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化改革。商丘師范學院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需求導向、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校市融合、堅持文創賦能、堅持人才強校、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全面深化學校綜合改革,有效提升了辦學核心競爭力、區域貢獻力、社會影響力,加快了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步伐。
一、堅持需求導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商丘師范學院分類推進各項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通過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構建“產學研創相結合,教學做練一體化”人才培養新模式。面向河南省新型材料、電子信息、現代醫藥等7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教師教育、化學與生物工程技術、文化創意、城鄉建設與人居環境服務、信息與先進制造配套服務、商務服務”六大應用型專業群。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特色專業4個,省級B類專業和一流專業16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97門。與國外數十所知名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獲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3項,國際化辦學水平穩步提升。
二、堅持創新驅動,提升科學研究水平
高校要完善科技創新機制,努力提升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產業需求,實施項目帶動、平臺打造、團隊培育等科研工作一攬子計劃,加強科研平臺和團隊建設,加大科研成果培育力度,創新科研管理辦法,激勵產出更多科研成果,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157項、省廳級科研平臺29個、省廳級科研創新團隊項目12項、省廳級人才項目22項。
三、堅持校市融合,增強服務社會能力
學校積極推進校市融合“5211”工程,與商丘市共建“5個院”“2個中心”“1個環學校創新創業產業帶”“1個附屬學校教育集團”。華商學院“企業家大講堂”已成為市校合作培訓名片。實施科教融合“十百千萬”工程,與十個產業集聚區和產業園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與百家企業建立長期緊密合作關系,開展千個校企合作項目,組織萬名師生進企業參與研發服務。與商丘市規上企業共建研發中心45個,與130余家行業企業共建合作發展聯盟。完成校企合作項目1675項,到賬經費達3.4億元。
四、堅持文創賦能,彰顯辦學優勢特色
學校深入挖掘殷商文化、莊子與道家文化、應天書院文化等地域文化,與商丘市委宣傳部聯合出版“文化商丘”大型叢書,獲批“明清商丘宋氏家族文學研究”等省部級以上社科基金30余項。拍攝《游商丘古都城,讀華夏文明史》8集專題片、《黃河之旅》《中原紅色之旅》等系列短視頻。完成漢王陵景區業態規劃與改造提升等60多項地方文旅項目。“莊子漆藝”“宋城皮雕”“歸德木雕”“梁園扎染”等文創產品,在省內外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上廣受好評。原創民族歌劇《應天書院》,填補商丘歌劇創作空白。剪紙藝術作品獻禮北京冬奧會。譯著《莊子》入選省外事辦公室《中華源·河南故事》系列叢書。
五、堅持人才強校,優化人才成長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學校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強基工程,出臺高層次人才分類引進政策,建立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機制、高層次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專業技術人員校內職級體系,入選省優秀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省“四個一批”人才、中原英才計劃等30余人,獲批河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培育杰出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1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57人,高級職稱教師476人。
六、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強大發展合力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全面推進從嚴治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構建黨建“1+4”工作體系,推進基層黨組織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堅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三全育人”“五育并舉”育人格局。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凝聚全校師生的智慧和力量,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作者系商丘師范學院校長)
責編: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