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重要陣地,要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婦產科方向護理人才。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并貫穿教育教學始終的理念及教學方式。從婦產科護理課程實際教學現狀出發,探討該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緊迫性,闡述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實踐與創新,從課程思政整體設計、思政元素挖掘、課程思政單元設計、課程思政評價指標等方面探索建設思路,實現全過程“鹽溶于水、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讓課程思政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強大動力。
關鍵詞:課程思政;婦產科護理;教學
基金項目:2023年度銅川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立項課題“‘三教改革’背景下課程思政融入婦產科護理的教學研究與實踐”(編號:TZY202304)
作者簡介:王燕娟(1981— ),女,銅川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西安交通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醫學教育、婦產科護理、老年護理;霍旋(1995— ),女,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康復治療技術教學;李小如(1989— ),女,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護理教學。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兼顧多重政策目標而作出的重大決策。由此可見,應對“二孩”“三孩”政策帶來的工作壓力,及時增加婦產科護理人才數量,合理調配人員,改變其當前超負荷工作狀態,調整婦產科人力資源發展戰略非常必要。
一、婦產科護理課程思政教學的緊迫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重要陣地,要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婦產科方向護理人才。筆者以婦產科護理課程為例,闡述該課程在思政教學中的實踐與創新。
二、婦產科護理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婦產科護理課程是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一)課程思政教學整體設計
精準把握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點以及融合方式,以“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厚植職業精神和道德品行”為總目標,構建全過程育人的思政格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發揮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的基礎性作用。因此,應注重對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在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典型工作案例導入,創設情境,采用角色扮演、啟發式教學、小組討論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同時,設計了“模塊—項目—子任務—任務”的遞進式教學結構,逐級融入思政元素,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遵循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規律,以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護理措施、護理評價為框架,研究課程內容間的邏輯關系并對其進行整合,重構課程內容。在課程目標的設定上,根據不同模塊和項目設定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將課程思政理念貫穿教學管理、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全過程。
(二)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婦產科護理課程內容涉及女性生殖系統的生理和病理變化,專業性要求高,且緊貼日常生活,常涉及個人隱私或暴露私密部位,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特殊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對女性的尊重和隱私的保護。在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與課程相關的臨床案例、新聞報道、婦產科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案例、“無語良師”、醫學家和護理學家的先進事跡、醫學倫理、婦產科護理學科的前沿知識等思政素材,深度提煉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我國護士之母伍哲英女士、“萬嬰之母”林巧稚以及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等杰出人物的先進事跡,用真摯的情感感染學生;中醫藥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教學中引入中醫藥文化,講述古今名醫名人事跡,使學生體會我國中醫藥水平的高超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引入社會熱點事件,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
(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婦產科護理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思政案例有機融合,提升課程的生動性、趣味性,在啟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化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同時,實現價值引領。課前,教師以圖片、視頻、文本等形式將思政素材和案例上傳至網絡課程中,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完成課前學習任務。課中,教師將思政素材以講故事、分析案例、觀看視頻等多種形式融入教學內容中,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課后,教師引導學生觀看相關題材影片,如《生門》《愛的婦產科》,并閱讀《為了生命的托付》《護理札記》等書籍。此外,引導學生關注與課程相關的新聞熱點、國家政策等,幫助學生學會尊重生命,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四)課程思政評價指標
利用婦產科護理課程現有資源,針對課前預習、課中教學及課后鞏固,采用全方位、立體化的考核評價方式,確保評價能夠全面、精準地貫穿教學的每一個關鍵環節。學生的綜合成績將從四個維度進行科學評定,即期末考試成績占50%、學習通平臺的學習成效及測試成績占20%、課前預習的完成情況占15%、課后拓展活動的參與度和成果占15%。在每個學習環節結束后,教師都會精心組織相應的測評。每一項測評均依據規范的測評量表進行,以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測評量表不僅涵蓋了對學科知識、能力技能的考核,還加入了思政教育測評考量指標。具體來說,學科知識測評分數占40%,能力技能測評分數占30%,思政教育指標測評分數占30%。其中,思政教育指標中設置有懂法守法、尊重生命、醫者仁心、感恩父母、熱愛生活、甘于奉獻、勇于攀登、愛心耐心、對黨忠貞、救死扶傷、愛崗敬業、熱愛祖國、文化自信、關愛母嬰、自尊自愛、責任擔當等16項二級測評考量指標。這種多元化、全過程的考核評價機制,有利于促進課程思政教學的深入推進與創新,能夠有效提升課程的教學成效。
三、婦產科護理課程思政教學創新
第一,提煉思政主線。在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提煉出以“前輩事跡作指引、懂法守法學規范、感恩奉獻護母嬰、醫者仁心有大愛、自尊自愛立品行”為主線的貫穿式互融互促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并在該模式下根據學習內容融入相應的思政元素。
第二,實施全過程育人。在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依托“學習環境、教學資源、課堂教學、課外拓展、兩大證書”這五大載體,實現線上線下全過程文化浸潤、同步育人的目標。
第三,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婦產科護理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緊密結合護理專業的特點,找準了教學內容與思政內容的契合點,解決了以往課程教學中在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缺乏整體性、系統性設計的問題,實現了課程思政教學有主線、有主題以及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的互融互促。
第四,構建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在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評價過程中,將思政測評納入教學評價體系,創建各個教學環節的思政評價量表,注重對學生的過程評價,實現了對各個學習環節教學成效的精準測評,及時反饋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第五,實現全員育人。在婦產科護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打造了一支由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組成的婦產科護理課程思政教研團隊,共同分析課程優勢和特色,明確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融會貫通,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EB/OL].(2021-06-26).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29598.htm.
[2]曹曉霞,賀蓮香.三級甲等醫院急診科護士壓力源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22).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4]肖香龍,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0).
[5]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0L].(2019-02-13).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6]安力彬,陸虹.婦產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