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竹林是重要的生態、產業資源,竹林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保護生態、推動城鄉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林農的收益等均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經營毛竹林,本文從林地選擇和竹林結構確定、科學施肥、留筍成竹和老竹采伐、林地管理和灌溉設施建設、鉤梢和號竹等多個方面,系統闡述毛竹筍用林、筍材兩用林和材用林定向培育技術,以提高毛竹林經營水平,為毛竹經營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關鍵詞 毛竹;定向培育;留筍成竹;筍材兩用林
中圖分類號 S604"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14-0068-03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14.015
竹林是重要的生態、產業資源,我國擁有豐富的竹資源寶庫,在種質資源質量、竹林覆蓋率、竹材儲備量和產量等方面水平均較高[1]。竹林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保護生態、推動城鄉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林農收益等均有重要意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發竹筍食品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竹林培育技術多為生產單一目標產品為主的經營技術,如筍用林高產高效培育技術和筍材兩用林培育技術等,或以竹林局部產區為代表的竹林生態施肥、春筍冬出覆蓋等專項技術研究居多。歐陽天明等[2]對粵北林區毛竹林培育研究發現,不合理采伐竹筍和施肥等會影響竹林培育效果。程守國[3]在筍竹兩用林高效培育的技術研究中提出,竹林撫育過程中種植豆科植物可以起到抑制雜草、改良土壤的作用。胡曉蘭[4]在對毛竹培育的研究中提出,竹林地墾復、水分管理、鉤梢以及病蟲害管理能夠促進其優質高產。為了更好地經營毛竹林,本文從林地選擇和竹林結構確定、科學施肥、留筍成竹和老竹采伐、林地管理和灌溉設施建設、鉤梢和號竹等多個方面,系統闡述毛竹筍用林、筍材兩用林、材用林定向培育技術,以提高毛竹林經營水平,為毛竹經營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1 毛竹筍用林定向培育技術分析
1.1 林地選擇和竹林結構確定
毛竹筍用林以培養冬筍、春筍及鞭筍為主要經營目的,其林地選址有以下要求:位置適宜,地形平坦,土層深厚,濕度、溫度和空氣流動性適宜,坡度在15°以內;林地與主干路相連;水源充足,可人工灌溉。經過2~3年的調整,竹林的立竹密度逐步調節在1 950~2 550株/hm2范圍內。金先寶[5]對大別山區筍竹林定向改造培育技術分析后認為,竹林年齡結構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筍用林的竹林年齡結構調整后應為1度∶2度∶3度:4度=3∶3∶3∶1(1年生為1度,2~3年生為2度,4~5年生為3度,6~7年生為4度);立竹分布均勻,高度整齊。
1.2 科學施肥
毛竹筍用林施肥方法主要為溝施和蔸施,以溝施為主。(1)溝施法。根據竹鞭分布情況,按照一定的水平帶方向開溝,溝間距2~3 m,溝壑深度約20 cm,寬度不限。陸志敏等[6]對毛竹筍用林三筍高產高效技術研究后認為,開溝后須填入適量肥料并加土覆蓋。(2)蔸施法。在每株竹子上坡,距離竹蔸50 cm處挖一條半圓形溝,深度約20 cm,寬度10~15 cm,填入適量肥料并加土覆蓋。為了提高竹林經營水平,根據出筍情況采取以下施肥措施。(1)出筍大年。3—4月施尿素105~150 kg/hm2發筍;3—5月施氮、磷和鉀配比肥發鞭長竹,其中尿素450~675 kg/hm2、鈣鎂磷肥375~525 kg/hm2、硫酸鉀(或氯化鉀)150~225 kg/hm2。(2)出筍小年。5—6月施氮、磷和鉀配比肥發鞭長竹,其中尿素300~450 kg/hm2、鈣鎂磷肥225~375 kg/hm2、硫酸鉀(或氯化鉀)75~150 kg/hm2。陳延忠等[7]研究認為,8—9月應撒施有機肥,在埋鞭或松土時翻入土中,也可利用有機物發酵來提高土壤溫度,或施用緩解肥,使竹子提前孕育發筍。
1.3 留筍成竹和老竹采伐
毛竹筍用林須保留適當的密度,在2~3年內逐步增加留養株數,在發筍高峰期一周內實現留養,留筍做好標記,挖除其他未標記筍,所留竹筍要粗壯、分布均勻,林內空地處早留、多留。涂振偉[8]對低產毛竹林改造技術研究結果表明,出筍大年留筍數量應多于上一個大年,小年不留筍。每度竹林最高留養株數不超過900株/hm2。以出筍大年的秋冬季采伐為佳,可分多次進行;出筍小年冬季和第二年留養的新竹展葉前避免采伐。采伐時采小留大、采密留疏以及采病蟲竹,采3度以上老竹,確保采后立竹密度在1 950~2 550株/hm2范圍,實現立竹均勻分布。
1.4 林地管理和灌溉設施建設
通過竹筍采收、開溝施肥、松土、挖除老竹鞭和竹蔸等經營措施進行林地管理。在山坡頂部建造蓄水池,按10 m3水灌溉1 hm2竹林標準興建,干旱季節及時澆灌。陸志敏等[6]研究認為,可鋪設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實現精準高效灌溉施肥。
1.5 鉤梢和號竹
為降低降雪等天氣帶來的影響,出筍大年秋季應進行鉤梢,即用利刀鉤去新竹梢部,一般保留15盤分枝。廖署林等[9]對楠竹筍用林培育技術進行研究后指出,為方便采收竹材,出筍大年秋季應進行號竹,即在新竹上標注出土年份,以便合理采伐。
2 毛竹筍竹兩用林定向培育技術分析
2.1 林地選擇和竹林結構確定
筍竹兩用林是一種特殊的經營模式,將毛竹筍用林與材用林有機結合,滿足竹產品的多種需求。汪建新[10]對皖南山區毛竹筍竹兩用林培育技術研究后指出,需要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透水通氣良好、坡度15 °~25 °且交通便利林地。經過2~3年的調整,將筍竹兩用林立竹密度調整到2 400~2 700株/hm2;竹林的立竹年齡結構以1度∶2度∶3度=1∶1∶1為佳;立竹分布均勻,高度整齊。
2.2 科學施肥
毛竹筍竹兩用林施肥方法以溝施、蔸施為主。為提高竹林經營水平,應根據出筍情況采取以下施肥措施。(1)出筍大年。4—6月施氮、磷和鉀配比肥發鞭長竹,其中尿素225~300 kg/hm2、鈣鎂磷肥150~225 kg/hm2、硫酸鉀(或氯化鉀)60~90 kg/hm2。(2)出筍小年。3—5月施氮、磷和鉀配比肥發鞭長竹,其中尿素300~450 kg/hm2、鈣鎂磷肥225~300 kg/hm2、硫酸鉀(或氯化鉀)105~150 kg/hm2;陳延忠等[7]研究認為,8—9月施有機肥,也可利用有機物發酵提高土壤溫度,或施緩解肥,使竹子提前孕育發筍。
2.3 留筍成竹和老竹采伐
在2~4年內逐步增加留養株數,改善竹林的立竹密度。留筍過程中做好標記,以免誤挖。發筍高峰期一周內實現留養,留足預期數量后,其余的筍全部挖除。涂振偉[8]對留筍技術的研究認為,留養株型均勻、生長良好的筍;實現均勻留養,密處多挖,空地多留;挖除小筍、退筍和病蟲筍等;挖全筍,不可只挖部分筍。出筍大年秋冬季節為理想采伐時間,可分多次進行采伐。出筍小年冬季和第二年留養新竹展葉前不得采伐。應采小留大、采密留疏和采病蟲竹,采3度以上老竹。在竹林空處,適當保留4度竹,采后確保立竹密度在1 800~2 400株/hm2且立竹分布均勻。
2.4 林地管理
廖署林等[9]研究提出,為提高森林的生態環境質量,在出筍大年夏秋或秋冬季,采取復墾(深翻)措施來改善土壤板結、通風透光性差、保水保肥較差的竹林。唐建國等[11]對毛竹筍材兩用林定向培育技術進行分析,認為主要管理措施包括對竹林內伐樁(竹蔸、柴蔸)及老竹鞭進行徹底挖除,清除林地石頭,改善林地條件。隨著經營水平的提升,林地深翻可通過竹筍采收和施肥等經營措施來實現。此外,立地條件好的可逐步過渡到筍用竹林。
2.5 鉤梢和號竹
廖署林等[9]研究認為,出筍大年秋季應進行鉤梢和號竹,以降低雨雪等天氣帶來的影響,便于竹材采收。
3 毛竹材用林定向培育技術分析
3.1 林地選擇和竹林結構確定
毛竹材用林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汪建新[10]研究認為,毛竹林地選擇土層較為深厚、通氣排水性好、水濕條件較好、坡度30°以下且交通相對便利區域為好,具有較大增產潛力。經過2~3年的調整,毛竹材用林較佳種植密度應控制在2 700~3 600株/hm2。立竹年齡結構一般為1度∶2度∶3度=2∶2∶1。密度不夠的竹林應在4~6年內逐步增加留養株數,以建立合理的年齡結構。同時,使竹林的立竹分布均勻、粗細均勻。
3.2 劈山及挖除竹蔸
王燾等[12]對方竹低效林改造效果的研究表明,每隔2年,應對竹林進行一次徹底清山,把清理出來的雜草、灌木等均勻地撒播在林地內,讓其自然腐爛成肥料。
3.3 科學施肥
以溝施和蔸施為主,也可撒施。施肥時間以4—6月較好,不得晚于9月。每隔2年一施,施尿素和鈣鎂磷肥按體積比2∶1配比混合,用量750~1 125 kg/hm2,蔸施時按每株立竹施0.4~0.5 kg配比肥。陳延忠等[7]研究認為,隨著竹林立竹的增加和產量的提高,應增加施肥量。
3.4 留筍成竹和老竹采伐
采取分階段的方式,逐步增加2~3度立竹留養株數。留筍時對竹筍進行標記,便于更好地管理。涂振偉[8]研究認為,挖筍時挖小留大、挖弱留強,挖淺鞭筍以及病蟲筍,注意密處少留、疏處多留。同時,根據竹林的年齡結構決定留養數量,老竹過多會影響竹林的總體效益,老齡竹比重較大的竹林在老竹采伐后對2~3度立竹適當多留,壯齡竹比重較大的竹林對2~3度立竹適當少留。通過留筍成竹和老竹采伐,可以讓竹林分布更加均勻,達到合理的年齡結構。盡可能減少對3度及以下竹子的采伐,特別是竹子稀疏區域。同時,及時清除衰敗、患病或受損的竹子。大量采伐應在出筍大年的秋末和冬季進行,其他季節少采并分多次進行,出筍小年冬季和第二年留養的新竹展葉前不得采伐。
3.5 鉤梢和號竹
王燾等[12]研究認為,出筍大年秋季應進行鉤梢和號竹,以降低雨雪等天氣帶來的影響,便于竹材采收。
4 結語
竹林是重要的生態、產業資源,竹林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保護生態、推動城鄉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林農的收益等均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經營毛竹林,本文從林地選擇和竹林結構確定、科學施肥、留筍成竹和老竹采伐、林地管理和灌溉設施建設、鉤梢和號竹等多個方面,系統闡述毛竹筍用林、筍材兩用林和材用林定向培育技術,以提高毛竹林經營水平,為毛竹經營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易同培. 中國竹類圖志[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 歐陽天明,黎虹薇. 粵北林區毛竹林培育現狀調查研究:以南雄市為例[J]. 科技資訊,2023,21(17):153-157.
[3] 程守國. 寧國市梅林鎮筍竹兩用林高效培育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23(14):142-144,150.
[4] 胡曉蘭. 霍山縣毛竹豐產培育技術[J]. 綠色科技,2019,21(11):111-113.
[5] 金先寶. 大別山區筍竹林定向改造培育技術[J]. 安徽林業,2010,36(2):48-49.
[6] 陸志敏,褚余庭,毛恩平,等. 毛竹筍用林三筍高產高效技術研究[J]. 竹子研究匯刊,2001,20(3):73-78.
[7] 陳延忠,吳菊香,葉星. 高效筍竹兩用林經營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16(9):175,177.
[8] 涂振偉. 低產毛竹林的成因和改造技術[J]. 綠色科技,2018,20(15):231-232.
[9] 廖署林,王欽武,莫曉春,等. 桃江縣楠竹筍用林培育技術[J]. 花卉,2019(24):177-178.
[10] 汪建新. 皖南山區毛竹筍竹兩用林培育技術:以石臺縣為例[J]. 綠色科技,2020,22(1):174-176.
[11] 唐建國,劉日輝,劉俊文,等. 毛竹筍材兩用林定向培育技術[J]. 湖南林業科技,2006,33(3):79-80.
[12] 王燾,宋盛中,王寧,等. 云南鎮雄縣金佛山方竹低效林改造效果[J]. 世界竹藤通訊,2021,19(4):68-71.
(責任編輯:張 蓓)
作者簡介 吳瑩瑩(1988—),女,安徽宣州人,工程師,從事森林培養及林業科技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