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合發展實際,多舉措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在建設平臺陣地、引領思政課改革、創新教學方式、提煉特色優勢、推動人才培育等方面積累了諸多經驗。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應從學院統籌部署、教師用心施教、學生學用結合等路徑入手,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2023年度課題“高校校際合作交流組織、平臺與制度建設研究”(編號:23XJH0205);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研究項目“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研究”(編號:MY-12022001)
作者簡介:何土鳳(1992— ),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楊明琪(1995— ),女,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青年理論武裝工作;魯衛洋(1982— ),男,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河南財政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2022年,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新時代首都發展,根本要求是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服務首都發展,是首都高校的重要職責。系統梳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的時代背景、具體措施、影響成效,分析和挖掘其中的典型做法和寶貴經驗,不僅有助于激發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在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奮勇前進的動力,而且有助于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在實踐中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不斷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北京篇章。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的時代意蘊
(一)響應國家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推動思政課建設在新時代不斷得到加強和改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為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與行動指南。馬克思主義學院不僅是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和宣傳的重要平臺,更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關鍵陣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和思政課改革創新進入新階段的根本前提。
(二)服務首都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北京,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為做好新時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首都的發展建設與黨和國家事業緊密相關,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開花結果,是首都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北京教育系統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施方案》明確強調,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結合新時代首都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在京華大地建設一批沉浸式實踐教學基地,上好新時代首都特色“大思政課”。
(三)賦能學院建設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賦能學院建設,是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夯實發展基礎、提升發展質量的應有之義。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教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結合所在高校特色,開展“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等活動,對于協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在各領域的生動實踐、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工作具有深遠意蘊。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的現狀審視
(一)建設平臺陣地
一是成立相關研究機構。為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闡釋,經黨中央批準,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首都高校先后成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院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資力量和學科資源,聚焦當代中國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致力于學習、研究、闡釋、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發揮“集智”優勢,服務首都發展。
二是建設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年以來,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分三批建設北京市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這些學院在面向高校師生大力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等方面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此外,北京市還通過創建名師工作室的方式,激活思政課名師的示范、輻射、指導、引領成員專業發展的作用,評選了一批北京市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青年教學名師工作室”,顯著提升了首都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教學水平。
(二)引領思政課改革
一是開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逐步構建各課程密切配合、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實現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與教材內容的有效貫通。2023年,全國首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學研究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打造了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一線的生動實踐轉化為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認同的大課堂。
二是新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思政選修課。近年,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紛紛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思政選修課,邀請校外黨政機關干部、行業代表人物、知名專家等參與課堂授課,搭建多元協同的授課格局,建成實踐教學案例庫,以生動的案例教學增進青年學生的理論認同。
三是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原有基礎上推行思政課多元化授課,融入典型示范、志愿宣講、思想匯報、節日紀念、參觀調研、評比競賽等環節,引導學生走進時代、觸摸時代、理解時代、回應時代。
(三)創新教學方式
一是開展理論學習教育,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動員大會,集中精力抓好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為契機,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合政策要求、發展定位等深化“同備一堂課”機制,打造符合青年認知特點的思政“金課”。
二是創建學習型社團和宣講社團,提升思政教育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為培養和儲備青年政治人才,首都部分高校的團委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協同開設校級“青馬班”,培訓內容包括理論學習、課外實踐等,還有高校開設教師“青馬工程”培訓班。為充分發揮高校青年人才聚集優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委講師團聯合依托清華大學組建北京高校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士生宣講團,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43所北京高校的150名優秀研究生黨員骨干為宣講團成員。此外,還有部分高校組建了“青年研習社”等學習社團。
三是堅持開展社會調查研究,為新時代首都發展夯實基礎。北京市分批次組織高校思政課教師到經濟社會發展一線實地調研,圍繞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打造學習型、實踐型、學習與實踐共向型的學習模式。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通過參觀、走訪、調研等形式,了解首都的規劃部署、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探索“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命題,在調查研究中學思踐悟。
(四)提煉特色優勢
一是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著眼于“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堅持把黨的建設擺在工作首位,努力做好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這篇大文章。
二是強化政治責任,建強戰斗堡壘。北京在全國率先制定《關于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的若干措施》和《關于堅持和完善院(系)黨組織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的指導意見》,強調要以黨支部聯學共建為抓手,充分發揮黨支部堡壘作用,積極探索形成符合學校實際、兼顧學科專業特點、可復制可推廣的黨支部建設經驗。
三是理論宣講成果突出。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紛紛將學習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學院的任務、舉措與行動,貫穿辦學治校理教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例如,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構建了“1+N”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模式:“1”是組建由黨委書記擔任團長,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青年學生骨干等群體代表組成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N”是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組建馬克思主義學院理論宣講隊。
(五)推動人才培育
一是探索人才培養專業化、創新性模式。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總結和融入青年在深入工廠企業、街道社區、鄉間田野、科研一線、政府部門的過程中推動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政策設計及其生動實踐的案例,在北京城市發展和基層社會治理的創造性實踐中講好大思政課;注重將北京紅色文化和學校的校情校史等相關教學資源集中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打造“京味思政課”。
二是提升人才培養制度化、科學化水平。多個首都高校黨委及二級學院黨委制定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的相關文件,制定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促進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
三是推動人才培養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始終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把準學科發展新方向,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和學科特色提煉,講好具有北京特色的思政課內容,培養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的實施路徑
(一)學院統籌部署
一是多舉措提升思政課程建設質量。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從科學構建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創新實踐研究等路徑入手,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及時有效進課堂、融會貫通進頭腦、全面系統進教材;要注重與時俱進地補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的相關案例,以案例增進理論認同、指引實踐。
二是多維度構建“大思政”育人體系。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總結“大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經驗,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生動實踐為內容載體,推動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三是協同開展育人活動。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聚焦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痛點,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工黨支部、本碩博學生黨支部等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與政府機構、智庫等協同開展以賽促學、文化交流、社會實踐等活動。
(二)教師用心施教
一是提煉實踐案例,融入課堂教學。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要與時俱進地總結學理論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面臨的挑戰及其紓解對策,注重黨建創新與思政教育互動融通,凝練內容充實、結構新穎的實踐案例。
二是注重拓展和優化教學方式。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以提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教學實效為突破口,構建以專題教學為手段,以啟發式、問題式教學為方法,以實踐教學為補充的內涵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三)學生學用結合
一是以“六個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引。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要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深刻哲理,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以實際行動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在京華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是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首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努力在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勇當時代先鋒、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北京奮力推進新時代首都發展[N].人民日報,2022-09-02.
[2]全國首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學研究會成立[EB/OL].(2022-12-30).http://edu.people.com.cn/n1/2022/1230/c1006-32597
032.html.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責編: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