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景德鎮陶瓷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迅速,陶瓷文化日益興起,其主要得益于市場經濟、旅游行業與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如何抓住這一契機,完成景德鎮陶瓷產業的轉型與文化的推廣,以文化敘事導向與“文化融”策略助力景德鎮陶瓷企業與行業新發展、新轉化,進一步提升景德鎮陶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探討的重點。基于文化敘事理論,從景德鎮陶瓷產業現狀出發,構建企業、產業、行業三項文化敘事協同發展模型,為陶瓷產業在新時代下的轉型升級路徑提出建議,以促進陶瓷文化產業的發展。
[關 鍵 詞]文化敘事;陶瓷產業;景德鎮;產業機制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6-0018-03
文獻著錄格式:蔡銳,丁夢婷.文化敘事導向下的景德鎮陶瓷產業機制建構分析[J].天工,2024(16):18-20.
基金項目:景德鎮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4ZX10)。
一、景德鎮陶瓷產業現狀
隨著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求的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穩步實施,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再度煥發新生。特別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后,極大地推動了景德鎮陶瓷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據統計,景德鎮陶瓷產業總額至2021年上升至516.2億元,相較2017年增幅38.8%,其中文化創意類產值112.6億元,2023年陶瓷產業營收突破860億元,這些數據都真切說明了景德鎮陶瓷產業的穩步發展。究其原因,是景德鎮的陶瓷產業、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對接,使其不再僅是傳統印象中的陶瓷生產城市。2023年,景德鎮接待游客數量同比增長50%,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65%,旅游發展帶來的人員流動,為這座“傳統”的城市帶來了新的生命,也再次印證了景德鎮“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歷史定位。無論是以素三彩鴨形香薰為原型的“歲歲鴨”,還是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的“無語菩薩”或“雞嗶羅漢”,都透露著傳統陶瓷在新時代、新環境下的新解讀,呈現著陶瓷文化新的生命張力。換言之,現今景德鎮旅游產業的發展,“網紅”城市的形成,陶瓷文化創意類產值的上升,除經濟、科技等客觀因素外,不可或缺的便是文化的賦能與助力。
據統計可知,在景德鎮陶瓷相關的各類企業中,大規模企業較少,藝術類企業數量最多,其中家庭式作坊及創業型工作室的數量最為可觀。雖然此類現象的形成與景德鎮制瓷業的傳統模式及制瓷風格的形成不無關聯,但透露出一個信息,即隨著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藝術瓷在景德鎮獨占鰲頭,且因此類企業普遍規模不大,故使得景德鎮藝術類陶瓷企業更為靈活,機動性更強,可根據市場及時調整產品類目與風格,塑造更為多樣化的文化符號。
二、“三項”敘事體系的建構
“三項”敘事體系分別為企業文化敘事、產業文化敘事與行業文化敘事,在三者的關系中,企業是產業與行業的基礎,是三者中的最小單位。就陶瓷產業構建而言,企業亦是結構中重要的分子式結構,其敘事模式的搭建不應僅是以設計為主導、創意為模式、營銷為終點的迎合式,或純粹性的企業文化構建,更應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創意與設計為手段的陶瓷文化現代性敘事。
(一)企業文化敘事
目前景德鎮藝術陶瓷的生產主力依然以民營中小型企業為主,產品涵蓋日用瓷與陳設瓷,雖有部分可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但總體效益不高,且多以銷售為導向,以訂單定制為生產方式,核心競爭力弱。盡管景德鎮陶瓷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但生產模式、傳統制法與企業規模極大限制了景德鎮陶瓷產業的發展,銷售導向也使得景德鎮陶瓷企業產品之間存在較大的雷同,缺乏具有自身獨特品牌性與壁壘性的產品,部分陳設瓷企業甚至將陶瓷繪畫的某一類別作為企業風格的核心。雖然現今在政府、企業共建下,已有陶瓷節、陶溪川、三寶蓬等藝術市場與傳播平臺,為有想法的設計者提供了展示自身藝術思想的可能性,并借此展開了一系列文化活動,對景德鎮陶瓷文化氛圍的營造有明顯的促進。但較為核心的,可作為標桿的陶瓷企業尚處于發展階段,由此構建的企業文化與企業敘事模式也暫為市場文化與網絡文化結合的創意性文化。
故形成企業文化敘事并非僅為對企業文化的搭建,其側重點應為構建以陶瓷為對象,具有獨特品牌性,并以陶瓷文化為內核的推廣傳播敘事模式。但在如今的景德鎮藝術陶瓷賽道,相關企業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如藝術陶瓷與陶瓷配套企業的合作關系,及藝術陶瓷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在競爭關系中,企業因其中小企業規模,基本受限于銷售引導,同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極易出現經過市場認可的產品在短時間內就會有同類型產品出現并被投放市場中,造成產品開發成本過高而使得企業更愿意通過仿制與細節調整以降低成本,形成惡性循環。雖政府通過加強版權意識、申請外觀專利及知識文化產權保護等方式使此類情況有所好轉,但要徹底突破惡性循環還需政府強化意識引導,在對中小企業進行政策扶持的同時,選擇其中有潛力的企業,幫助其形成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完成企業、市場和觀者審美的相互塑造,成為共建社會審美的一分子,達成與市場和社會的互進式文化發展,構建以典型帶動一般的文化傳播與產業升級模式,形成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生態。
(二)產業文化敘事
雖然可將狹義的產業定義為行業,但兩者不可一概而論。產業應為能夠進行物質生產的集合體,故而就范疇而言,產業比行業更為寬廣。就景德鎮陶瓷產業而言,其于唐代中后期就已形成較為成熟的制瓷業,至宋時,景德鎮因創燒青白瓷而備受官府與市場關注,在市場與官方的推動下,景德鎮陶瓷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元明清時,隨著景德鎮“御器”的生產,官窯、民窯在陶瓷造型、工藝、繪畫等方面都有極大的提高,更是形成了以城市為主體的陶瓷產業發展集群。歷經千余年的發展,陶瓷藝術產業更呈現出切合工業化的流水分工式的城鎮化產業集群與發展趨勢。景德鎮陶瓷產業具備的悠久歷史與特殊的歷史地位,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制造的“7501”水點桃花瓷,使得其中可塑造的產業文化敘事要素極為可觀。
現今,景德鎮為依托陶瓷產業文化,進一步打造陶瓷文化旅游產業,推動陶瓷工藝文化的傳播,建立了陶陽里、三寶瓷谷等具有明顯陶瓷產業與工藝文化特色的旅游集群,將陶瓷產業文化與工業遺跡活化利用。但在此過程中,部分價值尚有再進一步構建的可能性,如產業文化的重心大都集中于文化的物化表現上,工業遺跡的活化也多為形式重構,即以城市景觀、人物雕塑、景區改造等方式傳遞產業文化。這種產業文化傳遞的方式如若僅為服務旅游業,從人造景區視角而言無疑是迅速且快捷的,但若要形成“文化融”理念的產業發展模式,構建產業文化主體,則需進一步深挖產業文化價值,搭建以文化為內生驅動力的產業發展模式與形態,并以此形成以敘事為途徑的產業文化建構,促進文化價值的轉化。故而在此過程中,景德鎮市政府在頒布實施《景德鎮市陶瓷文化傳承創新條例》,對陶瓷文化資源進行保護,推動陶瓷文化傳承,促進陶瓷文化創新發展的同時,構建體系化產業文化敘事模式。一是以工業遺跡為基點,舉行陶瓷產業與工藝步驟相關的系列演出、表演展示、實地體驗等文娛活動,在加強景德鎮產業文化宣傳、提高吸引力的同時,強化產業文化敘事體系的構建;二是形成傳統產業文化街區,宣傳景德鎮傳統陶瓷產業歷史與文化內涵,搭建以文娛商業為載體的產業文化體驗集群,完成傳統產業與現代產業模式對比的同時,形成手工產業的可視、可感體驗模式;三是建設產業文化博物館,在保護傳統手工產業文化的同時,講述景德鎮產業文化在時代背景下的科技性、技術性及與時俱進的特性,并搭建互動式VR展廳,彰顯傳統文化魅力,傳承景德鎮工匠精神;四是重塑陶瓷產業價值鏈,優化運作模式,在強化陶瓷研發設計與生產制造科技應用的基礎上,拓寬產品營銷策略,打造會展、商業一體化線上線下產銷模式綜合體,以陶瓷藝術與文化推動產品銷售的同時,反促產業集群生態變化;五是強化產業引導,加強產業文化創新理念頂層設計,畢竟“文化融”理念下的產業文化敘事不僅是單一敘事鏈的搭建,應是多重多向的,包含以陶瓷產業為基礎的體制機制、價值體系、行為準則、經營哲學等多方位形式,網狀式共建為陶瓷產業賦予文化內涵,讓陶瓷文化涵養企業,使陶瓷文化變得可感、可知、可觸摸,在給予人精神文化享受的同時,帶來產業的升級發展。
(三)行業文化敘事
行業文化不僅是行業內企業的道德規范,更是企業文化的整體顯現。陶瓷行業作為景德鎮延續千年的行業,在傳遞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亦成為景德鎮工匠精神的體現。故而陶瓷行業文化展現出來的不僅是對陶瓷企業行為規范與道德的約束,而且是陶瓷企業具備的行業精神與對行業發展的執著。景德鎮陶瓷從宋元時起就逐漸形成作坊式分工制生產,行業模式與規范也初具雛形。經過千余年的歷史積淀,景德鎮陶瓷行業文化不僅奠定了“千年瓷都”的基礎,更體現了陶瓷匠人在工藝上的精益求精與對職業勞動的奉獻精神及通過勞動創造歷史的執著精神。雖然現今已有陶瓷博覽區與產業園區進行傳統手工陶瓷步驟演示與技能表演,但其大都停留在以視覺表現為基礎的形式上,缺乏對精神內涵的進一步提煉,不能通過榜樣力量來帶動行業文化的發展。對陶瓷行業文化的構建是在對景德鎮陶瓷文化進行傳播的同時,形成對行業精神的塑造,并以此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促進行業發展。
故而在行業文化中應集中體現的是陶瓷行業的特殊性與獨特性,在現今市場導向的商業化運作模式中,行業形成以“產出”及“銷售”為主的體系。此種體系在經濟模式中進行構建自無可厚非,但運行于文化行業或以文化為核心的行業推廣上則顯得對景德鎮陶瓷行業文化歷史有所忽視。因此在行業文化敘事構建中,一是對行業文化完成頂層設計,從景德鎮陶瓷行業總規劃視角出發,形成對行業總體發展方向的規劃,推廣重點及傳統行業文化的現代性轉化思路;二是定期邀請陶瓷行業人員參與座談會,了解現今行業發展需求及行業從業人員所遇到的困難,并形成點對點的問題幫扶政策,以達到從基層、前線完成對行業文化構建的落實與推進;三是可由政府統籌安排或由政府主導定期舉行與產出結合的行業活動,如邀請藝術從業人員及其他產瓷區的行業代表進行行業會談、舉行行業展覽,或舉辦以展現傳統行業文化為核心的藝術活動;四是舉行行業文化展示活動,雖現今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人民公園及珠山大橋護欄石柱上擺放了體現傳統制瓷72道工序的青銅雕塑與相應介紹(雕塑、攝影亦屬此類),在向游人傳遞地域行業特色的同時,彰顯景德鎮的時代精神與氣質,但就圖像敘事特征而言,其存在敘事片段性與重構性,即圖像依據觀者經驗被重新置回其主導下的時間敘事邏輯中,雖說青銅雕塑工序已有相應介紹說明,但雕塑的靜態特征和重構特征無法使觀者產生非經驗性的敘事邏輯,故相應的行業文化展示活動不僅可為游人、觀者提供傳統行業流程經驗,使其感受到景德鎮陶瓷行業文化,更與青銅雕塑聯動,產生深刻的行業文化印象;五是構建行業文化內核與行業精神,強化行業與企業之間的黏性,以企業搭建行業,以行業促進企業,共建良性行業生態,鑄造陶瓷行業工匠精神,使行業文化敘事不僅是對外宣傳推廣的方式,更是對企業自身的約束與行業道德的遵守,形成行業文化自信,講述好景德鎮陶瓷行業故事。
三、“三項”敘事協同,助力產業升級
在“三項”文化敘事體系中,企業文化敘事為文化構建個體,雖然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前述的企業特性產品都強調著其不可回避的特殊性,但其亦是具有陶瓷類文化內涵的文化元,為產業文化與行業文化敘事構建示例。因此在敘事結構體系當中,企業文化敘事為最關鍵的一環,是陶瓷文化敘事的硬性彰顯,其既是最小的組成共同體,又是典型體,體現著敘事路徑的具體實施與開展。產業文化敘事為上述體系中的軟核心,構建產業內驅力,以完成文化價值的轉化,形成產業文化賦能,為行業文化構建提供可能性。行業文化敘事在上述體系中為文化總體框架,存在統一性,以形成對行業精神的構建與傳播,為企業文化的特殊性與方向性提供文化基礎,搭建平臺。故而三者協同是以企業文化為基點與硬件,以產業文化為軟件與標準,完成現代陶瓷文化體系構建,展現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科技性與時代性,以行業文化為框架,實現傳統與現代陶瓷文化的雙向賦能,促進文化脈絡的連續性。形成以文化促產業,以文化融行業,以陶瓷為載體、文化為核心、敘事為路徑、行業為規范的產業升級策略。
參考文獻:
[1]吳小華,黃勇.數字經濟視角下景德鎮陶瓷文創產業戰略轉型的路徑[J].中國陶瓷工業,2024,31(1):67-70.
[2]陳娟,張虹.城鎮化視野下新時代景德鎮陶瓷藝術產業發展研究[J].陶瓷研究,2023,38(6):83-85.
[3]喻斐.基于地域特色的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3,57(11):30-31.
[4]金晶.融入陶瓷文化創意的景德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2023(21):166-168.
[5]程芷櫻.數字賦能景德鎮陶瓷非遺產業轉型升級研究[J].陶瓷研究,2023,38(5):15-17.
[6]陳珍.景德鎮現代陶瓷產品設計研究:以玉柏瓷業為例[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23.
(編輯: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