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字技術賦能供應鏈管理并推動企業應用已成為大勢所趨,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以2018—2022年A股上市的跨境電商企業數據為例,研究了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供應鏈數字化的發展可以顯著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且創新能力起到了中介作用。同時,政府補助在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影響中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供應鏈數字化對非國有企業、中小型企業和處于東部地區企業的績效驅動作用更顯著。進一步檢驗,物流數字化和信息流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更加顯著。研究結論對促進跨境電商企業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更對推動企業績效提升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
關鍵詞:供應鏈數字化;企業績效;跨境電商;創新能力;政府補貼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4.028
文章編號:1002-3100(2024)14-0143-08
Supply Chain Digitization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ak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
(1.School of Logistics and E-Commerce,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000, China; 2.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Fuzho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rade, Fuzhou 350202, China)
Abstract: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promotes enterprise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general trend, and supply cha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dr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with data from A-share listed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from 2018—2022.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upply chain digit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plays a mediating role. Meanwhile, government subsidies play a positive moderating role in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ndicate that supply chain digitization drives the performance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eastern region more significantly. Further tests show that logistics digitization and information flow digitization contribute more significantly to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digital supply chain syste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and have more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promoting enterprise performance.
Key words: supply chain digitizati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novation ability; government subsidies
0 引 言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以及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總量實現了跨越性增長,近年來,跨境電商逐漸成為我國對外經貿合作的亮點。我國高度重視跨境電商的發展,截止目前,我國已批準設立16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不斷推動國際貿易新業態模式的發展。在此背景下,跨境電商企業逐步成為全球貿易中的重要參與者,企業通過在線平臺將商品或服務推向全球市場,并通過供應鏈網絡實現產品的流通與交付,并在更加廣泛的地區搜尋合作伙伴,推動企業發展[1]。但是由于貿易全球化和供應鏈的復雜性,給跨境電商企業帶來了眾多挑戰,如物流成本高昂、交付時間長、庫存管理困難等[2]。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愈來愈多跨境電商企業開始尋求新的供應鏈模式。數字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對供應鏈流程、管理和結構的再思考,由此催生了數字供應鏈這一新的供應鏈業態[3]?;诖耍髽I逐漸利用數字技術重塑供應鏈業務流程、協同機制、組織形態和價值取向,隨著供應鏈數字技術發展,供應鏈數字化能否為企業創造價值也得到廣泛關注。
在現有研究中,一些學者從需求管理[4]、采購、生產[5]、倉儲和物流[6]等角度闡述了在供應鏈中采用數字技術能進一步改善企業的各項流程,從而為企業提供價值。有學者指出在供應鏈中使用數字技術能連接企業內外,加快信息共享,減少信息不對稱性,從而降低企業交易成本,信息共享更能了解消費者和用戶需求,激發產品創新[7]。但有些學者對供應鏈數字化能提升企業價值提出質疑,他們認為,將數字技術應用于供應鏈環節中往往伴隨高成本支出,對于經濟基礎薄弱的企業可能會帶來不好的結果[8]。此外,企業實行供應鏈數字化往往會帶動內部組織以及制度的轉變,可能會導致企業文化與結構的割裂,導致組織戰略不一致[9]。從現有文獻結果來看,數字技術在供應鏈中的應用所帶來的結果還具有差異性。此外,當前研究大多從全局來探索供應鏈數字化的影響,并沒有細化到各個行業,并且鮮有文獻考慮到企業創新能力及政府相關指標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因此,本文從這些缺口探究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旨在回答如下問題: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數字化如何影響企業績效?其作用機制是什么?企業創新能力如何影響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政府對企業的補助能否影響企業績效?
本文的創新點和貢獻在于:第一,在理論貢獻上,系統研究了對于跨境企業而言,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為企業實行供應鏈數字化提供理論依據。第二,本文探討了政府補助對于企業發展的影響,為政府干預企業和市場提供參考建議。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供應鏈數字化與企業績效
供應鏈數字化是實現企業內外部資源有效交流的重要手段,數字技術可以應用于供應鏈各個過程中,以增強不同的供應鏈功能,從而實現企業整體發展。Yang等(2021)指出數字化技術對供應鏈的影響體現在供應鏈結構和供應鏈效率上[3]?;诖耍疚膹囊韵聨讉€方面來分析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對于跨境電商企業,時效是企業間競爭的重點。供應鏈數字化可以對企業內的各個流程進行高效地整合,全流程打通訂單、制造、物流節點,能夠可視化管理工廠到經銷商,以及最終產品交付給客戶的整個過程[10],保證了物流與信息流的同步協作,確保供應鏈流程可視化,能夠針對供應需求做出及時反饋。由此推動物流供應鏈由松散化供應向一體化供應轉變[11],實現了更廣泛的信息交互、溝通和協作,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信任、生產力、供應鏈的柔性和敏捷性[12]。
利用數字化,企業可以對產品制造流程進行優化,從而提升產品的產量與質量,降低產品的廢品率。除此之外,數字化還可以減少對實物原型的需求,從而有效提升產品開發效率,加速產品設計進程[13]。
供應鏈數字化還能夠提升企業的交易效率,提升其服務的質量,這就意味著,供應鏈數字化能夠幫助企業及時地獲取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有效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要求,提升服務質量,提升客戶的滿意度[14]。
最后,供應鏈數字化精簡了管理對象,數字技術的運用還提升了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水平,如無人機、無人車等技術,大大降低了對人力資本的依賴程度,降低了勞動力成本[15]。
綜上,通過改善供應鏈伙伴間的信息流,提高供應鏈整體水平,提高供應鏈運營效率,提升響應速度以及精簡管理對象,供應鏈數字化有效提升了組織效率,從而促使企業能以更有效的方式配置資源,降低企業成本,增強競爭優勢,激發企業成長潛力,進而提升企業績效。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供應鏈數字化能提升跨境電商企業績效。
1.2 創新能力的中介作用
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優化生產流程,加速新產品的開發速度,提升產品質量,從而使企業在快速變化的需求市場和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保持競爭優勢,創造更多利潤。數字技術在企業供應鏈中的應用能有效克服創新障礙,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首先,供應鏈數字化通過優化供應鏈結構進而為企業構建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供應鏈數字化能為企業提供采購、物流、制造等關鍵數據信息,進而選擇聯系緊密的供應商共享信息和合作,供應鏈合作成員對企業具有更高的創新價值[16]。其次,供應鏈數字化能協助企業連接供給端,企業利用供應商以及其他上游合作伙伴的技術和知識來加快新產品及新服務的開發,減少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及時掌握各流程信息,進而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9]。最后,供應鏈數字化能快速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提高企業研發與市場需求的供需匹配,減少預測的不準確性,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能推動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滿足市場需求[17]。
現有文獻證實企業創新能力能促進企業績效發展。企業通過創新能在市場中提高產品競爭力,通過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跨境電商企業可以拓展產品線,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滿足不同地區和消費群體的需求,從而拓展銷售市場,增加銷售額[18]。創新能力使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技術進步和競爭環境的變化,這有助于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快速調整戰略和運營,應對不確定性和風險,從而提高績效。對于跨境電商而言,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能開拓新的跨境市場,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拓展海外客戶群體,增加收入來源,降低市場風險,進而提升企業績效。綜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供應鏈數字化通過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進而提升跨境電商企業績效。
1.3 政府補貼的調節作用
從外部因素而言,政府補助對企業進行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營造了更好地外部環境[19]。一方面,企業進行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包括人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研發投入等,政府對企業的補助能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資金壓力,緩解融資約束,使得企業更容易承擔數字化轉型所需的投入,進而提升企業后續的績效發展[20]。另一方面,政府補貼可以激勵企業投入,政府補助可以作為一種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對供應鏈數字化的投入,得到政府補助的企業更愿意進行數字化轉型,從而提高企業數字化的積極性,加速供應鏈數字化轉型[21]。綜上,現有觀點普遍認為政府補助能幫扶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資源短缺問題,從而加速轉型,最終起到提升企業績效的結果。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政府補助在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作用機制中發揮正向調節作用。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8—2022年A股跨境電商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為了避免數據異常值對結果的影響,對樣本數據做如下篩選與處理:首先,剔除金融類企業以及樣本期內ST、ST*等特殊樣本;其次,排除存在數據殘缺的樣本企業;最后,為減少極端值對結果造成誤差,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上下1%水平的縮尾處理。經過篩選處理,最終共獲得85家企業樣本數據。其中,樣本企業的專利數據來源于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CNRDS,財務指標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供應鏈數字化樣本來源于企業年報,通過Python的jieba庫進行文本分析統計。
2.2 變量測量
2.2.1 被解釋變量:企業績效
當前學界主要用財務績效資產回報率(ROA)、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托賓Q值來表示企業績效,考慮到ROA易受到企業經營杠桿率的影響,本文綜合石大千等(2023)的研究設計[22],以托賓Q值來衡量企業績效,采用公司市值與總資產的比值來計算。在穩健性測試中,用ROE來測量企業績效。
2.2.2 解釋變量:供應鏈數字化
對于數字化轉型的測度,不少文獻從虛擬政策變量、投資金額以及文本分析進行測度[23-24]。本文借鑒吳煒鵬等(2023)的研究[25],將供應鏈數字化定義為基于數字技術對供應鏈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整合、優化的過程,進而實現物流監控、產品流開發、信息流共享和資金流溯源,可從市場導向和技術導向兩個維度劃分。在測度供應鏈數字化時,本文使用文本法構建相應指標。根據《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統計出54個數字技術應用相關政策統計詞,隨后借鑒趙宸宇等(2021)研究[26],根據供應鏈數字化定義,從物流導向、產品流導向、信息流導向及資金流導向進行關鍵詞搜集,繪制供應鏈數字化特征詞譜。利用Python的jieba庫對樣本數據進行文本化處理,并統計關鍵詞詞頻。為合理分配詞譜中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詞語權重,本文采用TF-IDF算法修正供應鏈數字化計算方法,其計算過程如下。
(1)
(2)
(3)
其中,指特征詞n在i公司j年年報中出現頻次,表示i公司j年年報所有有效詞頻次之和,表示j年年報總數,表示出現特征詞n的年報數。(n=1~4)表示物流、產品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市場導向特征值的TF-IDF值,表示技術導向特征值的TF-IDF值。(N=1~4)表示物流數字化()、產品流數字化()、信息流數字化()和資金流數字化(),表示供應鏈數字化。
2.2.3 中介變量:創新能力
借鑒趙文博(2023)方法[27],本文以企業獲得授權的發明專利數量加1取自然對數來衡量企業創新(Innov)。
2.2.4 調節變量:政府補貼
現有文獻對政府補貼的衡量方式有所不同,一些以企業年度所獲政府補貼與營業外收入比值來衡量,一些以政府補貼取對數來衡量。本文參考唐書香等(2023)[28]的衡量方式,將政府補助與企業期末總資產比值來表示政府補助(Gov)。
2.2.5 控制變量
參考石大千等(2023)[22]和吳成頌等(2023)[29]的研究,為保證結果的穩健性,本文加入一系列控制變量,包括企業規模(size)、企業年齡(Age)、凈利潤增長率(Profit)、經營現金流(CFO)、成長能力(SGR)、股權制衡(EBD)、兩職合一(dual)。另外,也對年份(Year)和企業(firm)進行了控制。變量總結表如表1所示。
2.3 模型構建
基于前文分析和假設,構建供應鏈數字化與企業績效關系的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企業i第j年的績效,表示企業i第j年供應鏈數字化強度,為控制變量,和分別表示年份固定效應和企業固定效應,為隨機誤差項。
3 實證結果與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表2統計了本文所涉及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TobinQ最小值為0.827,最大值為7.26,說明不同跨境電商企業績效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區分效度較好。供應鏈數字化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也較大,說明跨境電商企業間供應鏈數字化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同樣通過分析,發現絕大部分變量在兩組企業間存在顯著差異,說明數據具有差異性。
3.2 基準回歸結果
表3為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回歸結果,列(1)為不加控制變量的結果,列(2)為加入控制變量結果。結果顯示,不加控制變量的SDigital系數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加入控制變量的SDigital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數字化顯著提高了企業績效水平,本文提出的假設H1初步得到驗證。從經濟意義看,供應鏈數字化程度每增加一倍,企業績效將上升0.256。此外,控制變量中的企業規模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在跨境電商企業中,規模更大的企業沒有那么高的預期增長潛力。
3.3 穩健性檢驗
3.3.1 更換被解釋變量
本文使用ROE作為企業績效的替換變量,其他變量保持不變,進行重新回歸,其結果如表4的第1列所示。結果顯示,SDigital的系數仍在1%水平上顯著,且系數符號未發生改變,回歸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基本一致,說明結論具有一定穩健性。
3.3.2 調整樣本時間范圍
由于研究結論可能會受到經濟環境以及特殊時間段的影響,本文將剔除特殊時間段的數據來驗證結論的穩健性。本文的時間區間為2018—2022年,2020年受到特殊事件的影響,具有特殊性,因此刪除2020年樣本數據,其回歸結果如表5第2列所示。SDigital的系數在1%水平下顯著為正,其回歸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一致,說明結論穩健。
3.3.3 滯后兩期解釋變量
考慮到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具有時滯性,因此將供應鏈數字化進行滯后兩期的處理(SDigital-t),其結果如表5的第3列所示。供應鏈數字化與企業績效在5%水平下顯著為正,回歸系數的方向和顯著性與基準回歸結果保持一致,說明文本核心結論具有穩健性。
3.3.4 內生性處理
為進一步緩解反向因果關系和遺漏變量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工具變量法進行重新回歸。借鑒袁淳等(2021)[30]處理方法,選取2013—2017年各地級市固定電話數與滯后一期的互聯網用戶數的交互項(IV)作為2018—2022年SDigital的工具變量。固定電話數量和互聯網用戶數會影響到城市技術水平,進而影響供應鏈數字化建設,固定電話和互聯網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會隨著使用頻率下降變得十分微弱,選擇工具變量時遵循了相關性和排他性的要求。加入工具變量的兩階段最小二乘回歸結果如表4列(4)和列(5)所示,其中,Cragg-Donald Wald F統計量值為24.539,高于Stock-Yogo弱工具變量檢驗的10%臨界值16.38,不存在弱工具變量情況。列(4)為第一階段回歸結果,工具變量IV顯著為正,列(2)為第二階段回歸結果,解釋變量系數在5%水平下顯著為正,說明排除內生性問題后,結論依然成立,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3.4 異質性檢驗
3.4.1 基于企業性質特征分組檢驗
在我國制度背景下,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可能會受到企業性質的影響,因此本文把樣本企業分為國有和非國有兩類,結果如表5所示。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都顯著為正,其中非國有企業SDigital系數更大,在1%水平上顯著,供應鏈數字化更能誘發非國有企業績效提升。這可能是因為非國有企業準入市場門檻低,企業數量龐大,導致市場競爭激烈,促使非國有企業更加注重績效指標。國有企業有國家資源的支持,相對有著更加穩定的市場競爭優勢,內部缺乏競爭機制,阻礙了績效提升。
3.4.2 基于企業規模特征分組檢驗
數字技術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但同時受企業自身條件的影響[12]。為驗證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在不同規模的跨境電商企業的異質性表現,本文依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將樣本企業劃分為大、中、小型企業。表6回歸結果顯示,大型和中小型規模的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但相較于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更加顯著。這可能是由于中小型企業通常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它們的運營機制相對靈活,能夠更快地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需求變化。
3.4.3 基于企業區域特征分組檢驗
受地域限制,我國東、中、西部科技創新發展不平衡,本文將樣本企業根據企業所在區域進行劃分,其回歸如表7所示。供應鏈數字化對東部和中部地區企業績效促進作用更加顯著,兩者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相反,對于西部地區的企業而言,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不顯著。東部地區企業在跨境電商領域具有地理、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東部地區企業更接近發達的港口和物流中心,具有更高效的物流網絡,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方面也更加發達,這些因素促使當地企業績效的提升。中部地區連接東西部地區,地區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大,并且中部地區正在進行產業升級,這些因素都促使企業更具有競爭力。但是,西部地區的技術、人才以及經濟基礎還相對薄弱,對企業的發展有限制因素,阻礙企業績效提升。
4 進一步分析
4.1 創新能力中介效應分析
在基準模型得到檢驗的基礎上,本文構建中介機制檢驗模型,檢驗創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其中介模型如下。
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path a中,供應鏈數字化和企業績效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path b中供應鏈數字化和創新能力顯著為正,在path c中,將中介變量加入到中介效應檢驗模型中,企業績效系數從0.33下降到0.291,Sobel Z值為3.157,在1%水平下顯著,表明在跨境電商企業中供應鏈數字化可以通過促進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績效,H2假設得到證實。
4.2 政府補貼的調節效應分析
為進一步檢驗政府補貼在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影響機制中的調節作用,本文進一步構建調節效應模型。
其回歸結果如表9所示,列(1)和列(2)分別是不加控制變量和加入控制變量的結果。供應鏈數字化與政府補助的交互項(SDigital×Gov)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在10%和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一結果驗證了H3,表明政府補貼越高,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越顯著。
4.3 供應鏈數字化分項檢驗
本部分對供應鏈數字化四個分項指標進行檢驗,表10列(1)—(4)分別表示物流數字化、產品流數字化、信息流數字化和資金流數字化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其中物流數字化與信息流數字化的系數在1%水平下顯著為正,其余兩項分別在10%和5%水平下顯著為正。這可能是由于對于跨境電商而言,物流和信息流的數字化發展能減少信息不對稱情況,避免過多庫存積壓和運輸資源浪費,優化運輸方式和運輸網絡,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此外企業可以實時監控供應鏈運作情況,更好規劃和管理庫存,從而從整體上提高訂單處理速度,縮短交貨周期,提升客戶滿意度,從而提升企業績效。
5 研究結論與啟示
本文基于2018—2022年A股上市的跨境電商企業面板數據探究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供應鏈數字化建設顯著提升了企業績效,企業創新能力的優化是供應鏈數字化建設賦能企業績效的關鍵渠道。從調節效應分析,政府補助正向調節供應鏈數字化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分析得出,非國有企業、中小型企業、位于東部和中部的企業進行供應鏈數字化具有更加顯著的績效提升效果,位于東部和中部的企業增強了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提升作用。從供應鏈數字化分項檢驗中得出,物流數字化、產品流數字化、信息流數字化和資金流數字化都能顯著增強企業績效,物流數字化和信息流數字化對企業績效的增強作用更加顯著?;谏鲜鼋Y論,本文對跨境電商企業建設做出如下建議。
第一,企業要把握數字技術與供應鏈建設相結合,把握供應鏈轉型機遇??缇畴娚唐髽I應明確供應鏈數字化建設的目標、路徑和時間表,確保數字化轉型與企業的整體戰略相一致。此外,企業應積極引進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技術和系統,如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時開展員工技術應用培訓,以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響應速度。企業還可以組建專門的數字化團隊,負責供應鏈數字化建設的規劃、實施和監控,確保數字化轉型的順利進行。
第二,企業要以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為背景,推進企業創新能力的建設。本文發現供應鏈數字化能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從而推動績效發展。因此,首先,要培養管理創新,企業應學習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理念和方法,如敏捷供應鏈、精益供應鏈等,優化供應鏈管理流程,提高供應鏈的效率和靈活性。其次,跨境電商企業應關注市場動態,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如社交電商、跨境電商平臺等,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最后,要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鼓勵員工提出創新想法,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性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企業要利用政府補助??缇畴娚唐髽I應密切關注政府發布的政策文件和補助信息,了解政府對供應鏈數字化建設和創新能力提升的支持政策。符合條件的企業應積極申請政府補助,如技術創新資金、產業扶持資金等,以獲得資金支持,降低數字化轉型和創新能力提升的成本。企業可以與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供應鏈數字化建設和創新能力提升,實現政企共贏。
第四,考慮到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影響存在異質性,政府應對不同企業制定不同對策。政府可以制定針對非國有企業和中小型企業的特殊政策,以促進其供應鏈數字化建設和績效提升。這包括降低融資門檻,提供專項信貸支持,加大創新型企業的財政補貼力度,鼓勵合作共享資源和經驗,提供相關培訓和咨詢支持等。此外還要加強物流數字化和信息數字化建設,包括建設跨境電商物流基礎設施,提供物流信息共享平臺,推廣物流技術標準,加強物流信息安全保障等。
參考文獻:
[1] 楊勝剛,謝晉元,成程.跨境電商、供應鏈優化和企業國際化——基于大數據文本分析的經驗證據[J].國際貿易問題,2023(10):1-18.
[2] LENDLE A,OLARREAGA M,SCHROPP S,et al.There goes gravity:eBay and the death of distance[J].The Economic
Journal,2016,126(591):406-441.
[3] YANG Miying,FU Mingtao,ZHANG Zihan.The adop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supply chains: Drivers,process and impact[J/OL].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21,169:120795.[2023-11-05].https://doi.org/10.1016/j.techfore.2021.120795.
[4] YERPUDE S,SINGHAL T K.Enhanc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with Internet of Things origin real time data[J].
Journal of Case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8,20(3):21-35.
[5] BOONE C A,SKIPPER J B,HAZEN B T.A framework for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big data in service part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53(1):687-691.
[6] HOPKINS J,HAWKING P.Big Data Analytics and IoT in logistics:A case stud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8,29(2):575-591.
[7] CHAVEZ R,YU Wantao,JACOBS M A,et al.Data-driv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J]. Production Planning amp; Control,2017,28(11-12):906-918.
[8] DOLGUI A,IVANOV D.5G in digital supply chai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Fostering flexibility,end-to-end connectivity
and real-time visibility through internet-of-everyth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22,60(2):442-451.
[9] BUYUKOZKAN G,GOCER F.Digital Supply Chain: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future research[J].
Computers in Industry,2018,97:157-177.
[10] SCHNIEDERJANS D G,CURADO C,KHALAJHEDAYATI M.Supply chain digitisation trends:An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J/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20,220:107439.[2023-11-08].https://doi.org/10.1016/j.ijpe.2019.07.012.
[11] ZANGIACOMI A,PESSOT E,FORNASIERO R,et al.Moving towards digitalization: A multiple case study in manufacturing[J].
Production Planning amp; Control,2020,31(2-3):143-157.
[12] SEYEDGHORBAN Z,TAHERNEJAD H,MERITON R,et al.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Past,present and future[J].
Production Planning amp; Control,2020,31(2-3):96-114.
[13] BJORKDAHL J.Strategies for digitalization in manufacturing firm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20,62(4):17-36.
[14] KITTIPANYA-NGAM P,TAN K H.A framework for food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Lessons from Thailand[J].
Production Planning amp; Control,2020,31(2-3):158-172.
[15] 杜傳忠,張遠.數字經濟發展對企業生產率增長的影響機制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21(2):41-51.
[16] SONI G,KUMAR S,MAHTO R V,et al. A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Industry 4.0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The case
of FinTech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finance for SMEs[J/OL].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22,180:121686.[2023-
01-12].https://doi.org/10.1016/j.techfore.2022.121686.
[17] MCLNTYRE D P,SRINIVASAN A.Networks,platforms,and strategy: Emerging views and next step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7,38(1):141-160.
[18] 頡茂華,王瑾,劉冬梅.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與企業經營績效[J].南開管理評論,2014,17(6):106-113.
[19] 劉海建,胡化廣,張樹山,等.供應鏈數字化與企業績效——機制與經驗證據[J].經濟管理,2023,45(5):78-98.
[20] 蘇屹,姜詩源,劉傳斌.政府數字化激勵,企業數字化水平與企業創新[J/OL].科技進步與對策:1-8. [2023-10-11].http://kns.cnki.net/
kcms/detail/42.1224.G3.20231128.1700.002.html.
[21] 衛舒羽,肖鵬.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與企業研發投入——基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稅務研究,2021(5):40-46.
[22] 石大千,李雪琴,李丹丹.智慧供應鏈建設如何提升企業績效?——基于供應鏈韌性優化視角的分析[J/OL].中國管理科學:
1-13.[2023-11-09].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3.0482.
[23] 吳友群,盧懷鑫,王立勇.數字化對制造業全球價值鏈競爭力的影響——來自中國制造業行業的經驗證據[J].科技進步
與對策,2022,39(7):53-63.
[24] 張樹山,谷城.供應鏈數字化與供應鏈韌性[J/OL].財經研究:1-15.[2023-10-25].https://doi.org/10.16538/j.cnki.jfe.20231017.101.
[25] 吳煒鵬,陳金龍,趙曉陽,等.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OL].科技進步與對策:
1-12.[2023-09-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230928.1458.004.html.
[26] 趙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數字化轉型如何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財貿經濟,2021,42(7):114-129.
[27] 趙文博.數字化轉型、企業融資約束與企業創新能力研究[J].經營管理者,2023(4):96-97.
[28] 唐書香,陳其安.國有控股權變化能驅動企業創新嗎——來自斷點回歸的實證檢驗[J/OL].科技進步與對策:1-12.[2023-
10-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24.g3.20231101.1431.004.html.
[29] 吳成頌,陳薇.數字經濟、創新能力與制造型企業績效——兼論供應鏈集成的調節效應[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2023(3):1-11,39.
[30] 袁淳,肖土盛,耿春曉,等.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分工:專業化還是縱向一體化[J].中國工業經濟,2021(9):137-155.
收稿日期:2023-12-20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目標下浙江數字化改革成效評價與提升路徑研究”;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項目資助(2023QN115);2024年度福州市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立項項目(2024FZB2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尉曉丹(2000—),女,浙江紹興人,浙江萬里學院物流與電子商務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數字化;王紹峰(1990—),本文通信作者,男,浙江寧波人,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數字經濟與管理;羊晚成(1991—),男,湖北潛江人,浙江萬里學院物流與電子商務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網絡、企業治理;孫慶彪(1987—),男,江蘇徐州人,浙江萬里學院物流與電子商務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經濟。
引文格式:尉曉丹,王紹峰,羊晚成,等.供應鏈數字化與企業績效——以跨境電商企業為例[J].物流科技,2024,47(14):14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