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作為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在全球范圍內都受到了廣泛關注和發展。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養殖技術的不斷進步,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問題逐漸凸顯,而循環水系統作為一種高效、環保、可持續的養殖方式,已經成為水產養殖領域的熱門技術之一,故此,有必要對漁業養殖循環水系統及養殖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以促進漁業產業實現健康穩定發展。
1漁業養殖循環水系統基本原理和構建過程
1.1基本原理
漁業養殖循環水系統是指將使用過的水再次利用于養殖過程中的系統。基本原理是通過物理、生物和化學處理將廢水處理成適合再次使用的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對自然水資源的依賴,同時減少養殖過程中的廢水排放量。
1.2漁業養殖循環水系統構建
1.2.1設計系統
設計漁業養殖循環水系統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要確定養殖場規模和養殖品種,以此為基礎設計出循環水系統容量和處理能力。其次,要了解水體來源和水質狀況,進行適當的水質處理和定期監測分析,以便調整和優化循環水系統。根據養殖場規模和品種確定系統組成和布局,包括池塘、濾池、生物濾池、水泵、氧氣增氧設備、自動控制系統等。在池塘設計時要考慮形狀、大小和深度等因素,并采用平滑的內部設計以提高水體流動性和降低水質污染風險[1]。濾池應選擇適當的過濾介質,生物濾池則需要考慮大小、材料和生物填料等因素。最后,選擇合適的水泵和氧氣增氧設備,以保證循環水系統的正常運行。整個設計過程需要綜合考慮效率、可靠性、節能和節水等因素。
1.2.2建設設施
在建設設施方面,需要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建設。首先,需要對池塘進行挖掘和修建,確保池塘具有合適的深度、寬度和長度,并且符合設計要求。同時,還需要對池塘進行防滲處理,以確保水質不會因滲漏而受到影響。其次,需要對濾池和生物濾池進行搭建和構建。濾池和生物濾池通常采用混凝土或塑料材料進行建設,以確保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濾池和生物濾池的搭建需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例如濾池的過濾介質的選擇、生物濾池中填料的選取和排布等。在安裝水泵和氧氣增氧設備方面,需要選擇合適的設備,并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安裝和調試。水泵的安裝位置需要考慮水流流向和水泵功率等因素,以確保水泵能夠為循環水系統提供足夠的水流量。氧氣增氧設備通常通過氣泵將空氣送入水中,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體氧氣水平。此外,在建設過程中還需要進行設施的防護和維護工作。例如,需要在池塘周圍設置合適的欄桿和警示標志,以確保人員和設施安全。在設施使用和維護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查和維護設施,如對濾池進行定期清理和更換濾料等,以確保循環水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水質穩定[2]。
1.2.3安裝管道
在循環水系統建設過程中,水源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安裝至關重要。水源管道需要經過過濾和處理,以便確保水源質量符合養殖需求。通常,水源管道需要建設在較高的位置,以便通過重力將水引入循環水系統中,同時需要考慮水源管道的流量和水壓,以便調節和控制水的供應量。排水管道則需要將處理過的水體排出養殖場,同時需要將廢水排放到合適的地點,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通常,排水管道需要建設在較低的位置,以便通過重力將水排出系統。在排水管道設計和建設中,還需要考慮廢水的處理問題,以便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安裝管道時,需要選擇適當的管材和管徑,并確保管道連接牢固可靠,避免漏水和管道損壞。同時,還需要考慮管道鋪設方式和通道布局,以便保證管道通暢和維修便捷。在管道安裝完成后,還需要進行管道的測試和檢查,以確保管道質量和安全性。
1.2.4測試系統
建成后需要進行系統測試和調試,確保系統正常運轉。測試包括水質檢測、流量測試等,對于循環水系統而言,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魚類的生長和健康。在測試時,需要對水質進行定期監測和分析,以確保水質符合要求。常見的水質指標包括溫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等。在測試時,需要對循環水系統流量進行測試,以確保系統能夠滿足養殖需求。流量測試的目的是確定系統實際流量,以便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系統。還需要對循環水系統進行調試,以優化系統運行效率。調試內容包括池塘、濾池、生物濾池等各個部分的調整,以確保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
2漁業養殖循環水養殖方法
2.1活體濾池法
活體濾池法是一種利用植物和活體生物來凈化廢水的環保技術。這種技術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循環和分解作用,通過將廢水經過濾池處理,將水中的有機物、氨氮等物質分解、轉化和吸收,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與傳統的化學物質凈化方式相比,活體濾池法更加環保和健康,可以提高養殖效率,也可以節省能源和運行成本。在活體濾池法中,濾池內的植物和活體生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同時釋放氧氣,為濾池內的生物提供必要的氧氣。而活體生物則利用廢水中的氨氮等物質進行代謝和生長,從而分解和轉化廢水中的有機物,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物質,這些廢物物質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形成循環。需要注意的是,活體濾池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濾池內的植物和活體生物。不同的植物和生物對水質處理效果不同,需要根據廢水特性和處理要求來選擇合適的植物和生物。同時,濾池內的生物也需要適當的飼養和管理,保證其健康生長,從而提高濾池的凈化效果。
2.2生物濾池法
生物濾池法是一種常見的循環水養殖系統廢水處理方法。它通過建立生物濾池來容納大量的硝化細菌、硝化菌等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以將水中的有害氨氮和亞硝酸鹽轉化為無毒的硝酸鹽。在濾池中,水通過一系列過濾介質(如沙子、石子、纖維球等),這些介質提供了大量的生長空間和營養物質,有助于微生物繁殖和生長。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和生物活動,濾池中的微生物數量會增加,水質逐漸得到改善。相比于活體濾池法,生物濾池法的優點在于對水質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更強。由于微生物在濾池中可以快速繁殖,所以可以更快地對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處理。同時,生物濾池法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植物和動物來處理水體,因此可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但是,生物濾池中的微生物需要定期維護和管理,以確保其正常運轉和有效處理水體中的廢物。
2.3流水循環法
流水循環法是一種節約水資源、減少廢物排放的可持續養殖方法。在循環水系統中,通過水泵將池塘中的水體抽入循環管道中進行流動,同時加入適量的氧氣,使水中的有機物得到充分分解和處理。該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水分浪費和廢物排放,同時也能提高養殖效率和水產品質量。流水循環法不僅適用于池塘養殖,也可應用于魚塘、蝦塘等不同類型的養殖場。在運營過程中需要注意對循環管道和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清洗,以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2.4靜態循環法
靜態循環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循環水處理方法。在該方法中,養殖池分為上、中、下三層,水體在不同層之間通過上下水流的循環,實現了水質的改善。為了使水中的氧氣充分溶解,需要通過加氧設備來提供氧氣。當水流從上層向下層流動時,水中的氧氣就會被下層水體吸收。這樣一來,池塘中氧氣含量就可以得到保持,從而有助于維持水體生態平衡。
漁業養殖循環水系統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方式,它通過對水體進行循環利用,降低了對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提高了養殖效益和環境友好性。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和完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隨著建設和運營成本降低及新型材料和設備的研發,漁業養殖循環水系統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為保障漁業可持續發展和水資源保護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覃掌智.漁業養殖循環水系統及養殖方法[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2(5):205-207.
[2]梁勤朗.“漁光一體”設施漁業技術體系構建與應用.四川省,通威股份有限公司,2019-12-25.
[3]吳凡,劉晃,宿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科學養魚,2008(9):72-74.
(1安徽省桐城市水產服務中心姜再勝;2安徽省桐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