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是育人的事業,育人需要入心,入心需要懂心,懂心需要慧心,教師只有因勢利導,選取最佳的方式,撥動學生的心弦,才能夠影響到學生。面對不滿足于課堂、求新求變的青少年,怎樣才能有正確的影響力?我認為教師不能人云亦云,而應該抓住學生求知欲強、愛表現、愛做主的特點,因地制宜、獨辟蹊徑,讓學生覺得你的課有意思、有意義,愿意跟著你,“不走尋常路,一樣到山頂。”
在教育道路上,我利用鄉土文化和社團活動,摸索著擁有并發揮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我是一名鄉村教師,但直到六年前才知道我鎮原來是歷史上的白馬城,有著諸多的歷史遺跡和紅色故事。了解得愈多,我愈慚愧這三十多年的“不識廬山真面目”,愈覺得有責任讓學生避免重蹈我的舊轍,要讓他們了解、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為了這個初心使命,我編寫了十幾萬字的鄉土教材《永留固居》,分歷史、地理、文學、名人、民俗、古跡、姓氏、方言、村名、英雄譜等十三篇,集我鎮各方面知識之大成。這成了鄉土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我一直向往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生活。于是,組建了“白馬少年文學社”,探索如何利用鄉土教育、社團活動來發揮教師的影響力。
首先得吸引學生愿意參加,讓他們“來了就不想走”。我提出了“白馬少年,充滿陽光。自信滿滿,落落大方。下筆成文,出口成章。根植白馬,再創輝煌”的目標,將社員分為普通會員、超級會員、黃金會員、鉆石會員、黃鉆會員,借鑒游戲的激勵機制,采用星級評定、階梯攀升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一切就緒,貼出醒目海報。首批社員不論多少,主打一個吸引力,通過他們的口口相傳,滾雪球式的發展壯大,讓他們當宣傳隊與“播種機”。校內活動每周四下午舉行,“白馬講壇”由提前培訓好的社員講解本村的歷史故事。“炫富獻寶”鼓動社員“搶舞臺”,表演反映白馬文化的節目。“小組PK”各組進行白馬知識搶答,獲勝者當場獎勵五角星作為加星晉級的依據,調動起每一位參與者的積極性。
每學期我數次組織校外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這座“白馬城”的魅力。春天踏青,秋天舉行“秋葉翩翩”秋葉節,春節開展“白馬少年過大年”活動。今年過大年我們的內容很豐富,社員們寒假尋根,繪制家譜,編寫家庭20年編年史,挖掘本村的歷史文化,放煙花,逛廟會,看社火,“年味兒”拍拍拍,美食吃得“嗨”,春聯“大樂透”,背誦錄制白馬詩文,原創過年祝福短信,點贊春晚,兔年話兔或龍年話龍等等,一個個不亦樂乎。沉浸式體驗讓他們在參與中感受,在記錄中學習,我則牢記“有活動,必獎勵”,又是豎大拇指,又是發公眾號,又是匯總獎勵,滿滿的儀式感。
我們還選取學校周邊有歷史底蘊或紅色資源的村莊,打造了白馬墻等七個白馬文化教育基地研學實踐。每次活動邀請該村的社員當導游,由他設計研學路線圖。活動時,打出鮮紅的社旗,朗誦著詩文、唱著歌兒穿行在麥田和油菜花里,走向一個個熟悉又陌生的村莊。聽導游介紹該村,進行知識競賽和才藝展示。有活動必評比,現場頒發獎狀獎品。來回的路上不忘隨手撿拾垃圾,當好環保志愿者。一路歡笑一路收獲。
就這樣,社員們在莊子墓前誦讀北冥有魚,在沙崗孔廟誦讀《論語》,在西盤邱聆聽余克勤將軍指揮八路軍在此血戰日寇的紅色故事。近年來我們深度參與了當地的一系列文化活動,數次應邀參加白馬文化活動慶典,數次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孔子文化節,多次出席在滑縣文保單位聶真故居舉行的紀念活動。我們多次與滑縣電視臺合作,舉行“白馬少年講紅色故事”等活動。省、市、縣多家媒體上都有社員們的身影,他們上了抖音、上了電視,有了“炫耀”的資本,勁兒更足了,“白馬少年文學社”也因此變得小有名氣。
孩子們對鄉土文化的喜愛超出了我的預期。白馬課程成了最受歡迎的課程,文學社成了知名度最高的社團,白馬社員成了別人羨慕的對象,每次的社員納新、晉級公布都成了學生的期待,學校里刮起了一場又一場的“白馬文化風”。去年中考,白馬少年的綜合素質一騎絕塵,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也有了新煩惱。偶爾出差隔一次課,一定有學生攆在屁股后:“老師,你啥時候給我們補課呀?!”“老師,咱啥時候‘永’(指上《永留固居》課)啊?”每次走到教室門口,迎接我的是一片歡呼。要么就是走在校園里被攔住,質問:“老師,我都申請兩次了,怎么還沒被批準?!”哀求:“老師,讓我加入吧,我一定好好表現,行不行啊?”報告:“老師,俺村有一位烈士,我爺爺說他……”
白馬社團如同一塊無形的磁石,吸引著學生們,他們在這里迅速成長。張同學以我鎮為題材制作了許多精彩的視頻,宋同學以自己獨特的風格成了“小網紅”,小李這個靦腆羞澀的女孩子被推選為社長,三年從頭到尾一次不落地參加活動讓小雪同學自信滿滿……升入高中兩年了,部分老社員還“賴”著不肯退群,假期不時來“蹭”我們的活動。
一路走來,社員們由衷地感嘆:“每一次活動都超越了上一次的自己。很幸運,我選擇了‘白馬少年’,我的青春因此多了一道絢麗的色彩!”“在這不能重來的三年里,我有幸遇到了‘白馬少年文學社’。每周的活動都有新收獲,每次的活動都有新感受,我們有著很多人沒有過的經歷,這不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嗎?”“文學社帶給我的不只是一時的新鮮感,更是想要持續參加的強烈愿望。它不只是一個文學社,還是我激情燃燒的歲月!”
回顧這段經歷,我深切地感受到影響力源于智慧力。學生最終熟悉的莫過于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村莊,可當他聽到本家本村還有這么一段從沒聽過的歷史文化,興趣一下子就來了。找準學生的興奮點,把他們引到預設的活動情境里,讓他們盡情體驗自主的樂趣、求知的樂趣、成長的樂趣。讓他們覺得跟著老師走“有意思,有意義”。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巧妙地隱含在學生的主體作用之中,教師影響力的發揮應該是隱性的。有心栽花的教育目的,無意插柳的教育效果,隨風潛入夜的教育手段,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過程,四者的統一應是老師塑造影響力的最佳途徑。若干年后,當學生回眸時,這樣的老師將鮮活地浮現在學生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