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例,探討了新農科背景下的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改革。對教學體系改革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討教學體系的待改進之處,并提出了新農科教育導向對教學體系改革的要求。從創新課程體系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建設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3個方面入手,對教學體系改革的途徑進行分析。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促使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更加符合新農科教育導向,全面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 新農科教育;創新創業平臺;農業資源與環境;農場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 G642.0;[S19]"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4-0113-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24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for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LI Xin" " ZHAN Yingce" " ZHENG Shusheng" " WANG Mengxue" " JIAO Feng" " ZHANG Mingcong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China)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The necessity of reforming the teaching system was analyzed, the areas for improvement in the teaching system were explored,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education orientation for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system were proposed. 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staff, the ways of teaching system reform were analyzed. These reform measures, it wa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practi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system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to be more in line with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orientation, comprehensively cultivate and exercis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make them better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farm laboratory
趙燦等[1]研究認為,近年來,農業領域面臨日益復雜的挑戰和機遇,如資源緊張、環境壓力等。因此,需要大量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的人才,以助推農業可持續發展,這對農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實踐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提高農業人才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受到了廣泛關注,其可以幫助農業人才積累實踐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創新思維。王東霞等[2]對農學專業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構建,通過實踐課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發現潛在的問題和機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相應問題,推動農業生產技術的改進和創新。當前,關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融合的研究較多,如趙堅等[3]研究提出,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以創新為融合導向,以課程為融合載體,以共贏為融合目標,以聯動為融合基礎,建立專創融合的教育體系;趙盼盼[4]研究提出,地方院校應優化教育發展體系,切實推動教育多元化發展,做好多層次教育改革與創新,科學解決基礎教育問題。
新農科教育立足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主要特點包括全面發展、問題導向和產學研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強調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參與實踐項目和實際問題研究,使其在實際環境中獲得全面學習和鍛煉。新農科教育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果。部分高校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相應改革,如開設新農科專業,設置相關實踐創新創業課程,推動了新農科教育的發展等。此外,部分高校在農業資源與環境等專業領域建立了專業團隊和實驗基地,并加強與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了更好的實踐平臺和更豐富的資源支持。
本文以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例,探討了新農科背景下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改革。對教學體系改革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討教學體系的待改進之處,并提出了新農科教育對教學體系改革的要求。從創新課程體系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建設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3個方面入手,對教學體系改革的途徑進行分析。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促使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更加符合新農科教育導向,全面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1 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 教學體系存在的待改進之處
常規教學體系存在以下待改進之處。一是強調傳授客觀知識,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以滿足農業領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二是注重學科專業化,對學生跨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而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具備綜合能力的農業人才。三是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以適應農業領域的創新發展需求。
1.2 對教學體系改革的要求
教學體系改革應滿足如下要求。一是更加關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項目、實驗操作等,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是鼓勵跨學科融合,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叉,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使其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三是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通過開設創業課程、搭建創業平臺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機會和支持,激發其創新創業潛能。肖功為等[5]研究認為,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改革既能彌補常規教學體系的不足,又能更好地滿足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以新農科教育導向進行基礎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可以培養更具實踐能力、跨學科綜合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的專業人才。
2 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改革途徑分析
2.1 創新課程體系建設
2.1.1 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一是增設相關課程,如農業創新、農業資源管理和可持續農業等。王雯等[6]研究指出,通過增設更具針對性的相關課程,注重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和培養學生解決的能力,并面向當前和未來的農業領域,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農業創新和資源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后續創新創業奠定基礎。二是強調實踐導向。通過案例分析、場地考察和項目實踐等方式,讓學生直接參與實際問題的探索和解決,幫助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思維。三是綜合學科知識。課程教學內容注重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和社會科學等學科知識的有機結合。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綜合運用,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復雜的農業資源與環境問題。四是組織跨學科項目實踐。引導學生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專業知識,提升其綜合素質和跨學科能力。
2.1.2 教學方法和手段" 張文明[7]引入互動式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問題導向和案例分析等,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與思維碰撞,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該教學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團隊項目,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互相借鑒經驗,共同探索解決方案,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團隊項目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等。在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過程中,融入現代化技術手段,如虛擬仿真、在線實驗和數據分析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和資源,拓展其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2.1.3 實踐平臺和環節" 一是與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為學生創設實踐機會和實踐項目。王瑞雪等[8]研究認為,通過實習就業、科研合作等形式,可以使學生接觸真實的工作場景,鍛煉其實踐能力并提升職業素養。二是建設實驗室、農場等實踐基地。學生通過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在農場進行農作物種植等活動,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實踐能力。三是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孵化等活動。通過參與相關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業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升實踐能力。
2.2 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根據專業特色與社會需求,對人才培養新模式進行創新。具體而言,以學生為主體,立足三全育人工作體系,優化通識教育課程,通融專業基礎課程,精煉專業課程,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實現課程體系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四位一體,以滿足鄉村振興建設對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創新人才的需求。
一是提供多元化的實踐機會。學校積極與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等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創新創業機會。通過開展實踐項目、參與實習就業活動等,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其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引導個人興趣發展。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的創新創業方向,學校或教師通過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資源支持,使學生更全面地挖掘自己的創新創業潛力。設立創新創業導師制度,讓導師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其明確未來發展目標和規劃職業發展路徑。三是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創業往往需要通過團隊協作來實現,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團隊項目和合作實踐的機會,培養其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與其他學生合作,學會有效溝通、協作和分工,提升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創新創業的綜合素養。
2.3 建設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
一是加強教學資源建設。歐陽倩蘭[9]通過對農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認為應加大實踐創新創業教學的經費投入,提供更先進的教學設備、實驗室設施以及圖書館專業資源等。同時,積極引入行業企業合作,提供實際項目和實踐支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創新創業環境和實踐平臺,培養其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黃巧云等[10]以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例,對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農科專業改革路徑進行探索,進一步培養和引進師資力量,豐富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提升科研水平;鼓勵教師參與實踐項目和創業活動等,有利于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建立健全師資培訓體系,為教師提供實踐創新創業教學培訓和繼續教育機會,培訓內容涵蓋案例教學方法、創新創業項目管理等方面,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三是加大支持力度。通過經費支持、項目評估和認可、專業教師聘請或培養等途徑,支持和鼓勵實踐創新創業教學的開展,并提供穩定的資源保障和發展空間。建立激勵機制,對師生的實踐創新成果(如學術成就、榮譽獎勵、資金和競賽等)進行評價和獎勵,為師生的實踐創新創業教學提供積極動力,激發其參與積極性和創新創業意識。盧昱帆[11]研究指出,在教學組織和管理上,要建立規范的實踐教學流程和管理體系,包括制訂具體的教學計劃,設置合適的實踐活動,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導和督促等。胡辰璐[12]研究認為,要建立實踐創新創業教學的評估機制,對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和改進,確保教學順利進行和教學成果得以實際應用。
3 結語
本文以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例,探討了新農科教育背景下的實踐創新創業教學體系改革。對教學體系改革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探討教學體系的待改進之處,并提出了新農科教育對教學體系改革的要求。從創新課程體系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建設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3個方面入手,對教學體系改革的途徑進行分析。實踐中,該教學體系可能面臨一定的挑戰,如教育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壯大等。后續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探索更加有效的實踐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和方法,搭建更好的實踐平臺,提供更多支持和機會,以進一步推動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趙燦,霍中洋. 新農科背景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思考:以揚州大學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2(52):66-69.
[2] 王東霞,湯青川,巨霞,等. 農學專業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以青海大學農學專業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2022,50(14):271-272,276.
[3] 趙堅,趙志國. 地方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實踐路徑研究[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22,13(6):116-120.
[4] 趙盼盼. 地方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路徑研究[J]. 普洱學院學報,2021,37(6):131-133.
[5] 肖功為,郭建華. 創新創業教育與經管類專業教育融合模式探索[J]. 質量與市場,2022(1):82-84.
[6] 王雯,林愛軍,張燚,等. 基于“雙碳” 政策的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以《環境經濟學》為例[J]. 當代化工研究,2023(15):146-149.
[7] 張文明.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耕讀教育“兩院” 聯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梧州學院學報,2023,33(2):98-106.
[8] 王瑞雪,龍光強,李成學,等. 強化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土壤學教學改革探索[J]. 大學教育,2023,12(5):37-40.
[9] 歐陽倩蘭. 農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華南農業大學為例[J]. 職業,2016(29):28-29.
[10] 黃巧云,呂敘杰,石磊.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農科專業改革路徑探索:以華中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例[J]. 中國大學教學,2022(6):19-26.
[11] 盧昱帆. 中國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 湖北農機化,2020(4):43.
[12] 胡辰璐. 我國農業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J]. 種子科技,2019,37(14):145,148.
(責任編輯:楊 歡)
基金項目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農學類專業實踐育人共同體的構建與實踐探索”(22NL0302);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項目“面向創新創業教育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以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例”(SJGY20210633);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項目“創新創業引導下的農學類專業實踐課程融入耕讀教育的研究與探索”(SJGY20220482)。
作者簡介 李鑫(1995—),男,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實習研究員,從事大豆高產栽培研究。
通信作者 張明聰(1983—),男,遼寧鐵嶺人,博士,副教授,從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土壤肥料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