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互聯網時代中成長的大學生更傾向于在網絡上表達自己。互聯網上的匿名傾訴平臺“樹洞”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喜愛。本文以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現實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建立班級網絡樹洞平臺“XXX心靈驛站”,構建了一種新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網絡樹洞旨在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解決他們在生活中的困擾,具有提供情感宣泄、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監督和為學生提供服務、增進師生關系等積極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學生管理;創新機制;網絡樹洞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了解信息和表達思想的重要途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基于互聯網環境及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要求,結合某高校二級學院網絡主動樹洞思政育人的探索實踐,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機制,以期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積極有益的參考。
一、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挑戰分析
高校對網絡建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已將“互聯網+教育”作為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積極探索[1-2]。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的便利性,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然而,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也面臨一些挑戰。
第一,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大眾性和開放性影響了傳統學生管理工作的主導地位。學生管理工作者通常通過講道理、談心談話、案例典范等方式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引導,具有極強的可控性。但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傳播速度快,內容繁雜且良莠不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學生管理工作者的教育作用。
第二,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的盲目性和自發性也削弱了學生管理工作者的信息把關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的日常交流也逐漸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給傳統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在思政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信息把關作用,在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更多地通過各種多媒體平臺搜集信息,而這些網絡中的信息充斥著大量不良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管理工作者無法起到一定的信息把關作用。
第三,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傳播的快捷性和復雜性增加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抖音、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因其便捷和開放的特點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學生每天瀏覽的各種信息多達上百條,繁雜的信息也逐漸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3]。在現實中封閉自我的當代大學生,卻能夠在網絡上大膽表達想法,也更愿意通過互聯網渠道傾吐心聲。但互聯網平臺的道德約束力相對較弱,對于高校管理工作者而言,若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很難充分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諸多挑戰。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大學生特征分析
高校大學生具有時代鮮明的特征,在“00后”大學生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他們成長于我國教育改革、人才強國、科技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對互聯網具有較強的依賴性[4]。伴隨著新媒體發展而逐漸成長的“00后”大學生,其思維形式、價值觀念、行為表征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帶有互聯網時代的印記。他們更喜歡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各大媒體平臺中以匿名的方式發表個人的觀點和見解,時而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懣。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他們暢所欲言、張揚個性,并逐漸將互聯網作為自己表達情感和宣泄的渠道。“00后”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中學時期也缺少父母陪伴,在現實的人際交往中對朋友缺乏一定的信任,他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情緒難以向身邊人傾訴,最終出現“無處話凄涼”的局面,只能把互聯網作為情感宣泄的出口。然而,網絡始終是一個虛擬空間,離開網絡后的他們會產生更加強烈的孤獨感和空虛感。基于大學生的以上心理特征,此時若能有一個既能讓大學生傾訴煩惱、分解憂慮,又能保持不為人知的匿名身份,將極大消解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探究如何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方法,通過互聯網平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將極大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對進一步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網絡樹洞”學生管理工作創新實踐探索
(一)網絡樹洞的內涵及特征
網絡樹洞是在互聯網環境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匿名傾訴平臺。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童話故事《皇帝長了驢耳朵》中的情節,故事中,理發匠知道國王長了驢耳朵卻不敢向他人訴說,于是只能對山上的一棵大樹洞傾訴。因此,“樹洞”一詞也逐漸帶有了讓人能夠敞開心扉、訴說內心真實想法的含義。如今,作為一種網絡匿名傾訴平臺,“樹洞”憑借其匿名發言的特性已經在網絡市場占據了一定的地位[5]。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樹洞的發展模式也多種多樣,比如樹洞微博、樹洞網站、樹洞APP、微信/QQ漂流瓶等等,這些都被廣泛應用起來。其中,大學生是網絡樹洞平臺的主要用戶群體,他們以匿名的方式發布信息,一般情況下無法被追查到身份。這滿足了大學生們匿名宣泄情緒的需求。然而對于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而言,大學生傾向于在網絡上暢所欲言,這一方面容易引發學校網絡輿情問題,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管理工作者無法真正了解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無法更好地進行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因此,將網絡樹洞引入學生管理工作中成為必要之舉,以進一步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
(二)平臺建設背景
傳統學生管理工作不僅存在針對性不強、效率低下等問題,而且還面臨著新的挑戰。一方面,部分學生在互聯網上活躍,但在線下卻不愿意與老師、同學進行深入溝通。他們更愿意在網絡平臺上匿名暢所欲言,傾訴自己的困惑和壓力。另一方面,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傳播的盲目性和自發性也弱化了高校輔導員對思政教育的把關作用。一些學生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發泄情緒,甚至引發了不良網絡輿情,對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XXX的心靈驛站”班級網絡樹洞平臺應運而生。該平臺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匿名傾訴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自由地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緒。通過網絡樹洞平臺,學生可以在匿名的情況下與輔導員和同學進行交流,尋求心理支持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輔導員可以根據學生在樹洞平臺上的傾訴,了解他們的真實內心需求,并提供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網絡樹洞平臺與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性,還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
(三)“XXX心靈驛站”網絡樹洞平臺建設
以“時刻傾聽你的心聲,做一個溫暖的樹洞”為理念,“XXX心靈驛站”基于在線問卷平臺建立,以二維碼或鏈接的形式呈現,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在規模上,以同專業的每兩個班級建立一個網絡樹洞,便于縮小學生范圍,也使問題的解決更具有針對性。學生掃碼或點開鏈接后,背景圖為班級合照,并可看到樹洞前言“這是一個能夠暢所欲言的樹洞平臺。在這里,可以分享快樂,可以傾訴憂愁,可以吐槽,可以提問,可以選擇是否公開。學字當頭,快樂生活,文明用語,人人有責。”學生可在其下留言框中直接表達想法,同時可以選擇所填內容是否公開。網絡樹洞在班級公布后,每周導出后臺數據2~3次,篩選出可以公開的留言信息。針對可公開留言中所提到的問題或抒發的情感,在后臺提出解決方案或表達意見與看法,同時將所有可公開留言與回復在班級群中公開。對于選擇不公開的留言信息,詳細記錄其內容并進行歸類,在之后的班會中以間接的形式對所歸類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網絡樹洞平臺留言內容涉及心理問題、宿舍矛盾、對學校部分管理制度的建議、學習壓力、就業選擇、表達孤獨等等。還有學生在樹洞中表白、分享學習生活趣事。班級網絡樹洞實現了師生的信息交互,不僅發揮著匿名“安全閥”的作用,給學生提供了情緒宣泄的空間,也在不同程度上解決了學生所反映的實際問題,該平臺激發了大家表達的欲望,也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信賴,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班級網絡樹洞育人模式經過不斷完善,已使平臺留言走出班級、走進學院公眾平臺,擴大了學生的分享范圍。在學院微信公眾平臺上,開設了“答學生問”及“我想聽你說”專欄。“答學生問”主要針對各班反映較多的問題進行專題回復,解決整個院系學生中的共性問題,并具有一定的宣傳效果。“我想聽你說”則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匿名留言回復模式,極大地增加了學院各專業、各班級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也成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
四、“網絡樹洞”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模式的實踐意義
(一)情感宣泄的“解壓閥”,保護學生隱私
匿名性是網絡樹洞最為顯著的特征。在這樣的環境下,“00后”大學生能將自己嵌入到一個虛擬的社會關系中。虛擬性增加了大學生內心的安全感,并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能夠自由表露自我的空間,從而緩解了他們既想吐露心聲又不想泄露秘密的兩難境地。同時,網絡樹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焦慮情緒得不到緩解而導致的校園失范行為發生,進一步減少人際沖突的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混亂。另外,網絡樹洞還能提供一定的信息幫助與情感支持。在“XXX心靈驛站”班級網絡樹洞平臺運營中,大多數問題是學生的共性問題。通過可公開留言信息的反饋,尋求幫助的其他學生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情感慰藉或自我調適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會逐漸引導其情緒向更加積極穩定的方向發展。正向情緒有利于建設和諧友愛的班集體與校園環境。因此,作為“安全閥”的班級網絡樹洞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二)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開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壓力管理、自我認知、人際交往、生涯規劃等多個方面,雖然目前已有高校微信或微博陣地開展了心理咨詢服務,但這些網絡渠道大多限于宣傳和教育學習,并且部分具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不愿意線下與相關教師進行溝通,師生互動性不強,無法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大學生活。班級網絡樹洞平臺所提供的心理咨詢服務可在線上匿名進行,由于該平臺在班級內部開展,信息接收者是學生更為信任的輔導員老師,因此為大學生創設了一個更具安全感的服務環境,并能夠解決學生心理咨詢的及時性需求。同時,線上匿名的心理疏導可通過逐步增加學生的信任,使其轉化為線下更精準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該平臺可以與校園心理咨詢中心聯動,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及時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健康障礙。班級網絡樹洞平臺是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舉措,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三)監督和服務學生,真正解決學生問題
傳統的網絡樹洞僅為學生提供了一時逃避煩惱的快感,不能真正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治標不治本。而本文所提出的班級網絡樹洞能夠真正收集學生生活學習中的難題,是一個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樹洞。一方面,班級網絡樹洞具有監督和服務學生的作用。新時代大學生善用互聯網,有時會將對學校的不滿情緒放大至微博、抖音等互聯網平臺,其他同學會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盲目跟風。逐漸累積的負面情緒會引起巨大的輿論風波。而班級網絡樹洞能夠將學生的不滿情緒引入到班級層面,學生通過樹洞更及時有效地反映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網絡輿情的發生,學校也能及時了解學生情況,更好地改進工作、服務學生。另外,班級網絡樹洞也滿足了學生“吐槽”的愿望,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在學生和學校之間起到了溝通紐帶的作用,教師也可以及時掌握到學生思想動態,及時進行教育疏導。
(四)逐步建立學生信息檔案,增進師生關系
根據班級網絡樹洞后臺留言時間,可判斷出學生心理或生活等問題發生的時間點,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者在不同時間做好預案,防患于未然;其次,可基于班級網絡樹洞的留言內容的分類,歸納出不同時間學生所產生問題的具體類別,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者辨別出不同時期學生管理工作的側重點。可見,班級網絡樹洞為學生檔案的信息完善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匿名留言的信息回復會不斷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學生會更愿意在樹洞中吐露內心,逐漸將老師作為傾訴的對象,進一步增進師生關系。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以“XXX心靈驛站”班級網絡樹洞平臺建設為例,探究了互聯網對加強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意義。班級網絡樹洞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匿名的情感宣泄,創新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監督和服務學生,有利于增進師生關系。作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更要具有時代敏銳性,積極打造網絡教育新陣地。下一步,將繼續優化班級網絡樹洞平臺,充分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創新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效果,為社會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人才。
作者單位:景一佳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敏.傳播學視域下新媒體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教育實踐探賾[J].江蘇高教,2022,260(10):102-106.
[2]李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現狀及模式創新探究——評《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3,(03):156.
[3]王瑋,葛學敏.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55(10):104-106.
[4]方結紅,肖余春.“00后”大學生微媒體輿情傳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2,685(Z1):43-45.
[5]蔡騏,劉瑞麒.網絡“樹洞”:一種古老傳播形式的媒介化重生[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6(03):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