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東縣大浦鎮連續3年推廣應用“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逾2 000 hm2,通過在水稻收獲前以無人機飛播油菜種子、機收水稻留高樁、一次性施用油菜專用緩釋肥、機械開溝、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環節的輕簡高效綠色種植模式,實現了稻田油菜穩產性好,平均每公頃產量達2 488.5 kg,高產示范片每公頃產量達3 300 kg;大幅提高了油菜生產機械化程度;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和人力成本,節本增收效果顯著,對于現代農業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本文對該技術推廣與應用進行研究,為相關領域提供參考。
1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優勢
1.1提高產量和品質
稻草全量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和質地,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從而為油菜植株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免耕飛播技術能夠緩解稻油輪作茬口矛盾,減少水稻收獲后的曬田、翻耕整理及秸稈翻壓工序,確保種子均勻分布,避免密植和疏植現象,提高油菜出苗率、分枝數和莢果數,進而提高油菜產量和質量。
1.2保護生態環境
免耕飛播技術減少了傳統耕作過程中對土壤的翻耕和擾動,保持了土壤完整性和生態環境穩定性。這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減緩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程度,改善農田周邊生態系統質量。
1.3節約資源和降低成本
采用稻草全量還田可以循環利用農作物秸稈,避免廢棄物浪費和處理成本。此外,稻草覆蓋層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低灌溉水量需求。免耕飛播技術減少了傳統耕作中的勞動力和機械成本,并提高了播種效率,有助于節約資源、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2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要點
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核心涵蓋前茬水稻收獲與稻草還田、油菜飛播、施肥、開溝、灌溉、草害與病害防治、收獲貯藏等技術規范。適用于長江流域油菜—中稻、油菜—早稻—晚稻、油菜—水稻—再生稻等油稻輪作地區的油菜生產[1]。
2.1前茬水稻收獲與稻草全量還田
2.1.1前茬土壤墑情管理
水稻生長后期適當留墑,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45%,收獲時含水量宜在30%左右,手捏成團,落地即散,保持收割機下田不留深痕為宜。
2.1.2稻草全量還田
采用帶秸稈粉碎拋灑裝置的水稻聯合收割機收割水稻。留茬高度40~50 cm,秸稈粉碎長度宜為5~10 cm,均勻覆蓋還田。
2.2油菜飛播
2.2.1品種選擇
選擇豐產、優質、抗逆性強的早中熟優質甘藍型油菜品種。一般選擇邡油777、灃油737、中油雜501等高產高抗逆性品種。
2.2.2播種時期
油菜適宜播種期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前茬為中稻的一般為9月下旬,前茬為一季晚稻或晚稻的一般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2.2.3飛播時間
在水稻收獲前3 d內進行飛播,氣候條件不適合飛播或土壤水分過高時可在水稻收獲后3 d內進行。
2.2.4播種量
水稻收獲前飛播,10月中旬及以前每666.7 m2播種量為300~350 g,10月下旬每666.7 m2播種量為350~400 g,11月上旬每666.7 m2播種量為400~450 g。水稻收獲后飛播播種量提高10%~15%。
2.2.5無人機作業要求
無人機飛行高度為3~4 m,飛行速度為每秒4~5 m,選擇無雨、無風或風小的天氣進行作業。
2.3施肥
2.3.1肥料品種
應選擇油菜專用配方肥或油菜專用緩控釋配方肥,宜選用油菜專用緩控釋配方肥作底肥,追肥選用尿素、鉀肥、硼肥。
2.3.2施肥量
油菜種植每666.7 m2需肥量為:純氮(N)8~10 kg,純磷(P2O5)2~3 kg,純鉀(K2O)3~4 kg,硼砂0.5~1.5 kg;中等肥力耕地一般每666.7 m2一次性施用45%含量油菜專用緩控釋配方肥30~50 kg。施肥量根據土壤肥力水平和油菜標產量進行調整,追肥選用尿素10~15 kg,鉀肥(K2O)5~7 kg,硼肥0.5~1.5 kg。
2.3.3施肥時間
底肥應在油菜飛播后7 d內進行,第二次追肥看油菜長勢在第5至6真葉期(播種后25 d左右)進行。
2.3.4施肥方法
人工或機械均勻撒施。
2.4開溝
2.4.1開溝時間
應在底肥施入后5 d內進行。
2.4.2開溝方法
選用圓盤開溝機開溝,溝土均勻拋撒廂面。圓盤開溝機應符合JB/T 11908的規定,與其配套的拖拉機動力為36.8~58.8 kW。
2.4.3開溝規格
廂寬2~3 m,廂溝深25~30 cm、溝寬25 cm左右,腰溝溝深30 cm左右、寬30 cm左右,圍溝深30~35 cm、寬35~45 cm,做到廂溝、腰溝、圍溝“三溝”相通,確保灌排通暢。
2.5灌溉
播種后遇干旱天氣且土壤含水量低于25%時,在開溝后灌一次滲溝水,采取溝灌滲廂的方式灌溉,水深不過廂面,宜保證廂面濕潤3 d以上,確保“一播全苗”。
2.6草害與常見病蟲害防治
2.6.1苗期除草
在稻草全量還田條件下一般田塊可不除草,雜草嚴重的田塊采用化學除草劑進行選擇性除草,在油菜4葉~5葉時,甘籃型雜交油菜可選用10.8氟吡甲禾靈或20%精喹禾靈、30%草除靈、24%烯草酮,30%氨氯·二氯吡啶酸等油菜田專用除草劑,每666.7 m2一次用量為40~60 mL兌水30~40 kg進行噴施,采用無人機、田間行走機械或人工噴霧等方式,可有效防除油菜田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2]。
2.6.2常見病蟲害防治
蚜蟲是油菜常見的蟲害之一,主要危害油菜幼嫩枝葉,大量蚜蟲在油菜幼葉背部或在油菜幼嫩頂稍吸食油菜汁液,造成油菜幼嫩葉片卷縮停止生長或生長緩慢,對油菜危害極大。每666.7 m2可用20%的吡蟲啉1 500~2 000倍液噴霧,80%烯啶吡蚜酮5 000倍液噴霧防治
油菜菌核病主要為害莖桿,其次危害葉片、花和莢果。莖上病斑初期為淡褐色,略凹陷,隨后變成灰白,若空氣濕度大時,病部就會變軟腐爛,表面長出白色絮狀物(病菌的菌絲體)。病莖皮層腐爛,髓部多消失而成空腔,空腔內生有大型黑色菌核,狀如鼠糞,有時莖表也長有菌核。出現黃褐色病斑,病葉易穿透。花瓣感染后,會發生浸水,逐漸變為淡白色,然后腐爛。一般在油菜開花期開始發生,并一直為害至成熟期。油菜菌核病導致油菜早枯,種子籽粒皺癟,減產減收。因地制宜選擇抗病品種,加強水肥管理,及時清除老病葉,減少致病菌。發現病害時可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1 500倍液、75%拿敵穩水分散粒劑1 500~2 000倍液、32.5%阿米妙收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40%咪鮮胺水乳劑1 500~2 000倍液,葉面噴灑2~3次即可防治此病害。
根腫病。油菜發病植株生長逐漸遲緩,且葉色逐漸淡綠,葉邊變黃,植株矮化,并表現缺水,主根呈“蘿卜狀”腫大,乳白色膠體狀龜裂而且粗糙,最后腐爛。后期葉片發黃,嚴重時枯萎至全株死亡。防治方法: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攜出田外燒毀或加石灰覆蓋深埋;發病田塊的水,不能流入健康田塊。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粉劑500倍液、或15%石灰水、或40%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懸浮液灌根,每株0.3~0.5 kg液,15 d 1次,連續澆灌3次。或用50%科佳(氰霜唑)和50%福帥得(氟啶胺)懸浮劑聯合使用,前期用科佳,后期用福帥得。噴施土壤或灌根。
2.7收獲與貯藏
2.7.1收獲
機械收獲,當全株2/3角果呈黃綠色,主軸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種皮呈黑褐色時,進行分段機收,采用聯合機收時推遲5~7 d進行。人工收獲,適宜收獲期同分段機收,做到輕割、輕放、輕捆、輕運。
2.7.2貯藏
貯藏技術應按照NY/T 1087規定執行,主要注意防濕、防潮、防霉變,防止鼠害、蟲害。
3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路徑
3.1加強宣傳與培訓
為促進“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得到更好推廣和應用,一是要加強對農民的宣傳和培訓。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方式,向農民介紹該技術的優點、操作要點和效益分析,提高農民認識度和接受度。二是邀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面對面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技術正確實施。
3.2建立推廣應用示范片
為展示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優勢,可以在具有代表性地區創建推廣應用示范片。通過示范片展示,讓農民親眼感受該技術的實際效果,增強信心,提高推廣效果。同時,示范片還可以為農民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促進技術普及和應用[3]。
3.3政策扶持與資金支持
國家對稻油輪作的獎補力度逐年加大,各地應加大對“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的支持力度,制定相應的獎補措施,鼓勵農民采用該技術擴大油菜種植面積,提高生產效益。
綜上所述,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輕簡化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為油菜現代化生產帶來技術性革命,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陳玲英.稻草全量還田油菜免耕飛播種植關鍵技術參數優化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23.
[2]石景明,劉惠芳.油菜免耕擺栽稻草全量還田栽培技術推廣與應用[J].北京農業,2014(9):118-119.
[3]黃衛平,葛家穎,狄田榮,等.油菜免耕擺栽稻草全量還田高產高效技術的探討[J].上海農業科技,2012(1):52-53.
(湖南省衡東縣大浦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趙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