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背景下持續推進信息化建設進程,在此期間,可引入大數據技術,用于改善與優化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體系。基于此,本文首先簡單闡述了自然資源工程應用大數據技術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時代背景,進一步從構建自然資源系統、匯總處理資源數據、打造智慧全程體系3個角度提出自然資源工程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信息化建設的有效策略,以供參考借鑒。自然資源工程涉及環境保護與修復、資源開發與管理、測繪工程、土地規劃等項目,關乎新時代生態建設與環境優化工作,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自然資源利用率。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必須突出生態環保理念,盡可能提高自然資源工程實施質量,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引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打造行之有效的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體系。
1自然資源工程應用大數據技術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時代背景
自然資源部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印發《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對新時代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建設工作加以指導,并提出了“保護優先、節約優先、自然恢復優先”的工程建設原則,使中國自然資源工程建設正式進入到信息化建設階段[1]。《總體方案》文件中指出,新一代信息技術現已在多領域中實現了廣泛運用,為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建設提供了經驗,奠定了基礎,此外,當前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持續推進,所產生的數據信息愈發龐大,且部分自然資源工程應用了傾斜攝影、航空遙感、衛星遙感、傳感器、無人機等現代技術,該類現代技術直接生成電子數據,進一步倒逼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建設。大數據技術在信息統計分析、整合處理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將其應用到自然資源工程中能夠顯著提升信息化建設水平,且可為自然資源工程數據信息處理與運用奠定良好基礎。
2自然資源工程運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信息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2.1構建自然資源系統
自然資源工程在信息化建設期間,可基于大數據技術搭建自然資源信息化系統,以安全保障、運維保障、標準規范為原則,構建完整的系統體系。從設施層角度來看,搭建政務云環境,合理布置網絡(互聯網、政務網、內網)、存儲設備及服務器。從數據資源層角度來看,對新時代自然資源工程數據信息進行整合歸納,集成化管理建設用地、耕地、開礦用地等數據。從支撐層角度來看,配備數據服務、專題分析服務、通用分析服務、大數據分析服務、輔助服務等,革新自然資源工程服務模式[2]。從應用層角度來看,則可借助該自然資源信息化系統進行調查評價、監督決策,還可將其用于政務服務中,在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下,切實推動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建設步伐。
2.2匯總處理資源數據
自然資源工程中所涉及到的資源類型較為多樣,內容廣泛,形式多元,給數據信息的直接利用造成了一定難度,在現代化視域下,可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多元異構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并以集成化的形式呈現出來。(1)數據整合。將自然資源工程所有數據信息采用服務接口、在線調用等方式匯集,統一數據信息標準,構建相對完善的數據服務目錄。(2)業務歸集。按照相同標準將自然資源工程相關業務進行整理,消除歧義現象,并使自然資源數據更為清晰直觀地呈現。(3)場景繪制。以數據信息為標準繪制圖表,采用可視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促進自然資源工程數據“一張圖”顯示。(4)數據治理。完成自然資源數據歸集整合后,根據數據之間的固有聯系進行關聯,保障數據有效性與鮮活性。
2.3打造全程智慧體系
2.3.1智能審批
以大數據為支撐構建自然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后,則可將當地自然資源工程相關的項目審批程序轉移到線上,在線地圖、GIS地理信息系統、分布式算法的協同運用下,疊加整合自然資源工程數據土層,從三維、二維角度上對自然資源工程項目進行分析,在實現工程項目信息匯總的同時,為智能審批的實現提供便利。當相關工程項目遞交資料后,自然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內將會隨之顯示,并提醒相關人員進行項目審批,轉變傳統審批思路,以此則可形成自然資源工程項目智能審批模式。
2.3.2監督監管
自然資源在管理與優化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各種變化,為實現各類自然資源的全方位監督監管,精準把握自然資源狀態,可應用大數據技術,對自然資源真實數據進行集成整合分析,同時引入知識圖譜技術,將各個自然資源的所有數據信息加以整合,形成對象單元,如“土地資源單元”,并按照具體資源對象設置“碼”,如“土地碼”,“碼”與各資源對象一一對應,在自然資源信息化系統中選中“土地碼”后,則可直接展示該土地資源的信息數據,直觀清晰。此外,當該自然資源受到工程項目影響而發生變動時,相應的“單元”、“碼”將會隨之改變,當相關人員進行自然資源調查時,可直接查詢獲取最新信息。以上述提及的“土地碼”為例,當人員以“土地碼”為條件在自然資源信息化系統中進行檢索后,則可全方位展示該土地資源的所有變化信息,以此實現對該自然資源的實時化監督監管。
2.3.3指導決策
大數據最顯著的功能則是數據歸集與分析,在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建設期間,則可基于大數據技術,全方位統籌自然資源數據,并多角度、深層次地進行數據分析整合,由此則可顯著提升自然資源工程項目的數據基礎。在此基礎上,則可將數據作為自然資源工程實施與建設的主要依據,強化數據作用,指導工程決策。自然資源信息化系統在大數據技術應用下,可采用“一張圖”方式集成闡述地區范圍內的自然資源狀況,清晰展示“三線”格局,使相關人員能夠直觀了解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指標、耕地進出占補平衡等數據信息,在曲線圖、柱狀圖、綜合地圖、餅狀圖等形式的協同運用下,全方位展現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狀況,繼而為當地自然資源規劃與建設工作提供依據。
2.3.4數據融通
自然資源工程涉及諸多分支,如水資源工程、礦產資源工程、土地規劃工程等,各類數據信息之間存在直接性差異。在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建設期間,為整體了解地區自然資源狀況,可借助大數據技術,將不同類型的自然資源數據進行統籌整合,實現數據融通管理,打破數據壁壘,繼而更好地指導自然資源工程項目。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屬于新時代典型的信息化手段,自然資源工程按照政策指導提高信息化建設程度時,可將大數據技術作為抓手,多角度構建自然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對自然資源工程中所涉及到數據信息進行匯總處理,并從智能審批、監督監管、指導決策、數據融通4個方面入手,打造全程智慧管理體系,最大限度發揮出大數據的優勢作用,革新自然資源工程建設模式,促進自然資源工程信息化、智慧化發展。
(山東省-城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劉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