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證據推理:中學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的區域推進研究”(B/2021/02/22)、無錫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對話教學實踐研究”(B/B/2020/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證據推理是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核心素養之一。本文通過“離子反應”復習課的教學實施,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各類證據進行證實或證偽,實現“證據推理”核心素養真正落地。
關鍵詞:證據類型;證據推理;離子反應
文章編號:
1008-0546(2024)14-0082-03
中圖分類號:
G632.41
文獻標識碼:
B
一、教學內容分析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證據推理頗具學科特色,即“具有證據意識,能基于證據對物質組成、結構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通過分析推理加以證實或證偽”[1]。證據推理始于證據,終于結論。證據推理就是建立證據和結論之間邏輯關系的過程。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新課標》)關于“離子反應”的內容要求為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對應的“學習活動建議”為探究溶液中離子反應的實質及發生條件(測定電流或溶液電導率的變化)。
基于《高中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筆者設計了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主題式課堂,開展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二節“離子反應”復習課教學,通過揭秘網紅湖水,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宏觀證據、微觀證據、符號證據、定量證據等各類證據,經歷線形或循環的證據推理過程[2],實現“證據推理”核心素養的真正落地。同時讓學生體會實驗探究中思維的嚴謹性,感受真實、有用的化學,彰顯學科育人的價值。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能通過實驗事實初步認識離子反應,基本掌握了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另外,學生也初步接觸了數據、圖表、實驗事實等證據的呈現方式。這有利于學生收集本課時出現的各類證據,并對有效的證據信息進行提取、分析和處理。
三、教學與評價目標
1. 教學目標
(1)通過Cu2+、SO2-4檢驗以及數字化實驗,從微觀角度理解離子反應,總結歸納出離子反應發生的實質。
(2)通過一系列實驗的探究,能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構建新情境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策略、步驟。
(3)能運用離子反應的知識對潔廁靈使用、鍍銅廢水處理進行原理解釋,深刻體會離子反應的本質并感受其實際價值。
2. 評價目標
(1)通過書寫相關的離子方程式,診斷并發展學生模型認知水平和總結歸納能力。
(2)通過“鍍銅酸性廢水處理中離子反應的發生”驗證實驗方案的設計,診斷并發展學生證據推理水平、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
四、教學流程設計
本節課以“揭秘網紅湖水”為主題情境,整個教學分為三個環節:環節一“初析網紅湖水”,通過Cu2+的檢驗,建構證據推理過程的“線形模型”;環節二“再鑒網紅湖水”,通過鍍銅廢水處理的實驗設計,建構證據推理過程的“循環模型”;環節三“深識網紅湖水”,通過網紅湖水呈藍色原因的探析,學會調用邏輯證據。本節復習課的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五、教學過程
1. 環節一" 初析網紅湖水
[教師活動]播放學校化學興趣小組同學采集網紅湖水樣品的視頻。展示出分別呈現深藍色、淺藍色、無色的三種液體,依次編號為1、2、3。向學生提出問題:你認為哪一種液體是網紅湖水樣品?
[學生活動]通過觀看視頻中湖水顏色為淺藍色,猜測2號液體是網紅湖水樣品。
[教師]猜測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2號液體為淺藍色,應該含有Cu2+。
[教師]如何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Cu2+?
[學生實驗]完成實驗1:分別取少量三種液體于試管中,滴加NaOH溶液,觀察現象。
[學生]1號液體不是網紅湖水,因為滴加NaOH溶液后無現象。
[教師]1號液體是潔廁靈。
[設計意圖]將課堂教學與真實性情境相聯系,激趣導學。通過判斷哪一種溶液是網紅湖水,引發學生思考如何檢驗Cu2+。通過實驗驗證,提升實驗操作能力,培養合作意識。基于向1號液體中滴加NaOH溶液的宏觀證據(指實驗現象、生活經驗等可以直接說明問題,證實事實的證據),對1號液體不是網紅湖水進行推理,建構證據推理過程的“線形模型”,即“問題—證據—推理—結論”。[教師活動]出示潔廁靈使用說明書,指出潔廁靈是生活中去除廁所污垢的日常用品,主要化學成分是鹽酸,不能與“84消毒液”(主要化學成分為NaClO)混用,請用離子方程式解釋不能混用的原因。
[學生]2H++Cl-+ClO-Cl2↑+H2O,混用會產生氯氣,對人體有害。
[教師]請總結歸納新情境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和步驟。
[設計意圖]通過對1號液體潔廁靈的了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化學;通過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建構新情境下方程式書寫的方法及步驟,發展學生模型認知能力。
2. 環節二" 再鑒網紅湖水
[教師]從實驗1可知,2號液體(淺藍色)含有Cu2+,它可能含有哪些陰離子?還可能含有哪些陽離子?
[學生活動]從離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角度,判斷可能存在的陰、陽離子。回顧酸的通性,完成對2號液體中是否含有H+的檢驗(實驗2)。
[教師]如何檢驗SO2-4?
[學生活動]思考,動手實驗,完成對2號液體中SO2-4的檢驗(實驗3)。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運用定性證據中的宏觀證據、符號證據(化學方程式、化學式等表征的資料)等方式推理出2號液體中主要含有H+、Cu2+、SO2-4三種離子。請你設計實驗:加入一種試劑除去2號液體中的H+、Cu2+、SO2-4三種離子,思考能否從微觀角度證明離子反應的發生。
[學生活動]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取10mL2號液體于燒杯中,打開磁力攪拌器,邊攪拌邊滴加Ba(OH)2溶液,同時使用pH傳感器、電導率傳感器測定溶液的pH、電導率變化,繪制出動態變化曲線。
[教師活動]演示數字化實驗(實驗4),完成2號液體和Ba(OH)2溶液的反應。
[學生活動]數形結合分析兩條曲線變化的原因,書寫相關的離子反應方程式,從微觀視角認識離子反應的發生。
[教師]離子反應的本質就是某些離子的物質的量的減少的反應。
[設計意圖]通過常見離子H+、SO2-4的檢驗,培養學生化學實驗的嚴謹性。通過宏觀的實驗現象和微觀的離子檢驗,再結合數字化實驗中的定量證據(pH、電導率),建構證據推理過程的“循環模型”,即從上一假設無法通過的證據得出結論,需要重新審視問題,分析解釋,形成新的假設,再通過證據證實或證偽,得出結論。
3. 環節三" 深識網紅湖水
[教師]2號液體是否真的是網紅湖水?
[教師活動]出示市環境監測大隊的檢測報告。
[學生活動]閱讀檢測報告,了解網紅湖水中所含的離子,得出要點:看上去顯藍色的網紅湖水中并沒有檢出Cu2+。
[教師活動]解釋2號液體實為鍍銅酸性廢水,實驗4中滴加Ba(OH)2的反應就是工業上處理鍍銅酸性廢水的一種方法:中和沉淀法,再簡介其他處理方法,如硫化物沉淀法、電化學法、離子交換法等。
[教師]3號液體才是真正的網紅湖水樣品。那為什么視頻中的網紅湖水顯藍色,而試管中的樣品是無色的?
[學生活動]查閱資料,使用跨學科的知識對網紅湖水顯藍色加以解釋。歸納不同的液體呈現藍色的不同原因。
[教師]學會用化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學會用化學的思維分析世界,學會用化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設計意圖]通過揭秘網紅湖水,形成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學會調用邏輯證據(原理、定律等認知邏輯和知識邏輯的證據)解釋網紅湖水顯藍色的原因,讓學生從課堂教學中學有所得。結合鍍銅酸性廢水的處理方法的學習,培養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六、教學反思
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服務于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有啟發性,能誘發解決問題的欲望,并能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在本節課中,“網紅湖水”“鍍銅酸性廢水”“潔廁靈”都是生活、生產中常見的情境素材,學生比較熟悉。由此情境出發,能夠促使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并獲取證據,落實“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一節有深度的復習課需要經過反復打磨。在第一次課堂教學實施前,教師要依據《高中新課標》要求,依據學生起點確定教學目標,并精選主題情境,設計進階型的學習任務開展教學實踐。在第一次課堂教學實施后,教師需要對教學進行診斷,分析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調整學習活動的梯度,進行課堂教學的再設計和再實踐,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楊梅,莫尊理,張英,等.從證據推理視角對“離子反應”教學案例的分析及其啟示[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0(17):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