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思政課是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將培養愛國情懷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可用思政課的方式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可以提升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養愛國情懷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愛國情懷需要多方面的參與和配合,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個層面。
關鍵詞:愛國情懷;中學生;思政課一體化
新時代,人人都應爭做愛國主義的傳承者和弘揚者,爭做熱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奮斗者和踐行者。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堅持立足中國與面向世界的辯證統一,堅持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的和諧統一。因此,培養愛國情懷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它對于塑造學生的品格、傳承民族文化和培養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愛國情懷的含義
愛國情懷是一種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它能讓學生深知自己的根在何處,了解自己的文化之源;讓學生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學生為祖國的輝煌成就感到自豪,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到驕傲,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通過教育,學生愿意為祖國的榮譽而努力奮斗。
二、培養愛國情懷的意義
培養愛國情懷,對個人和社會都具有深遠的意義。這種情懷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的體現。愛國主義教育研究深深扎根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之中,汲取了豐富的歷史養分。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剖析,人們更深刻地理解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和價值。
早在1926年,新安舊圩便成為革命活動的熱土。中共黨員彭中英、彭柏松、葉信芳等人在此地積極開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革命基礎。身為中共化縣特支書記的黃明德機智地將特支機關從合江獅子墩遷至甘表村,并在新安圩開設廣利客棧。這一隱蔽的地點成為黨員們聯絡和策劃革命活動的秘密據點。
每逢清明節、國家公祭日,新安鎮第一中學都會組織學生前往烈士紀念碑,進行莊重的祭拜儀式。學生手持鮮花,整齊列隊,向那些為國家、為人民英勇犧牲的烈士們表達深深的敬意。這一刻,整個新安鎮都沉浸在一種肅穆而莊重的氛圍中,讓人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偉大與崇高。
三、培養愛國情懷的途徑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旨在通過深入探索和實踐,將愛國情感融入日常教育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這一教育過程需要多方面的參與和配合,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個層面。
(一)傳統節日主題活動是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形式
清明節是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時刻。在這一天,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前往烈士陵園掃墓,瞻仰烈士紀念碑,聆聽烈士事跡,讓學生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的偉大犧牲。同時,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繼承和發揚先烈的遺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國慶節是慶祝祖國生日、展現國家實力的重要時刻。在這一天,學校可以舉辦國慶慶典活動,通過升國旗、唱國歌、觀看國慶閱兵等方式,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繁榮,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國家公祭日更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重要活動。通過學習和紀念歷史事件,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祖國的艱辛奮斗的歷程,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二)學科融合是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途徑
在學科教學中,通過講述民族英雄事跡、國家發展案例等,學生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
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選取經典文學作品,如《紅巖》中的革命先烈事跡,他們忠誠、堅強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如,在學習《岳陽樓記》時,引導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感受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樣,學生在品味文學魅力的同時,也深化了對愛國情懷的理解。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挖掘其中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通過講解和討論,學生感受到作品中人物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為國家付出的犧牲精神。
在數學學科教學中,巧妙地結合數學史。例如,在教授幾何知識時,可以提及中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這一成就領先世界千余年,體現了中國古代數學家的智慧和貢獻。這樣的例子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讓學生感受到愛國情懷和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在歷史學科教學中,可以講述英雄人物的事跡。例如,講述抗日戰爭時期,無數中華兒女為保衛祖國、抵抗外侮而英勇奮斗的故事,展現他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也能深刻感受到愛國情懷的力量,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三)實踐活動是根植愛國教育的重要途徑
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國家先進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要場所,讓他們親身感受國家的發展成就,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在參觀國家先進企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目睹現代化工業生產的壯觀景象,了解我國工業發展的輝煌成就。企業內的高科技設備、高效的生產流程和嚴謹的管理制度,都會讓學生感受到國家的發展速度和實力。
參觀科研機構則能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科研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成果。科學家的辛勤工作和卓越成就,讓學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國家的希望。這種對科學的敬畏和追求,會轉化為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和認同。
同時,組織學生參觀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一次難得的實踐教育機會。學生可以看到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重視和投入。整潔的村容村貌、豐富的文化生活、和諧的人際關系,都會讓學生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此外,開展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也是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的有效途徑。在志愿服務中,學生可以親身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和滿足,體驗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在社會調查中,學生可以深入了解社會的真實狀況,增強對社會的認知和理解。這些活動都能讓學生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
(四)家庭教育是愛國傳統教育的有效補充
家庭教育作為愛國傳統教育的有效補充,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延伸,更在學生形成健全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學校可以給家長提供資源和指導。向家長推薦適合學生年齡段的愛國主題書籍、繪本、紀錄片等,這些資源能夠讓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深入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組織家長講座或線上分享會,向家長傳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愛國教育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通過講述愛國故事、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其次,加強家校合作。通過家長會、家訪等方式,定期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學習情況、成長進展以及愛國教育的實施情況。這樣可以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也能得到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反饋。與家長共享教育資源,如愛國主題的教育網站、教育軟件等。這些資源能夠為家長提供更多的教育素材和方法,幫助他們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最后,學校可以營造愛國氛圍。組織各種形式的校園愛國活動,如升旗儀式、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還能讓家長在參與中感受學校的愛國氛圍。
(五)主題班會課是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
主題班會課是培養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它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中、深入、系統地了解和學習愛國知識的平臺。要明確班會課的教育目標,即通過此次班會,學生應能夠加深對愛國的理解和認同,增強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之情。班會課的內容應圍繞愛國主題展開,可以包括國家歷史、文化、成就、英雄人物等方面的介紹。通過講述歷史故事、觀看紀錄片、分享個人經歷等方式,學生全面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和民族精神,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班會課,可以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如主題演講、小組討論、知識競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讓他們在參與中加深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和感受。班會課中,在注重情感體驗營造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愛國情感和體會,讓他們在交流中加深情感共鳴。
培養愛國情懷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增強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能激發人們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的熱情。愛國情懷是民族精神的靈魂,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國家的發展而奮斗。通過培養愛國情懷,我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愛國情懷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它讓我們更加珍惜和熱愛自己的祖國,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平.運用紅色文化培養當代學生愛國主義精神[J].中學課程資源,2023(02).
[2]陶婷婷.談遵義紅色文化對初中生愛國意識培養的實效性[J].改革與開放,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