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古稱廣陵。第一次知道它的名字,是多年前讀到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那一刻,揚州便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記。多年來,一直想找機會去揚州看看。
今年陽春三月,我隨旅游團下揚州,圓了我多年的夢。
揚州在長江、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歷史悠久,建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
據史料記載,隋煬帝時期曾大肆擴修河道,貫通了洛陽至北京的漕運航道。從此,揚州以大運河為依托,匯集了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商賈云集,鹽業興盛,富甲天下。康熙曾六次下揚州,足見揚州的繁榮與富足。
改革開放的春風,賦予了揚州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新的活力,推動其駛入高速發展的車道,使其一躍成為江蘇經濟繁榮的典范和全國百強縣之一。
在揚州,我們先后游覽了千垛油菜花風景區。一眼望去,遍地金黃,綠水環繞。還游覽了馳名中外的瘦西湖、東關古鎮城等景點。其中,對我震撼最大、印象最深的,還是美不勝收的瘦西湖。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大家閨秀,那么,揚州的瘦西湖就是小家碧玉。
站在西湖邊上,一眼望去,整個湖貌盡收眼底;瘦西湖卻是婉轉逶迤,曲徑通幽。如果想要看到整個湖貌,只能繞湖一周,或高空鳥瞰。否則,是不能一眼看到全貌的。
如果把西湖比作楊貴妃,那瘦西湖就好比趙飛燕。西湖榮雍華貴,大氣壯觀,美不勝收;而瘦西湖,小巧玲瓏,精致秀氣,像懷春的少女,猶抱琵琶半遮面。那湖邊的細柳,隨風搖曳,似少女的秀發,纖細而柔順。清澈的湖水,舒緩地流動,像少女的雙眼,暗送秋波。湖邊的櫻花、桃花、海棠花,競相綻放,像是舉行一場選美大賽。紅的像絢麗的晚霞,粉的像少女的美顏,白的像瑞雪、白玉。游湖當日下著綿綿細雨,湖面煙雨朦朧,似披著一層薄薄的輕紗,游人仿佛進入仙境,如夢如幻。真是“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再看瘦西湖上的橋。據說,湖中建有二十四座大小不等、造型不一的橋。杜牧有詩為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其中,最有名的是二十四橋和五亭橋。
二十四橋是古代橋梁建筑史上的杰作。該橋為單孔橋,漢白玉欄桿,遠遠望去,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橋長二十四米,寬兩米四,欄柱二十四根,臺階二十四級,處處與二十四對應,故名二十四橋。五亭橋,更是匠心獨具。在橋面上,建有五座大小不等、錯落有致、造型獨特的亭閣。更為神奇的是,每當月圓之時,皎皎明月就倒映在湖中,反射到涵洞里。這時,人不管站在哪個方位,都能清晰地看到圓月的全貌。
瘦西湖是一步一勝境,一轉一層天。你看那長堤煙柳倒垂水中,多么富有詩情畫意。蕩漾在湖中的春波橋,吟唱著“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千古絕唱。何園,深樹聽鸝鳴,月伴清風游仙境。南柯一夢小金山,枯木逢春花更盛。
唐朝詩人張若虛在五亭橋發千古之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落月搖情滿江樹。
為討康熙一笑,商賈不惜萬金,一夜建成小白塔。春風十里,一花一世界,禪意云水間……真是良辰美景數不勝數,江山多嬌美如畫。
夜游瘦西湖更別有一番意趣,美輪美奐。霓虹閃爍,輝煌璀璨;湖天一色,明月高懸;旌簫歌舞,漁舟唱晚;亭臺樓榭,倒映水中;火樹銀花,亦真亦幻;云水蒼茫,飄逸空靈……令人如癡如醉,魂牽夢縈。
游湖就要近尾聲了,但雨還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湖面煙雨更加空蒙奇幻,好像在與游人依依惜別。我回望著雨中的瘦西湖,余味無窮,流連忘返,仿佛聽到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在我的耳邊一遍遍地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