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青銅博物館的青銅文物多為商周至春秋時期的青銅器,種類繁多,題材豐富,造型生動。其中,青銅器上的夔龍紋在整個青銅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以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夔龍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造型特征、構圖特征、文化內涵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挖掘出夔龍紋在青銅文化中的藝術價值,為山西青銅器研究提供參考。
[關 鍵 詞]夔龍紋;青銅器;春秋時期;造型;構圖;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J5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1-0015-03
文獻著錄格式:唐心怡.淺析山西青銅博物館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藝術特征[J].天工,2024(31):15-17.
春秋時期的青銅器,以獨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紋飾,展現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藝和藝術追求。其中,夔龍紋是青銅器中最為重要的紋飾之一,以龍為原型創作,通常以直線或曲線構成一組連續或不連續的紋飾。其在龍的形體上突出了獸的特征,且有與虎相似的四足,使龍看起來不再像蛇、鱷那樣爬行。夔龍紋作為中國傳統紋樣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后世的藝術創作和文化傳承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本文將深入探討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藝術特征,揭示其造型特征和構圖特征,從而更好地了解當時匠人的藝術構思與造物觀念。
一、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概述
西周時期,青銅器上出現了夔龍紋(見圖1)。春秋時期,夔龍紋已基本定型,大多裝飾于器物外壁,且多為跪坐姿態或立于車輿之上。前期,由于青銅器大多采用鑄造工藝進行制作,夔龍紋在青銅器上暫時并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青銅器上出現了夔龍和鳳紋組合而成的圖案,與西周時期相比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變化,這也是我國傳統裝飾藝術與青銅鑄造工藝相結合后的產物。
從現存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夔龍紋的雕刻手法來看,可以分為平面與立體兩種類型。
平面夔龍紋是由夔龍紋和云雷紋兩種紋飾組合而成。云雷紋是一種以陰線刻出的花紋,中間是一個龍形圖案。
立體夔龍紋通常用于裝飾銅鏡、鼎、尊等。它是由兩條盤曲的夔龍組成,龍頭向前突出,身體呈拱形。夔龍的形象生動活潑,富有變化,表現了春秋時期的繪畫技巧和藝術風格。立體夔龍紋的紋飾非常精細、復雜,線條流暢自然,裝飾效果非常出色。

二、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造型特征
春秋時期青銅器的夔龍紋與商周時期相比有了較大變化,但又不失華麗與獨特之處,可以用“三多”來概括:一是裝飾元素多,二是裝飾色彩多,三是裝飾工藝多。造型多為橢圓形,有的呈立體狀,有的則呈扁平狀,并且沒有足。且多以簡單的直線條組成,但也有少量的曲線條。
(一)身體特征
春秋時期夔龍紋的造型特征主要是對龍的形狀進行了細致的刻畫,主要表現為龍首尖、龍身細、龍尾粗,呈現出一種厚重飽滿的形態。夔龍頭部比較小,沒有角或角形很小,頭部形狀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呈現出一種扁平的形狀,也有三角形或四邊形。頭部和身體比例比較接近,但沒有明顯分界線。夔龍的眼睛比較小,呈圓形或橢圓形,其形狀隨時代而變化,且沒有明顯的瞳孔。夔龍的嘴部呈現出一種圓唇造型,且口內有牙齒。夔龍的鼻孔多為長條形。夔龍的四肢比較細短,但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夔龍的身體兩側各有一對翅膀,翅膀呈三角形或梯形。還可以看到一些其他裝飾特征,如龍尾上翹、龍須卷曲等。這些造型特征反映了春秋時期人們對龍的認知和崇拜之情。
這里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夔龍紋的眼部特征。夔龍紋的眼睛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而不是三角形,并且眼白部分會比較明顯。夔龍紋的眼睛大小通常是中等大小,與其他紋飾的眼睛相比較為適中。夔龍紋的眼神特征通常是銳利而深邃,而不是呆滯而死板。此外,夔龍紋的眼部還會有一些細紋和勾線,這些細紋和勾線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它是否是用毛筆畫出來的。另外,這一時期的夔龍紋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是它的睫毛比較長,并且睫毛根部會有一些白色的線。這些特征可以作為識別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重要依據。
(二)紋角特征
春秋時期夔龍紋的紋角通常呈現出向上彎曲的形態,并且在一些地方有突起。這些突起通常是由獸角演變而來,可能是由于獸角的自然生長或者是受到了某種外力的影響。這些突起通常非常細小,并且與器口的夾角較小。在一些情況下,它們可能會延伸到器口之外,或者與器口重合。這種造型特征通常被稱為“龍角紋”。同時,這些紋角通常比較小,一般都是三角形,而且與身體相連的部分比較粗短。這些角一般都是裝飾在器物表面,起到美觀和保護的作用。
三、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構圖特征
構圖是指工匠為了突出作品的主題或者凸顯圖像的美感,在有限的空間范圍中將各類圖案進行藝術組合,恰當合理地安排圖案之間的關系,也被稱為“構圖章法”或“構圖布局”。
從商代到春秋,夔龍紋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圖騰到紋飾的演變過程。從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構圖表現來看,人們已經很好地掌握了圖案的對稱法則、夸張變形法則、對比法則的運用等,極大地豐富了夔龍紋的構圖手法。
(一)以主龍紋為中心的對稱構圖

在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夔龍紋并沒有特別明顯的中心位置,而是以主體夔龍為中心,其他部分圍繞著主體夔龍展開裝飾,并用不同形態的線條來裝飾其他部分。例如趙卿墓出土的夔龍紋蓮蓋方壺(見圖2),該壺為西周后期流行的方壺樣式,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壺頸兩側以回首之龍形怪獸為耳, 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體飛龍,圈足下有兩個側首吐舌的卷尾獸,構思新穎,設計巧妙。方壺通體滿飾蟠螭紋,這些蟠螭紋相互纏繞,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種總體上的動態平衡。此外,壺頂部是盛開的雙層八瓣蓮花,正中央矗立著一只展翅欲飛、引頸欲鳴的仙鶴,為整件器物增添了靈動之感。整體而言,夔龍紋蓮蓋方壺的設計融合了對稱與動態平衡之美,展現了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的獨特魅力。
(二)動物形態夸張的變形構圖
春秋時期青銅器的夔龍紋相較于商周時期更為簡化和抽象,省略了部分細節,更注重整體的裝飾效果。夔龍的身體圍繞獸面中心卷曲,形成S形或螺旋形的圖案。這種卷曲的身體線條既增加了紋樣的動態感,也強化了對稱的視覺效果。有的夔龍紋身體上還會加上翅膀,展現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形象。同時,夔龍紋的頭部常常被夸張地放大,尤其是眼睛、嘴巴和角。眼睛巨大而突出,嘴巴張開,露出鋒利的牙齒,角則長而彎曲,有時還會分叉。但夔龍的身體形態往往被簡化,卻依然保持一定的動態感。身體可能被描繪成更加流暢的線條,有時甚至只是一個輪廓,省略了細部的刻畫。夔龍的肢體,尤其是腿部,也常常被延長和拉長,使得整個動物形態顯得更加伸展和有力。夔龍的尾巴通常被設計成卷曲狀,有時是螺旋形,有時是多個圈的組合,這種卷曲的尾巴增強了紋樣的裝飾性和動感??鋸埖淖冃问沟觅琮埣y呈現出強烈的動態感,仿佛在跳躍或翻騰,這種動態效果是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一大特色。
(三)多種元素融合的對比構圖
春秋時期,夔龍紋的構圖形式比較自由,經常出現不同圖案的組合,如三條龍或多條龍在一起組合等。夔龍紋也常與其他動物紋樣組合,比如老虎、大象、鴛鴦等動物,其中又以龍、鳳為主。以夔龍紋蓮蓋方壺為例,該壺器表分區域裝飾夔龍紋,雙耳是回頭卷尾的老虎形狀,蓋子由八片鏤空的蓮花瓣組成,每片蓮花瓣內裝飾兩條夔龍紋飾,體現了夔龍紋與蓮花、虎形元素的融合。這種構圖方式不僅增強了紋飾的裝飾效果,也反映了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體現了古人對龍的獨特想象和創造。
在構圖上,夔龍紋還常與其他紋樣如云雷紋相結合,以夔龍紋為主,云雷紋作為襯托,形成陰陽互補之美。此外,夔龍紋也常與饕餮紋等組合使用,增添了紋樣的層次感和豐富性。這種多種元素融合的對比構圖,使得春秋時期的夔龍紋既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又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
四、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文化內涵
春秋夔龍紋是一種盛行于春秋時期的紋飾,它不僅是高貴和權力的象征,而且體現了當時人們對龍文化的一種推崇和追求。同時,夔龍紋也體現出春秋時期工匠對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的追求與熱愛。他們將自然界中各種形態的生物通過藝術手法進行加工、簡化和提煉后融入青銅器中,表現出了青銅工匠豐富的想象力。
例如夔龍紋蓮蓋方壺中的夔龍紋樣式,每片蓮花瓣中都飾有背向纏合的兩條夔龍紋,夔龍紋線條流暢、形態優美,以簡潔而富有動感的線條來表現夔龍正在盤旋。但夔龍的形象是簡化的,以幾筆線條勾勒出龍的大致形態,圖案呈現出較為抽象的特點。龍首是圖案的焦點,其頭部較大、有角,呈現出張口的狀態,眼睛炯炯有神,顯得十分威嚴。整體來看,這兩條夔龍紋既連貫又獨立。
從夔龍紋在春秋時期青銅器上所占的比例來看,其是一種重要的裝飾紋樣,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五、結束語
春秋時期青銅器上的夔龍紋作為一種重要的紋飾,展現了古代工匠的技藝和藝術追求。本文深入探討了山西青銅博物館春秋時期青銅器夔龍紋的藝術特征,包括其造型、構圖和文化內涵等,旨在揭示春秋時期青銅藝術的價值。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應當汲取夔龍紋獨特的造型特征和裝飾特色,并將其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閻國宇,梁爽.淺談中國古代青銅器造型與裝飾紋樣的演變[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3):52-54.
[2]楊遠.商周青銅器上的龍紋造型及其內涵研究[J].華夏考古,2016(3):76-86.
[3]郭子鈺.春秋時期楚國青銅器龍紋符號圖釋研究[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20.
[4]鞏鐳,張慧娟.管窺西周青銅器的龍紋與鳳紋[J].收藏與投資,2022,13(4):61-63.
[5]趙勇.中華民族文化符號:夔龍紋[J].文學藝術周刊,2023(22):93-96.
[6]王婭.商周青銅器顧首夔龍紋初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
[7]楊儒茜,姚君.漢代夔龍紋藝術特征研究[J].工業設計,2021(6):123-125.
[8]朱淑姣.夔龍紋小考[J].河南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1,24(2):89-91.
[9]蓮蓋夔龍紋方壺[J].文史月刊,2016(11):82.
(編輯: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