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政府建設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結合,可以促進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實現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社會治理的現代化。當前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存在諸多困境,包括理念、法制體系、民主運行結構和數據壁壘等方面的挑戰。通過理念更新、制度規范、數字化技術助力和破除數據壁壘等措施,可以促進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實現民主參與的便利性和廣泛性,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不斷優化和提升。
關鍵詞:數字政府建設;全過程人民民主;數字治理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8-0028-03
引言
數字政府建設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服務于人民群眾,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重要舉措。在數字政府建設中,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旨在提升政府的治理效能和服務水平,推動政府實現更加透明、高效、便民的目標。這樣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讓人民更加方便地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和決策,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數字政府建設的發展需要在治理理念、部門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不斷創新,同時加強技術創新,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的應用,以實現更加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標。這樣的發展對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1]。
一、數字政府建設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概念
(一)數字政府建設的內涵
數字政府建設的推進,可以促進政府現代化、提高治理效能、服務人民群眾,是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重要舉措。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政府可以更加精準地把握人民群眾的需求,提升服務水平,簡化政務流程,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進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數字政府建設以人民為中心,強調政府服務的便利化、高效化,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實現政府職能轉變,推動政府向法治、廉潔、服務型政府轉變。同時,數字政府建設也有助于實現政務的全過程公開,促進各個環節的民主化,保障公民的民主權利,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2]。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特征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取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具有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顯著特征,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特點。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實踐,通過強調人民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優勢,讓人民群眾有序行使民主權利、參與民主實踐,滿足人民群眾的民主需求,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提供了重要保障[3]。
(三)數字政府建設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關系
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政府可以更好地與民眾互動和溝通,提高人民對政策制定和運行過程的了解和參與程度,增強人民的政治認同感。數字政府建設以人民為中心,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實現政府服務的便利化、高效化,促進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互動和溝通,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運轉和實踐活力激發。
數字政府建設借助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實現政務服務的公開透明,提升了公民參與政治決策的便利性和廣泛性,推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效運轉和實踐活力的激發。通過“一網通辦”等措施,數字政府建設為公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個性化的政務服務,促進了民眾參與政治決策的積極性和廣泛性。這些舉措確實有助于形成科學合理的民主決策,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現代化建設。
數字政府建設通過轉變傳統的政府主導型管理模式,實現了自下而上的群眾需求導向型綜合治理結構的轉型,推動了政府的改革和創新,提高了政府的服務效率和人民的滿意度。數字政府建設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模式的智能化水平,實現了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效能的最大化[4]。
二、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困境
(一)理念層面
在數字政府建設中,不僅要注重技術的應用,更要注重流程的優化和服務的創新,以滿足人民的實際需求和提高治理效能。一些地方政府只是將政務業務簡單搬運到線上平臺,缺乏流程簡化設計和平臺應用模式的優化與創新,導致數字政府建設的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政府領導干部數字意識和數字素養有待提升。大數據時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催生了更多發展新業態、新氣象,但部分政府工作人員對數字技術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領導干部數字素養不高,對數字政府建設助推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發展的治理理念轉變不適應,以及在治理流程中對全過程人民民主適用度的調整不夠及時,不能充分發揮數字化治理的智能性和高效性。很多政府官員對于政府數字化治理停留在簡單的信息門戶網站建設層面,只是對民眾數據信息進行簡單的接收和匯總,數字服務意識不足,不能對數據庫信息進行歸類分析和及時實現政府部門間的信息互通與數據共享[5]。
(二)法制體系層面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要求,全過程人民民主要緊隨時代技術進步和數字政府建設現代化的發展,要動態創新完善民主制度體系,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過程也是人的數字民主生活進步過程,如果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缺少一定的制度化引導和法律保障,就難以發揮數字政府的最大成效。當前,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在政務數據監管和企業數據監督上欠缺具體的制度規范標準;在政務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等關鍵數字信息的傳輸、應用與處理上也缺乏相應的法律規制,不利于對公民參政議政和利益訴求的保護。
在數字技術時代,大數據信息安全問題一直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隱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具有系統性、整體性的特征。數字政府建設是一個范圍廣、投入大、周期長的持續性工程,數字信息安全問題的解決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數字政府建設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中涉及諸多政務數據和個人隱私信息。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大大增添了數字政府建設阻力,數字異化發展、數字亂象也削減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效力[6]。
(三)民主運行結構層面
政府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參與動員式結構,限制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自主性、全面性;數字政府單向度的民主運行機制,限制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行中的互動性和全面性。傳統的政治動員運行機制是為了實現廣大群眾的政治參與,是以政府政治需要為導向,進行自上而下的政治傳達,從而獲取更多的認同和支持,具有較強的政治目的性。數字政府利用大數據治理,如果仍然堅持自上而下式的動員參與方式,就屬于一種外部動員方式,不僅不能很好地發揮數字網絡下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內驅力,而且難以發揮政府、企業、群眾多元主體參與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數字政府治理中的最大價值。
當前,數字政府多元主體民主參與公共決策的制度設計和保障措施還不夠完善,政務數據庫的輸入和輸出機制還未形成體系。在民主政治方面,還未形成以互聯網為平臺搭建全面的網絡問政、網絡政治咨詢機制,民主運行方式也較單一。在政企聯合發展上,數字政府建設屬于一種新型“政企聯合”模式,政府發揮著主導作用,企業提供信息技術支持;但在“大數據+政企結合”的機制運行過程中,以政府主導式的數字政府治理模式,由于權責劃分不明和數字服務體系不健全,出現了數據權屬界限模糊,過度獲取民眾個人信息,數據庫資源浪費等現象,導致企業、群眾等多元主體參與民主決策渠道單一、動力不足,無法充分發揮多元主體參與公共決策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參與動員式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自主性和全面性,因為它主要是政府為了實現政治目的而進行的政治傳達,缺乏群眾的主動參與和互動。而數字政府的單向度民主運行機制也存在類似問題,因為它可能過于依賴技術和數據,缺乏對群眾真實需求和意見的深入了解[7]。
(四)數據壁壘層面
在一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發展不平衡的國家,不同地區間的科技發展水平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平衡不僅僅影響數字政府基礎設施建設和平臺技術發展的均衡性,更深層次地影響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和效能。這種不平衡導致了獲取、參與決策、監督政府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一些地區的公民面臨著信息閉塞、參與權利受限、監督機制不善等問題,從而削弱了人民民主的實質性意義和效果。因此,解決數據壁壘和提升人民民主效能需要在全國范圍內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均衡性,促進科技發展的普惠性,確保每個地區的公民都能平等享有數字化參與和決策的權利,從而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面發展和有效運行。
三、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模式
(一)理念更新
數字政府建設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向,為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契機。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大數據思維,轉變傳統行政思維為現代化數字治理思維,建設數字化政府,以人民為中心提升數字化履職能力,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數字政府建設要求政府工作人員轉變為“民本位”的治理服務觀念,提升數字素養和大數據治理能力,打破信息壁壘,促進政府部門間的協作與數據資源共享。最終,通過政府引領、以人為本的多元共治模式,推動數字政府現代化治理向協同合作、多元共治、全面共享的公共服務理念轉變,實現數字化公共服務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有機結合。
(二)制度規范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優勢,強調將民主理念和程序貫穿于政治決策的各個環節,包括選舉、協商、決策、管理和監督等過程中。數字政府建設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技術與制度支持,促進政治決策的透明、高效和民主化。數字政府建設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在數字政府建設中,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原則,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優化和提升,實現政治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通過數字化手段,政府可以更好地傾聽民意、加強與民眾的互動,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
(三)數字化技術助力
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政府提供了更多精準、高效的工具,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眾需求、優化決策過程,從而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效能。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工具,政府可以實現精準化的公共服務供給,提高治理效能,增強民主參與的便利性和廣泛性。數字政府建設不僅可以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也可以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通過建設特色智能網云平臺,實現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實踐目標,可以更好地激發公眾參與的熱情,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不斷優化和提升。
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確保公眾能夠有渠道和平臺參與到數字民主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需要準確把握數字技術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耦合邏輯,最大程度地發揮數字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整體成效。通過運用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輿情、提供便民服務、加強數據共享和協同辦公,從而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
(四)破除數據壁壘
數字政府建設不僅是當前我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環節,也是縮小數字鴻溝、提升民主反饋效能、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的關鍵路徑之一。在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確實需要著重縮小不同地區、不同群體間的數字鴻溝,提高數字基礎設施的覆蓋范圍,實現數據共享與信息協同。科學規劃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從基礎設施建設到技術平臺升級、從地區資源管理到網絡素養提升等多方面考慮,充分發揮數據作為基礎資源的引擎作用,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水平和管理服務效率,為民主實踐提供信息資源保障。
此外,縮小城鄉間的數字鴻溝也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加大對城鄉地區的科技投資,推動基礎設施升級,利用信息數據互聯互通的優勢,優化數字公共產品供給,加快消除城鄉間的數字鴻溝,全面夯實數字政府建設的根基,這對于促進全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政府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在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模式研究中,我們深入探討了數字政府建設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分析了二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并剖析了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所面臨的困境。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模式,包括理念更新、制度規范、數字化技術助力以及破除數據壁壘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議。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模式不僅是對傳統民主模式的一種完善和升級,更是對政府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模式的一種革新和探索。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深刻認識到數字政府建設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在實踐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只有不斷創新和完善數字政府建設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模式,才能更好地實現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互動和共贏,推動社會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和民主政治體制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譚玲姿.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究述評:回顧、剖析、展望[J].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3,24(06):63-70.
[2]史小寧,魏榮.系統思維視域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優勢探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3,(09):42-51.
[3]劉旭雯.論新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科學意蘊[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24,26(01):11-21.
[4]張明軍,李天云.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實踐導向與優化路徑[J].學習與探索,2024,(02):27-35.
[5]劉偉,李昊霖.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與治理效能[J].學習與探索,2024,(02):36-43.
[6]沈費偉.民主與效能的平衡:全過程人民民主賦能鄉村治理的創新路徑[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3(02):11-12.
[7]黃剛,沈費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形態、運行機理與價值拓展——基于浙江省小古城村“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調查分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3(0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