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種類豐富多彩,民間紙塑藝術因材質和表現形式的特殊性,風格尤為獨特。作為我國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充分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極大地滿足了普通民眾的物質與精神需求。我國民間紙塑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品類——紙笸籮,是利用紙質材料經過特定加工制作成的紙質容器。紙笸籮的出現,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是將實用性與觀賞性緊密結合的產物,是普通民眾常用的器具。選擇廢舊紙張作為原材料,體現了物盡其用的藝術創作精神,在樸實中蘊含著環保的理念,對山西紙笸籮的制作工藝、裝飾手段等進行闡釋和研究,使它在傳承與發展中為現代工藝美術設計提供創作源泉。
[關 鍵 詞]紙笸籮;制作工藝;裝飾手段;傳承技藝
[中圖分類號]J52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6-0024-03
文獻著錄格式:雷雨.山西民間紙笸籮藝術探析[J].天工,2024(16):24-26.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自古就有很多獨特的民俗文化資源,極具地域特色,自成一體。民間紙塑藝術盛行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紙塑品是獨特的民俗用品之一,用廢舊紙張加工而成的紙笸籮是山西晉中地區的紙質手工藝品。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科技飛速進步的背景下,這種手工制作的紙制器物逐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對廢舊紙張再利用的做法與理念具有啟示性意義,紙笸籮的審美表達為傳統手工技藝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創新資源。
一、紙笸籮的發展歷史
在我國,利用廢舊紙張制作紙制器物的歷史比較久遠。特別是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農村家庭大多會以紙糊制各種容器,用來盛放糧食、針線等物品,充分反映了設計的實用本質。在山西晉中地區許多人家都會制作紙笸籮,頗受人們的歡迎和喜愛,并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特殊的記憶符號。紙笸籮大小形態不一,造型豐富多樣。不同的形狀具有不同的寓意,體現的是普通百姓趨吉避兇,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寄托。心靈手巧的婦女在平凡的紙笸籮上裝飾剪紙、圖畫等圖案紋樣,使其呈現出別樣的審美韻味。
二、紙笸籮的制作工藝特征
在正式制作紙笸籮之前,需要先去收集數量適宜的廢舊紙張,如舊的牛皮紙包裝袋、廢舊報紙、書本等。最好選擇在春季制作紙笸籮,這時候天氣漸暖,便于紙笸籮的干燥。制作過程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浸泡制漿

制作紙笸籮,要把廢舊紙材制成碎塊后(見圖1),放入水中進行浸泡(見圖2),泡透制成紙漿(見圖3)。還可以添加糨糊、榆樹皮汁、黏土等具有黏性的東西來增強紙笸籮的強度和韌性(見圖4)。黏土所占比例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少了粘合力不強,多了笸籮太沉重。然后瀝水,放入堅硬牢固的容器中反復搗爛,或者放到碾子上去碾壓,做成泥巴狀的紙漿。這個過程比較消耗體力,非常辛苦。
(二)模制塑形
浸泡制漿的工作結束后,就是紙笸籮的塑形過程。紙笸籮的制作方法有以紙漿脫模和以舊秫秸席子為主要制作材料兩種。
1.紙漿脫模制作方法
紙笸籮的形態大小與模具有關,所以要根據需要選擇模具。可以作為模具的器物種類很多,大一些的可選擇水缸,小一些的可選擇鍋碗瓢盆。紙笸籮通常用具有實用功能的陶質容器作為成型模具,根據器物已有的形態進行塑形。笸籮的制作加工自由且可以節約物料成本。塑形的方法是,將泡好的紙漿瀝去水分后,按照需要在紙漿里面添加一些糨糊,把紙漿均勻地拍打在模具上面(見圖5),模具底部向上倒扣在地上,紙漿要拍制成小薄餅狀(見圖6),邊糊邊拍打,厚薄均勻且厚度適宜,在3至5毫米即可。晴天的時候放在室外晾曬。在未干透的時候,用木板輕輕拍打,使紙漿黏得更致密牢固。等模具上的紙漿干透后,用工具將紙漿表面修理平整并刷上糨糊,粘貼、裱糊上幾層紙張和一層廢舊的布片,然后再次晾曬。待干透后,將底模取出,就制成了紙笸籮。制作完成后,并不影響作為模具的原器物的使用功能。模具最好選擇上粗下細、敞口、圓筒形狀的,這種形狀有利于紙笸籮脫模。如果制作的是特殊形態的器物,就需要在取下模具前切割開口,將其取出,再用針線將切口縫合。
2.以舊秫秸席子制作方法
用秫秸席子按照紙笸籮的尺寸剪裁出要制作的紙笸籮各部分的形狀,并在兩個側面刷上漿糊,然后貼上廢舊的布片。把制作好的局部晾干后,用針線把它們縫合好,邊緣接縫的地方要刷上漿糊,再粘貼一層布條加固接縫處。再用重物將形狀支撐起來,通過擠壓為紙笸籮定型。大部分紙笸籮會配有蓋子,制作方法與紙笸籮大致相同(見圖7)。
(三)外部裝裱
制作好的紙笸籮還要進行外部裝飾裱糊,把笸籮的內外用廢舊的布和韌性強的紙貼上去,做到變廢為寶。裝裱可以使紙笸籮更加結實耐用,而且要多糊制幾層,特別是在邊角的位置要糊得牢固。粘貼最外層的時候,要對紙笸籮進行裝飾美化。畫報、煙盒紙、書本等都是裝飾紙笸籮的好材料,能把紙笸籮裝飾得多姿多彩。

三、紙笸籮的裝飾手段及內涵寓意
在紙笸籮的制作上,裝飾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人們將自己的美好愿望融入紙笸籮中。有的用香煙盒裝飾(見圖8),有的用畫報紙裝飾,有的用剪紙裝飾(見圖9),有的用書本裝飾,可以豐富其藝術形象,增強其藝術表現力。紙笸籮的藝術審美性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其具有獨特內涵的裝飾和造型上。
(一)造型
紙笸籮常見的造型有圓盆型、方斗型等,還有一些比較復雜的形態,如桃形、梅花形、蝴蝶形等。紙笸籮的造型本身也具有寓意性,這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天圓地方”之說,古人由于缺乏科學知識,認為天似華蓋,地如棋盤,兩者的結合則是陰陽平衡、動靜互補。古人認為只有“天人合一”,才能順應不斷變化的自然規律。這種觀念也深深植根于民俗文化之中,所以圓形與方形的紙笸籮造型具有自身的寓意,例如,圓形象征著團圓和美;方形象征著財源不斷。形態復雜的造型有不同的寓意,例如,桃形象征著長命百歲,蝴蝶形代表福運連連。
(二)裝飾
1.剪紙
具有吉祥寓意的剪紙紋樣,以質樸生動的造型、鮮艷明快的裝飾色彩為人們帶來具有沖擊力的視覺感受,也體現了普通百姓樂觀、執著的生活態度。
剪紙圖案主要分為主體圖案與邊飾圖案,紋樣題材主要分為文字類、符號類、人物類、動物類、植物類。文字類以“喜”字、“福”字等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字應用較多。符號類有祥云紋、如意紋等,具有明確的象征意義,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動物類以鯉魚、蝴蝶、喜鵲、蝙蝠等為常見題材。鯉魚圖案象征吉祥和繁榮,而且與“利”諧音,寓意家家得利、事事順利、幸福安康。蝴蝶圖案象征愛情、美滿、自由等。喜鵲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征,民間傳說七夕節牛郎織女在喜鵲搭起的鵲橋上相見,因此喜鵲寓意吉祥喜慶、好運到來、喜事連連。蝙蝠諧音通“遍福”,即“遍地是福”,表達祈福納吉之意。植物類以牡丹、葫蘆、靈芝、荷花等為常見題材。牡丹花的寓意是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等。葫蘆取其諧音“福祿”,其枝蔓借喻“萬代”,所以葫蘆與枝蔓意為“福祿萬代”,又因葫蘆種子數量很多,也有“多子”的象征意義。在民間觀念中,多子多福、人丁興旺是人所期盼的。靈芝在古代民間被人們視為具有神奇功效的仙草,被人們所崇拜,并伴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因此靈芝是吉祥如意、長壽健康的象征,影響極為深遠和廣泛。荷花有高潔、清廉、和美等象征意義。
邊飾圖案是在笸籮口部、底部或者主圖案周圍進行裝飾的圖案。形態以二方連續為主,對邊緣和接縫部位進行美化和遮擋,起到裝飾作用。
2.繪畫裝飾
紙笸籮也可以用手繪圖畫來進行裝飾,紋樣題材多數來源于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圖案,也會借鑒年畫的內容,其與剪紙裝飾圖案接近,主要區別在于表現的材質與技法不同。紙笸籮手繪裝飾的圖案紋樣整體構圖飽滿、均衡勻稱。由于民間繪制的紙笸籮圖案以寫意傳神的造型為主,并不過分追求極致的細致刻畫,因此別具一番質樸、熱烈的意味。
3.其他裝飾
香煙的包裝紙五顏六色,作為紙笸籮的裝飾材料,能產生獨特的效果。另外,帶有文字的廢舊書報、帶有花紋的紙張都為紙笸籮的裝飾提供了資源。
(三)色彩
紙笸籮裝飾的用色,無論是剪紙還是繪畫都受到我國傳統五色觀的影響,白色、青色、黑色、紅色、黃色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意義,是人們心中美好愿望的最佳表達方式。五色應用于裝飾中,色彩對比明快,滿足了人們對色彩的本質要求。五色被認為是萬物之本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五行與五色相對應,而五行是中國哲學家用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的。所以,將五色運用于裝飾之中,體現了一種淳樸的宇宙觀。例如,“紅花配綠葉”的色彩搭配,綠色五行屬木,紅色五行屬火,在五行中木與火是相生關系。這樣的色彩搭配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又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色彩也被人們賦予象征意義。例如,紅色熱烈、醒目,具有喜慶吉祥、趨吉避兇的象征意義;黃色明快、耀眼,代表豐收富足。
四、紙笸籮的傳承與發展
山西紙笸籮是普通百姓智慧的結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在藝術形式不斷豐富的情況下,紙笸籮這種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的生命力,并傳承發展下去?這就要求我們弘揚物盡其用的精神和勤儉節約的美德。
現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手段。生活中,各類產品的包裝十分豐富,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對環境產生了極大的威脅。而紙笸籮利用廢棄紙張制作紙漿,再制作成人們生活中需要的容器,其造型裝飾對現代設計以及落實“環保”“再利用”思想理念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借鑒一些手段,保留紙笸籮的色彩和材質特征。同時應完善市場機制,使這種產品商品化,達到傳承和保護的目的。例如,可以將紙笸籮應用于產品設計中,如糖果食盒、婚慶儲物盒等,不斷延續紙笸籮的藝術生命,促進這種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五、結束語
紙笸籮體現了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要在保護和傳承其制作技藝的同時,注重深挖其中的人文價值。科技的不斷進步,使傳統工藝得以延續,但需要進行改良來適應新時代的變革,既符合現代審美需求又滿足了批量化生產的要求。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紙笸籮經過長期的傳承發展,在不斷創新中一定會重新散發出自己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岳偉岸.膠東紙斗、紙笸籮研究調查報告[J].消費導刊,2016(9):283.
[2]王渤森,張繼曉.膠東民間手工再生紙容器設計研究的啟示[J].包裝工程,2012,33(2):96-99.
[3]萬禮,王瑩瑩.物盡其用的膠東紙笸籮裝飾藝術探究[J].裝飾,2016(4):115-117.
[4]于慧妮.傳統膠東斗盒花研究[J].人文天下,2016(3):59-68.
[5]王前前,張耀輝.膠東彩色紙笸籮藝術與造物思想研究[J].流行色,2021(1):84-85,79.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