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育新基建“五金”標準要求下,探討“五金”視角下化工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基于化工實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接化工生產崗位,融合崗課賽證,重構“項目化”教學內容;根據人機數據研判,結合課前調研,開展“精準化”學情診斷;以學生為中心,以工作任務為導向,提出“三環六步”智慧課堂模式;根據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實施效果、教學評價、反思與改進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打造“金課”,以期為高職院校“課堂革命”提供借鑒。
關鍵詞:“五金”;化工實訓;課堂革命;“三環六步”
2023年7月25日,在首個國家重大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暨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巖提出職業教育新基建的五大任務,即建設“金專、金課、金師、金地、金教材”。課堂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和主戰場,不僅是教育教學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師、教材、教法發揮作用的舞臺。“課堂革命”是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也是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新時代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的必然要求。目前,課堂教學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短板,教學方法相對傳統單一。因此,高職院校開展“課堂革命”是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涉及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境的重大變革,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傳統化工實訓課程的課堂教學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融入安全意識、工匠精神和護航化工等思政元素。同時,教學內容與化工生產技術技能競賽項目和“1+X”精餾安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融合不夠緊密,未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高難度、高風險,難實施、難觀摩、難再現”的“兩高三難”問題,也存在智慧教學流于形式、課堂教學質量不高等實訓教學的難點問題。傳統的化工綜合實訓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輔助,忽視了高職院校化工專業的學情,不能解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脫節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不能得到應用驗證,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知識獲得感和成就感。此外,傳統課堂評價形式單一,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難以將課堂素質目標的實現和知識與能力的學習成果有效貫穿課堂教學全過程。這不僅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也制約了有效的教與學。
一、化工實訓課程進行“課堂革命”的思路
(一)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深度融合崗課賽證,提升學生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課程內容的設計以工作任務為驅動,遵循行業和企業對員工崗位能力的要求,依據典型學習任務“精餾操作”的知識和職業能力培養需求,提煉思政元素。同時,課程內容與工業生產技術競賽項目相對接,將競賽方案和考核標準融入課程相對應的教學內容中,以賽促練、以賽促教,激發學生追求精湛技能的動力。此外,在知識點中植入“1+X”證書考核內容,以此完成對課堂教學內容體系的重構。
(二)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依托省級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課程等,保障課程資源需要。聯合運用學習通、虛擬仿真、實訓等平臺,助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讓學生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完成對知識點的自主學習,課堂則變成師生互動的場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匯報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課前翻轉課堂,課中情境再現—引出任務—完成任務—點評總結四個步驟,完成知識的傳遞和技能的訓練。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小組操作、小組競賽、小組挑戰、小組評價等活動,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三)依據選擇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課堂實施成效,通過多元評價體系嚴控課堂教學質量
采用情境教學法,以某企業精餾塔操作事故為背景引出任務,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和學習熱情;實施任務驅動法,以小組間競賽的形式,將虛擬仿真實操演練與精餾裝置實操練習相結合,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小組討論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獨立思考,提升其創新能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考核評價體系。依托學習通平臺、虛擬仿真平臺和實訓進行系統打分,實現全過程數據采集與即時評價;結合教師、學生、企業工程師等參與者的共同評價,實現全員評價;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關注學生的增值情況,探索增值性評價,實現全方位評價。
二、化工實訓課程進行“課堂革命”的方法
課前線上自主學習階段,實現翻轉課堂。學生從省級課程資源庫、省級化工單元操作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以及學習通平臺上初步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初步掌握教學任務所需的知識。翻轉課堂的模式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學生還可以通過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學習疑問來反饋學習效果。
課中采用線上線下式混合教學。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將分為四步走,即情境再現—引出任務—完成任務—點評總結。每個步驟都為達成課堂教學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服務。
課堂評價采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成員互評、實訓系統評價和學習平臺評價的多元評價相結合方式。同時,采用過程性多元化教學考核模式,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記錄學生成長過程,探索增值性評價。
三、化工綜合實訓“課堂革命”的實施效果
在“五金”背景下,一是對課程理念進行創新。基于工作崗位任務和能力導向教育(PBL)理念,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探索實施“工學結合”、德技兼修的“三環六步”“金課”模式。課堂活動參與度相較傳統課堂有所提高,有效達成了素養、知識、能力三維目標。二是在融合崗課賽證、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和豐碩的成果,提升了學生職業技能水平,進而平穩提升了畢業生的就業率。在省級化工生產技術大賽中,學校兩名學生榮獲省級一等獎。三是堅持大力推進“三教”改革,不斷豐富教育教學改革成果,顯著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相關課程獲評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主講教師被遴選為省級名師,并在省級課堂教學創新大賽和省級教學能力競賽中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課程相關微課、多媒體課件獲得省級以上信息化教學比賽一等獎。四是開展課后服務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服務社會意識和穩步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投身校園、企業服務,在實踐中厚植服務意識,創設社會價值,展現當代青年的奉獻精神和責任擔當。五是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考核評價體系。
四、化工綜合實訓“課堂革命”的反思與改進
在“五金”新基建背景下,升級專業、更新課程、建設師資、打造基地、優化教材的“五金”建設是重要抓手。“五金”元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中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實踐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打造“金課”勢必要進行“課堂革命”,那就離不開教學資源。雖然目前的教學資源基本能達成教學目標,但缺少“四新”元素的融入。因此,要加強校企合作,及時關注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規范、新標準,將這些內容編入新型活頁式教材,融合數字智能制造,創設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實施“課堂革命”,確保教學與時俱進,為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大國工匠和能工巧匠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麗穎,張學軍.高職課堂革命:內涵、動因與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
[2]壯國楨.高職課堂革命:緣起、路徑與保障[J].職業技術教育,2019(26).
[3]張輝蓉,朱山,謝小蓉.教育智慧評價:意蘊、特征與挑戰[J].中國考試,2021(9).
[4]黃廷林,王俊萍,梁恒.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在線教學的探索實踐與改革思考:以高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為例[J].給水排水,2020(56).
[5]馬蘭花.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的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
[6]范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臨床專業生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22(15).
[7]楊樂.微課程教學法在高中音樂教學“翻轉課堂”中的實踐:以微課程教學法實驗高亢的西北腔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18).
[8]徐敏,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及應用:以金融學為例[J].山東紡織經濟,2020(10).
[9]唐滔.智能技術賦能職業教育增值性評價的邏輯與路徑[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4(1).
責編:應 圖
基金項目:2023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大項目“職業教育‘五金’新基建背景下‘數字賦能、智能增效’的‘融課堂’構建與實踐”(編號:豫教〔2024〕05740);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雙高’建設背景下化工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構建”(編號:2023YB0450)
作者簡介:陳君麗(1967— ),女,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工職業教育“三教”改革;賀素姣(1978— ),女,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工教育教學;何璐紅(1986— ),女,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化工實訓設備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