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高校需要深入貫徹落實,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類專業課程中,形成協同效應。然而,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由“思政課程”轉變為“課程思政”成為一種難題,并且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相較于文科類專業課程,理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實施融合更為困難。本文以估價課程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實際教學實踐等方法,對教學改革的效果進行了評估和討論。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挖掘和應用思政教育元素,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課程的育人功能。最后,本文總結了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進一步完善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的建議。總之,本文旨在為高校課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高校;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88
1"理論依據
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業課程的教學實施,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意識。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在理工科專業課程中實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然而,依據整體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目標等的不同,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出現了問題和困難。
1.1"理工科專業的思政元素挖掘有難點
理工科專業課課程思政難點在于挖掘和融入實施的過程。周小斌在水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課程中,從思想、理論、實踐、應用4個方面為課程思政提供了思路。然而對于理工課程思政路徑的思路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提出了理論和一些框架性設想,具體課程內容的挖掘、融入措施沒有詳細的計劃,實施成效沒有具體的評估證明舉措的有效性。
1.2"應用型培養方案和估價設計課程需要改革和實踐共同驅動
本文依據建筑與裝飾工程估價Ⅱ課程(以下簡稱“工程估價”)進行課程思政研究。該門課程由3學分理論課程和1學分課程設計課程結合,思政教育需要結合產教協同育人。河北環境工程學院提出授課模式、課程考核、實訓教學以及第二課堂中進行改革與實踐,提升校企雙師團隊的思政素養,建設課程思政案例庫,構建了融合與創新的工程估價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最終得出產教協同與思政雙驅動育人效果取得了顯著成效。
1.3"思政意識有待增強
高校教育思政課程是一門專門的學科,要求“思政”不再是針對某一門課程,而是教師群體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有待增強,學生群體的時代使命與個性需求尚需明確的問題。中南大學土木學院提出的“思維”育人策略,既“四體”,分別是教師群體(主體)、學生群體(客體)、教學活動(介體)及育人環境(環體)4個維度去優化思政教育。通過提升學理認識、“思政元素鹽溶于水”、創新教學、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等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避免了因為挖掘不到位而引起的內容空洞,學生不感興趣等現象。
1.4"學生信息認知、分辨能力有限,易受影響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教育行業的深度融合,高等教育領域迫切需要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西交利物浦大學張澄教授通過應用“研究導向型教學”來深化教學改革的路徑與方法,分析實施該創新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重點和難點,這將打破傳統教學時間空間渠道的限制,對教學形式進行深化改革。
思政意識有待加強,學校對課程思政沒有具體的考核、檢查,但要具體落實到老師們自己專業課課程章節內容中;課程思政元素內容挖掘不到位,內容空洞,在兩課設計中體現不具體,課堂實施思政教育升華不自然,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育人環境的資源開發和協同育人亟待優化;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可利用信息化加持發展思政教育。
根據以上研究,均提出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一系列實施措施的初步思路,對理工科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都有成效,結合課程實訓從培養學生思政意識出發。但挖掘深度不夠,還需要緊扣專業課程。本文通過合理設置課程目標,理論結合實際、創新教學方法、細化每節課的思政目標思政元素、結合課程設計實現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程,最后通過案例評估、問卷等形式反饋思政教學的成果,并在其他方面給出初步的建議。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種研究方法,以探討高校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育人功能。具體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踐案例分析法等的運用,將有助于全面了解高校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育人功能,為后續的研究和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2.2"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細化兩課設計
為了進一步精細化思政教育舉措,本研究首先從兩課設計的革新開始,未達到最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切入點提煉細化到每一章節內容中:人文素養、文化自信、社會責任、愛國主義精神、職業操守、環保可持續發展、團隊協作等。本研究主要針對工程估價思政教育的研究。本課程主要包含十三章節內容,從工程造價的發展歷程到基本的理論概念最后升華到實際應用操作。通過文獻研究法和調查法,分別在兩課設計中的課程設計教案中細化了章節內容,表1詳細展示了工程估價章節重點內容、對應課程思政元素、需要達成的目標。
2.3"介紹科學家的故事
通過介紹科學家的故事,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家們在工程估價領域的貢獻和成就。科學家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堅持不懈地努力,體現了他們的科學精神。而工匠精神則體現在科學家們對細節的追求和精益求精的態度。此外,愛國精神也是科學家們的重要品質之一。這些科學家的故事可以激勵學生在工程估價領域追求卓越,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
2.4"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介紹科學家的故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中所學的知識。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弄清知識的脈絡和內涵。通過了解他們的研究過程和思維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2.5"激發學生的科學熱情和創新意識
科學家們的故事中常常涉及一些創新的科技應用。通過介紹這些知識在高科技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敢于創新的熱情。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到工程估價領域中的前沿科技,還可以激發自己對科學的熱情和創新的能力。
2.6"挖掘方法中的哲學思想
在工程估價課程中,挖掘方法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可以幫助學生弄清知識的脈絡和內涵,也可以啟發學生對社會、人生和價值等問題的思考,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首先,在挖掘方法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中,學生可以學習到科學方法的本質和邏輯。科學方法強調觀察、實驗和論證,以推翻或驗證假設。學生通過學習和理解科學方法,可以了解到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他們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嚴謹的思維方式。
其次,挖掘方法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與現實的關系。在工程估價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運用所學的挖掘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了解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價值。這樣的實踐過程有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能增強他們對于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認同。
最后,在挖掘方法中的哲學思想中,學生也可以學習到對倫理道德的思考。在工程估價課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學習技術和知識,也需要考慮工程估價背后的一些倫理道德問題,比如資源的利用和分配問題、工程造價對社會影響等。通過引入倫理道德的思考,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判斷能力。
2.7"介紹知識在高科技中的應用
在工程估價課程中,介紹知識在高科技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敢于創新的熱情,從而提高課程的育人效果。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策略實現:
(1)引入實際案例:在課堂中引入一些前沿的高科技應用案例,例如虛擬現實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人工智能在自動化工程中的應用等。通過直觀生動的案例,學生能夠了解到知識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并深入認識到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
(2)進行實踐探索:安排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例如實地考察、工程項目的模擬等,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在工程估價中的實際運用。通過實踐探索,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的應用場景和實際操作過程,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3)鼓勵科研創新:設立科研項目或小組研究課題,鼓勵學生開展科研創新。通過開展科研項目,學生可以深入研究某一領域的知識,并通過實踐推動知識在高科技中的應用。同時,科研項目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以上這些策略,可以激發學生對知識在高科技中的應用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
3"結研究結果
本文以工程估價課程為例,探討了高校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育人功能。通過全面貫徹課程思政的要求,高校應充分發揮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將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同向同行的關系。
在工程估價課程中,首先根據學情分析和課程特點,對課程進行深度的思政元素挖掘,優化了兩課設計教案中的章節內容,分別包含章節主要內容、對應思政元素、具體思政措施、需要達到的思政目標4個方面。通過優化課程設計,有效的實施了思政教育,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具體體現在學習通章節學習時長、比率有所上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更多思政感悟。此外,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加專業相關的各種國家級BIM設計大賽,通過團隊協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第二,通過介紹科學家的故事,學習他們科學精神、工匠精神和愛國精神,提高育人效果。同時,挖掘方法中所蘊含的哲學思想,有助于學生打通知識脈絡和理解知識內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在實踐中提升感悟,將有助于實現課程的育人目標。另外,通過了解知識在高科技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敢于創新的熱情。實踐證明,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堂教學,有利于實現課程的三位一體教學目標。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工程估價課程中對于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實踐教學為高校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4"討論與建議
為了適應建筑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現階段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應該以積極態度、飽滿熱情,為社會發展培育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此外,應充分優化課程思政的學習效果評價方法,對教師的思政育人實行多維度考評;全面構建“課程思政”網絡平臺的學習資源、學習評估、學習策略及監督等,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建設。
參考文獻
[1]劉江蓉.高等數學教學中有效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路徑探析[J].高教學刊,2024,10(05):98101+106.
[2]周小斌,樊銀明,張立浩,等.高校環境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以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3,9(06):176179.
[3]王烜,李春暉,劉強,等.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通識課的教學探索——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3,(22):8287.
[4]趙曉光,劉芳,王麗蕓,等.產教融合模式下工程估價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OL].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學報:16[20240206].https://doi.org/10.13358/j.issn.20969309.2023.0911.05.
[5]王進,朱東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四維”育人策略——以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3,14(05):146155.
[6]陳冰,張澄,伊琳,等.互聯網+高等教育:深化研究導向型教學改革[J].建筑創作,2017,(05):166169.
[7]戴曉燕,樂垚,胡顯燕,等.“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思政建設實施路徑分析[J].安徽建筑,2023,30(0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