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也開始探索和實踐信息化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對音樂人才的需求。本文探析了高校音樂表演信息化教學的歷程,分析了提高教學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意義,探究了提高高校音樂表演教育教學信息化水平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 高校;音樂表演;信息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 J604.6;G642"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4)09-0068-03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是信息技術目標、任務,教學目標和任務的融合’,劉茂申教授在‘十三五’國家教育學院主題研討會上曾作如此總結。”[1]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和全球化的推動,高校教育也在不斷進行深入的改革與創新。作為藝術領域中的重要分支,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也經歷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特別是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引入,為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本文旨在探討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歷程,分析其演變過程、影響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歷程
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從探索到發展再到創新的三個階段,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實現了質的飛躍。“在進入21世紀后,我國教育部門提出了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利用精品課程和教育信息化持續提升高校教育教學質量。”[2]
(一)初步探索階段(2000年初)
在21世紀初,隨著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音樂表演專業開始意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在這個階段,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師們開始嘗試使用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輔助傳統教學。這些技術的應用使音樂理論類、音樂實踐類等課程的教學更加生動、直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此外,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也開始探索網絡教學的可能性。通過在線課程、網絡視頻等形式,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進行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靈活性和便捷性。然而,這個階段信息化教學的應用還比較初級,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尚未涉及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深層次變革。
(二)發展階段(2000年至2010年)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學設備不斷升級迭代,電子琴、數字音頻等設備的廣泛應用使音樂表演教學更加生動、直觀。這些設備不僅可以模擬真實的樂器演奏效果,而且可以提供豐富的音效和音色選擇,大大拓寬了學生的音樂創作思路和表演空間。同時,網絡教學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除了在線課程、網絡講座等形式,網絡教學還出現了網絡課堂、網絡視頻、網絡作業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使得學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學習,實現了學習資源的共享和學習過程的互動。
在這個階段,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還開始關注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例如,一些教師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與傳統的音樂表演教學相結合,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這些創新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創新階段(2010年至今)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進入了創新階段。例如,中央音樂學院在2018年申請將音樂人工智能學科建設為北京市高精尖學科,并順利獲批立項;在2019年成立了音樂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科技系,并下設音樂治療、電子音樂、音樂人工智能三大中心。中央音樂學院作為中國頂尖的音樂學府,其音樂人工智能與音樂信息科技系的成立標志著具備音樂專業的各高校在傳統音樂教育領域的一次重要創新。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和研究音樂人工智能的機會,而且為音樂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發展可能。
在創新階段的信息化教學內容上,Musictheory.net或Teoria等在線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提高學習效果。一些高校開始嘗試使用智能化教學評價系統來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如使用“超星學習通”平臺讓學生上傳音樂表演專業視頻。學習平臺的留存,讓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習過程、演奏水平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評估,向教師反饋更加全面、客觀的學生學習情況。
此外,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還開始關注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教師可以借助Sonic Visualiser等工具,對學生的學習數據、教學數據等進行挖掘和分析,獲得更加科學、精準的教學決策支持,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高效的服務。
總的來說,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學的信息化是一個不斷探索、發展和創新的過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將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創新應用和技術手段的出現,為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帶來更多的變革和發展。
二、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模式
“傳統媒體,多指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應用十分廣泛的媒體形態。而新媒體則是在傳統媒體上的推陳出新,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上的創新。”[3]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教育技術網絡化、智能化、虛擬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對教學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教育教學和在線學習也在經歷著變革與創新。近年來,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手段日新月異,信息化教學系統日益龐大,構建了多維度音樂教學模式,助力教師高效教學、學生深度學習。
(一)融合信息化手段的線下混合式教學
在線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投影教學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使課堂更生動活潑,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理解力。例如,教師在使用“Finger”應用程序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從初學者到高級演奏者)選取該程序中的不同課程。初學者可能會從學習基本的鋼琴技巧和樂理知識開始,通過觀看視頻教程了解鋼琴的構造和基本演奏方法。然后,利用交互式練習鞏固所學知識,這些練習會提供即時反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此外,“Finger”應用程序還提供了大量的曲譜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水平選擇合適的曲目進行練習。對于更高級的演奏者,“Finger”應用程序也提供了深入的技巧講解和復雜的曲目挑戰,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演奏水平。
在前期教學內容布置階段,學生可以通過“古典樂”“自由鋼琴”等平臺上配備的電子曲譜,使用電子設備閱讀曲譜內容,并進行筆記和標注,教師可以隨時更新和補充內容。
總的來說,融合信息化手段的混合式教學結合了視覺、聽覺和互動性,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且富有趣味的學習環境。此外,多媒體教學還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線上教學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線上教學主要依附于多樣化的線上教學平臺。兼具網絡技術和視頻會議工具的在線學習平臺可以實現遠程教育。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如“超星學習通”“Finger”等大量在線音樂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通過在線音樂學習平臺學習課程和提交作業,教師可以上傳教學資源、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實現教學和學習的線上管理與交互。學生還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和應用程序觸摸屏幕上的樂譜,以實時互動的方式演奏音樂。這些應用程序可以提供音樂播放、指法演示、節拍器等功能,輔助學生在學習和表演的過程中及時發現不足并予以糾正。
除此之外,線上教學還包含“騰訊會議”“釘釘”等信息化通訊平臺,通過互聯網連接任課教師及學生,打破了地域限制,學生在家中就能接受專業授課。通過視頻通話還能進行實時上課。在課程中,教師會指導學生正確地演奏樂器,糾正他們的技巧和姿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樂曲的節奏與結構。
這種線上音樂教學不僅方便了學生和教師,還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靈活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打破了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接收教學內容。教師利用視頻錄制和編輯軟件,可以錄制教學內容并與學生分享。學生可以通過回看教學視頻反復學習演奏技巧和音樂解讀,進一步提高演奏水平,提升學習效率。
三、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案例
(一)豐富的學習資源
信息化教學讓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如教材、視頻、音頻等。基于音樂表演專業的特殊性,音頻、視頻資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尤為重要。在使用Musictheory.net或Teoria等在線平臺時,教師可以布置音樂理論練習,學生可以即時反饋并加強理論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Shazam等音樂識別軟件輔助教學,快速識別音樂作品,幫助學生研究和學習音樂文獻。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多樣的資源獲取相關音樂知識,增加學習的廣度和深度。
(二)信息化分析音樂
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內容,圖文并茂,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近年來,許多高校為了推動音樂表演專業的信息化教學,還引入了“智慧音樂教室”項目。例如,南京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與Bose Professional成立的智慧教室主擴聲系統采用AMM112多用途揚聲器,AMM專有的波束寬度與導波管匹配技術可確保在整個覆蓋區域內實現Bose Professional標志性的音質,提供一致的頻率響應、清晰度和人聲表現,為表演者和觀眾提供非常強大的音頻體驗。該項目通過集成先進的硬件設備和軟件資源,打造了一個集教學、創作、表演于一體的智慧化學習環境。
(三)打破時空限制
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多種互動工具和平臺,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的討論、問答、小組合奏等活動中,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以遼寧師范大學為例,學校近年來新建的34間線上線下混合式常態化錄播多媒體智慧教室,具備遠程互動教學、錄播等多種功能,許多課程都通過在線平臺進行講授。例如,《音樂課程與教學論》《音樂教學設計與技能訓練》等課程,常用學習通來簽到、發放作業、上傳課程輔助視頻、上網課、考試等,《音樂教學設計與技能訓練》《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等課程,常用雨課堂來輔助教學,雨課堂提供了豐富的互動教學工具,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交流、投票、提問等,學生也可以在手機上同步看到老師的ppt,記錄課堂情況。
綜上所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工具,信息化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創新的教學方式和靈活的學習環境,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習體驗,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四、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挑戰
(一)易造成技術依賴
信息化教學依賴于現代信息技術的設備和軟件,如果教學設備故障或網絡不穩定,就會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和學生對技術的熟練度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
(二)容易導致資源不平衡
一些偏遠地區或經濟相對較落后的地方缺乏信息化教學所需要的教學設備和網絡條件,會導致教育資源不平衡。這可能使學生無法充分享受到信息化教學的好處。
(三)信息化教學需要適應期
一些教師和學生,尤其是那些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老師和學生,轉向信息化教學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教師需要學習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和管理,學生需要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節奏。
(四)信息化使用不當容易造成學生學習動力減弱
由于信息化教學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學生可能面臨學習動力減弱的問題。缺乏監督和指導,學生可能會對學習任務缺乏積極的態度,容易拖延和失去學習的動力。
(五)缺乏人際交互和社交經驗
信息化教學可能減少了學生與教師和同學之間的面對面互動交流,這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社交經驗的培養。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在帶來一系列優勢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不足。適應技術依賴、解決資源不平衡、提供適當的培訓和指導以及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都是信息化教育需要解決和改進的問題。
五、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的展望
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在于它強大的功能和優質的效果,但同樣存在不足與挑戰,我們還是要立足當下,展望未來。
首先,提升高校音樂表演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關注國內外優秀的信息化教學案例和經驗,借鑒其成功經驗和做法,不斷改進和創新。 定期接受相關培訓,與時俱進,使其能夠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工具和資源。根據信息化教學的特點,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其次,在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信息化建設的道路上,學校要保證網絡的穩定性和帶寬配套設施,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學校還要加強對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培養,建立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并監測和管理學生的網絡行為,保護學生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以支持信息化教學的順利開展。與此同時,學校要保障多樣化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軟件、網絡課程和教學視頻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適應各種教學活動的需要。此外,在滿足學生對信息化學習的需求上,學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信息化教學活動,培養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最后,在教學評價上,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教學評估體系,通過定期的教學評估和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過程性評價資料的留存,并分析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總的來說,信息化教學在高校音樂表演專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深遠的意義。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和創新教學模式,我們可以改善傳統教學中的局限性和不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信息化教學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增強教學效果和學習成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和實踐信息化教學在音樂表演專業中的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敏.信息化技術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藝術評鑒,2019(03):93-94.
[2] 陳萌.新時代教育信息化技術研究綜述[J].教育學文摘,2022(16):52-53.
[3] 谷秋陽.新媒體下的高校音樂學教學改革探討[J].音樂時空,2016(05):176-177.
(責任編輯:韓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