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本文立足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專業的教育現狀,針對當前存在的困境及人才培養目標,創新性地提出了“三全三跨”協同育人模式。該模式旨在全面提升審計學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拓寬其知識儲備、磨煉其實踐技能,并培養其跨學科、跨組織、跨技術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新時代對應用型審計人才的多元需求。通過強化價值引領、優化課程設置、整合優質師資及鼓勵跨組織合作等實施路徑,為應用型本科審計學專業的高質量人才培養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新文科;應用型本科教育;審計人才培養;協同育人模式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58
0"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文科建設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不僅代表著學科之間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更是對傳統文科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與前瞻性布局。新文科建設的核心在于推動高校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提升高校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和國際競爭態勢。
審計學專業作為新文科建設的重要一環,其人才培養不僅關乎國家監督和現代化治理,更是維護經濟秩序、保障經濟安全的重要生力軍。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審計人才培養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更要強化實踐能力、跨學科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以應對復雜審計環境和智能審計方法的現實挑戰,培育具有廣闊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審計人才。
在新文科建設的背景下,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新文科建設強調實踐教學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審計學專業人才提供了契合現實需求的培養模式;也為審計人才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科交叉融合平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同時,新文科建設也為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帶來了挑戰。隨著審計環境的日益復雜和審計技術的不斷更新,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此外,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還需要注重與國際接軌,培養具有開闊視野和職業素養的審計人才。
本文旨在探討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模式路徑。通過梳理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本科應用型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探索新文科建設與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契合點,為培養應用型審計學專業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為國家經濟安全和發展輸送更多優秀的審計人才。同時,也期望能夠為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其他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1"新文科背景下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當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對審計學專業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通過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來加強國家監督、防范市場風險以及促進組織內部治理,建設高素質的審計學專業人才隊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成了當前的重要命題。又如“大智移云物區”等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改變了審計工作范疇及應用工具手段,對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文科建設的提出既是順應當下時代要求,也是為了促進中國現代化下的文科專業的升級與創新。然而,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在價值引領、課程革新、師資建設、產教融合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這些現實問題極大制約了審計人才配的質量與水平,以及社會的深度需求。
1.1"價值引領功能較弱
在當前的審計學專業教育中,部分專業教育過于關注專業知識的傳授,價值引領功能不足,未能充分挖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認知,無法內銘于心、外踐于行,導致審計學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價值引導效能虛化。同時,審計文化的傳承和注入在當前教育中被嚴重忽視。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進程中較多關注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忽視了審計人員傳承和價值觀和精神信仰培育,部分審計人員因缺乏職業擔當精神和服務國家大局意識而出現職業道德失范和以權謀私等現象。究其根源,反映出高校審計學專業教育缺乏對審計精神的深度培養和職業信念的內在塑造,當前考證、考公、考編之風盛行,對高校審計專業人才的價值觀與職業道德培養流于形式。
1.2"課程改革創新不足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審計課程的改革創新對于高質量人才培養尤為重要。然而,當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審計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度亟待提升。在教學中,二者往往孤立存在,缺乏有機的結合。這導致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中難以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深度影響。其次,審計跨專業寬口徑課程較少。目前,審計教學主要側重于財經領域的微中觀知識,忽視了與其他文理科專業的交叉融合。這種狹窄的視野限制了學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最后,現代信息技術在審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有限。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審計、大數據審計已成為趨勢,當前審計教學中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入明顯不夠,影響了審計專業學生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的能力。
1.3"師資團隊建設待完善
在信息技術和時代背景的推動下,審計行業的發展日趨復雜多元,對審計師資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應用型高校審計學專業的師資普遍面臨學科背景單一、實踐性不足以及人才梯隊建設不完善的問題。大部分審計專業教師以會計、審計專業背景為主,跨學科知識儲備和現代信息技術掌握相對欠缺。同時,由于多數教師從學術研究直接轉向教育教學,其實踐經驗相對薄弱,難以有效指導學生提升實際操作能力。此外,應用型高校審計學專業的人才梯隊建設尚未形成規模,缺乏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和骨干教師,師資結構有待優化,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需進一步加強。
1.4"產教融合不夠深入
應用型高校旨在培養高素質的專業技能人才,推動產教融合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綜合實訓平臺。但是部分高校審計學專業未能正確認識產教融合的重要性,在推動產教融合時往往呈現被動狀態,認為校企基地共建、協議合同簽訂即是產教融合,缺少基于社會現實需要和審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產教深度融合的思考。由于頂層設計、內生動力和運行保障機制的缺失或不足,審計學專業產教融合的實踐深度和廣度較為有限,僅著眼于高校教育的利益與效果,忽略了產教融合中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考量,使得審計專業產教融合形式松散單一、實踐深度不足、內容與社會發展脫節等,難以達成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
2"新文科背景下本科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目標
新文科建設強調學科的交叉融合,注重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以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審計學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要基于審計學專業教育的現實困境,緊密結合新文科建設的核心要求。根據實地調研以及某應用型高校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優化,將新文科背景下應用型審計人才的培養目標細化為多元知識、熟練技能、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4個方面。
2.1"培養良好職業素養的審計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的應用型審計人才要以高度的政治素養和職業道德培育為基石,培養具備高度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審計人才,為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思想政治上,審計人才要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審計工作的黨性原則,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高尚的職業道德、穩定的審計精神以及廉潔自律、保守秘密的意識,同時堅守誠信公正、勤勉盡責的職業操守,始終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
2.2"培育多元知識儲備的審計人才
隨著審計領域的不斷演進和復雜化,現代審計工作對人才的需求已經超越了傳統的財務和審計知識范疇,因此審計人才要具備合理且全面的知識結構。應用型審計人才不僅要精通審計原理、會計準則及相關經濟法規,而且要掌握現代審計的理論框架、技術方法和應用工具,了解審計的前沿趨勢。此外,審計人才要具備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跨學科的知識融合,通過自我學習和持續進修拓寬知識領域和掌握科學分析方法,更好地適應和應對復雜的審計環境。
2.3"培養掌握熟練技能的審計人才
培育具備熟練審計技能的專業人才是應用型高校的重要使命。通過實踐教學、產教融合等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統的審計技能培訓,為審計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通過親身參與真實的審計案例,深入了解審計項目的全流程,提升審計專業學生的數據分析、風險評估以及溝通報告等應用技能,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質量,與利益相關者有效溝通。
2.4"培育實踐能力出眾的審計人才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審計工作迎來前所未有的創新與變革,審計專業人才不僅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還必須具備出色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審計專業要優化教育方法和加強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開拓創新的思維,促進理論所學有效轉化為實踐應用,以便快速識別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推動審計工作的持續創新與發展。
3"本科應用型審計學專業“三全三跨”協同育人模式探索
根據前述的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現實困境,基于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構建了本科應用型審計學專業“三全三跨”協同育人模式。
3.1"“三全三跨”協同育人模式的基本內涵
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專業的“三全三跨”協同育人模式,是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型審計人才所展開的一種創新育人理念和實踐體系。
第一,“三全”是指“三全育人”理念,包括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和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強調無論是教師、管理人員還是學生自身,都是育人主體。全面育人注重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全程育人要求將育人工作貫穿于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學習生涯。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工作,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應用型審計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審計精神,全面提升其業知識和技能。
第二,“三跨”協同育人包括跨學科協同、跨組織協同和跨技術協同。跨學科協同強調打破學科壁壘,促進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融合,培養學生寬廣的知識視野。跨組織協同則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與企業、行業協會等外部組織深度合作,通過實踐鍛煉提升實踐能力。跨技術協同注重引導學生掌握現代審計技術,熟練運用先進技術工具進行審計實務。“三跨”協同育人旨在培養出既具備扎實理論知識,又擁有較強實踐能力和技術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審計人才。
3.2"本科應用型審計學專業“三全三跨”協同育人模式的推進路徑
首先,強化價值引領,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有效提升思政課程教學質量。充分利用課堂內外,加強網絡平臺建設,全方位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審計文化,提煉新時代審計文化內涵。開設審計倫理、職業道德等課程,舉辦講座、研討會等活動厚植審計精神,增強學生對審計精神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依托審計行業資源優勢,激發學生踐行審計精神的熱情,將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內化于心。
其次,優化審計專業課程體系,培養具備扎實專業知識、良好思政素養和跨學科能力的審計人才,以適應審計領域的快速發展和變革。一是,挖掘思政元素,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促進課程思政與審計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同時優化評價機制、加強課外輔導,實現”潤物細無聲”。二是,增加寬口徑跨學科審計課程,引入行業前沿知識,推動審計與相關學科的協同創新,提升核心課程質量,培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三是,加大審計現代信息技術課程與審計課程的融合力度,加強頂層設計,改造傳統課程,夯實學生信息化知識基礎,提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再次,整合審計專業優秀師資,構建一支既專業又多元、既注重實踐又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審計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一是,通過“引聘結合”策略,積極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深厚行業背景的審計專家,以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確保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二是,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多種培訓和實踐機會,如參與審計機關掛職、審計事務所鍛煉等,豐富其審計經驗,加強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多能型”教師。三是,優化工作機制,完善激勵和淘汰機制,形成跨學科式的教研團隊。四是,通過引培機制,打造由學術帶頭人、骨干教師以及潛力型青年教師組成的階梯人才隊伍。
此外,鼓勵跨組織合作,培養高素質審計人才,為國家治理和全球審計事業發展生力軍。一是,加強產教融合,聘請企業高素質人才擔任實踐導師,強化審計專業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聯系,提升審計專業學生實際操作和風險防范等能力。二是,促進校企政行協多方合作,建立專家智庫,開設審計論壇,培養復合型審計治理人才。三是,增加國際性課程設置,加強與國際審計學術機構的交流,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結語
新文科建設為應用型高校審計學專業帶來了新機遇,培養兼具職業素養、專業知識、跨學科融合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的審計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時代使命。面對當下審計工作的挑戰,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抓住新文科建設的契機,強化價值引領,優化課程設置,整合優質師資,鼓勵跨組織合作,培養出更多胸懷祖國、勇于擔當、善于創新的復合型高素質審計人才,為國家的繁榮與發展貢獻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吳其陽,陳駿.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新探索[J].財會月刊,2022,(02):108113.
[2]徐晨陽.新文科視角下精準定位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商業會計,2022,(06):124126.
[3]李程宇,朱聰慧,李蕊蕊,等.基于新文科跨界融合教育的卓越審計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7):172174.
[4]叢秋實,黃作明,柳巧玲,等.審計學專業學科交叉研究:基于新文科人才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21):9698.
[5]南永清,陳希暉,童瑞連,等.新文科背景下審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研究[J].教學研究,2022,45(06):5965.
[6]吳其陽.新時代審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與變革——基于9所高校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分析[J].審計觀察,2022,(01):2025.
[7]劉斯博.“大智移云物”下高校審計人才培養與就業適配問題探析[J].四川勞動保障,2024,(01):135136.
[8]嚴愛玲,江宏,陳凱,等.新文科視域下審計人才需求分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22,24(04):838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