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方向的培養活動,就像一個電磁場,讓在其中的受教育者,產生方向和動力,然后不斷地朝著期望的目標前進。而每個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都扮演著有影響力的角色。
聚焦方寸教室,用精湛教法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或是以人格魅力培育學生正確的道德修養,是好老師的影響力;放眼廣闊天地,帶動區域教育創新改革,帶領一批教師不斷成長,亦是好老師的影響力。
1.所以,好老師的影響力究竟體現在何處,又如何去影響學生成長乃至教育發展?帶著這樣的問題,讓我們開啟這一場關于“好老師影響力”的探討。您如何理解“影響力”這一概念,您認為好老師的影響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丁玉海:影響力是通過一個人的專業能力、個人品格、專業魅力,在某一領域或方向產生持續引領、輻射、擴散的過程。對于教師而言,專業能力具體表現為在學科內具有較強的引領性和示范性,在校內具有較高的說服力和信服力。個人品格方面,具體表現為與人交往值得信賴,做事守時守信,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堅持不懈且往往能夠有效解決問題。專業魅力則表現在專業上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其觀點廣泛得到同行認可。
黃明亮:對于好老師而言,其影響力體現在多個方面,我個人認為在于:1.知識傳授與啟發: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更要激發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品德塑造與價值觀引導: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向學生傳遞正直、善良、誠信等優秀品質。3.情感關懷與心理支持:情感上的連接和支持,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信心。4.榜樣作用與激勵效應:好老師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成就,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5.培養學習習慣與自主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劉靜:有學者將教師的影響力分為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兩種類型。前者源于教師的社會角色和制度賦予的權威,如評分權、課程安排等;后者則是基于教師人格魅力、專業能力、道德品質等因素,通過榜樣的力量感染和引導學生。通過這些論述,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教師影響力的內涵。我認為,真正的教育影響力,往往來源于教師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它是持久且深遠的,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正面影響。
2.在您的教育歷程中,您是如何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去踐行教師影響力的?
丁玉海:我自2018年起連續兩屆擔任工作室主持人,致力于探索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面向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和發展。在帶領工作室發展過程中,我長期堅持推薦成員讀書,涵蓋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教學改革等內容,發起三年讀百本書活動,拓展知識視野。同時以成果為抓手,要求每位成員每個月完成一節極簡技術微課,每一節極簡技術微課的制作過程都是一次完整的提升成員技術與教學融合能力的機會。數年時間,我將工作室從一個區域性的工作室發展到輻射全國14個省、自治區,9個學段,12個學科,具有109名成員的全國性工作室。
榮翔:師生共創,始終保持行為示范的教育準則,在教育生活中傾聽兒童,在問題解決中助力成長,主動讓位于學生,成就于學生,在教學相長中共創教育的靜好。家校共情,教師有效鏈接家長,發揮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傳遞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在共情互促中促成教育合力。同伴共生,構建具有教育影響力的共同體,主動融入主題研究團隊,參與專業研訓活動,成為教育社群的主理人,依托同伴豐厚自己的教育勝任力。
劉靜:教師的影響力始于日常的點點滴滴,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都是無聲的教育。記得幾年前,新班級有一個調皮的男生,在全新的鐵皮書柜上畫了很多不合時宜的圖文,并寫了大大的“奠”字,引得路過的老師和同學們無不側目。班長督促他整改,卻發現彩色粉筆的印子怎么也擦不干凈。我本可以直接教訓那個男生一頓,但我急中生智,組織全班同學臨摹凡·高的《星月夜》柜面畫,把那些擦不掉的污漬蓋了起來。整個過程中我沒有多責罵那個男生一句,反而是讓全班都興奮地參與到這項班級美化的任務中來。對比最初的“奠”和之后的“星空圖”帶來的不同視覺體驗,優化班級文化環境的過程從側面強化了學生的審美意識,也是一個無聲的德育過程。
3.教師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黃明亮:在當前時代與教育環境下,教師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是一個多維度、持續性的過程,它不僅關乎教學技能的提升,更涉及教育理念、溝通方式、個人魅力以及創新等多個方面。持續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創新教學方法、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發揮榜樣作用、積極參與教育研究和交流,在我看來,都是教師提升自己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劉靜:在個人專業成長方面,教師不僅要保持學術上的專業性,積極參與各類培訓和進修課程,更新知識體系,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結合教學實踐開展教育科研,還要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生需求。
在教學方法創新方面,教師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在線教育平臺、社交媒體等,擴大影響力范圍,使教育突破地域限制,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教學的互動性和效率。
在人際關系建設方面,教師可以建立師生信任,通過關懷和支持,建立與學生的良好關系,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給予學生及時、具體的正面反饋,鼓勵其個人成長和學術進步;發揮榜樣作用,通過自身行為示范,如誠信、責任感、同理心等,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勇于質疑,成為自主學習者等等。
榮翔:當前,我們的教育生態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我們要審時度勢,不斷挖掘教師的育人價值,以自我影響力的提升助推教育大環境的改善。首先,我們要精準地自我剖析,在教育精細化發展的趨勢下,教育人的分工必將更加專業。我們要立足自己的教育角色,從個體現狀和群體發展的維度進行自我剖析,找到提升教師影響力的錨點。其次,我們要持續地自我賦能,在自己的專業研究點上,集中深入地進行實踐探索,以成果為導向,找到“尺碼相同”的人,拓維自己的教育時空。最后,我們要適時地自我推介,人工智能促生學習方式的多元化發展,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成為某一個問題的專家,青年教師應當珍惜每一次亮相的機會,做自己專業影響力的“推介官”。
4.面對未來的挑戰與機遇,您會如何保持積極態度,持續發揮影響力?
丁玉海:一、堅持自律。首先確保自己能夠面對目標始終如一,具有較強的目標感和明確的方向,有較強的內驅力,做好團隊的“領頭雁”。
二、持續學習。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作為領頭人,在初期的時候無論專業能力還是品格魅力,是有很大優勢的,但是如果不能做到持續學習,故步自封,終究會丟掉優勢,從而削弱甚至減低影響力。
三、要有創新力。要想做一個優秀的帶頭人,需要在團隊的管理和團隊運行上不斷創新,擁抱挑戰,不斷嘗試解決新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以實現持續引領。
劉靜:一、數字化轉型。熟練掌握并運用教育技術,創建互動式、個性化、沉浸式的教學體驗,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學習數據,實現精準教學。
二、跨學科融合。鼓勵跨學科合作,設計綜合性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幫助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解決問題。
三、終身學習體系。倡導終身學習理念,建立靈活的學習路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供不同層次學習需求的建議。
四、情感智能教育。重視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的同理心、抗挫力和社交技能,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并發展自己的情緒智力,有效管理壓力,為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和輔導。
五、社會參與與服務。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榮翔: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挑戰與機遇并存是未來發展的主題,那教育何往?教育人何為?是我們每一位青年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修煉內驅力,在我身邊,大致有兩類教師:一類是把個人成長做到極致,長期活躍在教育媒介的“野心家”。一類是偏安一隅,害怕改變,習慣舒適圈的“躺平族”。而要練就應對未來挑戰的智能,最根本的就是要修煉自己的內驅力,擁有絕對的教師成長定力。
其次,提升破圈力。所謂破圈,就是要形成終身的學習力,在紛繁的信息流中去建構教師能力進階的資源庫,進而不斷提升自己的解題能力,擁有應對未來變化的專業底氣,在“不破不立”的智慧中擴充自己的教育影響力。
最后,打造品牌力。當我們提到某位教育大家,都會想到其代表性的教育理念。同理,如果我們把教師影響力類比為品牌價值,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自己的“虹吸效應”。未來教育人一定是循著教育家精神的指引,聚焦育人核心素養的深耕,形成具有迭代價值的教師個人IP,方能讓我們的教師影響力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