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中,農業科研單位在事業單位運營的過程中也伴隨著軟硬件設施和資金等方面的管理風險。因此,構建一套健全的內控風險評價體系,尤為重要。本文以某農業科研單位為例,通過對其當前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管理風險進行分析,指出了該單位存在的管理風險,并提出了優化方案的設計策略,旨在助力該單位確立資產管理目標、確立風險關注焦點、構建風險評價系統、增強職工對風險的意識、營造出一種良好的風險管理氛圍。
固定資產是指事業單位長期投入且具有使用價值的非金融資產,它們通常用于支持事業單位的日常運營和提供服務,可以包括土地、建筑物、設備、車輛、通訊設備等各種形式的財產,這些資產通常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并且在事業單位的運營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而農業科研單位的固定資產,主要包括各種研究所需的儀器、設備、建筑物等,并表現出多樣性、分散化、專業性,以及管理難度大的特點。2023年修訂的《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制度》,要求事業單位作為單位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必須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更好地促進固定資產的合規管理,提升單位自身發展。因此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本文將圍繞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對其展開論述,旨在為相關事業單位與機構的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帶來一定的參考。
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現狀
農業科研單位概況 本文選取的是2005年整合重組的正廳局級農業科研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現有專業研究所15個(水稻、玉米、特色作物、蔬菜花卉、果樹、茶葉、農業資源與環境、土壤、農產品加工、農業工程、農業機械、農業經濟與鄉村發展、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生物技術、農業信息)、職能處室10個(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發展規劃處,人事處,財務處,科技管理處(國際合作處),產業發展處,紀檢審計處,離退休處,后勤保衛處),在職職工572人,部省級科研試驗平臺36個,科研基地8000余畝。
2022年末,該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凈值共計40,020.33萬元,其中土地、房屋及構筑物32,982.15萬元,占固定資產的82.41%(其中,房屋24,020.52萬元,占固定資產的60.01%);設備6,790.95萬元,占16.97%(其中,車輛230.27萬元,占0.58%,單價100萬(含)以上(不含車輛)設備1,865.46萬元,占4.66%);圖書檔案26.38萬元,占0.07%;家具、用具220.85萬元,占0.55%。
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現狀 其一,內部控制環境的現狀。在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該農業科研單位成立了固定資產管理的領導機構以及管理部門,每個部門都有專職的資產管理者。各部門目前實行的是統一領導、分類管理,并由各個使用單位協助管理。其中財務處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該單位的固定資產分類、核算和總賬的編制。同時,還需從經費支出和費用報銷等方面強化固定資產核算;后勤保衛處基于國家的相關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對當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進行補充與完善,并根據單位的總體規劃合理安排相關工作進度,確保資產的完整與安全。各科研所和職能部門則承擔農業科研課題的實施和研究工作,并負責農作物栽培技術、農業資源利用、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范的推廣工作。協助后勤部門進行固定資產清點工作,并對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合理配置,將單位國有財產損失降至最低。
農業科研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要做到面面俱到,要有專人負責,該單位里有許多涉及資產的部門,因此需要更多的資產管理人員。該單位規定,各資產使用部門都要有一名資產管理員,負責管理自己所在單位的固定資產,當發現有什么問題或者是超出了自己的權限的時候,要第一時間向資產管理部門詳細匯報,經資產管理部門的審批后,才能對其進行調動。
其二,內部控制活動現狀。首先,分離不相容職務。農業科研單位從購置、入賬、日常管理到廢棄處理,都需要有兩個部門或者多個部門的配合,并將采購申請與審核審批的崗位進行分離。其次,嚴控財產保護。在遵守法律法規以及單位制定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基礎上,對資產登記、實物保存、賬實核對等相關方法進行細化,旨在確保資產的完整性。最后,要控制預算。該單位實行“一級法人、統一核算、分級負責”的運行機制。在進行預算的編制時,應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積極穩健”的原則;要統籌考慮、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在預算方面,堅持“收支兩條線”,經費全部由該事業單位統籌安排。
其三,信息溝通現狀。目前,該農業科研單位各部門在信息溝通上主要以財務處為牽頭部門,負責整個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和監督管理工作。同時,財務處還需要向其他部門傳達固定資產管理的政策和要求,確保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維護和報廢等環節都得到規范管理。而后勤保衛處主要負責固定資產的采購、維護和報廢處理等工作,并向其他部門傳達固定資產維護和報廢的政策和要求,確保固定資產的正常使用和及時報廢。然而,目前該農業科研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溝通在處理一般事務時較為樂觀,但面臨某些突發問題時,卻不能及時作出反饋,說明在動態管理上有所欠缺。
其四,內部監督現狀。農業科研單位的內務工作,主要由紀檢審計處和紀委共同負責。事業單位的資產年度審核主要是由臨時性的領導小組來完成。每年,該單位都會組織一次固定資產年檢,在崗位根據一定的比例,對所有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抽驗,并對抽驗的結果進行評價。
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內部控制環境需改善 經調研,該農業科研單位至今尚無專門的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的機構。例如一些農業機械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不當,造成了設備的損壞或降低其使用壽命。此外一些實驗室設備的使用也缺乏規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農業科研單位現有25名兼職、專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其中24名是各部門的兼職資產管理員,只有1名是專職的。而這種情況對該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和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并對該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和整體的穩定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內部控制執行力缺失 固定資產預算是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購置、建造、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一項重要工作。各部門的預算,都要由財產處進行匯總、整理和審核,之后再經過黨政聯席會的審批,最后再分發到各個機構去實施。農業科研單位編制預算以發展計劃為基礎,但是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在制定預算時,各機構通常是以自己機構的發展需要和資產狀況為基礎,而不是以整個該單位的發展計劃和資產狀況為基礎。在固定資產預算上,大部分的部門都沒有對該單位的總體資產運用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也沒有對能否進行調整,出現了“重預算,輕管理”的現象。這不僅會導致資源的浪費,而且也會對資產的最優分配產生不利的影響。
信息溝通機制不通暢 要實現一個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內部控制制度,那么在進行內部的信息交換和溝通時,就一定要將信息的內容進行公開和透明,并構建出一個行之有效的溝通渠道,因為信息不充分的公開、透明,就會使得信息的交換、傳播變得沒有了實質的價值和意義。所以,農業科研單位在今后管理工作中,需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其當前的不足。
農業科研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優化方案
優化內部控制工作環境 其一,優化組織架構。根據農業科研單位現行的機構架構和固定資產管理程序框架,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進行重組,明確職責,賦予相應的權限。
其二,明確崗位設置及權責分配。在具體方法上,需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確保各項工作有明確的責任人和操作規范。同時,可以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定期考核,激勵員工積極履行職責。通過在全流程管理中采取多種方法進行管理,實現對各自的義務、權利、責任進行明確。
規范固定資產管理流程 在制定資產采購預算時,該單位的后勤保衛處和財務處的資產管理崗,要按照相關規定對各個部門提出的采購方案進行審核,并結合該單位的發展情況和資金情況,商榷現階段是否要執行定制化采購計劃。對于當前急需采購的項目,應著重于確認技術指標及方案執行情況,以配合該事業單位之財政狀況。比如針對示范推廣基地的建設,有些應用部門在匯報其購買方案時,會從自身的角度考慮,一味要求價值不菲的高端資產,其結果只會導致資源浪費。
同時,應該結合單位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制定合理的預算方案,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與單位的整體發展相協調。此外,應該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體系,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的監督和考核,確保預算方案的順利實施。
健全管理人員溝通機制 其一,全面公開固定資產管理信息,防止出現信息不對稱和誤導的情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單位可以建立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公開制度,明確公開的范圍、內容和方式等,同時加強監督和審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其二,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包括采購、使用、維護和報廢等環節。因此,各部門之間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協作流程,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問題的及時解決。
其三,單位還可以加強培訓和教育,提高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和溝通技巧。通過培訓,管理人員可以了解如何獲取、分析和傳遞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與同事進行溝通。這些技能將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