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肥西人民迎來了夢寐以求的“地鐵時代”—合肥地鐵三號南延線正式運營,直達肥西縣城上派鎮。
獲悉喜訊的市民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上午9點多鐘,大批出行者潮水般涌入地鐵站口,在通車彩虹門前“打卡”拍照,記錄這歷史性的一刻。作為縣城的老居民,我也樂在其中,細想一下,全國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僅有13個縣通地鐵。肥西既是全國通地鐵的第一方陣,又是全省首個地鐵縣,怎不令人驚喜啊!
一位干部模樣的老同志站在地鐵口,眺望百米外橫亙在地鐵隧道上奔流的江淮運河,連聲贊嘆說:“乖乖!科技的力量太神了,大河上面跑輪船,下面還能跑火車。”我身邊的老奶奶大聲對老伴兒說:“老頭子,都說地鐵又快又穩,我倆以后上合肥就搭地鐵,刷老年卡不要錢,多好啊。”我的心里也連連點贊:今后到省城坐地鐵,沒有堵車的煩惱,沒有紅燈的等待,多么愜意!
上午10點,地鐵口柵欄徐徐打開,我順著有序的人流乘電梯下到負一層,安檢后來到服務窗口,出示退役軍人優待證后,順利領到了車票,雖然僅省下兩元錢,心中卻充滿作為一名退役老兵的自豪。再下到負二層,放眼望去,候車大廳富麗堂皇,公共設施齊全,超出我的想象,小超市、飲料柜、洗手間、殘疾人電梯、輪椅等一應俱全,座椅上的暖色棉墊溫暖舒適,正能量的宣傳畫也是舉目可見。列車緩緩進站后,我邁入車廂,首趟列車的快樂洋溢在乘客的笑臉上,列車似蛟龍在隧道里蜿蜒游奔,瞬間就到了下一站點。
坐在舒適的車廂里,我陷入了回憶……第一次聽到“地鐵”一詞,還是50多年前。1971年2月,我們部隊駐扎在五臺山顯通寺院內,擔負國防施工任務。一天夜間,老班長廖大富帶領我在寺廟外站崗。當時,北風呼嘯,雪花飛舞,臺懷鎮古老的大白塔不時傳來叮叮當當的風鈴聲,給佛教圣地增添了幾分神秘。怕我白天施工疲勞容易瞌睡,班長和我天南地北地神侃起來。班長說,部隊去年在北京駐防時,他坐過“地下火車”。我大為驚奇,像天真的孩子連聲問他:“地下的火車有多快?坐上顛不顛?車票貴不貴?車上有廁所嗎?”班長一一作答,我好佩服班長的見識和福氣。沒過多久,我就在睡夢中坐上了地鐵,回到了派河岸邊的故鄉。
斗轉星移,山河巨變。改革開放的時代車輪駛進了21世紀,肥西縣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先后躋身全國百強縣,成為全省首個千億縣,縣城上派鎮由昔日“臟亂差”的彈丸之地,華麗轉變成安徽省會的衛星城和大美合肥的“后花園”,江淮運河穿城而過,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高速、高鐵、高架、水運四通八達,現在又開通地鐵,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添上了新翼。
合肥地鐵3號線南延線全長11.3公里,途徑8個站點,把縣城的名牌景點連接成線,讓乘客出站沒多遠就能觀賞到濱河公園、潭沖河濕地公園、派園、中國中部花木城、祥園花世界等形態各異的園林美景。首站的安醫一附院南區和末站的安徽省兒童醫院新區,日夜守護著肥西百姓和兒童的健康,為患者提供優質貼心的醫療服務。
為了優化常規公交與軌道交通的有效銜接,肥西公交與合肥軌道通力協作,聽民意,順民情,解民憂。他們致力于優化公交網格布局,提升軌道交通與公交線路的覆蓋通達率,方便市民就近換乘。這種布局,不僅確保了百姓暢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還實現了公交與地鐵的無縫銜接,下了公交乘地鐵,出了地鐵上公交,讓市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今年勞動節,肥西人民又添新喜,合肥軌道交通4號延長線也是上午十點開通運營。此線路串聯起肥西與合肥高新區、政務區、新站區,不僅將肥西經開區與蜀山高新區、科學城、合肥經開區實現無縫對接,還“鏈”上了國家級森林公園紫蓬山風景區,“嫁接”上華南商貿物流園,有效帶動了合肥西南區域的經濟發展,有力改善了周邊居民的出行條件,為市縣融合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改革首縣、智慧肥西豪邁跨入雙地鐵時代,軌道交通像一位飄然而至的仙女,落戶在肥西大地上,與肥西人民一見鐘情,一路同行,奔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