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玉米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是玉米生長期間會受到環境變化、管理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加上部分種植戶種植技術較為落后,導致玉米產量降低,所以必須要加強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以便實現玉米優質高產?;诖?,本文就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進行了分析,以期為當地玉米種植提供科學參考。
1玉米栽培現狀
煙臺市為山東省轄地級市,種植生產中對先進技術的應用還沒有真正普及,有些種植戶仍舊憑借經驗開展種植工作,導致玉米種植效益降低,無法實現增收目標,在播種前沒有做好土壤處理,土壤肥力較差,一些連作地塊病蟲害較為嚴重;播種前沒有做好種子處理,導致發芽率降低,土傳病蟲害發生比較頻繁;田間管理時沒有結合玉米生長需求進行灌溉與施肥,田間雜草叢生,嚴重損害了玉米長勢,導致玉米減產;另外,玉米病蟲害發生比較嚴峻,種植戶對農藥依賴性較強,不僅無法起到防治效果,還會造成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利于當地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2.1科學選地與整地
玉米適應性較強,但是其根系較為發達,肥力充足且土層深厚的土壤更適合玉米生長,種植戶還需要結合玉米生長習性做好選種與整地工作。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和土質疏松的地塊,并且要保證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在整地時,通過翻耕土壤來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的目的,翻耕深度應該控制在25~35 cm,深翻后曬田1~3 d,然后再旋耕1~2遍,翻耕同時還需要施加基肥,一般施加腐熟的農家肥,以此可以進一步提高土壤肥力。另外,要注意選擇輪作地塊,與小麥輪作,能夠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1]。
2.2優選良種與種子處理
選擇優良的品種可以保障玉米優質高產,種植戶綜合考慮當地氣候條件及市場需求,選擇抗倒伏能力好、抗病蟲害較強且品質較好的玉米品種,例如登海605、農大108、金海5號、登海3622等。
種子處理不僅可以提高發芽率,還能夠減少病蟲害發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對種子進行處理:一是曬種,需要將玉米種子攤鋪在地上進行晾曬,在天氣晴朗情況下持續晾曬1~2 d,期間需要注意翻動種子,晾曬均勻,打破種子休眠期,并依靠紫外線殺滅種子表面病原菌;二是浸種,需要將晾曬完成的種子浸泡在50℃溫水中8~10 h,讓玉米充分吸滿水分;三是催芽處理,浸種完成后的種子需要放置于陰暗通風的位置催芽,當70%~80%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另外,晾曬后的種子可以直接采用藥劑拌種,以此可以預防病蟲害,例如三唑酮拌種可以較好地預防黑粉病和黑穗病,種植戶還可以結合當地玉米病蟲害流行規律直接從市場上購買合適的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處理。
2.3播種
在播種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播種時間,播種需要注意外界環境溫度變化,一般在土壤溫度穩定在10~15℃且土壤含水率≥16%時就可以開展播種工作,以便可以保障玉米種子順利發芽;二是要注意播種方式,傳統的人工播種方式無法掌握播種密度與深度,可以采用機械進行播種,采用寬窄行播種法,寬行60 cm,窄行50 cm,每穴播種1粒,深度3 cm,早熟玉米品種每667 m2播種7 000~8 000株,中晚熟玉米品種每667 m2播種6 500株。而且機械播種還可以一次性完成起壟、開溝、播種、覆土、鎮壓、覆膜等工作,玉米種植效率提升[2]。
2.4田間管理
2.4.1查苗補苗
種植戶要加強田間巡視,做好查苗補苗工作,以便可以了解發芽率和苗勢情況,及時補種不良苗,確保整體出苗率和苗勢,這也是保障玉米產量的關鍵。
2.4.2除草
田間雜草會與玉米幼苗爭奪養分,導致田間透光、通風等條件變差,需要種做好除草工作,一般小規模的玉米地塊采用人工除草,對環境危害較小,而大規模玉米地塊則需要采用機械及藥劑除草,但是要注意選擇環保型的除草藥劑,避免對玉米植株造成不利影響。
2.4.3施肥
玉米對肥料的需求較高,若缺少肥料極有可能導致玉米植株生長受到不良影響,出現發育遲緩的情況,需要及時追肥。在追肥期間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進行:定苗后,每667 m2玉米田追施復合肥8~10 kg作攻稈肥;拔節期每667 m2玉米田追施尿素10~15 kg延長葉片光合作用面積;大喇叭口期每667 m2玉米田追施復合肥10~20 kg作攻穗肥;吐絲期后每667 m2玉米田噴施70 kg質量分數2%氮磷混合溶液,提高果穗籽粒質量。
2.4.4灌溉
灌溉是保證玉米生長所需的水分供應,也是穩定和增加產量的關鍵管理措施之一,種植戶要根據土壤類型、降水量和玉米生長階段來調整灌溉時間及水量等,一般早期要注意輕灌少施,以免玉米植株受到不良影響;中后期則需增大灌水量,確保結實期供水充足,尤其是在天氣干旱的情況下要增加灌水量,保障玉米生長期間得到充足的水分。
2.5病蟲害防治
傳統的病蟲害防治還存在對農藥依賴性強、盲目用藥、過量用藥等行為,不僅會產生耐藥性,還會使得農業環境受到較大污染,玉米品質也無法得到保障,種植戶需樹立“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病蟲害防治意識,采用綠色病蟲害防治措施,從而提高防治效果,具體可采用以下技術類型:
2.5.1農業防治技術
農業防治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加強對玉米種植全過程的精細化管理工作,例如在土壤處理環節中,采用翻耕土壤方式來改善土壤理化性質,破壞土壤中病蟲害棲息地,另一方面則要施加基肥,提高土壤肥力,為玉米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從而提高玉米植株抗性,減少病蟲害侵襲;在種子處理時,主要是通過藥劑拌種減少土傳病蟲害發生,在播種前用50%辛硫磷乳油拌種陰干后播種,可防治地下蟲害;在田間管理時,一方面要注意除草,避免病原微生物寄生在雜草中;另一方面則要做好水肥管理,進行科學施肥與灌溉,提高玉米植株長勢,減少病蟲害發生。
2.5.2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具有較好的環保性,一是通過放養害蟲天敵來控制其群體數量,可以在田間釋放赤眼蜂來防治玉米螟;二是采用以菌治菌的方法,常用的有白僵菌、Bt乳劑等,可以用白僵菌粉0.5 kg拌過篩的細砂5kg,制成顆粒劑投撒玉米心葉內殺死玉米螟幼蟲。
2.5.3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工具,利用害蟲趨光性在田間設置頻振式殺蟲燈。這個期間要注意定期清理蟲袋,避免影響防控效果;還可以利用其趨黃性在田間設置帶有粘性的黃板來誘殺害蟲。
2.5.4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采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但是要注意采用毒性低且效果好的農藥,且種植戶要從正軌渠道購買農藥,并結合病蟲害發生特點進行用藥。針對玉米黑粉病,可噴施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針對玉米大斑病,可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針對小斑病,可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針對青枯病,可噴施4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防治;針對玉米黏蟲,可噴施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油1 000倍;針對蚜蟲、玉米螟等害蟲可每667 m2玉米田用1.5%辛硫磷顆粒劑2 kg丟心,或在心葉噴施50%辛硫磷乳劑1 000倍液;防治蚜蟲時,可噴施10%吡蟲啉1 000倍液。
2.6苗期管理
首先,苗期間苗可以增強玉米抗倒伏能力。對于密度太大的玉米地塊,農民要在苗期及時間苗,在玉米后期由于密度太高不容易通風,增加了玉米倒伏概率。其次,通長采用生長調節劑,主要有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乙烯利等抑制玉米莖稈頂端生長,縮短玉米莖節長度,刺激根系生長,降低玉米穗位高度,從而起到抗倒增產的效果。
2.7晚收
首先,改變苞葉變黃就開始收獲的習慣,嚴格把握玉米完全成熟的標志:即籽粒變硬,籽粒灌漿線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籽?;亢谏珜有纬桑蚜3尸F品種固有的顏色和特征,果穗苞葉變干、蓬松,呈白色。其次,推遲10 d收獲,改變習慣上的玉米授粉后40~45 d收獲為授粉后55 d左右收獲。充分利用玉米生育后期秋高氣爽、利于干物質積累的氣候資源,盡量延長玉米灌漿時間,讓玉米粒重潛力充分發揮[3]。
3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建議
由于基層種植戶受到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較大,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價值不了解,還需要加強技術推廣來提高廣大種植戶認識。要強化技術宣傳,制作易于傳播和理解的宣傳材料,或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建立科普平臺,包括農業技術網站、農業電視節目等,用簡明易懂的語言和方式向基層種植戶傳播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二是要建立種植示范基地,通過建立種植示范基地可以讓廣大種植戶切實觀察到技術應用效果,相關技術人員可以在示范基地上規劃不同種植模式的示范田,這些示范田可以采用不同的肥料施用模式、灌溉技術、除草方法等,通過有針對性地展示不同技術模式的效果,種植戶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各種技術的優勢和適用性。
綜上所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玉米產量與品質,種植戶需要從土壤處理、選種播種及田間管理等多個環節出發,采用精細化的管理方法,進一步提高玉米長勢,減少病蟲害發生,從而保障當地玉米種植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雪娥.臨洮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3,17(20):103-105.
[2]王清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信息化實施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17):62-63.
[3]張躍.昆明市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23,17(10):16-18.
(山東省招遠市農田水利服務中心秦亞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