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教育”逐漸在我國學前教育領域深入應用。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加大了智慧校園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資源優化幼兒保教工作,這也對幼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目前部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仍存在忽視信息意識、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的培養,難以滿足幼師的崗位要求。基于此,本文將探討學前教育專業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信息素養培養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對該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學前教育;信息素養
一、引言
近年來,“互聯網+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取得了迅猛發展,包括幼兒園在內的學前教育也開始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優化和改進幼兒保教工作。這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來開展保育教育工作。2019年,我國正式頒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以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并提出要培養具有信息素養的教育人才來推動教育改革。此外,教育部發布的《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也對幼兒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水平給出了標準和要求。這些政策文件的實施充分說明了我國對學前教育領域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提升教學質量,努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以滿足國家對新時代保教人才的需求。
二、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的必要性
首先,幼兒園教師需通過自身具備的信息素養來完成保教工作。比如,如何正確引導學前兒童的上網行為。在如今互聯網時代,幾乎所有家庭的幼兒都會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手機或電腦。在缺少約束和行為引導的情況下,會形成對手機或電腦的迷戀,甚至形成“網癮”。這就需要幼師利用自身的信息素養來正確引導幼兒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建立起對網絡的正確認知,能夠通過有趣的課外活動或主題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健康有意義的文體活動中去。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習階段,就要注重培養未來幼師的信息素養,包括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幼兒接觸網絡的注意事項、合理應用網絡保教資源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系統科學的互聯網信息使用技能,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為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其次,響應國家號召,是促進學前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必經之路。《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對幼師提出了要求,要求幼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和能力;《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也提出要大力推動學前教育數字信息化與智慧化發展。在工作實踐中,良好的信息素養有利于幼師做好幼兒學習活動引導及家園共建工作。除了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來制作網絡課件和優化教學活動,幼師還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家長的溝通交流工作,這都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幼師只有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才能更好地實施多媒體教學,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現狀
(一)信息意識薄弱
目前,很多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沒有信息技術課程,或僅將信息技術課程列為選修課程,學生難以全面深入學習信息技術,無法培養其良好的信息素養。部分院校認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向是優秀的保教老師,教學內容涵蓋各類文藝和體育項目就足夠了,忽略了信息技術在當前保教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還有部分高校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在學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欠缺對學前教育專業設置信息技術課程的經驗。這些問題使得很多學生沒有足夠的機會學習相關信息技術課程。高校不僅信息素養意識薄弱,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意識也比較薄弱,對信息素養存在誤解和偏見,認為自己會上網、操作計算機和手機就算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而且也認為在今后工作中用到信息技術的概率比較低。同時,沒有全面深入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導致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出現諸多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問題。
(二)信息理論知識不足
信息知識主要是指信息技術相關理論知識。通過學習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能夠幫助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了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為信息技術實踐奠定基礎。可是目前很多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缺乏信息理論知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高校沒有設置相關的信息技術專業課程,很多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都需要學生自學,難以確保學生能夠扎實掌握信息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是高校學前教育的信息技術課程內容比較枯燥乏味,教學方法單一落后,難以激發學生對信息理論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再加上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大多偏向理科,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是文科生,這就導致很多信息理論知識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比較晦澀難懂,學習難度較大。再加上教師不懂得利用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和互動教學等豐富多元的教學方法,將抽象難懂的信息技術化繁為簡,難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效率,也會削弱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難以真正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
(三)信息實踐能力缺乏
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信息素養不僅包括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還包括信息技術實踐能力。《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也要求幼師具備信息化教學能力。然而,目前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信息實踐能力方面相對較弱。許多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甚至不了解如何制作PPT和課件,因此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難以有效進行信息化教學。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高校普遍偏重于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教學,大部分信息技術課程的課時都用于理論教學,而機房實踐的課時相對較少。加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在上完理論課程后,不知如何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踐訓練。這導致許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只了解信息技術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實踐能力,難以獨立完成教學課件的制作和設計信息化教學活動,也難以將信息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另一方面,高校缺乏完善的機房和實踐基地,無法給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技術實操訓練機會。一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整個學期只有很少的微機課時。此外,一些教師在實操課上沒有重視針對學生的教導,導致許多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無法將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起來,也難以真正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日后的幼兒教育工作中。
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轉變對信息素養的思想意識
首先,高校領導應該轉變思想意識,認識到“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貫徹落實《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關于信息化教學的方針政策,并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專業信息化教學工作,增設信息技術課程,并加強“互聯網+教育”的宣傳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信息素養對今后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努力學習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真正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考評制度。嚴格按照信息技術考評制度對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測評。測評內容不僅要包括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上課出勤率和理論成績,還要增加對學生信息技術實踐能力的考核。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考核體系,只有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素養考核制度,學生才能更加重視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和信息素養的培養,從而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也應該轉變思想意識,認識到信息素養在“互聯網+教育”時代的重要性。認識到信息素養在今后幼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形成“終生學習才能成才”的人生追求。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學生應該養成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習慣和能力,認真聽每一門信息技術課程,認真對待每一次信息技術實操訓練的機會。努力將信息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為“互聯網+教育”時代優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
(二)推進學校信息化教學進程
高校要想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需要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推進學校信息化教學進程。
首先,在軟件方面,學校應組建專業的信息素養教學團隊,提高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水平。一方面,學校可以招聘具有專業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豐富信息技術教學經驗的教師。在面試過程中,要重點考察面試者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也要考察面試者的信息技術教學能力。只有具備優秀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才能運用豐富高效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學校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教育。培訓的主要內容應包括最新的信息技術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教師的專業能力要與時俱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更要與時俱進。只有這樣,才能將最先進的信息技術傳授給學生,實現信息技術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完美結合,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其次,在硬件方面,學校應構建專業的機房和信息技術實操基地,購置足夠數量的計算機和辦公軟件,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和實踐。教師應對信息技術理論向實踐過渡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答問題,并處理信息技術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真正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信息化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的信息技術實踐訓練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實踐能力。
(三)加強信息素養教學與考核
針對目前一些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缺乏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問題,需要增設信息素養教育課程來解決。高校應該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數量和班級數量合理設置信息技術課程,并且注重信息技術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即確保信息技術實踐課時占信息技術總課時的一半以上,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擁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信息技術實踐學習。高校設置信息技術課程要符合《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的相關規定,要認真篩選教材,確保教材的難易程度適中,能夠提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確保教材從入門到精通都比較符合由簡單到困難的邏輯順序,這樣能夠降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壓力,更能夠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信息素養的效率。
除此之外,學校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教師的績效考核,通過績效考核的方式來激勵教師提高信息素養教學質量。績效考核由學生評價和領導評價兩部分組成,學生評價主要評價教師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教學方法是否合適、課上是否經常有師生互動或者是否及時處理回答學生的疑問等。學校領導對教師的績效評價主要看學生學習成績和工作態度。無論是學生評價還是領導考核,都要及時發現信息素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教學效率和質量,才能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信息素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教育”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新要求,他們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能夠獨立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學前教育工作。但目前許多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缺乏信息素養意識和能力。主要原因是學校和學生沒有重視信息素養培育工作。學校沒有提供良好的師資隊伍和配套設施來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也缺乏對學校信息素養的興趣。因此,學校應該轉變對信息素養教育的觀念,認識到信息素養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對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學校應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讓學生意識到信息素養對未來就業的重要性。此外,學校也應加強對專業師資的招聘與培訓,建立完善的機房和信息技術實踐基地,實現信息素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完美結合,從而真正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
作者單位:徐皓妍 佳木斯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唐苗苗,徐東,秦溢蔓.我國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研究熱點與前沿趨勢——基于CiteSpace的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23,(5):26-32.
[2]劉謙.探索新應用場景下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路徑[J].亞太教育,2022(1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