫診斷和免疫治療等知識;實驗課側重血清學技術、細胞免疫技術以及免疫制備技術。另一方面,優化教學資源。根據智慧學習的特點與要求,將課程教學教學內容進行拆分與細化,將相應知識點問題化、微型化,并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增加并優化實驗課程的數量和質量,注重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通過課程內容優化,引導學生探討免疫學基本原理和技術在動物疫病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幫助學生了解動物免疫學的重要性及其應用于臨床和科研的現實意義,激發學習動力和熱情,提高其專業素養。
2.2.2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機結合,將線下課堂與線上學習進行優勢互補。李馳等[9]、賴楓鵬等[10]研究認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是一種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的模式。張艷等[11]根據“智慧+”教育教學目標,優化設計動物免疫學課程的教學過程,將線下課堂教學與智慧教學平臺進行有機結合,構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尚戰陽等[12]、段斯亮等[13]均以雨課堂教學平臺為例開展混合式教學研究,并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
課前,對于理論課,教師根據教學任務,深入剖析并列舉每次授課內容的重難點,將PPT、微課、慕課、短視頻和免疫學領域研究進展的相關文獻、習題等資料上傳到雨課堂教學平臺,讓學生課前自主完成預習。教師通過檢查學生課前觀看時間和預習題完成情況,了解其預習成效。對于實驗課,教師課前將實驗項目PPT、操作視頻及應用范例等上傳到雨課堂教學平臺,讓學生預習實驗內容、操作流程和相關知識。
課中,結合雨課堂平臺進行線下授課。課前5 min讓學生通過雨課堂小程序掃描課程二維碼,簽到并進入課程學習。對于理論課,教師根據課前預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講解,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引入等方式面對面授課,其間,教師可通過隨堂提問或測試等方式了解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學生通過彈幕或現場舉手提出問題。對于實驗課,通過教師隨機抽取或學生自愿報名的方式,讓學生試講實驗項目的內容和操作過程,并嘗試完成整個實驗操作,然后由教師根據學生講解的情況進行補充,對其操作步驟進行演示或糾錯;隨后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和討論,教師全程跟蹤,隨時提供操作指導并答疑,總結實驗的重難點和易錯點。
課后,教師線上發布重難點及測驗任務,學生線上觀看教師發布的學習資料并完成課后測驗,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教師利用雨課堂平臺的統計功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靈活調整線下課程教學中的關鍵點,提高教學效果。
2.3 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優化
李曉曦等[14]研究認為,成績是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指標之一。課程教學成績的評定主要依據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李馳等[9]研究認為,在“智慧+”教育背景下,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的發展,需要對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進行進一步優化。首先,增加評價主體,由單一主體調整為多元主體。在評價過程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成由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的評價體系。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和智慧教學工具對學生的參與度和平時表現進行評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評和互評。其次,優化成績評定比例。該課程的成績主要由過程性評價成績(30%)、考核性評價成績(30%)和總結性評價成績(40%)3個部分組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生的出勤(20%)、線上預習(30%)、課堂表現(30%)及課后線上復習鞏固(20%)等進行過程性評價,并將其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考核性評價成績根據課后線上測驗成績(50%)、實驗課實驗項目操作成績(50%)進行評定;總結性評價主要是根據期末考試成績進行評定,期末考試通過智慧教學平臺開展,教師按照預定時間發布試卷,學生線上作答。
3 結語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智慧教學工具應運而生,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改革迎來了機遇,也面臨一定的挑戰。在智慧農業背景下,對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要結合課程特點、專業特點,確立課程教學目標,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兼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培養動物醫學類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其人文科學素養,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從而培養一批促進養殖業、獸醫公共衛生事業和寵物事業發展的管理型專業人才。
綜上,本文分析動物免疫學課程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體系3個方面的現狀,探討該課程在智慧教學理念和智慧農業背景下的改革和創新,從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和考核評價體系優化3個方面入手,構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并對教學實踐效果進行分析,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熔增,陳霞飛,李姍姍,等. 智慧教育視域下醫學免疫學課程個性化教學探索與實踐[J]. 高教學刊,2024,10(12):112-115.
[2] 葛葉,馬驛,陳進軍,等. “五位一體” 的獸醫免疫學混合式金課程路徑的探索:以《獸醫免疫學》為例[J]. 當代畜牧,2023(12):90-91.
[3] 余祖華,丁軻,程相朝,等. 動物免疫學理論教學的幾點體會[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10(23):160-161.
[4] 陳南華,朱建中. 美國《動物免疫學》教學模式對我國獸醫教學改革的啟示[J]. 教育教學論壇,2016(42):114-115.
[5] 余祖華,丁軻,程相朝,等. 任務教學法在動物免疫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31(7):966-968.
[6] 田婉婉. 智慧教育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教師角色重新定位[J]. 人生與伴侶,2023(27):23-25.
[7] 王瑩.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階段性發展策略[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3,42(7):169-171.
[8] 周劉波,張夢瑤,張成豪.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師數字素養培育:時代價值、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 中國電化教育,2023(10):98-105.
[9] 李馳,王忠利,王貴軍. 臨床醫學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研究[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13):90-94.
[10] 賴楓鵬,李治平,孟雅,等.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發展探討[J]. 中國地質教育,2021,30(1):56-59.
[11] 張艷,陳超群,陸春雪,等. 智慧教室環境下醫學免疫學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 基礎醫學教育,2022,8(10):769-773.
[12] 尚戰陽,楊絢,王金仙,等. 智慧教育背景下基于微信群+“雨課堂”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 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23,35(6):721-724.
[13] 段斯亮,于聲,劉云,等. 基于雨課堂平臺醫學免疫學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20,37(6):68-69.
[14] 李曉曦,劉英霞,孫可一,等. 學生視角下混合式教學過程性評價指標對《醫學免疫學》學習成績的影響[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3,15(22):130-135.
(責任編輯:楊 歡)
基金項目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1SJGLX379);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學專項研究項目(教高〔2023〕334號);河南科技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4BK143)。
作者簡介 余祖華(1977—),女,河南商城人,博士,副教授,從事動物免疫學教學和研究。
通信作者 丁軻(1977—),男,河南永城人,博士,教授,從事動物傳染病學與動物微生態學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