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優化營商環境不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我國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基于此,探究天津市營商環境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堵點,即部門間統籌協調性不足、市場監管體系不健全、人才吸引力度有待提高,并據此提出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優化營商環境的對策,以期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增強經濟主體活力。
關鍵詞:行政審批;營商環境;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062.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20-0014-04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軟實力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影響當地市場投資、生產和經營行為的關鍵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調“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了“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的明確要求。在這一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天津市營商環境現狀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與挑戰,結合天津市的實際情況,提出推動營商環境優化的措施,不斷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促進天津市區域經濟穩步提升。
一、天津市營商環境現狀
世界銀行所界定的營商環境(Doing Business)指一系列伴隨企業從設立到終結整個生命周期的各種環境的總和。營商環境是指影響市場主體準入、經營、貸款、納稅、退出等過程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等各種外部因素和條件,是支配生產活動所需要的政策、法律、制度、規則等的一種復雜結合體。營商環境是否良好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的經濟繁榮程度,對中小企業影響尤其重大,并最終反映在經濟增長、財稅收入、勞動就業等方面。
(一)營商環境排名分析
2023年11月29日,北京大學張志學教授和武漢大學張三保副教授等合作完成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研究報告2023》正式出爐,報告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營商環境建設的四個方面——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作為一級指標,評估了2019—2021年中國內地29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營商環境(見表1)。
表1 2019—2021年天津市營商環境及各指數綜合排名
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但與其他表現較好的地區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由表1及報告數據可知,2019—2021年天津市營商環境指數在全國296個主要城市中排名第22位,位于B+級,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排名第11位,在4個直轄市中排名第4位,在10個超大城市中排名第10位,總體排名靠后。各分類指標中,天津市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指數也低于新一線城市營商環境的平均水平。
(二)商業魅力排名分析
“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使用反映城市商業活動及決定未來發展所需要素的指標體系,即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等五大維度,來綜合觀察中國大陸城市的商業魅力及發展潛力,對考察天津的營商環境總體情況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見表2)。
表2" 2018—2023年天津市商業魅力排名及魅力指數
從表2天津市的排名變化可以看出,2018—2020年,天津的商業魅力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保持在中等水平,但2021—2023年以來相對下降,排名退后了一名左右,2020—2023年魅力指數也呈現下降趨勢。在2023年的分項排名中,天津市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指數在19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中分別排名13、15、14、12和12位,商業環境并不樂觀。由此可見,天津市商業魅力仍有較大發展潛力。
二、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的主要做法
(一)“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
天津市自2018年9月開始“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升級。厘清政府治理的邊界,刀刃向內自我革命,這是“一制三化”改革的出發點。通過優化提升“一站式”服務功能、推行“一套標準辦審批”、開發“政務一網通”平臺等內容,天津市推出了15個方面50項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政府政務效率和水平,用暖心服務厚植營商環境沃土。就目前來看,“一制三化”改革在優化行政審批服務、營造良好的政務服務環境和營商環境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二)推出系列審批服務新舉措
政務環境是觀察營商環境的窗口。天津市深化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優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增強了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通過整合政府部門信息資源,加快推進信息共享,打出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政務服務“零跑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政務服務“四免”改革等創新動作“組合拳”,以政府服務的“加法”換取企業群眾辦事的“減法”,以惠企利民的“小切口”推動營商環境的“大提升”。一系列措施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行政負擔,促進企業生產率的提高,推動商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出臺系列政策文件
天津市出臺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見表3),釋放政策紅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三、天津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存在的堵點
(一)部門間統籌協調性不足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經濟體制改革和行政體制改革,需要多部門協同聯動,要求一系列的機制體制優化,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整體效果帶來顯著的影響。從現階段情況來看,天津市缺乏有效統籌各部門政策的系統思維與頂層設計,行政審批相關部門有機銜接不足,導致不同部門各自為政,整體協調性不夠,行政壁壘阻礙要素自由流動,政策資源利用效率不高,已有的舉措不夠系統,使改革難以形成合力。
(二)市場監管體系不健全
監管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重點和難點。在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的過程中,包容審慎、高效便捷的市場監管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天津市政府監管和市場監管的統籌協調能力較弱,一些部門仍存在“重審批、輕監管,重實體、輕程序”的情況,缺乏完善的互聯互通監管體制,阻礙了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的進程。此外,審批部門與監管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監管信息反饋機制,導致事中事后監管乏力。
(三)人才吸引力度有待提高
地區人才吸引能力是反映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不同層次勞動力的豐沛程度又是決定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動計劃自2018年實施以來,已累計引進各類人才47.9萬人,平均年齡32歲,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業人員占比超過26%,但人才引進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見圖1)。
此外,根據智聯招聘與澤平宏觀合作推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3》報告顯示,天津市人才吸引力度全國排名22名,不僅遠遠落后于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以及成都市、杭州市、長沙市、武漢市等省會城市,而且與東莞市、蘇州市、佛山市等南方發達城市也有一定差距。
四、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對策
(一)加強政策主體間的協同合作
推動有效政府和有為市場更好結合,形成強大的政策合力,突破口就在于加強部門間的系統高效聯動。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對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事項建立“一個部門牽頭負責,多部門協同配合”的工作機制,形成統分結合、多向發力的協調推進機制。二是建立清單管理制度,明確政府職能邊界。用科學具體的指標和規則明確界定各政策主體的職責內容與權責范圍。三是加強數據共享和系統集成建設。針對政策的制定和發布,各職能部門積極保持雙向互動溝通,通過構建順暢的信息共享渠道,實現數據整合和技術賦能互動融合。
(二)完善監管問責制度,提高政策落實效率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嚴格依法監管,公平地實施審批行為,為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更加活躍、公平競爭。二要加強“行政首長問責制”的落實。理清各部門的職能范圍,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增強服務主體的責任意識,構建全方位的市場監管體系,防止責任缺位,互相推諉。三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確保營商環境健康發展,用完善的制度約束保證相關政策的高效落實。
(三)營造良好的金融、人才和科技創新環境
人文環境展現了一個城市發展的底蘊,是營商環境優劣的風向標和檢測儀。從金融、人才和科技創新方面持續發力,加大稅收優惠力度,激發天津市民營企業發展的活力;充分發揮天津區位、科教等資源優勢,緊密結合天津市“一基地三區”的城市定位,構建多渠道、多層次、立體化的人才引進體系,建設宜居興業的生產生活環境,讓企業和人才扎根在這片沃土上;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引進有動力、有活力、有實力的創新型企業,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四)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
深入實施“互聯網行政審批服務”,提升政務服務品質,讓“最多跑一次”“不見面、零跑腿”成為辦理常態,用好數字政府建設成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天津市政務服務平臺為載體,進一步推進線上辦理和線下辦理深度融合,優化辦事流程,提高政府部門辦事效率。增設政務服務事項,加強對線上業務的支撐能力,彌補線下辦理能力的不足,推動政務服務均衡發展。同時,做好“互聯網+政務服務”后期維護工作,加強對技術管理人員的培訓,提升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五、結束語
營商環境的本質決定了其所具有的公共屬性,要求政府在其中承擔應有的責任。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著力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對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天津市營商環境發展潛力巨大,雖然現階段仍面臨一些問題,但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政府部門間的協同合作、效能問責制度的建立健全、政策法規的高效落實、金融科技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持續建設以及專業型、技術型人才的大力引進,天津市的營商環境必將得到全面優化,為企業和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張永龍.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發展之“進”[N].巴中日報,2023-11-17(5).
[2]" "楊麗花,董志勇.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視野下的營商環境建設[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9(5):18-24.
[3]" "那張軍,張迪.總部經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以無錫國家高新區為例[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22,42(3):97-105.
[4]" "周志超.基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營商環境優化研究:以南寧市為例[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9,21(5):31-36.
[5]" "朱光順,張莉,徐現祥.行政審批改革與經濟發展質量[J].經濟學(季刊),2020,19(3):1059-1080.
[6]" "鄭子君,周文彰.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優化營商環境[J].行政管理改革,2022(7):59-66.
[7]" "楊秀玲.以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區域協同發展新優勢[J].前線,2024(2):98-101.
[8]" "劉平.暖心服務厚植企業發展沃土[N].天津日報,2021-09-03(3).
[9]" "孫彩紅.優化營商環境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J].北方論叢,2021(3):137-146.
[10]" "天津全面深化“一制三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EB/OL].(2020-10-27)[2024-01-07].https://www.gov.cn/xinwen/2020-10/27/content_
5555065.htm.
Research on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System
—A Case Study in Tianjin
CAO Yibo1, HU Xingrui1, LI Yufang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 China;
2. Suzhou City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 “Deep water brings joy to the fish, and a flourishing city brings prosperity to merchants.”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s the need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China. Based on th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Tianjin was explored, and the existing bottlenecks were found, namely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among departments, incomplete market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alent attraction. Based on this,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through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system reform, in order to create a market-oriented, rule of law,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economic entities.
Key words: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Business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game
[責任編輯"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