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工具。2011 年 10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七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碳市場有助于減少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促進技術創新和能效提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動國際氣候合作。中國的試點碳市場仍是新生事物。大多數參與者都是必須減排的企業。此外,控制排放的企業對碳市場交易興趣不大。這使得市場發展緩慢,效果不佳。中國碳市場試點面臨流動性不足、價格信號作用受限、配額分配不夠公平科學、碳信用機制發展不完善、市場機制與地方協調一致等挑戰。碳排放配額分配機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過期與回收機制、“碳泄露”風險等眾多領域仍有待改進。評估中國碳市場試點的有效性,探討影響試點的因素非常重要。這將有助于在中國建立統一的碳市場,提高效率。
碳市場的供求關系取決配額發放、排放源的生產活動、減排活動與技術創新、碳價格、碳信用和抵消機制、市場 頂層設計等因素。碳市場的供需關系是 一個復雜系統,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 響,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決定了市場的價格、交易量以及整體的環境與經 濟影響。
其中,科學有效的指標體系對于衡 量碳市場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國際知名 金融經濟學家法瑪在 1965 年提出了有 效市場理論,1970年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將市場分為三種形式:強形式效率、 半強形式效率和弱形式效率。因此,碳市場的效率本質上反映了價格包含碳市場相關信息的程度。我們選擇了如下的 指標來評估碳市場的有效性。前兩個指 標是累計交易量和交易額,它們是按季 度計算的。這兩個指標提供了市場活動 規模和市場價值的定量分析,反映了市 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交易量和交易額 越大,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就越高。 市場參與者的規模和產品構成共同影響 碳市場的效率和包容性。大型和多樣的 參與者能夠促進市場穩定和流動性,而 碳交易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工 具。2011 年 10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 發《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 通知》,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七 省市開展碳交易試點工作。碳市場有助 于減少我國溫室氣體排放,促進技術創 新和能效提升,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 濟結構調整,推動國際氣候合作。中國 的試點碳市場仍是新生事物。大多數參 與者都是必須減排的企業。此外,控制 排放的企業對碳市場交易興趣不大。這 使得市場發展緩慢,效果不佳。中國碳 市場試點面臨流動性不足、價格信號作 用受限、配額分配不夠公平科學、碳信 用機制發展不完善、市場機制與地方協 調一致等挑戰。碳排放配額分配機制的 公平性和有效性、過期與回收機制、“碳 泄露”風險等眾多領域仍有待改進。評 估中國碳市場試點的有效性,探討影響 試點的因素非常重要。這將有助于在中 國建立統一的碳市場,提高效率。 碳市場的供求關系取決配額發放、 排放源的生產活動、減排活動與技術創 特定的產品構成則能夠適應不同的減排 需求和激勵機制。
基于熵的 TOPSIS 方法
中國碳市場的有效性涉及多個標 準,其量化是一個多屬性決策(MADM) 問題。在 MADM 領域,“與理想解相似 度排序法(TOPSIS)”因其簡便性和 “最 接近正理想解、最遠離負理想解”的基 本概念而備受推崇。TOPSIS 方法的核心 是通過衡量備選方案與決策問題中的理 想方案和負理想方案的接近程度來評估 備選方案。其目的是根據這些排序確定 最佳備選方案。TOPSIS 因其計算簡單、 直觀以及與其他方法的兼容性而被廣泛 應用于各個領域、已在風險管理、可再 生能源、氣候變化 11 和可持續性評估 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碳排放分配 與資本市場高度相似。
在信息論中,我們用熵來衡量給定 信息中包含的信息,通常稱為香農熵或 信息熵(IE)。在對一組備選方案的決 策矩陣中的屬性進行評估時,熵是一個 非常有價值的工具。例如,當所有備選 方案的屬性值相似時,該屬性的重要性 就會降低。此外,如果所有屬性值都相 同,我們就可以完全忽略該屬性。一般 來說,一個屬性的 IE 值越低,說明該 屬性數據的多樣性(DAD)越高。
一般來說,屬性的 IE 越低,表示 屬性數據的多樣性(DAD)越大,權重 越高,而 IE 越高則表示相反的情況。 在 TOPSIS 方法中,熵法可用于為指標 體系分配權重。具體方法是計算指標的 信息熵,并根據其對整個系統的相對影 響確定權重。本文選擇了 7 個試點碳市 場(上海、深圳、天津、北京、湖北、 廣 州、 重 慶), 并 提 取 了 2019 年 至 2023 年的交易數據。
需要注意到,試點市場的地域范 圍廣泛,各地在自然資源稟賦、經濟發 展水平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構 建碳市場政策時,應當充分考量這些地 區的具體特性及其對政策可能產生的影 響。從核心出發,碳市場的運作效能直 接受控于市場的供需平衡,而各地的經 濟發展狀態、資源與環境因素,會直接 影響到這一供需平衡的狀態。
簡而言之,碳市場的成功與否,在 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能否有效調節供需 關系。而地區間的經濟實力、資源稟賦 以及環境保護措施等,都會對這一供需 調節過程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因此, 設計碳市場政策時,應深入分析并考慮 這些差異性因素,以確保政策的適用性 和有效性。
結果
基于以上模型,我們得出:
(1)從 2019 年第一季度到 2023 年第二季度,受履約期時間和政策因素 的影響,中國 7 個省市的碳市場成效呈 現周期性高峰。這些峰值通常出現在年 中或年末。從單個市場來看,每個碳市 場都有一定程度的波動,標準差小于或 等于 0.1。在不同區域的碳市場中,能 觀察到顯著的效能分化。具體而言,湖 北、廣東及深圳的碳市場表現出最高的 運營效率,而重慶與上海的碳市場緊隨 其后,顯示出相對較高的效能,而天津 與北京的碳市場在效能方面則表現出較 低的水平。
(2)相對于需求情況,碳市場的供 給狀況對整體效能的貢獻更為關鍵。這 種現象往往發生于市場中普遍存在買方 優勢的環境,即試點市場通常在經濟穩 定增長的需求下,以及考慮到控排企業 的適應性,配額分配主要以免費方式進 行,從而導致供給量相對充沛,相應地 需求量較小。 從需求層面考察,控排企業數量的 多少和懲罰力度的嚴格程度,對市場效 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從供給視角審 視,配額總量的分配對市場效能的影響 既顯著又呈現負向效應。此外,抵消比 例在某一階段內,對整個市場的運作效 能亦有正面貢獻。
(3)經濟的宏觀結構對碳市場的效 率發揮著顯著作用,特別是第三產業的 占比較高,對碳市場的有效性產生了明 顯的負面效應。
(4)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對提高 碳市場的效率有著明顯的積極效果。
政策建議
碳市場有效性研究有利于加強統一 碳市場的建設。在計算碳市場有效性得 分和分析各省市政策特點的基礎上,我 們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配額分配模式:基于排放 量的歷史數據進行配額分配。碳市場應 基于企業過去若干年的真實排放量數據 進行配額分配,確保分配的公平性和科 學性。這一做法可以減少市場初期的不 確定性,幫助企業更準確地規劃減排措 施。
(2)在此基礎上,逐步采用漸進式 分配:由初始的免費分配逐漸過渡到完全的拍賣機制,減少免費配額分配比例, 鼓勵企業通過減少排放獲得收益。
(3)最后,加入動態調整機制:根 據碳排放強度、行業特點和國家減排目 標,定期調整配額分配政策,確保市場 機制能夠適應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
(4)強化懲罰機制,應設定明確的 排放上限,對排放量超過配額的企業實 施嚴格懲罰,比如高額罰款、限制生產 或經營活動等,確保市場紀律的嚴格執 行。建立信息公開和監督機制,提高碳 市場運行信息的透明度,包括配額發放、 企業排放數據、市場交易情況等,增強 市場參與者和社會公眾的監督能力。引 入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碳排放數據進行 審核,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打 擊數據造假行為。
(5)鼓勵公眾參與和博弈意識。通 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對碳市場和氣 候變化的認識,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和反 饋,形成社會合力。
濟南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