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高產栽培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而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植保技術的作用原理,指出了植保技術在油菜栽培中對于油菜高產的重要價值,且思考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不同生長時期的使用方法,對未來油菜高產栽培提供參考。
1植保技術原理概述
植保技術是指通過控制植物病蟲害和雜草等的發生和傳播,保護農作物和植物健康生長的技術方法。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預防原理:植保技術的首要原則是預防,即通過合理的農田管理措施建立健康的植物環境,包括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適宜的植物生長條件,增強植物抗逆性和免疫力,減輕病蟲害和雜草侵襲。第二,監測與預警原理:密切監測植物病蟲害和雜草發生情況,及時獲得病蟲害和雜草信息并進行分析,以便預測病蟲害和雜草發展趨勢,提前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通過使用傳感器、監測器和遙感技術等手段,可以實現實時監測和預警,提高防治效果。第三,生物防治原理:生物防治是一種利用天敵、寄生蟲、病菌等生物因素來控制病蟲害和雜草的方法。通過引入益生物或增加其種群密度保證生態平衡,使天敵和寄生蟲等有益生物在農田中起到控制害蟲和雜草的作用,生物防治具有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等優點。第四,化學防治原理:化學防治是通過噴灑、涂覆或施放殺蟲劑、殺菌劑等化學藥劑來控制病蟲害和雜草,化學防治可以快速有效抑制病蟲害和雜草生長和繁殖,但也存在影響環境和人體健康等問題,需要科學安全使用,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2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的基本原則
隨著現代種植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新興種植技術誕生,并在農業種植中獲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極大推進了農業發展進程。而植保技術便是些新興種植技術其中之一,將其應用到油菜栽培中來,在提高油菜產量方面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2.1病蟲害防治原則
及時、準確發現和識別病蟲害,利用病蟲害防治技術控制病蟲害,例如定期檢查油菜田地,發現有害生物跡象時,采取相應的化學或生物防治措施,以減少病蟲害對油菜的危害。
2.2合理施肥原則
根據油菜生長期和生長需求,科學施用有機肥和化學肥,有助于提高油菜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同時避免因肥料過量導致病蟲害滋生。
2.3種植密度原則
合理控制油菜種植密度,避免過于密植導致通風不良和光照不足,增加病蟲害發生概率。
2.4生態平衡原則
通過合理植物布局和生態環境調節,培養和保護天敵、益生物,有助于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從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其具體的生態平衡原則如下:第一,吸引天敵和益生物:通過種植具有豐富花粉和花蜜的植物,吸引天敵和益生物,如瓢蟲、蜜蜂等,提供它們生存和繁殖的條件,增加其田間數量,從而控制害蟲。第二,多樣化植被結構:建立多樣性的植被結構,包括種植花卉、間作種植等,有利于增加天敵和益生物的棲息地,形成生態系統,促進天敵與益生物的豐富和多樣性。第三,生態環境平衡:通過合理的植被布局和環境保護,有助于恢復和維持農田周邊生態平衡,減少單一害蟲大量繁殖。第四,減少對農藥的依賴:通過增加天敵和益生物數量,可以減少對農藥的過度使用,降低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污染風險[1]。
2.5合理輪作原則
合理進行農作物輪作,控制菌核病等病害發生,在油菜輪作中,間作麥類和豆類等作物,或水旱輪作,可以減少病害發生概率。
3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應用的必要性
近年來,部分學者對于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不斷深化,該技術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應用也愈發受到相關研究人員的重視,現階段,生態環境污染現象愈發嚴重,在油菜種植期間發生的病蟲害嚴重影響了油菜的生長狀態。
3.1控制病蟲害
油菜生長期間容易受到多種病蟲害的侵害,如菜青蟲、菜蛾、菜粉虱、菌核病等。采用植保技術,及時預防和控制一些病蟲害的發生,可以保障油菜健康生長,減少產量損失。
3.2提高產量和品質
有效的植保技術可以幫助油菜減少病蟲害損失,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免疫力,從而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同時,合理的施肥和生長環境管理也能夠通過植保技術得到更好的實施和控制。
3.3促進可持續發展
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的應用,有助于減少對化學農藥的過度使用,降低農業生產中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壓力,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4提升農民收入
植保技術的應用對于減少由于病蟲害而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和損失,以及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及時監測、預防和控制病蟲害,植保技術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的危害,在保證作物健康生長的同時減少產量損失,規范的病蟲害防治和植物營養管理可以提高作物品質,并減少因病蟲害引起的農產品質量問題,進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適度施肥、合理使用農藥以及采用生物防治等植保技術不僅有利于減少農藥殘留,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并且合理應用植保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當年的農產品產量和質量,更可以保護土壤、水源和生態環境,為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5適應市場需求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境友好的關注度增加,對無公害農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在增加,植保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生產出更加安全、環保的無公害油菜產品,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
4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的應用
植保技術是油菜高產栽培的關鍵。根據安徽省潛山市油菜種植情況,種植戶方面的應用也愈發受到相關研究人員的重視,現階段,生態環境污染現象愈發嚴重,在油菜種植期間發生的病蟲害嚴重影響了油菜的生長狀態。
4.1植保技術在油菜栽培育苗階段中的應用
在油菜栽培育苗階段,植保技術的應用可以保障油菜苗期健康生長,預防病蟲害侵害,提高幼苗抗逆性和生長質量。第一,病蟲害防治:對幼苗期易受侵害的病蟲害,如蚜蟲、菜青蟲等,采用生物防治或選擇性內吸動物源殺蟲劑進行防治,以減輕病蟲害對幼苗的危害。第二,種子處理:采用科學的種子處理技術,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以防止土傳病原微生物對幼苗的危害,并能夠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第三,施肥管理:在育苗期間,通過科學施用有機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等,幫助幼苗根系生長,增強養分吸收能力,提高幼苗抗逆性。第四,生長調控:采用生長調控劑,如有機硅類生長調節劑等,有助于促進幼苗生長,增強抗逆性,提高成活率。
4.2植保技術在油菜栽培幼苗階段中的應用
第一,病蟲害防治:在幼苗階段,及時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學方法進行防治,以確保幼苗健康生長,可以進行定期巡視,發現病蟲害時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如噴灑殺蟲劑或采用生物防治方法。第二,保溫防凍:在寒冷季節,通過覆蓋保溫、清溝瀝水、排漬等加強管理措施,保護油菜幼苗免受凍害。第三,合理灌溉:在幼苗階段,適當的水分管理非常重要。過濕或干旱都會影響幼苗生長,需要科學合理地進行灌溉管理,避免發生根系窒息或缺水死亡的情況。第四,施肥管理:適量的施肥有利于幼苗的生長發育,在幼苗期間可以根據幼苗實際需求,科學施用氮、磷、鉀等養分。
4.3植保技術在油菜栽培花蕾階段中的應用
第一,病害預防:在花蕾期,還需要注意防止病害發生,如菌核病、油菜霜霉病等,通過合理施用拮抗菌劑、化學防治劑或進行病害預警,及時進行防治。第二,控制養分供應:在花蕾期,適當控制氮肥的供應,防止過量施肥導致油菜過早開花、倒伏等問題,合理施用磷、鉀等元素,促進花蕾形成和發育。第三,噴灑調節劑:使用合適的矮壯劑等,進行噴灑處理,可以促進花蕾分化和增加花蕾數量,提高產量[2]。
4.4植保技術在油菜栽培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第一,生物防治:利用天敵、寄生性昆蟲、微生物制劑等進行生物防治,例如利用瓢蟲、瓜蟲、細蜂等天敵控制蚜蟲、白粉虱等害蟲的數量,或者利用真菌、細菌等微生物制劑防治植物病害,如菌核病、霜霉病等。第二,種子處理:種子催發前進行藥劑浸種、脫毒、復合殺菌、催芽處理,可以有效預防土傳病原微生物對幼苗的侵害,減少病毒病發生。第三,農藥防治:對于已經出現病蟲害的油菜田地,可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進行防治,注意使用農藥前進行病蟲害鑒別,避免濫用農藥。第四,種植結構優化:合理設計輪作制度、間套作物等種植結構,有利于減輕病蟲害對油菜的侵害,并減少對農藥的依賴。第五,病蟲害監測:對田間作物進行病蟲害的定期監測是非常重要的農業管理實踐,它能夠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幫助農戶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首先,可以定期觀察田間作物,觀察作物葉片、莖稈、果實等部位是否受到病蟲害侵害,及時發現并記錄病蟲害發生情況,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監測方法。其次,要設置黃色黏板,吸引和捕獲飛行中的昆蟲,了解病蟲害種類及數量,有助于掌握病蟲害傳播趨勢和數量變化。需要對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進行檢測,了解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種類及數量,為土壤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據。另外,設置特制的昆蟲捕捉器具,吸引并捕捉昆蟲,了解昆蟲的種類及數量,幫助決定是否需要進行針對性的防治措施[3]。最后,在完成一段時間一定范圍內的病蟲害調查和統計之后,需要了解病蟲害發生規律及趨勢,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據。通過定期對田間作物進行病蟲害監測,農戶可以及時了解病蟲害發生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避免農藥盲目使用,減少成本,減輕對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地保護作物健康和產量。
綜上所述,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的應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夠有效保障農作物健康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農民收入。此外,隨著油菜籽油需求的不斷增加,以高產栽培技術和植保技術提升油菜種植產量與質量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達梅花.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20(24):87,96.
[2]董芳菲.植保技術在南方油菜高產栽培中的應用[J].山西農經,2016(16):57.
[3]謝春暉.植保技術在油菜高產栽培中的應用[J].青海農技推廣,2015(3):48-49.
(安徽省安慶潛山市痘姆鄉農業技術推廣站李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