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籽石榴果形端正、色彩艷麗、顆粒飽滿,具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在種植過程中,種植戶應加強種植管理,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切實提高軟籽石榴品質。同時,政府應重視軟籽石榴種植推廣工作,不斷擴大軟籽石榴的有效種植面積,滿足市場需求。
1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
1.1選地與整地
軟籽石榴適應性較強,對土地沒有較高的要求。但想要提升其產量與品質,種植戶應選擇土質松軟、肥力較高、有機物含量多的砂質土壤,排水能力較強的山地最好。石榴在生長過程中對光照的要求較高,種植園地應布置在山地南面的背風向陽處。選擇好地塊后,應及時整理土地,清除前茬作物和雜草,并深耕土壤,確保整理過后的土地平坦、土質疏松,具有較好的透氣性。果樹種植密度應為2.5 m×2 m或2 m×3 m,確保石榴果樹具有足夠的成長空間。
1.2選種與育苗
種植軟籽石榴應盡量選擇突尼斯、中農紅等優良品種。此外也可以采用嫁接育苗、扦插育苗等方式培育優質植株。嫁接育苗主要選用當地優質的石榴植株,將其砧木剪斷后,由上至下切出2 cm左右的切口,將其與嫁接穗結合,再用塑料薄膜密封,便于其成活[1]。扦插育苗則是從健壯的母樹上剪取沒有病蟲害、健壯的分枝作為扦插插穗。剪取插穗后應將其浸泡在多菌靈液體中消毒,然后將其下端放在根姆水溶液中5 s后即可扦插。
1.3定植
一般多在春、秋兩季開展定植工作,選擇健壯、沒有病害的苗木。定植時,應按照植株行距放線,挖深、寬各60 cm的定植穴或定植溝,挖穴時應嚴格區分表層土和底層土。在定植溝里應先鋪上20 cm厚的秸稈,然后以1層土、1層肥的形式回填地穴,在靠近地表處填入適量熟土,回填完成的溝深應距離地面0.15 m。此時應澆透水1次,當水完全滲入土壤后,將壯苗根部消毒并移栽,移栽后再澆透水,隨后在樹根處覆蓋黑色地膜,達到保墑保溫的目的,提升苗木成活率。
1.4水肥管理
1.4.1灌溉
軟籽石榴為亞熱帶水果,在日常管理期間對水分要求較高,并且隨著石榴不斷生長對水分需求也不斷增加。種植戶要重視水分管理工作,控制好水分,既要滿足其生長需求,也避免出現因灌溉過多導致果樹爛根的情況。通常情況下,應根據石榴不同生長期的需水情況制定灌溉計劃,1年4次即可。如在花蕾期果樹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時應為其灌溉充足的水分,滿足其生長需求。生長后期則應適當減少供水,避免石榴晚熟,影響銷售。在生長期間,若出現了長期高溫天氣,應適當增加灌溉次數,雨水天氣較多則應做好排水措施。
1.4.2施肥
基肥應以充分腐熟的禽畜糞便為主,追肥時適當添加氮磷鉀肥,滿足石榴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值得注意的是應避免使用含有氯元素的肥料,避免影響其品質。剛栽培好的軟籽石榴應合理搭配水肥,增強其適應性。施肥期間種植者應根據果園土壤墑情、果樹長勢等確定所要施加的肥料和劑量,并結合果樹生長需求合理使用化肥。此外,石榴根系較多,且扎根較深,在定植完成的第二年后在定植穴外圍挖溝深翻土壤并適當施加肥料,以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
具體而言,腐熟的農家肥施加量根據果園的產量制定,通常情況下為果園產量的1.0~1.5倍。追肥時可以將有機肥、微肥、水溶肥等搭配施加在果園中,應采取多點穴施的方式。若使用水溶肥,則應以滴灌的形式施加。幼齡樹1年施加2次肥料,盛果期果樹1年施加3次肥料。此外,每年在新梢長成、果實迅速增長期應施加2次葉面肥,以磷酸二氫鉀、氨基酸等微肥為主。
1.5整形與修剪
軟籽石榴樹型修剪主要分為自然開心型、單干疏層型、多主干叢狀型等。以單干疏層型的修剪為例,這種樹型結構層次分明,通風性能良好。果樹生長第一年應培育3或4個主干,當確定好領導干后,剪除樹干以下60 cm和根部周圍的全部枝條。留下60 cm以上的3或4個枝條作第一層主枝。第二年在此基礎上培養第二層主枝,保留領導干繼續生長,在第一層主干上選擇3個枝條作為第二層主枝。第三年則以培育樹冠為主,應在第二層領導干上部50 cm處選擇3個枝條作為第三層主枝,然后留下其側枝中長勢較好的,剪除弱枝、枯枝、病枝[2]。幼樹生長到第三年基本可以培育成標準的單干疏層型樹型。
在整形與修剪過程中,要注意不同生長期和冬季的修剪工作。修剪幼樹主要是用于培育樹型和骨架。初果期時修剪以控制分枝生長為主,避免分枝過于密集,用以緩和樹勢。盛果期應及時疏去弱枝、病枝,保留強枝,增加樹體的通風透光性。此外,還應加強冬季修剪工作,便于枝組及時更新。
1.6花果管理
在春季進行樹型修剪的基礎上開展疏蕾和疏花工作,在現蕾期時環剝骨干枝,現蕾期后將鐘狀花疏去,避免過多花朵消耗果樹內部養分。種植戶可以在果園內部投放蜜蜂或以人工授粉形式提高座果率。疏果、定果時應疏去病果、畸形果,保留長勢較好的果實,盡量保留頭花果和二花果。果實套袋一般在6月下旬左右開始,袋子主要有紙袋、塑料袋等,套袋前應對袋子充分消毒。套袋時應將從袋子中間撕開并套住果柄,讓果實懸掛在袋子中心。去袋一般選在采收前半個月左右的晴天上午。
1.7病蟲害防治
軟籽石榴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干腐病、黑星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桃蛀螟等。在防治病蟲害時應綜合采用防治手段,切實提升病蟲害防治能力。具體而言,在果園管理過程中應重視農業防治工作,通過定期清理雜草和病枝,增強果園內部的通風透光性,減少蟲害發生概率。應積極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在果園內投放害蟲天敵、食蟲鳥類等防治害蟲。在應用化學手段防治時應合理控制藥物劑量和施加次數,如針對黑星病可以使用百菌清或多菌靈藥劑防治,針對褐斑病可以使用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防治[3]。針對蚜蟲可以使用抗蚜威藥液和吡蟲啉藥液防治。此外,還可以合理利用物理防治手段,在果園內布置黑光燈、糖醋液等誘殺害蟲。
2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推廣措施
2.1加強宣傳力度
想要更多的種植戶了解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政府應積極拓寬宣傳渠道,通過線上線下聯合宣傳,增強技術的宣傳力度。具體而言,一是政府農技推廣部門應積極利用線上媒體的優勢,構建完善的宣傳網絡,通過微信公眾號、直播等形式宣傳軟籽石榴的種植價值及種植管理技術要點,讓更多種植戶了解軟籽石榴,并產生種植意愿。二是應充分利用傳統的宣傳模式,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加強軟籽石榴種植的宣傳力度。如可以在電視中播放廣告、在廣播中播放軟籽石榴種植優勢等,擴大技術宣傳面,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種植戶了解軟籽石榴的市場價值。此外,在偏遠的地區可以采用線下宣傳的方式,在村鎮舉辦宣講會方式,發放軟籽石榴種植宣傳冊,在其中介紹軟籽石榴的市場前景和種植管理要點,并由專門的農技人員開展指導工作,確保種植戶可以掌握種植要點,解決種植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2加大政策支持
要想實現技術的全面推廣,政府應制定合理的資金政策,加大資金投入,為技術推廣工作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完善基礎設施,發揮基層宣傳的作用,讓更多的種植戶了解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優勢,自覺學習并使用。針對種植戶種植意愿不強或缺少應用種植管理技術能力的情況,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合理的資金補貼政策,為種植戶提供資金支持,便于其順利應用軟籽石榴管理種植技術。從基層宣傳的角度看,應通過政策支持增強基層機構對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推廣的認識。并為基層推廣機構提供更多的推廣經費,為當地的農業合作社、農技服務站配備完善的設備和交通工具,解決部分偏遠地區無法實現宣傳推廣的問題[4]。
2.3健全推廣體系
要想實現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的高效推廣,應該構建完善的技術推廣體系,以政府為主導,結合技術研發部門、農機推廣部門打造全面的技術研發、推廣與應用體系,切實提高推廣力度。其中政府應重視相關部門的構建,配置合理的人員結構、制定相關規章制度,監督技術研發人員、技術推廣人員完成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還可以在了解當地種植情況的基礎上,建立軟籽石榴種植示范基地,充分發揮其宣傳作用,讓種植戶直觀了解軟籽石榴種植的價值。技術人員應主動與地方政府、當地企業交流,做好協同工作,切實推動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的現實轉化。其他部門應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積極配合農技推廣部門的工作,充分發揮農技部門的宣傳帶動作用,依據各自部門優勢提升技術宣傳水平和推廣力度,獲得更好的推廣效果,讓更多種植戶認識到軟籽石榴種植的價值。
2.4重視人才培養
只有重視培養相關的技術人才和宣傳推廣人才,才能切實推進軟籽石榴種植技術的應用。具體而言,在日常工作中相關部門應積極開展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定期組織技能考核和服務成果評價,通過及時評價與反饋使其了解當前技術掌握的不足之處,更好地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務能力。政府應重視人才引進和結構調整,通過引入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增強本地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的研發與生產能力,為種植戶帶來更加先進、效益更高的種植管理技術,實現種植技術的實現轉化,讓種植戶通過應用新技術,獲得更大的收益,自覺學習和應用該技術,達到推廣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對種植戶的培養,集中培訓其種植能力,構建種植戶、基地、企業三位一體的聯動種植結構,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培訓,加強對種植戶的種植技術應用指導,提升其種植水平,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軟籽石榴有巨大的市場價值,在中國各地均有條件種植。因此,政府應通過推廣規范化的軟籽石榴種植管理技術,讓種植戶對軟籽石榴種植有更深的理解,從而自覺學習和應用種植技術。農技人員也應重視相關技術的研發與創新,為推動軟籽石榴種植產業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王兆東.軟籽石榴高產高效種植管理[J].云南農業,2023(7):54-56.
[2]陳福華.軟籽石榴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2(8):17-20.
[3]白永瓊.軟籽石榴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11):47-48.
[4]仝燕.軟籽石榴的栽植與管理技術[J].農家參謀,2022(7):129-131.
(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大田集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王莉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