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利用基于平臺的區塊鏈技術披露綠色產品信息可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政府補貼區塊鏈技術有利于提升平臺供應鏈的運營效率。為此,文章構建了包含一個制造商和一個平臺的供應鏈模型,制造商投資技術生產綠色產品并采用區塊鏈技術向消費者披露綠色產品信息,政府會對采用區塊鏈技術的制造商或購買附加區塊鏈技術產品的消費者給予補貼。研究
發現:消費者不信任度、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以及政府補貼均會對制造商和平臺的決策和最優利潤有影響;進行綠色產品信息披露時,產品的價格和綠色度會得到提升,但受區塊鏈單位成本和傭金率的影響,有無補貼下區塊鏈支持的供應鏈中的需求和利潤并不總是高于不采用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當消費者的綠色不信任度較高時,制造商更傾向于采用區塊鏈技術對綠色產品信息進行披露;政府補貼并不總優于不補貼,補貼制造商額度較高時,會有損于平臺的利益;政府補貼制造商比補貼消費者更能激勵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
關鍵詞:平臺供應鏈;綠色生產;政府補貼;區塊鏈;信息披露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4.026
文章編號:1002-3100(2024)14-0128-07
Research on Green Production an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Decision-Making of Platform Supply Chain Under Government Subsidies
ZHANG Mingyue,MU Zongyu (Business Schoo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 The use of platform-based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disclose green product information can improve consumer trust, and government subsidy blockchain technology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platform supply chain. To this end,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upply chain model that includes a manufacturer and a platform. Manufacturers invest in technology to produce green products and use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disclose green product information to consumers, and the government subsidizes manufacturers who adopt blockchain technology or consumers who purchase additional blockchain technology produ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sumer distrust, blockchain unit operating costs,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a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decision-making and optimal profit of manufacturers and platforms, that when green product information is disclosed, the price and greenness of the product will be improved, but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unit cost and commission rate of the blockchain, the demand and profit in the supply chain supported by the blockchain with or without subsidies are not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pply chain without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at when consumers' green distrust is high, manufacturers are more inclined to use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disclose green product information, and that government subsidies are not always better than no subsidies, and when the amount of subsidies to manufacturers is high, it will be detrimental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latform;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manufacturers provide more incentives for manufacturers to adopt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an subsidies to consumers.
Key words: platform supply chain; green production; government subsidies; blockchain;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0 引 言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尋求低碳經濟,實現綠色發展已成為各國共識。市場上大量企業已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如:東風日產的電動汽車和格力電器生產的無氟空調等[1]。制造商生產綠色產品時,需要在原材料采購、產品設計、生產、內部運營和物流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2],因此綠色產品通常比非綠色產品消耗更多的成本。但據調查顯示,約20%的消費者愿意以更高的價格去購買綠色產品[3],消費者逐漸增加的環保意識,極大地提高了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平臺經濟的興起有利于推動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天貓與14個品牌發起成立“綠色商家聯盟”,共同鼓勵綠色消費[4]。王翠翠等[5]通過實證證明電商參與可以促進農戶綠色生產;趙平等[6]指出:電商實現助力綠色經濟發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盡管越多的廠家著手生產綠色產品并經由平臺促進其銷售,但2023年9家企業上榜南方周末“中國漂綠榜”以及上海一重大案件中,不良商人非法印制“綠色食品”商標,以此哄抬價格對外銷售,這一類的假綠色、假認證混跡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使綠色產品面臨消費者的信任危機,降低了消費者額外支付的意愿,最終會對綠色產品的銷量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興起,附加區塊鏈技術的產品可以建立客戶信任并提高營銷透明度。可再生能源公司Acciona開發出區塊鏈平臺GreenH2chain可保證綠色氫氣為可再生來源。較多的學者也對此進行了研究,如:Shen等[7]探討了區塊鏈在平臺轉售二手產品并與新產品供應商競爭時技術對二手產品質量的影響;Wu等[8]研究了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性來緩解客戶在通過平臺購買產品時的質量不確定性問題;陳曉紅等[9]基于上游供應商產品質量存在差異,分析了零售商與供應商的區塊鏈平臺搭建以及加入策略;魯其輝等[10]對區塊鏈技術消除消費者綠色產品的不確定性進行了探索;尹雪倩等[11]對區塊鏈溯源質量參差不齊的農產品進行了研究。區塊鏈技術因其不可篡改性在綠色產品銷售中可以很好地解決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信任度問題,對綠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指出“區塊鏈作為新型信息技術有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我國高度重視區塊鏈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安徽省阜陽對綠色食品采用區塊鏈技術追溯會給予5萬元獎補;2023年成都對參與區塊鏈建設的企業最高補貼100萬元。同時政府補貼區塊鏈技術也被學者廣泛關注:Pun等[12]基于區塊鏈在處理假冒偽劣方面討論了政府提供補貼的情況,結果表明政府補貼可以鼓勵區塊鏈的采用;霍紅等[13]以區塊鏈技術在農產品供應鏈質量安全中的應用為基礎,探討了政府補貼的不同力度對企業進行區塊鏈技術投入和系統演化穩定策略的影響;Huo等[14]探究了基于政府補貼的制造業使用區塊鏈的融資模式,指出政府通過補貼融資來推廣區塊鏈技術會使得供應鏈的所有成員都從中受益。
愈多的制造商基于政府補貼采用區塊鏈技術在平臺銷售中向消費者披露產品的綠色信息,增加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信任度。然而現有文獻成果鮮見對這一領域的研究。由此,本文在我國綠色經濟的背景下,運用博弈論建立理論分析模型以探究:消費者不信任度、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以及政府補貼分別對制造商、平臺的決策和最優利潤有何影響?采用區塊鏈技術以及考慮政府補貼后的最優策略相較于無補貼不采用區塊鏈技術的最優策略發生何種變化?政府有無補貼時,制造商何時有動機采用區塊鏈技術?政府補貼是否總是有利以及考慮區塊鏈技術采用時的最優補貼策略如何?
1 模型描述和假設
本文考慮由一個制造商M和一個平臺P組成的供應鏈。制造商生產一種綠色產品,并通過平臺向消費者展示產品,在此基礎上考慮了區塊鏈的采用與否以及采用區塊鏈時政府的補貼策略。平臺供應鏈結構和變量符號如圖1和表1所示。
假設1:制造商和平臺皆為理性決策者,兩者之間存在Stackelberg博弈關系,制造商為領導者,平臺為跟隨者。
假設2:制造商生產一種綠色產品并決定其綠色度,不失一般性,假設制造商綠色產品生產成本為0[15]。制造商的綠色度投資成本為,為綠色生產成本系數[16]。
假設3:平臺為制造商提供代售策略,制造商向在線平臺支付服務傭金費,為平臺收取單位產品的服務傭金費率,為制造商直銷綠色產品的單位銷售價格。
假設4:產品價值包括兩部分:基礎價值()和環境價值()。假設均勻分布在0和1之間[17]。消費者有環保意識,所以他們的剩余增加了產品的綠色度。假設消費者通過購買綠色產品獲得環境價值,其中為與環境價值相關的系數。市場規模歸一化為1,每位消費者最多只能買一件。
假設5:區塊鏈的成本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系統建立的固定成本,另一部分是區塊鏈的運營成本。沒有考慮區塊鏈的固定成本,只考慮區塊鏈的單位運營成本由制造商支付[18]。
假設6:在沒有區塊鏈時,消費者的剩余函數為[15]:。只有當時,即,消費者才有意愿購買產品,因此,,由于在[0,1]上均勻分布,所以密度函數。其中表示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信任度。此時,需求函數為:。通過區塊鏈技術消費者可以獲得關于綠色產品的完整信息,從而使,此時消費者的剩余函數為:,故需求函數為:。用下標“”和“”分別代表基本代售模式和采用區塊鏈技術的情景。
假設7:政府對采用區塊鏈技術的制造商給予單位補貼s[12],對購買附加區塊鏈技術產品的消費者給予單位補貼。政府補貼制造商時,需求函數為:;政府補貼消費者時,消費者剩余函數為:,需求函數為:。用下標“”“”分別表示政府補貼制造商和消費者的情況。
2 基本模型
制造商在不采用區塊鏈技術且沒有政府補貼下生產綠色產品并經由平臺直銷。
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函數分別為:,。
引理1:;;;
;。
命題1:;;;;。
命題1表明:消費者對綠色產品不信任度的增加會降低市場需求、產品綠色度以及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這是因為隨著消費者綠色產品信任度的降低,會使消費者支付意愿下降,所以制造商須降低銷售價格,以吸引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制造商還將降低產品綠色度以降低綠色投資成本。產品綠色度的降低和綠色產品不信任度增加的負面影響大于價格降低對市場需求的正面影響,從而導致了消費者對綠色產品需求減少,進而使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下降。因此,采取區塊鏈技術消除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不信任度對供應鏈成員是很有必要的,這也是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動機。
3 區塊鏈披露綠色信息模型
制造商在代售渠道中采用區塊鏈技術時,綠色產品信息的可靠追溯會消除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不信任度。
3.1 無補貼時采用區塊鏈技術
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函數分別為:;。
引理2:;;;
;。
命題2:(1);;;;;
(2);;;;。
命題2(1)表明:區塊鏈技術單位運營成本的增加會降低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產品綠色度、制造商以及平臺的利潤。隨著區塊鏈技術單位運營成本的提高,制造商會相應提高綠色產品的銷售價格,同時,制造商還將降低產品的綠色度以降低綠色投資總成本,產品綠色度的降低和銷售價格增加對需求的負面影響大于綠色信息披露對需求的正面影響,導致了消費者對產品總需求減少,這時綠色產品銷售價格提升的正面影響小于需求下降的負面影響,進而使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降低。故而當區塊鏈的單位運營成本過高時,使用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價值會低于其成本,此時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是不明智的。命題2(2)表明:消費者綠色敏感系數會提高產品的綠色度、銷售價格、市場需求、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消費者的綠色敏感度越大,意味著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偏好越大,市場中綠色產品的需求量就越大,制造商基于消費者增大的綠色敏感度可以提升產品的銷售價格,同時,制造商也會提高產品的綠色度,進而制造商的利潤增加。在一定的傭金率下,平臺分得的利潤也會增加。政府可以對企業的綠色相關技術進行補貼,在綠色經濟下實現共贏。
3.2 區塊鏈下補貼制造商
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函數分別為:,。
引理3:;;;
;。
命題3:;;;當時,;
當時,。
命題3表明:政府補貼制造商會提高綠色產品的綠色度和市場需求、降低綠色產品的銷售價格。隨著政府補貼制造商力度的增加,制造商會相應的降低綠色產品的銷售價格并適當增加產品的綠色度,此時使市場需求增加。政府補貼與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增加所帶來的制造商收益的增加量多于因區塊鏈技術單位運營成本增加和綠色產品銷售價格降低所帶來的收益的減少量,故而制造商的利潤增加。然而對于平臺而言,當政府補貼較少時,因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增加使其收益的增加量多于綠色產品銷售價格降低所帶來的收益的減少量,故平臺利潤增加,但當政府補貼較多時,制造商設置較低的綠色產品銷售價格會極大減少平臺的傭金所得,使其利潤減少。因此,政府補貼制造商有助于提升產品的綠色水平和制造商的利潤,并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但政府補貼制造商并不總是有利的,當政府補貼的程度較大時,會有損于平臺的利潤。
3.3 區塊鏈下補貼消費者
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函數分別為:,。
引理4:;;;;。
命題4:;;;;。
命題4表明:隨著政府補貼消費者力度增加,綠色產品的價格、綠色度、市場需求以及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會增加。政府補貼消費者的力度越大,越能鼓勵消費者積極購買綠色產品,從而使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提升。制造商基于消費者需求的增加可以提高產品的綠色度和銷售價格,此時增加的市場需求和提高的銷售價格帶來的正面影響大于成本增加的負面影響,使制造商的利潤增加。在一定的傭金率下,隨著銷售價格的提升,平臺的利潤也會增加。
4 區塊鏈采用分析
區塊鏈技術消除了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不信任度,但增加了制造商的運營成本,因此,區塊鏈技術并不總是對SC有利。在本小節中將確定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的條件,分析采用區塊鏈對SC的影響,并探討政府補貼對區塊鏈采用的影響。
4.1 區塊鏈采用條件分析
命題5:(1)當且僅當時,無補貼制造商有意愿使用區塊鏈技術。其中:。
命題5:(1)指出了區塊鏈技術對制造商有利可圖的條件,表明如果區塊鏈技術的運營成本大于某一閾值時,制造商就不應采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將不等式重寫為:,建立一個閾值,當值高于該閾值時,應用區塊鏈技術對制造商有利。這是因為如果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不確定性較小,區塊鏈的價值對這些消費者來說將是非常有限的,此時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是不明智的。
命題5:(2)政府補貼制造商時,制造商有意愿應用區塊鏈技術,當。
其中:;政府補貼消費者時,制造商有意愿應用區塊鏈技術,當。
其中:。
命題5:(2)表明政府實施補貼,制造商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概率會增加。當政府補貼量小于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時:若政府對制造商直接進行補貼,制造商直接受益,制造商會在原本可接受的成本閾值上增加一個政府補貼量,若政府對消費者進行補貼,制造商也同樣會受益,制造商會在原本可接受的成本閾值上增加一個可被轉嫁政府補貼量;當政府補貼量大于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時,據經驗而言制造商會有較大概率采用區塊鏈技術。故而,當政府實施補貼策略時,無論是補貼制造商還是補貼消費者,皆會使得制造商可接受的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增加,進而使制造商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意愿增加。
4.2 區塊鏈采用影響分析
命題6:(1)制造商不采用區塊鏈技術與采用區塊鏈技術不補貼比較:;當時,;當時,;當時,。
命題6:(2)表明:區塊鏈技術的引入會導致產品銷售價格提升,區塊鏈增加了制造商的成本,此時制造商會提高價格來抵消增加的成本。有趣的是,采用區塊鏈技術后,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綠色度以及消費者剩余并不總是更高。當區塊鏈的單位運營成本較高或消費者不信任度較低時,區塊鏈的引入會導致價格大幅增加和產品綠色度的降低,使用區塊鏈技術消除消費者不信任度的正面影響小于價格上升以及綠色度降低的負面影響,故而消費者會減少對產品的市場需求。但當區塊鏈的單位運營成本較低時,價格和綠色度不會大幅提高和降低,區塊鏈使消費者能夠獲得完整的信息,進而提高他們的剩余。
命題6:(2)制造商不采用區塊鏈技術與采用區塊鏈技術補貼時比較。
(a)當時,;
當時,;當時,。
(b)當時,;當時,;
當時,。
命題6:(2)表明信息披露下的政府補貼策略的產品綠色度和市場需求同樣不總高于不采用區塊鏈技術的情景。雖然政府補貼緩解了制造商部分壓力,但若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較大,制造商依舊會通過提升價格和降低產品綠色度來抵消增加的成本,補貼帶來的正面影響小于成本增加帶來的負面影響,進一步導致需求下降。此外雖然采用區塊鏈技術會有更高的價格,但是當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較低時,緣于政府補貼,銷售價格會有所降低,這是對消費者有利的。有趣的是,銷售價格、市場需求和產品綠色度的閾值都會有單位補貼的增加,在結論中做進一步探索。
命題6:(3)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時補貼與采用區塊鏈技術補貼時比較。
(a);;;;當時,;。
(b);;;;;。
命題6:(3)a表明當政府補貼制造商時,會有更低的銷售價格和更高的產品綠色度。政府給予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制造商一定補貼使其直接獲利,制造商可以借此降低銷售價格,同時增加產品綠色度,以謀求更多的利潤。更低的銷售價格和更高的產品綠色度進而使市場需求增加。有趣的是,政府補貼制造商并不總是對供應鏈有利。若政府補貼制造商的力度過大,制造商會選擇設置較低的銷售價格,這時銷售價格降低對平臺的負面影響大于市場需求增加帶來的正面影響,平臺傭金所得減少,利潤降低。因此,政府在設置補貼制造商額度時,不可以設置的太高,太高會降低平臺的積極性,要根據實際尋得一個合理的范疇。政府補貼制造商時,消費者剩余會更高。這是因為制造商將部分補貼以較低的銷售價格的形式轉嫁給消費者,此外,補貼制造商可以實現降低消費者的不信任度的同時提升產品的綠色度,使得消費者進一步獲益。
命題6:(3)b表明當政府補貼消費者時,會有更高的產品綠色度、銷售價格、市場需求以及制造商和平臺利潤。政府補貼消費者,相應的補貼會激勵消費者購買附加區塊鏈技術的綠色產品,此時市場需求會增加,制造商會借此提高綠色產品的銷售價格并增加產品的綠色度,進而緣于補貼消費者帶來的更高的銷售價格、產品綠色度以及市場需求,制造商和平臺的利潤總是更高的。緣于政府補貼使消費者直接獲益,降低消費者的不信任度的同時產品的綠色水平也得到提升,也使得消費者剩余總是優于不補貼。
5 數值分析
為更直觀展示區塊鏈技術采用的策略,使用MATLAB進行數值算例分析。模型中參數賦值如下:,,,為更好地比較,將單位補貼取同一水平,,,得出制造商和平臺的最優利潤決策。圖2(1)展示了制造商的最優策略。制造商會在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較低或消費者不信任度較高時采用區塊鏈技術,且區塊鏈技術披露綠色信息下的策略是最優策略選擇。這是因為當消費者對綠色產品信任度較高時,信息披露的作用有限,同時隨著單位與運營成本的增加,制造商會提高綠色產品的銷售價格,并降低產品的綠色度,進而使綠色產品的市場需求減少,綠色產品需求降低所帶來收益的減少量大于綠色產品銷售價格的增加和減少綠色度所帶來收益的增加量,故制造商的利潤降低,此時不采用區塊鏈技術為最優策略,這與命題5一致。在使用區塊鏈技術披露綠色信息時,在政府同等補貼額下,補貼制造商的成本優勢要優于補貼消費者的價格優勢,同時也優于不補貼的情景,故而補貼制造商是促進區塊鏈技術采用的最優策略選擇。圖2(2)展示了平臺的最優策略。可以明顯看出,當區塊鏈的單位成本較高且消費者的不信任度較低時,平臺與制造商的策略選擇一致。不同的是,當區塊鏈的單位運營成本較高、消費者不信任度也較高時,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披露綠色信息下的策略是最優策略選擇,此時由于較高的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產品綠色度降低和銷售價格增高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導致市場需求減少,采用區塊鏈披露綠色信息下的策略,對制造商進行直接補貼,可緩解成本劣勢,減少流失的市場需求,增加平臺利潤;當區塊鏈成本適中時,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披露綠色信息下的策略最優策略選擇,此時直接補貼消費者可以增加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制造商借此增加銷售價格使平臺獲利。圖2(3)顯示了雙方的最優均衡策略。當區塊鏈的單位運營成本較低且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較低時,適宜的需求量使制造商和平臺在兩種策略下盈利相近,即達成區塊鏈技術披露信息下的策略和策略的均衡,其他條件下制造商和平臺的均衡策略即為各自最優策略。此外,這也驗證了命題5、6。
為進一步探索政府補貼對區塊鏈技術采用的影響策略,模型中令參數賦值:,得出制造商和平臺的最優利潤決策。圖3(1)和(2)展示了兩種補貼下的制造商的最優策略。可以明顯看出,當消費者信任度較高且政府補貼有限的條件下,制造商將不采用區塊鏈技術。當消費者信任度較高時,區塊鏈技術作用有限,并且面對高昂的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有限的政府補貼對制造商分擔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的作用較小,因而無法刺激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隨著補貼水平和消費者不信任度的提高,在區塊鏈技術自身價值增加和政府補貼激勵的雙重影響下,制造商將有動力引入區塊鏈技術。圖3(3)和(4)展示了兩種補貼下的平臺的最優策略。在補貼水平和消費者信任度較低時對于平臺而言制造商不引入區塊鏈技術最優,不同的是,當消費者的信任度較高且政府對制造商的單位補貼水平較高時,制造商不采用區塊鏈技術并不接受補貼對平臺而言最優。這是因為,較高的補貼會促進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并降低銷售價格,但是由于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信任度本就較高,采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綠色信息披露不會帶來需求大幅度的提升,銷售價格降低帶來的負面影響大于需求提升的正面影響,平臺的傭金所得減少,有損于平臺的利潤。這也進一步表明,任意的政府補貼對區塊鏈技術的實施并不總是促進作用,補貼額度要設置在合理的范圍之內,補貼額度較小則無法起到激勵作用,補貼額度過大則會損害平臺的利益,不利于實現共贏,政府需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補貼。此外這也驗證了命題6。
6 結 論
在人們環保意識提高和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激勵下,本文考慮了在綠色生產下平臺供應鏈的區塊鏈采用與否以及政府補貼策略。主要發現和見解總結如下:消費者不信任度、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以及政府補貼均會對制造商和平臺的決策和最優利潤有影響。當消費者對綠色產品不信任度較高時,制造商傾向于采用區塊鏈技術,當區塊鏈單位運營成本和消費者不信任度都較高時,政府補貼制造商策略更有助于激勵制造商使用區塊鏈技術,當區塊鏈的單位運營成本和消費者的不信任度適中時,政府補貼消費者策略更利于區塊鏈技術的采用。當制造商采用區塊鏈技術時,無論是否補貼,若區塊鏈成本較高,市場需求和產品綠色度未必高于不采用區塊鏈的情景。補貼對于提高供應鏈成員利益具有積極意義,在政府干預下,無論哪種補貼政策都可激勵制造商投資區塊鏈技術。有趣的發現是,政府補貼并不總是優于不補貼。當補貼制造商的額度較大時,會有損平臺的利益。這些發現可以幫助制造商在實踐中使用區塊鏈技術時優化他們的決策。當區塊鏈技術的成本可控時,采用區塊鏈會帶來更高的整體利潤率,因此企業可能獲得比以前更高的總利潤。
在未來研究中可拓展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評價具有不同的不信任度;研究中沒有把政府當作模型中的決策者,未來的研究可以比較不同的政府主導的補貼政策。
參考文獻:
[1] SCHNEIDER F,THONEMANN U W,KLABJAN D.Optimization of battery charging and purchasing at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swap stations[J].Transportation Science,2018,52(5):1211-1234.
[2] DUTTA P,CHOI T M,SOMANI S,et al.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supply chain operations:Applications,challenges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J/O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20,142:102067.[2023-09-26].
https://doi.org/10.1016/j.tre.2020.102067.
[3] HONG Zhaofu,GUO Xiaolong.Green product supply chain contracts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J]. Omega,
2019,83:155-166.
[4] 楊建華,解雯倩.碳限額交易下考慮平臺推廣服務的競爭制造商減排決策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2,42(12):3305-3318.
[5] 王翠翠,夏春萍,童慶蒙.電商參與促進農戶綠色生產嗎?——基于3省4縣812戶果農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
源與環境,2022,32(5):132-143.
[6] 趙平,李愷懷,王玉華.電子商務助力綠色經濟發展的策略[J].學術交流,2023(3):130-141.
[7] SHEN Bin,XU Xiaoyan,YUAN Quan.Selling secondhand products through an online platform with blockchain[J/O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20,142:102066.[2023-09-30].https://doi.org/10.1016/
j.tre.2020.102066.
[8] WU Jianghua,WANG Xin.Platform-leading blockchain adoption for traceability under upstream competition[J/OL].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23:1-37.[2023-10-02].https://doi.org/10.1007/s10479-022-05147-8.
[9] 陳曉紅,張維東,王傅強.產品質量差異下供應鏈最優區塊鏈平臺搭建和加入策略研究[J/OL].中國管理科學:
1-25.[2023-10-15].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2.1748.
[10] 魯其輝,廖昌華.區塊鏈技術及渠道權力對綠色供應鏈決策影響[J].華東經濟管理,2023,37(8):12-22.
[11] 尹雪倩,于安芬.基于區塊鏈的農產品供應鏈溯源應用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13):108-111.
[12] PUN H,SWAMINATHAN J M,HOU P.Blockchain adoption for combating deceptive counterfeits[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21,30(4):864-882.
[13] 霍紅,鐘海巖.農產品供應鏈質量安全中區塊鏈技術投入的演化分析[J].運籌與管理,2023,32(1):15-21.
[14] HUO Hong,XUE Ning.Financing the three-tier supply chain: Advance payment vs. blockchain-enabled financing mode[J/OL].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23.[2023-10-03].http://www.x-mol.com/paper/1644572461786476544.
[15] XU Jian,DUAN Rongrui.Pricing and greenness investment for green products with government subsidies: When to apply blockchain
technology?[J/OL].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22,51:101108.[2023-10-03].http://www.sciencedirect.com/
science/article/abs/pii/S1567422321000806.
[16] YANG Feng,KONG Junjun,LIU Tianzhuo,et al.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green supply chain with Ramp;D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2022,73(3):481-496.
[17] SHEN Bin,ZHU Chen,LI Qingying,et al.Green technology adoption in textiles and apparel supply chains with environmental
tax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21,59(14):4157-4174.
[18] CHOI T M.Supply chain financing using blockchain: Impacts on supply chains selling fashionable products[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23,331:393-415.
收稿日期:2023-11-20
基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ZR2022MG081)
作者簡介:張明月(1999—),女,山東泰安人,青島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牟宗玉(1983—),男,山東日照人,青島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
引文格式:張明月,牟宗玉.政府補貼下平臺供應鏈的綠色生產及信息披露決策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14):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