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職業教育深度參與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確定了“中文+職業”教育模式在職業教育國際化中具有重要意義和現實價值。在眾多研究、實踐領域中,教材開發是重要環節。下面將回顧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服務業蓬勃發展的背景,闡述企業面臨的國際化挑戰以及對人才素養的新要求。隨后,探討當前中文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領域存在的問題,著重指出市場上現有教材的不足之處。最后,提出本研究的目標和意義,以及后續章節將涵蓋的內容,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研究框架。希望通過此研究奠定對服務走出去企業“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開發研究的整體認識和理解基礎。
關鍵詞:服務;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研究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25
1"服務走出去企業“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開發的背景
1.1"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加速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企業日益積極融入全球市場。服務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之一,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企業對員工具備優秀的中文溝通和相關職業技能的要求日益增長,促使了對“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的迫切需求。
1.2"“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需求不斷增長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需要掌握中文,并在業務中融入相應的職業技能。跨國企業和專業人才對于具備良好中文表達能力以及相關行業職業技能的員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了“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育的不斷興起。
1.3"缺乏適應性強、實用性強的雙語教材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中文教材多側重語言基礎,而在職業技能方面顯得相對薄弱。企業服務走出去需要員工具備更全面的雙語能力,包括在商務、法律、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職業技能。現有教材普遍缺乏對這些實際需求的深度覆蓋,急需開發適應性強且實用性高的“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
2"服務走出去企業“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開發現狀分析
2.1"現有中文教材偏重語言基礎
目前市場上的中文教材主要注重拼音、詞匯和語法的基礎訓練,側重培養學習者對中文語言結構和基本表達能力的熟練掌握。這種教學重點對于建立語言基礎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在企業服務走出去的背景下,這一偏向也帶來了一些不足。在實際的商務環境中,員工需要更具體、更專業的語言技能。例如,熟悉商務用語、具備處理專業詞匯的能力以及了解跨文化溝通的技巧至關重要。然而,現有教材未能深入探討這些實際應用場景,未能提供在商務領域所需的具體、實用的語言技能。因此,有必要調整教學重心,以更全面、更切實地滿足員工在服務走出去過程中的實際需求。
2.2"職業技能培養相對薄弱
盡管當前的中文教材包含一些商務課程,但在深層次的職業技能培養方面顯著不足。在企業服務走出去環境下,員工不僅需要具備流利的語言能力,還必須在國際業務中展現更多維度的專業素養。現有教材未能提供足夠系統的指導,缺乏對企業服務走出去所需專業技能的全面培養。在國際業務中,跨文化溝通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員工需要了解并適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務慣例,避免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障礙。此外,對于國際法規的認知和理解,以及談判技巧的掌握,也是成功開展跨國業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現有教材未能系統性地引導學習者培養這些關鍵職業技能,因此有必要在教材設計中強調這些方面,以更全面地支持員工在國際業務中的成功發展。
3"服務走出去企業“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開發的原則
3.1"定制化需求
確保教材的內容與企業服務走出去的實際需求緊密契合。通過深入的需求調研,了解員工在國際業務中所面臨的具體挑戰。例如,根據不同行業的特殊需求,調整教材內容,使之更貼近實際工作場景,提升學員的實際應用能力。
3.2"綜合性培養
教材應全面培養學員的中文語言能力和職業技能。不僅要涵蓋語言基礎,還要強調商務、法律、跨文化溝通等方面的專業技能。例如,商務場景模擬、法規解讀、跨文化案例分析等,使學員能夠全方位適應國際商務環境,提高工作效能。
3.3"案例導向
教材設計應以實際業務案例為基礎,通過案例學習幫助學員更深刻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案例應涵蓋不同行業和真實業務場景,從而讓學員在學習中更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4"互動性強
教材設計應注重互動性,包括在線討論、模擬商務溝通、團隊合作等活動。通過互動,學員可以與同學和教師進行實時互動,分享經驗、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員的學習參與度和實際運用能力。這種互動性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員更好地應對工作挑戰的能力。
4"服務走出去企業“中文+職業技能”雙語教材開發實施的路徑
4.1"需求深入調研,目標清晰確立
在需求調研階段,教材設計團隊首先與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進行深入的座談和訪談,以了解服務走出去的具體背景和挑戰。通過與企業主要決策者和實際執行人員的溝通,團隊深入了解了員工在服務走出去過程中所面臨的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商務談判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團隊詳細了解了員工在中文環境中所需的語言能力水平,以及在實際業務中需要具備的職業技能。例如,他們可能需要在商務會議中使用中文進行流利的表達,理解并遵循當地的法規,以及具備跨文化溝通的技巧。這樣的需求調研幫助團隊明確了培訓的具體目標,確保教材開發的方向和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緊密契合。
通過對需求的深入了解,教材設計團隊能夠精準把握服務走出去企業員工的培訓需求,確保教材的內容既包含了中文語言基礎,又涵蓋了實際職業應用場景中的關鍵技能。這種詳盡的需求調研為教材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得最終的培訓內容更加貼近企業實際業務,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4.2"實際案例引入,理論知識貫穿
在實際案例引入的設計中,教材會選擇那些與服務走出去企業相關、有代表性且具挑戰性的業務案例,以使學員能夠直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場景。例如,一家企業在擴張至中文市場時可能面臨了文化差異、市場競爭和法規遵從等多方面的挑戰。教材設計團隊會選擇這樣的實際案例,通過深度解析和分析,使學員更好地理解并運用中文和相關職業技能。具體來說,可以選擇一個成功進入中文市場的案例,探討企業是如何運用中文進行市場調研、制定戰略計劃,最終實現成功拓展的。通過這個案例,學員可以了解在實際業務中如何運用中文語言能力和商務談判技巧,以及如何適應當地法規和文化差異。教材設計團隊還可以引入跨文化交流中的挑戰案例,例如在合作中出現的文化誤解、溝通障礙等。通過深入分析這些案例,學員將能夠更好地理解中文環境下的跨文化交流技巧,提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際能力。
這樣的實際案例引入路徑旨在通過真實業務場景的學習,幫助學員更深入地理解和應對工作挑戰。通過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學員能夠更全面、更靈活地應對服務走出去的企業環境。
4.3"持續評估和更新,效果不斷優化
持續評估和更新是教材開發過程中的關鍵步驟,以確保教材內容始終符合企業服務走出去的動態需求和國際市場的變化。團隊會定期進行教材效果的評估,通過學員的反饋和實際業務表現收集信息。這可以通過定期的問卷調查、學員的參與度分析、模擬實際業務情境等方式進行。學員的反饋將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包括他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應用情況以及對課程設計的建議。例如,學員可能提到在模擬商務會議中對特定行業術語的理解需要進一步加強,或者他們希望增加更多實際案例的解析。這些建議將成為更新教材的有益信息。根據評估結果,教材設計團隊將對教材進行修訂和更新。可能的調整包括添加新的案例,調整語言表達的難度,或者增加更貼近實際業務場景的練習。團隊還會關注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確保教材內容與國際商務環境的變化相適應。
這種持續的評估和更新機制有助于教材始終保持對學員實際需求的貼合度。通過及時的修訂和優化,教材能夠更好地適應企業服務走出去的動態需求,為學員提供更具實際應用性的培訓內容。這種不斷改進的路徑有助于保持教材的前沿性和實用性,確保學員在國際業務中具備最新的語言和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劉聰.“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探索與實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3,(5):142144,174.
[2]孫雨桐.“中文+職業技能”文化類教材的研發路徑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23,(6):4146.
[3]龍訊.基于“中文+職業技能”的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國際課程標準開發[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0):236238.
[4]李瑤.貴州高職院校留學生“中文+職業技能”培養探究[J].繼續教育研究,2023,(2):6973.
[5]李景成.“雙高計劃”實施背景下高職院校“中文+職業技能”教育調查研究——以安徽省高職院校為例[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4(3):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