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橘小實蠅屬柑橘小實蠅屬雙翅目,實蠅科,寡毛實蠅亞科。在果園中,大多數的橘小實蠅在活動時都在上午的10時之前或者是下午的16時左右。而對于橘小實蠅來說,最適合的取食、產卵、交配時間是12:00—16:00,尤其是在黃昏時,最適合進行交配活動。橘小實蠅遷移能力極強,該群體的越冬過程并沒有嚴格的規律,這種害蟲一般是在柑橘果實進入著色期之后才開始進入到果園中,隨機的選擇成熟優質的果實進行產卵,非常容易造成果實掉落和果實腐爛。通過物理防治、藥劑防治、生物防治、加強植物檢疫能有效防治橘小實蠅的發生。
關鍵詞:橘小實蠅;形態特征;防治技術
永州市地處桂北-湘南-贛南柑橘優勢產業帶,柑橘是主要經濟作物之一,2022年底種植規模超過125萬畝,在近年的柑橘產業發展中,規模化、精準化生產已經成為發展趨勢,也成為永州市農業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全面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1]。但是近幾年以來橘小實蠅在不同的季節表現出不同的高發趨勢,在當地大部分的果園中橘小實蠅的危害程度較高,對種植者造成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1]。橘小實蠅是是一種主要危害柑橘、梨等水果的最主要的害蟲[2]。一般是在柑橘果實進入著色期之后才開始進入果園,隨機選擇成熟、優質的果實進行產卵,并且成熟時間越久的果實上橘小實蠅產卵的數量越多,這種害蟲一般會將卵產在柑橘皮的下面,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卵孵化成為幼蟲向果實的內部侵害,非常容易造成果實掉落和腐爛[3]。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橘小實蠅在柑橘果園中的發生特點,從而針對性地提出防治的依據,隨機將永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柑橘基地的橘小實蠅作為調研對象,對這些害蟲進行系統的監測和防治。
1 生物學特性和發生規律
1.1 形態特征
橘小實蠅成蟲的體長都在6~9毫米,翅膀整體呈透明色,翅脈黃褐色,并且在翅膀的表面有三角形的黑黃色的翅痣。胸部和背部的整體顏色呈黑色,并且有明顯的“U”形黃色斑紋。腹部整體黃色,在第1、2節背面各有一條黑色橫帶,中央自第3節起有一條黑色縱帶直抵腹端,構成明顯的“T”字形斑紋。
卵:整體長度在1毫米左右,寬度在0.1毫米左右,呈乳白色,梭形。
幼蟲:整體似蛆,無頭無足型,身體長度在10毫米左右,老熟時呈現出黃白色。
蛹:蛹的長度在5毫米左右、全身黃褐色。
1.2 生活習性
橘小實蠅屬于雙翅目,實蠅科,寡毛實蠅亞科,這種昆蟲在華南地區每年可發生9~12代,沒有明顯的越冬現象,世代發生疊置。成蟲羽化后需要經歷較長時間的補充營養(夏季約10~20天;秋季25~30天;冬季3~4個月)才能交配產卵,卵產于將近成熟的果皮內,每處5~10粒不等。每頭雌蟲產卵量400~1000粒。卵期夏秋季為1~2天,冬季為3~6天。幼蟲孵出后即在果內取食危害,被害果常變黃早落或果肉腐爛不堪食用,對果實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幼蟲期在夏秋季需7~12日,冬季需13~20日。老熟后脫果入土化蛹,土層深度可達3~7厘米。蛹期夏秋季為8~14日,冬季為15~20日。橘小實蠅的食性雜,寄主范圍廣泛,包括了番石榴、柑橘、芒果、楊桃、枇杷、茄子、辣椒等46科的250多種水果和蔬菜。近球形的果實往往更受它們青睞,圓柱形、橢圓形的果實次之[4-5]。大多數的幼蟲會通過彈跳的方式來尋找適合化蛹的場所(圖1)。
1.3 發生規律
(1)遷移能力極強,路上遷移距離2~3千米,能同時穿梭于多個果園區,極難防治。
(2)橘小實蠅的越冬過程并沒有嚴格的規律,并且沒有整齊的生活史,各蟲態常同時存在。
(3)橘小實蠅的卵和幼蟲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會存在于果實的內部,一般在果實的內部發現橘小實蠅的卵和幼蟲時,已經無法挽救了(圖2)。
(4)根據發生規律,在3—4月樹下覆蓋地膜或反光膜能減少蛹羽化,對交配產卵的過程進行干擾,可以很好地起到地面封殺的作用,與此同時也可以很好地阻隔老熟幼蟲入土化蛹。
(5)在成蟲出土的4—5月和成蟲上樹的6—7月,及時用誘板或者糖醋液對成蟲進行誘殺(圖3)。
(6)在冬季或早春施肥和改土時深翻園土,來減少和殺死越冬蛹,從而降低蟲口基數。
(7)在果實開始發軟的時候給果實套袋,減少橘小實蠅產卵的機會,控制蟲口密度。
(8)重視殺卵,對橘小實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殺卵,這樣能將蟲口密度降至最低。
2 防治試驗
2.1 物理防治
(1)將受害果園的落果及時的清理干凈,進行集中處理。根據橘小實蠅的趨化性及時誘殺雄蟲及雌成蟲。
(2)果實膨大期開始采取掛涂有果實蠅餌劑的礦泉水瓶,起到對橘小實蠅監測作用。在果實接近轉色期前,開始在1.5~2米高的“V”字形(或樹梢向下1/3處)的樹杈上涂抹蠅餌,每處1.5~2毫升即可,連續使用效果更好,對四周4~6米范圍的橘小實蠅進行持續的食誘和毒殺,每隔20天涂抹1次。誘捕器(每畝均勻放置5只,每只誘捕器內放入誘捕雄性成蟲的性誘劑,每隔20~25天加1次性誘劑(圖4)。
2.2 藥劑防治
果實轉色期,也是成蟲活躍時期,橘小實蠅產卵盛期前開始施藥,可采取藥劑噴霧殺滅成蟲。成蟲活躍期時進行,藥劑應選用高效、低殘留的菊酯類農藥,及殺卵藥劑噴施。因成蟲主要在早晨或下午活動,噴藥要在早晨10:00前及傍晚16:00—18:00為最佳,樹冠及地面雜草要噴嚴,最好群防群治。使用的藥物包含以下幾種。
(1)26%聯苯·螺蟲酯懸浮劑6000倍液2.5毫升+植物源甘油酯300倍液,50毫升對水15千克。
(2)10%順式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10毫升對水15千克。
(3)33%高氯·吡蟲啉懸浮劑1500倍液,10毫升對水15千克。
(4)10%吡丙醚·吡蟲啉懸浮劑1000倍液,15毫升對水15千克。在施藥時可施以替代性噴灑,即施藥時應施以替代性的農藥。防止害蟲對農藥產生抗藥性,達到除蟲的目的,是交替性使用的主要原因,也能促進果樹生長,使果農經濟收入得到保障。
2.3 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橘小實蠅的天敵,通過對這些害蟲的天敵進行研究,如螞蟻、實蠅繭蜂、前裂長管繭蜂、隱翅蟲和白僵菌等對橘小實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螞蟻可以捕捉裸露的老熟幼蟲[6]。
2.4 加強植物檢疫
在果實運輸的整體過程中,對果實的包裝箱和包裝袋要進行嚴格的檢查,觀察果實的外表是否有橘小實蠅幼蟲和蛹,是否存在產卵的痕跡,并且對可能被害蟲侵害的果實要進行檢查,同時重點做好國內外進出口果實的檢疫。
參考文獻
[1] 袁盛勇,孔瓊,田學軍,等.蒙自石榴園橘小實蠅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07,36(4):73-75.
[2] 白巧,宋福猛.杧果園橘小實蠅發生及防治研究簡報[J].四川果樹,1996(1):16.
[3] 胡婕,龔偉榮,褚姝頻,等.江蘇地區橘小實蠅的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技術[J].植物檢疫,2011,25(1):47-49.
[4] 梁廣勤,梁帆,吳佳教,等.實蠅防除策略和措施的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02(2):37-40.
[5] 雷艷梅,廖冬晴,黃樹長,等.廣西番石榴園橘小實蠅綜合防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11):6438-6440.
[6] 謝琦,張潤杰.橘小實蠅生物學特點及其防治研究概述[J].生態科學,2005(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