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誠信是每一個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質之一。在會計執業過程中,如果沒有誠信,會使會計信息造假發生,對經營企業的正常的經營活動造成危害,甚至影響社會風氣,頻發的會計失信事件使得會計誠信的加強迫在眉睫。本文闡述了會計失信的危害,分析了產生會計信息造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希望我國的會計誠信建設更上一層樓。
關鍵詞:會計誠信;誠信評價;問責機構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52
0"前言
隨著國際全球化的發展,社會大環境中失信現象嚴重,很多人認為對于失信的處罰力度不嚴,是造成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這僅僅是表面原因,其實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本性原因是社會公眾的道德下降,在社會公眾的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界限變得模糊,逐漸向假惡丑過度。要改變如今的現象,一方面要從法律的強制性上入手,讓其不敢造假;另一方面從道德的凈化上入手,讓其不去造假。
1"會計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形式
1.1"會計從業者誠信缺失
會計人員以權謀私可分為直接的和間接的兩種情況。直接的以權謀私就是利用會計職業之便,采用各種手段挪用和貪污公款。間接的以權謀私就是會計人員在單位領導的指使和授意下,以收據代發票,虛造會計憑證,篡改數據,有的甚至編制對內和對外兩個會計報表,隱瞞企業的經營情況,無視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從中得到不屬于自己的權益(包括經濟權益、政治權益和其他權益)。這類誠信缺失現象占多數。
1.2"大股東和高級管理人員的會計誠信缺失
公司的股東雇傭管理人員經營企業,他們從管理者手中得到經營數據之后,判斷是否繼續對某公司投資。但是很多企業的大股東和高級管理人員(尤其是上市公司)為了從社會公眾那里融資,得到更多的資金擴大公司的規模、擴展公司的業務,授意企業的管理人員粉飾財務報表,使公司達到預期目標。在核算方式、核算時間以及會計法規暫未涉及或規定模糊的地方做文章,有關項目長期掛賬,對費用核算不實,多計收入等。有些股東或高級管理人員甚至利用自己知道的企業的內幕消息,進行內幕交易或者操縱市場,謀取利益。
2"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
2.1"破壞公共市場秩序
現如今,信息使用者都是通過企業發布的會計信息來進行決策行為,所以會計信息很重要,會計信息真實性與否對經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每年會根據各個部門統計的數據進行詳細分析,然后根據數據制定宏觀層面的方案。一旦企業發布的會計信息虛假,就不能為國家決策執行機構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影響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不能及時、準確地對國家的經濟進行最好的調控,影響國家資源的分配和使用,影響國家經濟正常發展,影響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從而國家層面,各行各業都會受到影響,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不利于社會市場經濟穩定。
2.2"損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對于外部信息使用者,他們都是通過企業公布的會計信息和數據來判斷某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然后判斷對這個企業是否進行投資以及投資多少。尤其在股市市場中,上市公司每個季度和每年的財務報表都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進而影響股價的升降。現在很多公司財務信息造假一旦被揭露,面臨的結果輕則股價下降,重則公司破產。公司一旦破產,根據我國法律法規規定的破產償還順序是:職工工資、稅款、普通破產債權。破產的公司都是資不抵債,根本償還不了債權人的欠款。很多投資人和債權人會因為信息造假而損失嚴重。
對于企業內部信息使用者來說,會計信息失真的事情被披露,意味企業信譽降低。在信譽至上的社會中,沒有哪家企業會和一個沒有信用的公司合作,自然失去上下游的供應商和經銷商,失去投資者和債權人的繼續支持,特別是銀行貸款,直接影響公司現金流。阻礙公司進一步發展,更甚者,公司面臨退市。
2.3"產生腐敗事件
很多企業都存在收支款項不準確、賬實不符現象。一是因為企業的部分管理人員為了凸顯自己業績、滿足自己虛榮心,加快自己晉升道路而授意、指示會計人員粉飾財務數據,構造出企業良好的盈利水平和發展空間。十分不利于市場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二是會計人員利用職務之便進行經濟犯罪。偽造會計憑證、變造會計憑證、修改報表數據是部分會計人員常用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利益。面對巨額利益,很多人鋌而走險,背棄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三是企業為了逃避或減少稅收對財務數據進行修改,一般是通過虛列支出和增加虛假發票,隱藏收入。
2.4"不利于會計人員自身
一個企業一旦出現財務問題,第一個被懷疑的是會計人員。會計從業人員的形象不僅會受到極大的影響,而且會受到經濟處罰,甚至是刑事處罰。雖然部分會計人員不是出于本意,是領導層的指示與授意,但是作為會計人員沒有堅持原則,極大地影響會計從業人員的良好形象。
3"會計誠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3.1"利益的驅動,失信成本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造假可以為會計主體帶來各種利益,做假賬在當今社會時有發生,會計誠信缺失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利益驅動且失信成本低。
企業和個人都會衡量失信和守信哪個更劃算。對于企業而言,失信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對于個人而言,個人的崗位晉升和經濟利益是失信的主要原因。面對這些利益驅使,如果要企業和個人付出很大的代價,他們也不會以身犯險,觸碰法律。但是目前我國的情況是,不少企業因失信可獲得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利益,被查處,僅會面臨幾十萬元的處罰,這使得失信之風助長。
3.2"法律制度不完善
任何行業的規范都需要法律法規的規范,會計行業也是如此。完備的會計制度是維護經濟秩序的基礎和重要工具。由于我國還處于發展中國家的狀態,我國的法律法規還存在很多問題。法律法規中多次出現單位負責人對會計人員進行“授意、指使、強令”的規定,可是在現實很難界定“授意、指使、強令”的范圍,怎樣的程度才算是“授意、指使、強令”。另一方面是面對上級的口頭授意,會計人員很難證明自己是被強迫的。
《會計法》中有很多關于責任人處罰的決定,但是卻少有對受害者賠償的相關規定。對責任人的處罰沒有具體劃分,在責任主體所承擔的責任范圍里,沒有責任人的具體劃分和明確區分,只用了原則性的規定;責任主體對會計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沒有合理分工,更重要的是沒有對違法行為加以單獨規定。都是用籠統的詞語,例如管理層、會計人員等。
3.3"監督部門缺乏有效監督
會計制度的良好運行與有關機構的有效的會計監督關系密切,合理的會計制度是進行會計監督的前提,有力的會計監督是會計制度運行的保障,從我國現在的情況來看,會計監督工作有進一步加強的必要。
對于小企業而言,因為企業人員不足,很多時候都是一個職工兼做兩個職工的工作,所以出現會計人員既管現金又管銀行存款的現象,既管賬又管物品。使得企業內部的相互監督的制度形同虛設。此外,會計人員與其服務的會計主體的利益相同,會計人員個人的工作、發展依附于所工作的單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會計人員都是不得不按照領導的意愿行事,從而會計信息造假現象出現。
3.4"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淡薄
會計誠信主要通過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和效果落實體現,重在實踐。但是,人的行為受思想意識支配。會計誠信是他律和自律的統一,只要會計從業人員還未將會計誠信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格,他的道德是不完全的。會計誠信他律性轉化為自律性的最重要標志,是會計從業人員的行為動因由外在約束和導向轉換為自己內心的意志約束。只有在這時才可以說,會計人員具有明確而堅定的會計誠信意識。
雖然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能力較以前有很大提升,但是道德水準還有待提高。很多會計人員面對利益的驅使選擇造假,雖然部分人員是受到領導的指使甚至是威脅不得不從事造假行為,但誠信意識淡薄,意志不堅定,選擇同流合污。
4"提高會計行業誠信體系的對策
4.1"加強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當會計誠信缺失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對此經常作法律方面的處理,以法約束會計人員行為。但是相比于法律治理而言,誠信教育是成本更低的一種治理機制。
從根源進行會計誠信教育,就是對現在還在學校的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增加道德品質方面的課程。在編撰教材時,應該加上典型的會計失信案例和人物,更能感染學習者,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讓每一個即將走入社會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4.2"健全會計誠信的法律法規
第一,完善法規實施細則。雖然目前我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會計誠信缺失現象的發生,但是由于現在部分法律的界定不明確且制定不全面,在實際情況中很難對責任主體進行責任認定。不利于法律在實際操作中的運用和實施,降低了法律的權威性。在法律法規制定過程中要吸收各行各業意見,使法規制定更加完善,滿足各行各業需求,適應各行各業發展。
第二,加大責任主體的處罰力度。失信成本過低是會計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要減少會計誠信缺失行為的發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高失信成本,使會計誠信缺失帶來的經濟效益小于失信成本,人們自然減少會計信息造假的次數。涉及責任主體處罰力度的法律法規需要加強。在責任主體處罰方式上不僅要制定經濟有關的法律,還要有相關的刑事責任的處罰方式。使責任主體在經濟上和名譽上均受到懲罰,失信者受到遠比收益多的處罰,才能起到規范作用。
第三,對法律法規不斷的修改。由于市場經濟的存在,企業的機制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變化,企業的經營者的作假手段也不斷變化。會計法規是為企業服務的,也應該隨著企業的變化而變化。加之現如今經濟全球化發展,法律法規要經常增加、減少或者變更各項條例,和國際緊密接軌,吸收其他國家的經驗,逐漸縮小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距,不斷進行提高完善。
4.3"建立健全會計監督制度與評價機制
第一,充分利用絡科技,尤其是互聯網信息的傳遞,使社會公眾足不出戶獲悉信息。不管是企業還是監管部門應該將被檢查的信息公布到網站等媒體平臺,供社會公眾查閱、瀏覽、監督。設置監督反饋方式,如:舉報電話、舉報網站等。
第二,建立評價機制,從管理人員素質、公司治理結構、財務管理能力、財務報表可信度、表外會計信息披露情況、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現金流量質量等方面來評價一個公司的會計信息誠信高低。將這些指標進行打分,再按照指標所占比例進行計算該公司的誠信分數。最后將誠信分數劃分為A、B、C、D、E五個等級。按照不同等級對不同機構進行不同程度的監管和監督,對誠信等級低的企業進行一定行為和業務的限制,這樣可以對企業的行為起到警示作用。
4.4"強化會計人員的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
如今仍有不少會計人員對會計法律責任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認為自己僅僅是一名做賬員,對賬目做點變化不會對整個大局造成影響,被逮到幾率太小,即使被逮到也不會有很大的處罰,況且領導才是主謀。正是由于這樣的僥幸想法使不少會計人員邁出了作假的第一步,之后膽子越來越大,造假金額越來越多,最后走上不歸路。這就急需加強會計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會計造假將面臨怎樣的會計處罰,同時完善處罰相關法律,加大處罰力度,減少造假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劉音孜.企業會計工作中誠信缺失問題的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1):36.
[2]盧新芳.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誠信問題的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28):50.
[3]孫慧惠,張星.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人員素質與能力現狀及對策分析[J].經貿實踐,2018,(16):107.
[4]Pieter"Buys,Susan"Visser,Merwe"Oberholzer.A"critical"consideration"of"ethical"foundations"for"the"accounting"profession[J].Koers:Bulletin"for"Christian"Scholarship,2012,77(2).
[5]Grazyna"Voss.Professional"Ethics"in"Accounting"as"Assessed"by"Managers"of"Entities[J].European"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s"Studies,2018,4(1).
[6]Xuwen"Han.Education"and"Teaching"of"Accountancy"Ethics"in"Universities[P].Management"and"Service"Science"(MASS),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2011.
[7]王利珍.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經濟研究導刊,2018,(19):106+111.
[8]智林.加碼會計人員誠信建設失信將受重罰[J].中國工會財會,2018,(07):5859.
[9]周引蘭.新時代會計誠信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16):65+67.
[10]龔弦.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評價研究[D].吉首大學,2018.
[11]王偉道.試論新時代央企會計誠信體系構建[J].財會學習,2018,(14):106107.
[12]何楊.新時期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與誠信問題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11):136137.
[13]李利杰.會計職業道德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6):8889.
[14]周春野.論會計人員如何加強職業道德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8,(06):41+43.
[15]尚鈺.論企業財務人員會計職業道德提升[J].財會學習,2018,(02):9293+99.
[16]董紅星.組織倫理視角下的會計文化建設思考[J].財會通訊,2018,(01):122124.
[17]李彥霖.我國會計誠信體系構建研究[J].農家參謀,2017,(20):297.
[18]李娥.會計法律責任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7.
[19]趙冬暉.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20]楊楠.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治理途徑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15):152153.
[21]劉晶百.我國會計誠信體系構建研究[D].延邊大學,2015.
[22]石璐.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及誠信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