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景德鎮藝術陶瓷企業藝林堂的分析,探討其在文化敘事模式方面的基本特征,以揭示景德鎮藝術陶瓷企業在文化傳播和構建過程中的故事性、傳承性、創新性和時代性特征。為景德鎮藝術陶瓷企業在文化敘事模式中融合地方特色、歷史傳承與創新精神,在推廣模式、活動借力與跨界融合等方面提供參照范本,為景德鎮陶瓷企業發展動力和文化支撐提供可行性路徑。
[關 鍵 詞]景德鎮;陶瓷企業;文化敘事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7-0009-03
文獻著錄格式:蔡銳,楊玉婧.景德鎮陶瓷企業文化敘事模式分析:以藝林堂為例[J].天工,2024(17):9-11.
基金項目:景德鎮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4ZX10)。
一、陶瓷企業文化敘事構建的現實需求
隨著全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帶動的經濟文化發展也成為現今各地旅游城市構建的重點之一。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報告(2023-2024)》數據顯示,低線城市、縣城和中心城鎮成為國內旅游新的增長點,游客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多元分層趨勢。江西文旅市場僅春節期間便累計接待入贛游客1 698.48萬人次,同比增長31.93%,凈流入游客居全國第七位,景德鎮文旅市場也再創新高,較2023年春節增長81.82%。有此成果不僅得益于全國旅游的整體發力,亦得益于景德鎮在文旅產業發展、陶瓷文化推廣方面的助力。然而,如何進一步構建以陶瓷為載體的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模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是現今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
對文化敘事模式的構建,不僅是對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助力,更是以中華文化與中華文明為對象的文化推廣方式的構建。在陶瓷文化敘事過程中,上層建筑高屋建瓴的理念建構與政策傾斜引導固然重要,但作為其中的組成單位,陶瓷企業亦不可或缺。其不僅承載著敘事模式的具體實施與產業文化敘事搭建的重要功能,更彰顯著在傳統陶瓷藝術土壤浸潤下,現代陶瓷藝術的時代性特征。景德鎮陶瓷企業作為與市場、消費者、社會群體接觸最頻繁、最前沿的單元體,在文化敘事體系中起到的作用是最直接、最顯著的。其不僅是陶瓷文化的推廣者,更是文旅產業發展的直接利益相關方。從接受群體視角來看,甚至可以將其作為文化傳播和敘事的首要印象締造者,故而陶瓷企業在陶瓷文化敘事體系中的價值顯而易見。
根據《景德鎮陶瓷產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中的數據顯示,從事藝術陶瓷生產的企業占景德鎮陶瓷企業總數的73.8%,這不僅直觀地反映出景德鎮陶瓷企業生產的側重點,亦從側面展示了以企業為基礎搭建陶瓷文化敘事的可行性。然而在市場經濟作用下,目前景德鎮藝術陶瓷產品存在較大的雷同性,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產品設計、開發成本較高,企業規模及產業體量無法支撐其在充分了解陶瓷藝術與陶瓷文化后,再結合市場反饋進行產品設計。二是因為對已經經過市場檢驗后的藝術陶瓷進行仿制,不僅可以極大地降低開發成本,更可以降低市場不可精準預測的風險,但此舉也限制了景德鎮陶瓷文化敘事建構和進一步進行文化推廣的可能性。故而企業文化敘事的構建不僅是規范陶瓷企業的行為,創建企業的軟核心競爭力,更是對陶瓷企業良性發展氛圍的營造,并在此過程中形成文化對產品的賦能,促進企業創收的同時形成對陶瓷文化的推廣和敘事模式的嘗試,完成文化與經濟的相互促進。
二、藝林堂陶瓷文化理念
藝林堂創立于1953年,在70多年的陶瓷生產制作過程中,一直堅持以陶瓷粉彩工藝為基礎,以傳統文化與陶瓷文化發展為脈絡,以現代生活的藝術性追求為理念進行陶瓷藝術產品創作。藝林堂對粉彩的熱愛與執著,就像粉彩的歷史特征一樣,為康熙時創燒,自雍乾時期成熟后便因其點染、套色的工藝,秀麗雅致、粉潤柔和的藝術效果及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表現特征,受到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喜愛,藝林堂陶瓷也成為景德鎮傳統四大名瓷之一。同時,也正是粉彩斑斕多樣的表現形式,將陶瓷藝術再推上一個層次,其就像描繪夢境的色調,豐滿多彩,且和諧瑩潤,用藝林堂的表述便是“粉彩就像中國人獨有的浪漫”,用色彩描繪夢想,更以色彩照亮現實。
藝林堂的粉彩設計思路沿襲了中國傳統皇家官窯的制瓷技藝,傳承中國文人獨有的藝術生活理念,承擔傳統技藝的時代性傳承與創新,以情感體悟手藝創作者對瓷器藝術的描繪,將無限的想象賦予每一件器物。就藝林堂而言,其要構建的不只是被物化的瓷器與傳承的技藝,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陶瓷視點下的時代性創新。同時,藝林堂亦想構建中式奢侈品的定義,傳統理念中的奢侈品是一種超出發展需求與性價比的,且具備獨特稀缺特點的消費品,但基于現今中國的消費觀念而言,奢侈品代表的是一種經濟實力或某類階層,此類概念的形成源于奢侈品超脫市場普遍價值后附加的品牌價值。但藝林堂提出的“中式奢侈品”是將陶瓷文化作為附加值賦予產品中,若說奢侈品的附加價值是品牌價值,那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傳統技藝為附加值,則呈現的是企業對產業文化與行業文化的責任與擔當。陶瓷在創制之初的目的是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形式的功能需求,隨著民族文化與工藝的發展,當前陶瓷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點綴與審美旨趣的物化,特別是明清時期,陳設瓷更是成為階層生活品質與社會身份的代表。現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器物設計與制作已不限于功能的多樣性,符合消費者的審美旨趣、生活態度、群體理念、時代特征、文化特性,亦成為市場多元化與多層次的要求。因此,藝林堂之“中式奢侈品”體現的是中國文化價值和傳統工藝的時代價值。故而如何讓傳統技藝活化,使歷史性與時代性共存;在將產品投入市場的同時形成企業的審美導向,并讓消費群體感知、認同;促使消費群體體會傳統文化與技藝的魅力;形成文化推廣價值與文化在精神及生活中的附加值成為藝林堂新的追求。
三、藝林堂的文化敘事模式
文化敘事不僅是純粹的文化推廣,或讓更多人了解到某種文化的存在,而更應以文化為主導,形成符合時代性的敘事模式。可以說敘事伴隨著人們對自然、自身的認知,及經驗總結的不斷演進而發展,是人類自我觀念構建最原始,最易傳達想法、闡述現象,最易理解世界本質的基本方式,也是最多元化和個性化的信息傳播方式。
(一)線上線下的推廣模式
在如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產品的線上推廣很重要,畢竟網絡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束縛,使信息以最便捷、快速的方式傳遞至目標群體的視野中。然而信息化的發展也限制了人們對于真實生活體驗的多樣化感知,正如數字館藏能讓觀者明確地看到更多藏品的細節與信息,但也使人們失去了現場感知器物真實屬性的氛圍。
藝林堂考慮到此類問題,在積極運營品牌官網、公眾號以線上方式發布相關信息的同時,還為每件產品定制了“身份信息卡”,使消費者了解每件產品從設計思維→文化引入→符號附意→時代轉化→制作落實的一系列過程,讓消費者從對實物的切實感知,到創作思路解讀都能完全對應。在注重線上推廣和文化傳遞的同時,藝林堂于線下搭建了多個綜合性展廳,為產品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展示空間與方式,將器物的美感融入整體環境中,既突顯功能性又彰顯器物與空間的互動、融合及相互營造。當然,藝林堂作為陶瓷企業不能否認展廳的搭建和“身份信息卡”的制作具備典型的商業推廣與產品展示目的,但如此綜合性的呈現亦表現出跳脫銷售手段的文化傳達,即在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對藝術生活化和生活藝術化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并非純粹對生活品質物質化的顯現,本質上還是對文化興趣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如何將文化更為樸實、生動、全面、時尚地傳遞至消費者面前,從而對人們進行審美文化性、時代性、具象性的引導是一個重要問題。故而線上線下的綜合文化敘事,也可根據觀者的個性、喜好,以興趣為基點引起觀者對文化脈絡、技藝傳承、理念時代轉變與物化的好奇,從而形成以觀者為核心的多向性敘事途徑,以達到雙向審美引導與塑造的目的。
(二)展覽與平臺借力
如果說對線上線下模式的采用是企業在文化敘事過程中基于自身能力可構建完成的雙重引導敘事路徑的話,那展覽的開辦則是以文化活動為前提的作品藝術性展示。2019年,藝林堂舉辦了主題展覽“假如宋代有粉彩”,先暫且不說此假設是否合理,僅此主題的提出,就耐人尋味。宋代在文人治世的背景之下,其生活美學追求的是淡雅與空靈,在視覺感官上甚有追尋璞玉不琢的類玉之感,在器物上彰顯的是形制與釉色的平分秋色,故紋飾題材也以刻劃類坯胎裝飾為主,不以任何一方為主導吸引眼球,形成內在相互成就的美感體驗,彰顯自然之美。而粉彩特征正如前述,其繪畫與色彩特色極為明顯,若將粉彩繪于宋瓷釉色中,宋朝旨趣是否還能體現,宋瓷的形色之美是否會被粉彩奪取,粉彩于宋瓷色調下是否還能呈現出清時的粉潤層次。
然而,在此次展覽中,藝林堂并沒有直觀地給出釉色與釉彩以何為主導的答案,而是拋出了由香、茶、畫、花四藝進行空間演繹的構建方式。這在文化敘事中不可謂不巧妙,回歸到器物的功能與目的的核心,即器為何存在,只為與空間的聯動,完成以人為主體的感知性體驗,在沉浸式展陳過程中,聯通五感,搭建以需求為主導的多向敘事。在此過程中,宋瓷與粉彩均為主角,抑或均不重要,藝林堂要搭建的只是跳脫文字描述與主觀臆想后,在宋代審美空間中調以顏色的描繪。
在相應的陶瓷藝術文化類活動中,藝林堂在沉淀推廣自身品牌價值的同時,還借力多平臺構建陶瓷文化敘事。于工藝上承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能動性,與地方院校達成戰略合作,古元非遺傳承古法紅爐燒制技藝,于《天工開物》欄目復刻明成化斗彩雞缸杯;于文化價值上參與消費品博覽會和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加第五屆法國巴黎國際工藝雙年展,在國內外同類產品平臺彰顯陶瓷的文化特征與工藝價值。可以說,企業文化敘事的塑造及主題構想,雖是以企業的內核與能動性為主導,但在敘事模式的推行、影響力的擴充、敘事體系的廣識度方面,在吸引觀者興趣前先保證觀者的知曉與駐足,這就需要企業在行業、產業場域中借力,形成在敘事過程中的多平臺協作,完成以文化為內核、視點與引子的搭建。
(三)跨界合作與圖式的時代性轉變
在傳統觀念中,跨界指的突破原本熟知的行業,其困難點在于跨界者離開熟悉的體系,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中。藝林堂邀請GUCCI的設計師Jayde Fish與 Hermès的設計師Lara Costafreda進行陶瓷畫面設計。在企業行為上不能否認其有借品牌效益的可能性,但在文化共融及以“和”力促“活”力的理念下,此行為回歸到了文化的共性范疇,即從人類文化與時代文化的視野,將民族文化、商業文化、品牌文化相融合,以視覺符號承載。且附加了時代性與商業體系下的視覺要素,使不同文化體系背景中的觀者,均能找到符合自身視角的敘事路徑,為文化敘事的多向化構建提供了可能。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的圖式性敘事中,存在一定的信息壁壘,這與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民族多樣性、史料豐富性、民俗文化的包容性與隱喻性,以及文人旨趣密切相關。正如在傳統圖式人物群像中,根據其主題、情節分成不同的敘事視角,可為故事性敘事、亦可為展陳性敘事,在故事視角下存在對觀者文化視野的需求,這也成為封建社會文人區分階層,確定群體旨趣的方式之一。故如何在敘事模式中突破文化壁壘,提煉色彩符號,完成現代視角下的觀者敘事,成為跨界合作與時代性轉變的關鍵所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景德鎮陶瓷企業文化敘事模式構建的核心在于企業在對自身優勢進行深入分析,建構文化軟實力的基礎上,構建文化傳播的側重點與實施路徑。在保證文化重心的同時,形成多向助力,既保證文化敘事的同一性,又體現不同敘事視角的獨特性,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理念下,彰顯以企業為主導的敘事時代性和多元性。
參考文獻:
[1]黃闖.識別性標記的保護與一體化打造:以景德鎮陶瓷企業為例[J].江蘇陶瓷,2023,56(5):22-25.
[2]陳珍.景德鎮現代陶瓷產品設計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23.
[3]付藝冉,殷耀如.數字經濟背景下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及建議[J].海峽科技與產業,2022,35(12):41-44.
[4]王超.經濟新常態下景德鎮陶瓷產業融合數字經濟促進創新發展探究[J].商業觀察,2022(34):29-32.
[5]馮紹華,魏望來.創意陶瓷產業發展與企業發展戰略:以景陶集團為例[J].景德鎮陶瓷,2022(3):78-81.
(編輯: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