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設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包含環境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等多個方向。2024年7月,第十四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作品展在重慶盛大舉行,并圍繞七個藝術設計門類進行呈現。我們不禁好奇,七個門類包含哪些內容?入展的作品又經歷了怎樣的層層選拔?
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簡稱“全國美展”,是中國美術界最權威、規模最大的頂級展覽,從中評選產生的“中國美術獎”創作獎,是中國美術界的國家級最高獎。中國畫壇有不少名家都因在全國美展參展、獲獎而一舉成名,亦有不少優秀作品因全國美展聲名鵲起、聞名海內外。因此,每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毋庸置疑地成為全國美術界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2019 年,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和雕塑展區順利落地重慶,這是全國美展70 年來首次走進重慶,對重慶藝術界可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24 年,第十四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區落戶山城,這一次邂逅,又將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與全國美展再相遇
2019 年9 月22 日,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展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3 天后,雕塑作品展在重慶當代美術館開幕,現場盛況空前,“三四十萬的參觀人流,極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夯實了重慶作為西南美術重鎮,甚至中國美術重鎮的地位”。
回憶起五年前重慶承辦的這次展覽,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魏東用“完美無缺”四字做了總結。他坦言,作為西部的美術重鎮,重慶不管是作為20 世紀50 年代初的西南大區,還是后來的省轄市,或者80年代初的計劃單列市,甚至于1997年重慶直轄市正式掛牌的20 多年間,都沒有承辦過全國美展這樣的國家級美展。全國美展是中國美術界的“奧運會”,以前只在重慶巡展過,而5年前重慶能突破重圍,成功承辦十三屆全國美展影響力最大的兩個畫種展區——油畫和雕塑展區,不光填補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重慶美術史70 年的空白,也代表重慶70 年來累積的美術綜合實力得到了美術界的認可。
“通過幾代藝術家一代一代的接續努力,我們有了好的作品,好的人才,在這個基礎上,才成功申辦了十三屆美展的油畫和雕塑兩個展區。”據了解,在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重慶美術界取得了極為優異的成績,焦興濤的雕塑作品《烈焰青春》斬獲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金獎,李震的雕塑作品《為新中國雕塑》及楊世斌的油畫作品《家庭系列之花樣年華》獲得銅獎。同時,重慶參展油畫36 件、雕塑23 件,創下參加全國美展以來的最好成績,進京作品參展率也為全國前列……第十三屆美展,不僅讓全國美術界和重慶市各級領導看到了重慶市美協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和辦展實力,重慶美術界優秀作品的呈現,也令全國美術界刮目相看。
那么,當第十三屆美展順利落幕后,已經承辦過油畫和雕塑展區的重慶,又該怎樣迎接下一次美展?在不斷考察調研和充分聽取業界意見下,重慶市美協將目光聚焦在了藝術設計領域。
重慶在藝術設計的版圖上有著深厚的傳統底蘊和創作活力。在學科教育領域,誕生于抗戰烽火的中華工藝社及四川省立藝專,經過李有行、沈福文、雷圭元、龐熏琹等一批工藝美術教育家先驅的開拓耕耘和不懈努力,開創了中國最早的藝術設計領域分科教育先河。同時,以四川美院前身西南美專為主體的重慶工藝美術,不斷活躍在中國工藝美術設計的前沿,尤其是市直轄以來,依托四川美術學院、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藝術學院等院校,重慶誕生了諸多設計人才,設計藝術創作得到了長期的堅持和發展。
在作品成績方面,自1999 年“第九屆全國美展”開始首次設立“藝術設計”展區至今,重慶參加全國美展共獲藝術設計金獎1 件,銀獎3 件,銅獎2 件,入選作品近90 件,重慶設計界還先后參與了國慶60 周年、70 周年重慶進京游行“魅力重慶”彩車設計、“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重慶展區等多項國家級重大設計主題、設計項目及設計課題。2023 年10 月,重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繼北京、上海、深圳、武漢之后的第五個全球“設計之都”。
更為重要的是,重慶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交匯點,肩負著重要的新歷史使命。“所以我們覺得,重慶應該要申報藝術設計展區,搭建這么一個國家級的展覽平臺,來展示新時代以來重慶藝術家在藝術設計領域取得的優異成績,同時也讓全國美術界的設計同行來此交流,夯實、做大、做強重慶全球‘設計之都’的稱號。”魏東講道。
為此,重慶市美協向市文聯和上級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并和中國美協多次溝通,請他們來考察場地;同時,專門創辦了市級層面的設計展,比如“為鄉村而設計——重慶市首屆設計藝術大展”,從中遴選、發現新人新作,通過作品改稿指導,使其更加完整成熟,從而有機會角逐全國美展藝術設計作品展。此外,設計藝委會也進行了重新換屆,補充了新鮮血液,通過老帶中、中帶青的方式,來發現、培養種子選手,沖刺本屆全國美展。
解讀七大設計門類
據了解,本次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區主要分為七大設計門類,包含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建筑藝術、服裝設計、書籍裝幀、信息與交互設計,每個門類各有特點。
平面設計,也稱為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運用視覺元素來傳遞信息、表達創意和塑造品牌形象的專業藝術,廣告牌、海報、logo、包裝等,都是這一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和表現形式,其特點是信息量大、形式多樣、傳達性強。
工業設計,就是設計和改進我們日常用的各種產品,比如手機、家具、汽車等,讓它們變得更好看、更好用、更實惠。設計師通過畫圖、選材料、做樣品等步驟,把一個個想法變成我們手中的產品。
環境設計交叉甚廣,主要研究以建筑內部空間、色彩、照明、家具、陳設、自然景物等諸要素關系為目標的室內環境設計,和以建筑外部空間、景觀、綠化、雕塑、小品、設施等諸要素關系為目標的室外環境設計。例如公園地形地貌、道路、假山的設計,住宅、商場室內布局的設計等。
建筑藝術設計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發生的問題,事先做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相比環境設計,建筑藝術設計更關注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觀性,它們經常需要相互協作,以確保建筑和環境的和諧共存。
服裝設計,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同時也是一門從造型藝術角度研究與探討人體結構與服裝款式關系的學科。繪畫、色彩、布料、制版,歷史、經濟、市場等等,每一個分支都是服裝設計必須了解的部分。
書籍裝幀設計,包含書籍的開本、裝幀形式、封面、腰封、字體、版面、色彩、插圖,以及紙張材料、印刷、裝訂及工藝等各個環節的藝術設計。著名文學家、革命家魯迅,就是書籍裝幀設計的一把好手。他親自設計的書刊書面、扉頁達數十種,譬如小說集《吶喊》的封面就由他親自設計。封面上端黑色長方框內,嵌以鏤空美術字,整版暗紅色,顯得深沉質樸。
信息與交互設計是提前了解用戶場景、用戶心理和用戶行為,通過設計,使產品與用戶產生交互,達成“能用、易用、想用”的目標。生活中,只要與人產生交流互動的領域,都可能涉及信息交互設計,但目前這個概念更多用于互聯網領域,比如在淘寶購物后,可點擊“查看物流”,頁面上會出現快遞小哥的卡通圖案,并標注有物流發出時間、預計到達時間、物流運輸路線,以直觀的視覺表達,緩解了我們等待物品的焦慮。
實際上,藝術設計遠遠不止這些門類,這門綜合性極強的專業,包含了藝術、設計、經濟、社會、市場等領域的方方面面,且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
精彩紛呈的藝術與科技
能在全國美展中展出或獲獎的作品,皆被認定為該門類里的佼佼者。據了解,藝術設計展區的作品選拔與油畫、雕塑等展區不同,這些展區大多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配名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中國美協下發的數量評選作品,上送展區;設計展區的作品卻可以接受作者直接投送,直接面向全國各地的作者。
不需先經過各省美協選拔,參與展覽的身份更為多元。魏東表示,本次參展的作者多是來自高等藝術院校的師生,他們將自己的作品投到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區的組委會,接著,由中國美協以及各大藝委會,如環境設計藝委會、工業設計藝委會等,聘請專家來渝,從6000 多件作品中初評出789 件作品,之后再從中復評出503 件作品。這503 件作品已經意味著順利進入全國美展,之后還會從中挑選105 件進京作品,并進行獲獎提名,從中選出金銀銅獎。
歷年來,全國美展各展區的展陳布置也是美術界關注的焦點。不同于油畫等架上繪畫展區,作品多是掛在墻上,藝術設計展區涉及門類較多,不僅有墻面的展板,空間里的沙盤模型、實物展示,還有懸掛裝置、影像播放、伴隨聲光電等高科技展示形式。為此,四川美術學院將本校區美術館的7 個展廳全部拿來呈現作品。魏東也提到,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環境藝術作品,作為虎溪校區的一部分,獲得過十一屆全國美展銅獎。
此外,在作品上,本屆展覽作品整體質量較高,設計理念、落地有明顯進步。尤其在題材上,與五年中國家舉辦的活動、實施的政策息息相關,如建黨百年、建國70 周年、冬奧會、亞運會、大運會,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在內容上,邊遠山區、基礎醫療、基礎設施改造、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內容皆有體現;在技術上,新科技手法應用廣泛,如服裝設計中采用了3D 打印的技術應用。
最后,魏東對本次美展藝術設計展區的參展作品做出了總結:本次展覽是完整、豐富、質量上乘的代名詞。作品以社會民生作為藝術設計的根本“著力點”,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生長點”,呈現出跨領域、跨學科協同創新發展的良好態勢,充分展現了藝術設計踐行國家發展戰略、服務人民和社會的當代價值。“相信在重慶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傳部的關心支持下,市級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市文聯的直接領導下,市美協和展覽團隊的辛勤工作下,本屆美展將向全國設計界和廣大重慶市民呈現一場完美的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設計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