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經濟發展與環境生態保護之間的二元對立關系如何走向兼容平衡,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過程中持續關注的重點。冶金行業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高污染、高能耗行業,如何進行綠色改革,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長久以來困擾著冶金行業。基于ESG理念,對當前冶金行業的績效評價進行探討,發現存在著與ESG理念不一致且阻礙冶金行業長遠發展的績效評價問題。借此嘗試構建適用于冶金行業長足發展的綠色績效評價體系,以期助力冶金行業推進綠色改革,贏在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起跑線上。
關鍵詞:ESG理念;冶金行業;績效評價
0 引言
隨著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生態平衡等環境問題日益加劇,如何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在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大環境下,ESG理念應運而生。該理念一經提出,就受到國內外理論界和實業界的廣泛推崇,世界各大交易所更是基于ESG理念推出了一系列企業綠色績效評價體系。
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后,產業發展不僅關注企業的財務績效,更把重心放在對企業的綠色績效評價上,這與ESG理念不謀而合。基于此,各大行業為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放棄以財務績效為主的傳統評價體系,廣泛開展綠色績效評價改革工作。冶金企業作為傳統的重污染企業,一直被公眾視作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如何順應國家政策要求,貫徹落實低碳、零碳方案,基于ESG理念下的冶金行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亟待完善。
1 ESG相關文獻綜述
1.1 ESG評級體系
在國外,許多國際評級機構借鑒聯合國社會責任投資(CSR)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的ESG報告準則,構建了較為完善、成熟的ESG信息披露體系,其中以美國、歐洲及中國香港最具代表性。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ESG發展還處于萌芽階段。受全球化市場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也出現了許多ESG評級體系。李芹[1]將我國的ESG評價體系劃分為兩種,分別是由第三方機構建立的評級體系和由政府引導的評級體系,其中第三方機構主要包括金融機構、信息咨詢機構及各大高校等。商道融綠是國內較早涉足綠色金融、責任投資的評級機構,所建立的指標體系充分考慮了我國各行各業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而以高校為主的ESG數據庫的創建及評級尚處于起步階段,除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及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以外的各大高校評價體系,基本都以學術論壇、理論研究為主,市場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以政府主導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及市場發展特點,與國家發改委金融研究所共同構建的開放式指標體系,為監管部門與各行各業提供了比較客觀的理論分析框架。
1.2 ESG評價方法
現有國際ESG評價方法學興起于西方發達國家,在國內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猛。Achim 和 Borlea[2]根據布加勒斯特證券交易所給出的編碼準則,通過調查相關企業,得到ESG 3個方面的評分,以此評價羅馬尼亞企業的非財務績效表現。我國商業銀行的ESG評估已經有了一些具體案例,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從企業社會責任的特點出發,建立了企業ESG評價方法學,并將評估結果與信用風險管理相結合,提高企業風險管理能力。
1.3 ESG評價指標
國內外ESG評價指標存在一定差異,包括指標選取和指標權重設置方面。在社會責任方面,國外多采用“人權”和“社區影響”等指標,國內則較少提及,而是增加了“扶貧”等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點的指標[3]。在環境方面,國外看重溫室氣體排放量指標,國內重視能耗和污染物指標。國內外在定義綠色企業、綠色工程方面也存在著不同的標準。西方發達國家對不可再生能源全面抵制,而我國把節能低碳、安全高效使用化石能源的工程也定義為“綠色工程”。Rajesh[4]利用Thomson Reuters ESG數據庫,建立了印度公司可持續發展指標評價體系,發現印度公司在資源利用、環保投入和 CSR策略等方面表現最突出,但股東得分、管理層得分和人權得分卻鮮少關注。
1.4 文獻述評
ESG理念起源于西方國家,國外的ESG評價體系經過長期發展已相對成熟,而國內的ESG評價體系則在近幾年迅速崛起。國內外在ESG評價方法和指標上各有側重,這些差異主要源于不同國家的國情和政策導向。當前,全球范圍內對于企業非財務績效的關注度日益提升,這體現了對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追求。
然而,在梳理相關文獻時,發現對于ESG評價體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金融服務業和投資業,而對于像冶金行業這樣的重污染產業的關注度則相對較低。為了彌補這一研究空白,本文選取冶金企業Z企業作為代表案例,深入探討ESG理念在冶金行業績效評價中的應用性和優勢,以期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2 冶金行業ESG現狀風險分析
鑒于冶金企業獨特的生產經營模式,該行業在ESG領域面臨多重挑戰,如環境影響顯著、職業健康隱患普遍及公司治理混亂等問題。這些挑戰對冶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重大障礙,因此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積極有效地應對這些挑戰,確保行業綠色、健康和有序發展。
2.1 環境層面
冶金行業基于生產過程的特性,會給環境帶來較大污染,甚至危害人和動物的生命安全。有色金屬礦產開采過程中,對地表的毀損會影響地質層野生動物的生存,對棲息地造成難以恢復的影響。長此以往,對地表的過度毀損還會造成土地塌陷,危害居住地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由于有色金屬在冶煉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電能、水能等能源,資源消耗又成為冶金行業必須解決的難題之一。
2.2 社會層面
在有色金屬的生產、冶煉過程中,高溫灼燒等一些危險環節會使員工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況且,由于生產環境惡劣、工作條件艱苦,一線員工在付出身心健康高昂代價的同時,往往會期望更高的工資薪酬。如何避免員工職業病的發生,以及如何合理分配工資薪酬,值得當前冶金行業深入思考。
2.3 企業治理層面
冶金行業因其生產任務繁重,常常以產量提升為經營核心目標,從而容易忽視內部組織結構和監管機制的完善。這種忽視會導致一系列問題,包括企業治理混亂、財務信息失真、風險管理形式化、決策流程不規范及管理層腐敗等,這些都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一個健全的公司應包含股東、管理層和員工3個層面的協同合作。為了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確保這3個層面之間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平衡,同時不斷完善治理流程,從而提升治理效能。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實現長足的健康發展,為社會和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5]。
3 建立ESG績效評價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隨著ESG理念的發展,已有大批上市公司將ESG理念融入管理和投資決策,冶金行業要成功實現低碳綠色治理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將ESG理念引入冶金行業績效評價體系,具備相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適應外部環境與政策發展的必要性
當前,世界各國陸續頒布ESG績效評價方案和法律法規,已經開始應用于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將ESG理念引入冶金行業評價體系,是外部環境和政策發展推動的必然結果,也是對冶金行業的一大挑戰。2022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要支持山東按照“一業一策”,對化工、有色金屬、建筑、紡織、輕工等產業進行轉型升級。
2023年9月國務院發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強調改善冶金行業當前過度重視財務指數的績效評價體系,將ESG理念引入冶金行業績效評價體系刻不容緩。
3.2 冶金行業長足發展的必要性
冶金行業目前發展迅猛,但是要想未來發展更為長遠,勢必緊跟時代腳步,引入先進的ESG理念。一方面,國家大力扶持ESG指標優良的企業,為了得到資金支持,冶金企業也會自愿將ESG指標引入企業績效評價之中。截至2023年,上市企業按照法律規定對外公布ESG績效評價報告,ESG表現優良的企業會在政府和公眾面前更具有公信力,從而吸引更多投資。另一方面,環境問題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熱點話題,目前業界普遍認為環境保護高效、社會意識強、治理良好的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6]。冶金企業公開披露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反映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信息,才能為企業的長足發展奠定基礎。
3.3 冶金行業引入ESG績效評價的可行性
隨著貝萊德、美國T Rower Price等金融機構對ESG問題的研究,ESG信息披露越來越受到投資者和企業的重視。各國證券交易所都開始對上市公司進行ESG信息的披露,并制定了一系列ESG信息披露方案[7]。例如,美國Institute Partnership Services Ltd.(ISS)發布的環境和社會品質指數,以及格拉斯劉易斯公司利用矩陣對公司的ESG績效進行度量。由此可見,ESG績效評價體系確有一定的模型可供國內冶金行業借鑒。
4 冶金行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為了推動冶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引入ESG理念具有重要意義。基于ESG理念構建一套冶金行業ESG績效評價體系(見表1),從環境(E)、社會(S)、治理(G)3個維度,以期為該行業的綠色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4.1 環境維度(E)
一級指標環境維度之下,選取污染物排放管理、能源消耗、可持續經營這3個二級指標評價冶金行業的環境績效表現情況。
二級指標污染物排放管理之下,選取二氧化碳排放當量、萬元營業收入固體廢棄物排放當量,以及萬元營業收入危險廢棄物產生量這3個三級指標。萬元營業收入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是指在氧化鋁板塊、電解鋁板塊過程中所產生的總體二氧化碳排放當量與營業收入的比值。由于有色金屬的冶煉會發生很多化學反應,排放的污水中含有的化學成分會極大地污染環境。因此,萬元營業收入固體廢棄物排放量成為衡量環境污染的重要指標。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危險廢棄物,可能包括廢油、鉛灰、大修渣、炭渣。二級指標能源管理之下,選取萬元營業收入綜合能源消耗量、萬元營業收入耗水量和包裝材料使用量這3個三級指標。能源消耗是體現冶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綜合能源消耗包括有色金屬冶煉過程中需要消耗的電氣、煤炭及水資源。我國是水資源短缺國家,水資源短缺已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有些企業不僅在社會責任報告和年度報告中披露生產過程中水資源的消耗量,還細分為新水用水量和循環用水量。冶金企業生產的產品往往需要塑料、玻璃制品進行包裝,運輸過程又需要消耗石油資源。因此,還需要選取包裝材料使用量更全面反映企業的資源消耗情況。二級指標可持續經營之下,選取3個三級指標:礦區土地復墾率、環保投入比、工業廢水重復利用率。采礦作業會造成土地破壞和荒蕪,因此礦區土地復墾率是目前冶金行業重點關注的ESG議題。企業對環保投入越高,說明其環境保護意識越強,一般獲得環境層面的績效得分越高。工業廢水重復利用率是指一年內冶金企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重復利用水量與總用水量之比。
4.2 社會維度(S)
一級指標社會維度下,選取管理安全、員工權益與發展、社會貢獻、供應鏈責任這4個二級指標,大致體現冶金行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績效情況。
二級指標管理安全之下,選取2個三級指標:工亡人數、受訓員工占比。職工安全教育培訓是職工進入車間工作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有了安全培訓,職工按照安全培訓準則進行工作,盡量減少車間安全事故的發生。冶金企業由于高溫、高壓等生產條件惡劣,不可避免會發生員工傷亡事件,因此采用每個年度發生的工亡人數來體現冶金企業的安全管理強度。
二級指標員工權益與發展之下,選取2個三級指標:女性員工占比、員工流失率。員工流失率來衡量員工層面的社會績效評分,員工基本工資較高,員工對整個企業充滿了希望與歸屬感,流失人員自然減少,該冶金企業社會層面的ESG評分將會提高。女性員工占比可以反映企業雇傭關系的多元化和公平性,女性員工占比越大,社會層面的ESG績效評分越高。
二級指標社會貢獻之下,選取2個三級指標:稅收貢獻、公益捐贈及扶貧。稅收貢獻直接反映冶金企業對國家的納稅額度,常用繳納稅款和企業固有資產的比例表示。公益捐贈及扶貧是指冶金企業在社會公益慈善活動、鄉村振興方面作出的貢獻。鄉村振興是我國ESG體系的特殊議題,各行各業為我國扶貧事業獻出自己的一分力量,我國才能早日完成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
二級指標供應鏈責任下,選取前五名供應商采購額比率作為三級指標。這一指標可大致反映企業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占比較高說明企業對少數供應商存在依賴,經營業績受供應商的影響較大[8]。
4.3 治理維度(G)
一級指標治理維度下,設3個二級指標:企業管治、治理機制、治理表現。各指標的具體分解如下:
二級指標企業管治之下,選取三級指標股權制衡度和董事會會議次數。股權制衡度反映了股權的分配情況,股權分配科學、合理的企業穩定性更強。董事會會議次數體現了冶金企業對董事會決策功能的重視程度。
二級指標治理機制之下,選取三級指標高管薪酬比率。高管薪酬比率體現了企業利潤分配的合理性,較高且合理的高管薪酬可以促進高管為股東諫言獻策,為企業效力[9]。
二級指標治理表現之下,選取三級指標新增授權發明專利。在報告期內,冶金企業新增授權專利數量越多,代表該企業科研創新能力越強。
5 Z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
5.1 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數據均來源于2019—2022年Z企業官網的年報及社會責任報告,將原始數據導入SPSSAU數據處理平臺和EXCEL進行綜合分析。
5.2 權重設置
確定權重的方法多種多樣,采用熵值法進行賦權,能夠客觀地反映各指標的自身屬性,減少主觀因素對指標產生的影響。利用熵值法進行賦權時,某項指標的不確定性越小,熵就越小,權重則越大。
5.3 TOPSIS模型計算績效得分
根據TOPSIS模型對Z企業2019—2022年的原始數據和權重進行處理,計算出各評價對象的得分,得出最終的績效評價結果。
將原始數據數據導入SPSSAU數據處理平臺,得到熵值、信息效用值及權重,見表2。
最后,采用TOPSIS法,計算Z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綜合指標的相對貼近度,見表3。
相對貼近度越大,說明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方面的綠色績效評分越高,績效表現情況越好。由此看來,Z企業在2019—2022年度基于ESG理念的綠色績效評分顯著提高,除2020年略微下降以外,其他年份皆呈穩步向好發展的態勢。
由此可見,基于ESG理念的冶金行業績效評價體系能夠較為全面地評價冶金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維度的綠色績效表現情況,且權重設置合理、評價模型科學、計算方法簡便快捷,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2022年11月出臺的《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推動有色金屬行業低碳零碳技術開發。有了國家政策的保駕護航,冶金行業進行基于ESG理念的綠色績效評價分析是大勢所趨,這樣才能早日實現國家的雙碳目標和冶金行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6 結語
在ESG理念的指導下,為冶金行業量身定制了一套綠色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這套體系涵蓋了環境、社會、治理三大核心維度。該體系旨在有效解決冶金行業當前面臨的環境污染嚴重、員工職業健康風險高及治理機制混亂等問題。為了驗證其有效性,將其應用于典型冶金企業Z,并借助熵值TOPSIS法計算得出其綠色績效評價得分。
通過這一評價體系,可以深入分析企業Z在綠色績效方面的具體表現,從而凸顯該績效評價體系的實用價值和顯著優勢。這意味著,冶金行業將不再過分依賴單一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而是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綠色績效評價指標,將碳達峰和碳中和等環保目標更好地融入日常經營決策。
這樣的轉變將有助于冶金行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實現環境與經濟之間的平衡發展,為行業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芹.ESG理念在中國的發展:以中國平安為例[J].現代營銷(學苑版),2021(5):6-7.
[2]ACHIM M V,BORLEA S N.Developing of ESG score to assess the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s in Romanian companies[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15):1209 ~ 1224.
[3]周宏春.ESG內涵演進、國際推動與我國發展的建議[J].金融理論探索,2023(5):3-12.
[4]RAJESH R.Exploring the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s of firms using environmental,social,and governance score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47):119600-119600
[5]李維安.建立新的綠色治理觀[J].國企管理,2023(5):84-85.
[6]彭滿如,陳婕,殷俊明.ESG表現、創新能力與企業績效[J].會計之友, 2023(7):11-17.
[7]巴曙松,柴宏蕊,趙文耀,等.資本市場開放與企業環境、社會及治理信息披露質量[J].當代財經,2023(7):56-68.
[8]張海晏.ESG理念與企業治理優化的思考[J].現代商業,2023(11):97-100.
[9]謝詩蕾,周波蘭.ESG績效、投資者關注與企業信息披露質量:基于年報文本挖掘的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2(10):54-61.
作者簡介:梁星,女,1965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會計與審計,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
李益洋,女,2000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績效審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