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制造業轉型升級成為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探究南通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路徑,以數字化轉型的特點為基礎,分析南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發展基礎及所面臨的困難,并提出推動相關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制造技術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等五項措施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制造業;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4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10-0013-03
目前,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同時也是“十四五”時期提升區域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尤其是最近幾年,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典型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數字經濟已成為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選擇。
南通市發展由制造業起家,有著堅實的制造業基礎,但隨著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與成熟,人口紅利優勢慢慢消失,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成為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新的驅動力。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為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前,南通制造業面臨數字化轉型與發展的戰略機遇和挑戰,因此要順應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技術變革趨勢和要求,突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瓶頸和障礙,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速度。本文以此為重點,研究如何將“數字”思維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主要特點
(一)數字技術在制造行業加快擴展和滲透
在當前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數字化技術在制造行業和相關領域的發展過程中進行了更加快速、更加深入的擴展和滲透,從而在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確保數字技術和制造業進行更加深入的融合,特別是在當前的電子商務、移動支付、智慧物流和視頻直播等新業態、新模式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使得交易成本降低。同時,在工序施工匹配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使得消費的潛能得到更充分的體現。此外,在制造行業的迅猛發展過程中,通過5G技術、物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等相關技術的融合作用,推動制造行業在深入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體現出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和巨大推動作用。制造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有效形成了人機共融的局面,在智能制造模式方面不斷改進、推行和應用發展,在機械制造的設計研發以及生產運營等方面充分融入數字化技術,實現智能化數字化設計和生產,在網絡化協調和優化方面體現出綜合性的價值。同時,在銷售和服務等方面進行融合延伸,以此確保數字化技術在融入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體現出更為顯著的應用價值,從而在兩者融合發展過程中使得制造業在創新發展的基礎之上,呈現出更為顯著的運行效能。
(二)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
在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在產業生態方面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同時,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有效推動,充分體現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價值。在數字化技術的綜合應用之下,使相關制造企業在賦能、賦值等相關方面體現出更為顯著的數字化技術支持作用和應用價值,而且這樣的數字化轉型升級也可以呈現出質的突破,為制造業生產運行和生產方式的有效轉變創新提供必要保障。
(三)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為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進行賦能
在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進一步融入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可以針對各類數據信息進行更精準有效的收集整理和充分的應用,通過對數據價值方面的挖掘,可以針對制造行業的需求進行更精準有效的預測。同時,在物聯網技術的融合作用之下實現遠程監測,對制造業的能耗進行監控和管理,從而可以確保制造業和相關制造企業在節能、降耗等方面體現出良好效能,在數字化技術的融合作用之下減少碳排放量,使能耗得到充分降低,進而促進制造業實現綠色生產發展和節能減排。
二、南通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一)南通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基礎及現狀
近年來,南通市在制造業數字化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推進了“互聯網+”先進制造業,促進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部分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和成效。
近年來,南通市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2021年,新建5G基站8 310個,全市連接數83萬個;有移動電話用戶878.1萬戶,互聯網用戶1 155.2萬戶,固定寬帶互聯網用戶426.6萬戶,無線寬帶互聯網用戶728.6萬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良好,新一代通信產業重點發展5G+工業互聯網、海洋通信網絡、衛星通信網絡,做強光通信產業鏈,光纖通信領域重點發展特種光纜、海底光纜;中天科技擁有8個行業單項冠軍。2020年11月總投資470億元的24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2020年,南通市擁有電子信息規模以上企業350多家,全年實現產值約1 640億元,同比增長14.7%。2021年,電子信息產值規模突破1 8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400多家。2023年1月26日,總投資100億元的高德新型電子元件項目落戶南通高新區。
(二)南通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及問題
1.關鍵技術與關鍵設備自主性不高。南通市的科技資源存量不足,創新生態環境仍在完善中,還缺乏支撐產業數字化跨越式發展的高能級實驗室。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強度(Ramp;D)與蘇州、杭州、上海三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自主創新能力弱限制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能動性,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設備對外依存度較高,導致企業數字化投入成本高于深圳、南京、蘇州等城市。
2.與制造業需求的脫節。大量軟件公司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將業務重點放在通用軟件的二次開發、軟件業務的外包上,忽視了對實體經濟的深入研究,沒有能力提供與“硬科技”相適配的“軟技術”。制造業上下游的核心數字技術攻關能力缺失,沒有深度對接能力,對產業調整優化的作用有限,難以支撐南通市在產業鏈層面的升級。
3.數據孤島問題仍然存在。全國“統一大市場”條件下,對不同產業門類間的數據流通性與共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船舶海工領域的專業數據對機電設備行業的指導性意義重大,家紡行業的消費數據與數字文化產業共享后可以產生新的應用場景。目前,幾個萬億級的產業集群均累積了海量的工業數據,但數據市場化交易機制還沒有破局。
4.復合型人才短缺。產業數字化轉型期,對兼具信息技術和行業專業知識的跨界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調研中發現,不少企業反映很難在本地、本行業內招聘到精通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人才,而且本地信息技術行業也無法輸出懂工業、懂流程、懂業務的專門人才。產業融合領域復合型、應用型、領軍型人才的短缺,掣肘了南通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三、加快推進南通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實施策略
(一)推動相關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
要想確保整體制造業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在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方面就要有效強化,要確保相關制造企業自身產品的設計和研發,以及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拓展等方面體現出數字化運行效果。在各項業務和相關環節的有序銜接和順利推進過程中,要體現出數字化的優勢和應用價值,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來說,要通過數字化賦能的形式,使其專項行動能夠得到有效開展,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推廣和落實相對應的數字化生產研發和服務推廣。同時也要確保各類中小企業和卓有成效的制造業企業進行融合發展,實現信息的共享和融合。還要構建與之相對應的為其提供必要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化服務機制,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切實可行的具有指導性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從而確保某些中小企業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見效比較慢或者成本比較高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也要確保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自身的優勢得到更充分的體現,對于自身的數字化資源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利用,從而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和作用。對其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所涉及的各類成本要有效節約,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推行普惠性金融支持,同時在“上云用數賦智”等方面有效加強,推動中小企業更充分地應用工業互聯網技術和5G技術等,在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方面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完善,構建更為系統的生態體系,以此使制造業中小企業在數字化服務基礎方面得到有效夯實。這對其數字化轉型升級有著關鍵作用。
(二)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創新發展智慧農業及水利。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環節。推廣大田作物精準播種、精準施肥施藥、精準收獲;推動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智能化應用;構建智慧水利體系。提升農業部門服務、監管和決策能力。大力發展農村電商,鼓勵農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建立產銷服務平臺,實現農產品從原產地到消費者的無縫對接。實施制造業技改升級重大行動。要強化政策導向與資金支持。建議各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引導高端紡織、船舶海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精品鋼鐵、石化化工等制造企業的投資、技改和智能升級,助力現代產業體系的集群發展,推動南通市制造業邁向世界產業鏈的中高端。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重點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文旅和智慧家居等生活性、服務性領域推動云化、移動化和智能化,豐富民生服務產品供給。推進研發設計、物流、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培育壯大智慧物流、現代商貿、金融科技等服務業態。結合城市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大力發展智慧政務和智慧社區。
(三)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
通過與消費互聯網進行對比可以看到,南通市在工業互聯網建設方面需要進一步強化,要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有效建設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平臺保障。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構建過程中,要著重針對各類數據進行更精準有效的采集,使數據的精度進一步提升。同時,要加快各類數據信息的傳輸速度,拓展數據的存儲空間,在智能化加工應用以及計算能力提升方面要有效加強,以此使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水平得到切實提高。
同時,要在大數據、云計算等各項技術的融合背景下體現出基礎設施建設的效能和價值。要和云網進行協同發展、融合推進,在實踐過程中要在靈活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體現出綜合性的價值,還要培育更有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有效構建一批跨行業的綜合性平臺,使重點行業和區域范圍內的特色性平臺能夠實現融合發展、協同推進,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方面實現融合效應。同時,要針對特定技術和特定場景進行深入分析,為其提供必要的專業化、精準化的支持和服務,從而確保制造業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為基礎,進一步形成全新的業態和發展效能,對產業轉型升級產生必要的推動作用。
(四)實現制造技術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制造技術是本體技術,為主體;數字技術是賦能技術,為主導;辯證統一協同、深度融合發展,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集中體現。未來十年是南通制造業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帶來的契機,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堅持“并行推進、融合發展”的技術路線,實現南通制造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要著重推進“3+3+N”產業體系的各種產品與制造裝備由“數字一代”整體躍升為“智能一代”,升級為智能產品和裝備;智能生產要沿著從建設智能生產線出發,逐步形成智能車間,最終演變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廣泛應用的智能工廠的重點發展路徑堅定走下去;要以智能服務為中心推進南通制造業真正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產業模式變革,通過系統的集成優化實現新的價值創造。
(五)做好基礎設施建設
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對于制造業來說,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效強化是必然要求。要充分體現出天地一體、云網融合的效能,在綠色低碳和安全可控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要有效加強,體現出智能化綜合性的特點。同時,要實現協同推進融合發展,更有效地推動5G商用和規模化應用,確保衛星通信網絡能夠得到有效布局,在新型網絡建設方面要不斷優化和完善。要具備前瞻意識,對于6G技術等進行更有效的研發和布局。要以傳統的基建為基礎,進一步體現出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效能。在這個過程中要進一步鼓勵和引導市場主體進行更加廣泛深入的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要實現戰略合作,結合市場需求做好對接,進而在更大程度上體現出投資的質量和效率。在技術的先進性和平臺的前瞻性等需求方面,要體現出綜合性的價值,從而確保政府主導、企業推動,在兩者融合發展過程中使得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有必要的合理保障。
[責任編輯" "妤"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