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起跑線焦慮”現象屢見不鮮。幼小銜接作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之一,越來越受到家長和教師的重視。
本文聚焦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以消除“起跑線焦慮”為突破口,深入探索解決當下教育焦慮的有效策略與路徑。
一、一年級數學課程特點分析
1.注重基本概念和運算教學
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的數學學習重在打基礎,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很重要。基本概念涵蓋了對數字的基本認知,包括數字識別、計數方法以及大小關系的比較,這些觀念與技巧是學生未來學習數學的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高度重視直觀性與互動性的結合,充分利用實物操作、圖形表達等多元化教學手段,協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
2.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既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探究數學知識。要想引起學生興趣,教學內容必須有趣。游戲化教學是一種廣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數學游戲、故事情境、互動比賽等形式。以數學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巧妙地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運算技能。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交互式比賽的形式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二、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園與小學缺乏有效銜接
在幼兒園階段,數學學習通常圍繞游戲與生活情境展開,旨在培育兒童對數學的認知與興趣,為其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進入小學后,數學學習則更加系統化,強調對數學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對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由非正式學習向正式學習過渡,需要學生快速調整自己。學生進入小學后,往往會在數學學習的多個方面遇到理解上的困難,容易感到迷茫,進而影響數學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2.對學習方式轉變的不適應
幼兒園階段的學習通常以玩耍與探究為主,旨在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兒童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知識與成長。到了小學,數學學習越來越具有結構性、系統性,這就要求學生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學習。這一過渡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他們必須改變以往“玩”的模式,轉而關注“知識”與“技術”的培養。由于在限定的時間內需完成多項任務,學生可能會感到不適應。
三、一年級數學教學的銜接策略與實施建議
1.趣味教學,游戲化引導
以“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單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水果、玩具等實物來指導學生認識1—5的數字,使他們能夠在游戲中自然融入數學學習,有效掌握1—5的基本認識和加減法運算技巧,真正實現“玩中學”。例如,在數數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直觀感受數字的大小及順序,進而深化對數字的認知與理解。隨后,借助“水果拼盤”“玩具交換”等趣味性較強的加減法小游戲,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學會加法與減法的運算,并深入理解加法帶來的數量增加與減法帶來的數量減少的概念。教師還可以設計“快樂購物”“小收銀員”等互動游戲,讓學生在模擬購物的情境中進行加減操作,鍛煉交際技巧,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知識銜接,強化實踐操作
以教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單元為例,教師應強化實踐操作環節,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動手實踐,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活動一:數字認知游戲
教師提前準備好數字頭飾,讓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
師:“數字寶寶7后面跟著的是哪個數字寶寶呢?”
生1:“老師,數字寶寶7后面是數字寶寶8。”
師:“那數字寶寶9前面是哪個數字寶寶呢?”
生2:“數字寶寶9前面是數字寶寶8。”
在這種游戲化教學中,學生不僅展現出了極高的參與熱情,而且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數字順序的理解。
活動二:實物加減法
教師事先準備一些小棒作為教具,并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
師:“現在讓我們用小棒來練習加減法。這里有7根小棒,我拿走2根,那么還剩下幾根小棒呢?”
生1動手操作,數出剩余的小棒,迅速回答:“還剩下5根小棒。”
師:“如果再加上3根小棒,那么現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
生2自己動手擺放小棒,進行加減法,積極思考后回答:“一共有8根小棒。”
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能夠直觀地領悟加減法的核心要義,并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對數學知識的記憶。
3.以生為本,教學方法多樣化
“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不僅涵蓋了基礎的數學知識,而且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現實意義。對一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過人民幣,但對其面值、用途以及換算關系的理解尚顯不足。因此,教師可采取實物教學法,準備多種面額的人民幣樣鈔,包括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還有1角和5角,讓學生既可以親自去摸、去觀察,又可以直觀地認識人民幣的面額。該章節還針對一年級學生喜歡看圖的學習特點,設計了大量圖文資料,配以多種面額的人民幣的高清照片及簡單的文字說明。另外,該課程亦制作了一系列趣味直觀的教具,例如人民幣分類卡,讓學生能從色彩、圖形上辨別、記憶各種面額的人民幣。如此,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認知人民幣”這一課的重點,順利完成小學與幼兒園之間的銜接。
綜上,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起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操作能力十分重要。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以“玩”為媒介進行指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有效消除學生及家長的“起跑線焦慮”,注重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他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