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聚焦于融合地域文化的木雕文創產品設計,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與木雕藝術的關聯性,并探討了木雕藝術在地域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通過提煉地域文化,提出了將符號轉化為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旨在實現傳統木雕藝術與現代文創產業的有機結合,這不僅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為木雕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提供了新思路。
[關 鍵 詞]地域文化;木雕;文創產品;融合設計
[中圖分類號]J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7-0049-03
文獻著錄格式:李俊峰.融合地域文化的木雕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天工,2024(17):49-51.
木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關。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將地域文化融入木雕文創產品設計中,以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完美融合。通過深入研究地域文化與木雕藝術的關聯,期望為木雕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進一步推動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地域文化與木雕藝術的關聯性分析
(一)地域文化對木雕藝術的影響
木雕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傳統工藝,其發展與演變深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地域文化,作為特定地區人們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精神與物質文化的總和,對木雕藝術的題材選擇、技法運用、風格表現等方面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地域文化為木雕藝術提供了豐富的題材來源。以福建為例,福建木雕藝術中常見的題材包括閩南地區的民俗生活、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這些題材不僅反映了福建人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趣味,也體現了福建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1]。其次,地域文化對木雕藝術的技法運用有著直接的影響,不同地區的木雕藝術家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雕刻技法。如浙江東陽木雕以精細的雕工和層次豐富的畫面效果而著稱,這與東陽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精湛的雕刻傳統密不可分。而廣東潮州木雕則以金漆木雕技藝見長,這種技藝的形成與潮州地區獨特的裝飾藝術和宗教文化密切相關。最后,地域文化對木雕藝術的風格表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木雕藝術的風格往往與當地的建筑風格、裝飾藝術等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地域文化的整體風貌。例如,福建閩南地區的木雕藝術與當地的“紅磚文化”緊密相連,作品多呈現出古樸典雅、精致細膩的風格特點,而廣東地區的木雕藝術則受到嶺南文化的影響,表現出一種開放包容、多元共融的風格特色。
(二)木雕藝術在地域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通過木雕藝術得到了生動而具體的展現。首先,木雕藝術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木雕作品往往以當地特有的木材為原材料,結合當地的工藝技術和審美觀念,創作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藝術品,這些藝術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是地域文化的直接體現[2]。其次,木雕藝術在地域文化傳承中起到了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木雕藝術的傳承往往依賴于師徒相傳的方式,通過一代代匠人的傳承,木雕技藝得以延續,地域文化也得以傳承。同時,木雕作品作為地域文化的物質載體,也為當地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媒介,通過木雕作品的展示和交流,不同地區的文化得以相互借鑒和融合,促進了文化的多樣性和繁榮發展。最后,木雕藝術在地域文化傳承中還具有教育和啟迪的作用。木雕作品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不僅是對技藝的學習和傳承,更是對地域文化的學習和理解,通過木雕作品,人們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當地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刻內涵,從而增強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融合地域文化的木雕文創產品設計方法
(一)符號與元素的提煉
1.地域文化符號的識別與解析
地域文化符號,作為地域文化的凝練與體現,承載著特定地區的歷史記憶、民俗風情和審美觀念,是連接傳統與現代、文化與產品的橋梁。首先,對地域文化符號的識別需要深入了解和調研目標地區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傳承,這包括對當地的歷史事件、傳統工藝、民俗活動、建筑風格、自然景觀等方面的細致研究。例如,在福建地區,媽祖文化、閩南紅磚文化、土樓建筑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號,這些符號不僅體現了福建地區獨特的文化特色,也為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其次,在識別地域文化符號的基礎上,需要對其進行深入解析,包括對符號的形態特征、文化內涵、象征意義等方面的分析。以福建的媽祖文化為例,媽祖形象作為媽祖文化的核心符號,其形態特征表現為端莊慈祥的女性形象,文化內涵則蘊含了海洋文化、救助文化等多重意義。在解析地域文化符號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符號的多樣性和復雜性[3]。地域文化符號往往具有多層次、多維度的文化內涵,需要綜合考慮符號的歷史背景、社會語境、文化價值等多個方面,同時不同地域的文化符號也存在差異和聯系,需要在識別與解析的過程中進行比較和借鑒,以豐富和拓展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思路。
2.地域文化符號在木雕文創產品中的轉化與應用地域文化符號,作為特定地區文化的濃縮和提煉,其轉化與應用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是賦予木雕文創產品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的關鍵。在符號轉化的過程中,設計師需要將傳統符號進行抽象化和現代化處理,以適應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這包括簡化符號的復雜結構、提煉符號的核心元素、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對符號進行再創作等。例如,可以將媽祖形象的某些特征進行簡化,提煉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并結合現代審美和時尚元素進行重新設計,使之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在符號的應用方面,設計師需要充分考慮木雕文創產品的特性和功能需求。木雕作為一種傳統工藝,其獨特的材質和工藝特點為符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設計師可以將轉化后的符號巧妙地融入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中,通過雕刻、鑲嵌、彩繪等手法將符號呈現在產品上。
(二)造型與結構的創新
1.地域文化造型元素的提取與重構
地域文化造型元素的提取與重構涉及對地域特色形態、圖案、線條等造型元素的深入挖掘,以及對這些元素進行現代化、藝術化的再創造過程。首先,地域文化造型元素的提取需要設計師對目標地域的傳統文化、建筑風格、民間藝術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例如,閩南建筑中的“燕尾脊”“馬鞍墻”等獨特造型,以及傳統木雕中的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等圖案元素,都是極具地域特色的造型元素。設計師需要通過實地考察、資料搜集等方式,準確提煉出這些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元素。在提取地域文化造型元素的基礎上,重構工作是將這些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的關鍵。重構不是簡單的復制或模仿,而是通過藝術化的手法對傳統元素進行再創造,使其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同時,更加符合現代審美和實用需求。例如,設計師可以運用簡化、夸張、變形等手法,對閩南建筑中的獨特造型進行藝術化處理,形成具有現代感的木雕文創產品造型。
2.結構設計與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
在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結構設計與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是實現產品文化價值與實用功能相統一的關鍵。首先,在結構設計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需要設計師在保持產品實用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巧妙地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產品的結構之中。這可以通過對傳統建筑結構的借鑒、對傳統工藝的運用以及對傳統圖案的提煉和再創造等方式實現。例如,設計師可以借鑒閩南土樓的圓形或方形結構,設計出具有相似外形的木雕文創產品;或者利用傳統木雕工藝中的鏤空、浮雕等技法,創造出具有層次感和空間感的結構形態;同時,將傳統圖案進行簡化、變形或組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裝飾元素,融入產品的結構設計中。其次,結構設計與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還需要注重現代設計理念的運用?,F代設計理念強調以人為本、綠色環保、功能至上等原則,這與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并不矛盾,設計師可以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對產品進行優化和改進,提高產品的實用性和舒適度。例如,在結構設計中堅持人體工學原理,使產品更加符合人的生理結構和使用習慣;或者采用環保材料和技術,降低產品的能耗和污染。
(三)材質與工藝的融合
1.地域特色木材的選用與搭配
地域特色木材不僅承載著特定地區的歷史文化信息,還因獨特的紋理、色澤和質地,賦予了木雕文創產品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韻味。首先,地域特色木材的選用需基于對目標地域自然環境的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由于氣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條件的不同,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木材資源。例如,福建地區因為溫暖濕潤的氣候,盛產楠木、樟木、花梨木等優質木材,這些木材不僅質地堅硬、紋理美觀,還富含天然的香氣,是制作木雕文創產品的理想材料。在選用地域特色木材時,設計師需充分考慮木材的物理性能和美學特性[4]。物理性能包括木材的強度、硬度、穩定性等,這些性能直接關系到產品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美學特性則涉及木材的紋理、色澤等方面,這些特性對產品的視覺效果和審美價值具有重要影響,設計師需根據產品的功能需求和人們的審美要求,精心挑選適合的木材。在木材的搭配方面,設計師需注重木材之間的和諧統一和對比變化。和諧統一指的是在同一產品中選用相似或相近的木材,通過色彩、紋理的協調搭配,營造出統一、和諧的整體效果。對比變化則指在同一產品中選用不同種類或不同紋理的木材,通過色彩、紋理的對比和變化,增強產品的層次感和視覺沖擊力。
2.傳統木雕工藝與現代技術的結合
傳統木雕工藝獨特的雕刻手法、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是木雕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靈感來源。設計師需要深入了解傳統木雕工藝的歷史淵源、技術特點和藝術價值,學習和掌握其雕刻技巧和藝術表現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師可以借鑒傳統木雕工藝中的元素和符號,將其融入現代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中,通過現代技術的手段進行再創作和表現?,F代技術的引入為傳統木雕工藝的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數控加工技術可以實現復雜圖案的精確繪制和高效加工,提高了木雕產品的精度和效率;激光雕刻技術則可以獲得更加細膩和精細的雕刻效果,增強了產品的藝術表現力;3D打印技術則可以模擬出傳統木雕的質感和紋理,為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四)色彩與視覺效果的營造
1.地域文化色彩的應用與搭配
在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中,設計師可以借鑒地域文化色彩,通過色彩的應用和搭配來展現產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地域文化色彩的搭配與運用需要遵循一定的美學原則和視覺規律,設計師需要根據產品的形態、功能、材質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色彩搭配方案。同時,還需要考慮色彩的對比與協調、明度與純度等視覺要素,以確保產品的視覺效果和諧統一、富有層次。在搭配與運用的過程中,設計師可以借鑒傳統藝術中的色彩搭配技巧,如“五行色”理論、“相生相克”原則等,使產品的色彩搭配既符合地域文化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趨勢。此外,設計師還可以嘗試將地域文化色彩與現代設計元素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時代感和創新性的木雕文創產品。
2.視覺效果與地域文化情感的融合
在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中,色彩與視覺效果的營造不僅關乎美觀,更承載著特定地域文化的深厚情感[5]。以福建為例,在色彩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地域文化的特色。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獨特的山海景觀為木雕文創產品的色彩選擇提供了天然的參考。設計師可以從福建的自然景觀中汲取靈感,運用大自然的色彩,如海洋的藍、山林的綠、沙灘的黃等,營造出與福建的自然環境相協調的色彩氛圍。在視覺效果的設計上,應注重與福建地域文化情感的融合。首先,設計師可以借鑒福建傳統木雕藝術的造型特點和雕刻技法,如莆田木雕的精細雕刻、多層疊雕等,通過現代設計手法進行再創作,使木雕文創產品既具有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其次,在構圖和布局上,可以運用福建傳統建筑、自然景觀等元素,通過抽象、變形等手法,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木雕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使其在視覺上呈現出濃郁的福建地域特色。
三、結束語
本研究通過對地域文化與木雕文創產品設計的深入探討,揭示了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作用,所提出的設計方法不僅有助于木雕文創產品的創新與發展,也為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提供了新的途徑。展望未來,期待更多設計師和藝術家能夠關注地域文化,將其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詹婉琴.東陽木雕紋樣在文創設計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14):88-90.
[2]仉春輝,謝漢.江西傳統木雕造物藝術在現代文創設計語境中的存續方式研究[J].黑龍江畫報,2023(23):53-56.
[3]李聯勝,張斌.木質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與應用[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2,51(6):85-87.
[4]李馨玫,伍鵬飛.徽州木雕獅子在文創產品中的開發與創新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23,45(3):120-124.
[5]何磊.徽州木雕紋樣系列文創設計[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21,39(6):2.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