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新課標的不斷深化和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的進一步加深,給美術教育注入了更加廣泛的內涵。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能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因此,美術評價是美術教育的一項艱巨又意義深遠的任務,是每個美術教育者亟待探索的問題。
以往的美術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側重于美術技法的訓練,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的培養。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課堂評價流于形式,走過場,評價語言也只有“畫得很好”“太棒了”“畫得不錯”等簡單的口頭語,未能體現作品的真正內涵。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美術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潛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強調通過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情感和認知特征相適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變為持久的情感態度,注重美術學習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并逐步形成熱愛祖國優秀文化傳統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觀。
美術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美術課程評價應以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事實為基礎,注重評價與教學的協調統一,尤其要加強形成性評價和自我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的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一、依據美術課程標準進行評價
在評價中努力體現標準的理念和目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話是有絕對的權威的。有時,教師的一句話可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有助于對學生做出科學的、正確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是對教學成果的檢閱,正確的評價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鑒賞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美術課堂上,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好的作品多表揚,不好的要多鼓勵,多發現學生作品中的閃光點,具體指出哪些地方畫得不錯,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比如:這里用色比較均勻,但要注意形體的結構;這個杯子的型很準確,但明暗交界線需要加強等,讓學生建立學習美術的自信心。
二、注重美術學習表現的評價
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美術學習結果,也要通過考察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評價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
美術課堂上多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的評價多是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引導學生先找出優點,再找出不足。這樣既是對知識的復習和提升,也是對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
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美術作業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是評價者,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以教師自己的審美觀為評判標準,評價結果中教師的喜好起決定作用。新的美術評價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在活動評價中只起組織、引導、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鼓勵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以及座談等方式對學生的美術作業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可以是等級或者是評語,也可以是評語與等級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作業的評價可以從創作構思、表現方式及技能等方面進行,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也要使學生明確需要彌補的不足并找到發展的方向。
另外,適時舉辦以評價為目的的展示和課堂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與教師共同完成對美術學習的評價。
總之,美術評價是一種教育藝術,它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性的形成,對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各方面將會出現的反應,正確、適時、靈活地進行評價。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鼓勵功能,著眼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努力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學生以肯定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