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探索基于江永女書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分析目前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現狀及存在問題,探討江永女書文創產品設計的運用原則及創新設計方法。通過設計實踐為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方案提供新的參考與研究,在尊重女書文字標準化基礎上,創造出富有女書文化特色,具有一定開發價值的文創產品。
關鍵詞:江永女書;文創產品;博物館;文化傳承;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5-0015-05
引言
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很多傳統文化因缺乏傳承正面臨消亡,而博物館在文化傳承及對外推廣中有著舉足若輕的作用。博物館具有著保存有價值物品、輔助科研工作、實施實物教育、實施精神教育的功能,由博物館衍生的文創產品是博物館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之一[1]。近年來,文創產品一詞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人們對文創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作為記錄和保存女書文化的資料中心,需進一步加強文創產品開發設計與品質提升,更好地宣傳女書文化內涵及其人文魅力。
文章著眼于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與研究,提取館內具有代表性的女書文化元素,通過設計講述博物館的女書故事,提升女書文化的體驗感與博物館文化傳播影響力。
一、江永女書及其多元價值
(一)江永女書
女書是目前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女性文字。這種女性文字主要是流傳在中國湖南省江永縣東北部與道縣、江華接壤的湘水流域的農家專用文字,用于紀事、自訴、民歌、轉寫傳世作品[2]。寫女書、結女友、唱女歌、做女紅是當地婦女的生活方式,女書有著完整的使用體系。隨著社會發展,男性和女性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女書原來的交流作用逐漸弱化,傳承女書文化需要尋找原始習俗形態,挖掘歷史文化記憶,深入挖掘女書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傳承和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
(二)江永女書的多元價值
1. 文化價值:女書作為民間文字成為女書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工具,包含女書、女紅、女歌、老同、傾訴等內容,具有交際、凝聚、娛樂以及社會調試和心理調試的功能. 女書人與結拜姊妹在交流中歌古道今,宣泄情緒,創造內心世界的光明。女書作品記錄了婚姻家庭、社會交往、逸聞傳說、歌謠謎語等豐富的民俗文化,具有文字學、語言學、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歷史學、民族文化學、女性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文化價值[3]。
2. 藝術價值:女書作為語言的視覺符號,字符筆畫以斜弧為主,字體形狀左下角低,右上角高,筆畫纖細飛揚,有一種獨特的曲線美;女字與女紅相互影響,部分女字書寫形態呈圖案化,具有普世的吉祥寓意。女書在文學、書法、美術、音樂等領域都有豐富影響。
3. 歷史價值:女書是中華文明主體文化的亞文化現象,是男尊女卑歷史背景下女性對文化權利的抗爭。女書主人用女書寫自己,唱自己,帶來了一種屬于她們的自尊和自我認同,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之下非常難得。史書由男性書寫,而女書則記錄了特定時代背景下,女性視角里社會生產生活的真實狀況。
4. 實用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書的文化價值大于使用價值[4],這對實現女書文化活態傳承提出了新的要求,將江永女書與文創產品結合,正是文化融入生活場景,實現文化傳承的必經之路。女書文化用文字抒發內心情感,具有一定的心理療愈價值,以文創產品為載體對女書文化進行新的設計表達,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為處在壓力中的現代人帶來了新的生活良方。
女書具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展現了從中國鄉間生長出的中國女性的生活智慧,表現了中國人的勤勞勇敢。對女書文化的研究與開發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文化認同,提高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讓中國的文化走進公眾的視線,用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5. 經濟價值:研究江永女書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運用,有利于女書文化特色旅游區的發展。注重引導村民依托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資源優勢,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增長優勢;傳承女書文化的同時,結合物產資源,將非遺傳統文化與本土特色地域文化相融合,讓鄉村自然風光與女書文化形成有機整體,助推鄉村振興。
二、江永女書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意義
(一)江永女書的設計價值
女書和女紅是舊時婦女共有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女書人手里的女紅,將女字與圖案相輔相成,字形在書寫、編織花帶、繡帕中的表現形式有所區別,圖示以“女”字為例,見圖1。女紅圖案以女書的剪紙和花樣圖案為主,其中“八角花”圖案最為豐富,見圖2。女書老人何艷新曾指出“八角花就是八卦花,當地土話‘花’與‘卦’字音近”。八角花呈現的弧狀八角八邊,與太極八卦圖符相近,八角花的深遠文化內涵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女書不僅僅是一種文字,其承載勞動女性美學觀念的同時,結合了女性生活生產中蘊含的工藝技術與造物思想,是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
(二)江永女書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關系
博物館文創產品是博物館教育功能的延伸[5]。通過對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有利于江永女書的文化內涵及教育內涵的體現。女書文字及圖案的視覺藝術語言和獨特造型結構為博物館文創產品提供了特有的設計元素。女書文化需要在使用場景與表現形式上不斷與時俱進,結合當代價值觀,符合時代審美特征,才能在現代得以更好的發揚。博物館文創產品具有現代商品的特性,能夠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江永女書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結合,將技術與形式進行升級,豐富文創產品內涵的同時,提升產品品質,讓女書以更契合當代生活場景的形式呈現。江永女書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中實現新的應用,博物館文創產品在文化表達里實現了新的發展。
三、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文創產品現狀及存在問題
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位于女書流傳的核心村落浦尾村,這里曾經居住生活著多位女書自然傳承人,大量女書作品在這里產生和發展。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通過留存的女書原件、傳統手工藝品、圖片示意、文字講解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女書原生態文化與民俗風情。
(一)館內文創產品現狀
目前,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商品以線下銷售為主,館內文創產品發展尚不成熟,不能滿足消費者對女書這一特色文化的文創產品的審美期待,也不利于女書文化的對外輸出。館內女書工藝品銷售廳售賣的文創產品類型較少,多以文字和圖形復刻為主,對女書文化包含的文化內涵表達不足,不能有效提升人們對女書特有文化價值的認知度與體驗感,見圖3。
(二)館內文創產品存在問題
1. 女書文化挖掘不深。文創產品多為對女書文字的簡單套用,對女扇、三朝書、女書書法和文學作品等文化產物進行模仿復刻,這類產品工序復雜,價格偏高,但卻缺乏新意,銷量不佳。
2. 品牌形象缺失。博物館文創產品沒有形成品牌凝聚力,設計在包裝、造型、功能等多個方面沒有系統性和創新性,缺乏個性設計。
3. 手工藝制品缺乏設計轉化。女書編織花帶,女書繡帕等手工藝制品多呈現藝術裝飾功能,忽略了產品實用性與體驗感。
4. 產品種類單一。產品多以采購現有產品,進行女書文字加印等方式進行創造,大多為手機殼、抱枕、鑰匙扣、玩偶、茶具等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
5. 設計創新不足。館內主要文創產品由手工藝品和傳統紀念品組成,該類文創產品不具備創新性,缺乏文化傳承功能。在深入挖掘女書文化基礎上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才能為產品提供更多可能性和趣味性,獨具特色的個性化產品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6.缺乏聯系性。文創產品類別與功能跟女書主題的關系不夠緊密,需要通過文化轉譯將女書文化與文創產品進行有機相聯。
四、基于江永女書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原則和方法
(一)設計原則
1. 女書文字標準化。女書在發展過程中缺乏標準化保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6]。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女書成為產業受到更多關注的同時,面臨的失真問題更加嚴重,仿制和偽造的假女書材料會對設計與研究產生誤導,需加以鑒別和清除,遵循女書文字標準化,真實有效地傳承女書文化。
《關于將女書編入國際通用字符集的提案》于2015 年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第64 次會議上被正式接受[7],這標志著女書數字化保存更進一步,女書與其他文字的互譯得以實現,為博物館內女書資料的數字化管理和保存提供了便捷。設計過程中需參考女書原始資料及《女書國際編碼字符集》中經過規范化的女書書寫基本字,不亂寫自創女書文字。
2. 尊重女書文化內涵。理解并尊重女書內容本意,將文字內涵與文創產品功能相呼應,拒絕照搬照抄,抓住女書文化特色,提高設計辨識度。
3. 強化實用功能,融入女書傳統習俗。設計需要兼顧文創產品的文化性和實用性,讓消費者感受博物館特有的文化氣息的同時,通過產品載體將女書文化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之中。讓更多人了解結拜姊妹、賀三朝、坐歌堂、斗牛節、過廟節等曾經在出現上江圩一帶的習俗,同時增強消費者體驗感。
(二)設計方法
文創產品是指具有文化內涵的創新性產品[8]。近年來,文創產品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符合現代生活習慣的實用性,受到大部分消費者的喜愛。讓女書文化順應時代潮流,使其文創產品設計在表達女書精神的同時,產出符合現代人審美且滿足生活需求的產品,增加公眾對女書的認同感,讓女書更好地走出去。
1. 傳統女書書寫載體樣式的創新設計。女書書寫載體多以紙質布面手抄本、扇面、布帕、花帶為主[9]。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藏品中包含了大量反映當地社會歷史和民間生活的女書文獻。文物原件不能供大眾翻閱,可以運用現代制作技術,對女書書寫載體傳統樣式進行創新設計,結合當代生活、價值觀與審美,找到契合點,賦予新的使用功能,推動女書文化的傳播。
2. 將女書精神文化內涵融入設計語言。女書使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君子女們通過在自我展示和肯定中得到心理調適,并對抑郁情緒進行疏導。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人類自身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女書的傾訴、交流、共鳴、和諧具有人類生存的普遍意義,是一份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這種文化意義與現代人在高壓生活下的精神需求不謀而合,有利于消費者對文創產品傳達的文化精神產生共鳴。
3. 滿足用戶體驗。文創產品需要滿足文化屬性和體驗屬性,良好的用戶體驗感可以使消費者通過文創產品強化對文物或文化本身的記憶。將女書特色文化融入產品外形及包裝設計,強化文化識別性,達到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目的。通過實用性豐富互動體驗,滿足消費者認知和情感體驗。
4. 制訂品牌策略。明確設計開發目標,對設計進行清晰定位,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費者的認可程度和女書文創產品的知名度,好的品牌能夠為產品的良性發展提供助力。從女書文化自身特點和地域歷史特性出發,增強品牌意識,設計過程中考慮文創產品設計的延續性。
五、基于女書文化的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實踐
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所處的女書園占地面積約2500 平方米,仿明清式建筑風格的博物館面積約為 1600 平方米,作為原生態保護女書文化的立體博物館,其館藏女書資料集合了女書作品、工藝、書法、民風民俗、當地生產生活等多個方面;館內設置女書學堂進行授課,為游客提供良好的文化體驗。女書村被永明河環繞,自然風光優美,特色物產豐富,博物館女書文化氛圍濃厚。挖掘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自然及人文資源,以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藝術文化進行標志元素分類,見圖4。通過分析博物館文化信息元素,進一步對文創產品提出創新設計方案。
(一)構建文創產品主題
2021 年8 月12 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該文件把優秀傳統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新性發展優秀傳統民俗文化是國家文化發展之要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中,研究江永女書文化是契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也能夠為非遺保護工作添磚加瓦。
基于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文創產品對女書文化因子的表達需求,從女書作品中提取“天光”一詞,該詞包含女書作者用女書追逐陽光,堅強樂觀地生活的人生態度,體現了女書文化的深層內涵。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主題選取為“予光”,意指心有光亮,自予光芒,以期傳達女書文化所包含的堅韌勇敢、自立自強、堅定信念的精神文化,提升博物館吸引力。
“予光”系列文創產品的目標用戶為青年群體,其表達的肯定自身價值、強調精神需求的文化內涵,符合現階段青年人在社會壓力下的心理訴求,有利于女書文化的深層次體驗,促進了文創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關聯構建[10]。
(二)“予光”文創產品設計應用
從前文分析的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出發,形成予光主題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案,選取女書歷史發展脈絡、女書傳統習俗、女書文字,女書傳統圖案八角花作為設計元素,體現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的文化基因,提高產品文化附加值。
1. 產品類型選定:予光主題文創產品在考慮類別、使用功能、產品價格、設計創意、是否便攜等因素的基礎上,根據女書書寫特色,選定學習辦公類,產品載體為學習辦公用品中常用的筆記本、掛繩卡套、文件夾、筆袋、信封信紙、印章。通過設計使文創產品具備文化收藏價值,并且實用便攜美觀,滿足青年消費群體的審美及在學習工作等不同場景中的使用需求。
2. 主題設色:在色彩設計上,選擇黑色與黃色來進行圖案表達。黑色記錄著女書書寫從鍋底灰到墨水的轉換,改變的是書寫形式,不變的是女書精神,黑色在貼合女書書法給人固有色彩印象的同時,更體現了傳承與發展。黃色則是女書繡帕里常見的顏色。黃色與黑色搭配使色相與明度對比形成強烈視覺沖擊,如黑夜發出熾熱光明,就像女書對君子女們的心靈救贖,緊扣予光主題,見圖5。
3. 圖案設計
女書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當地的山水,村落與習俗;這里的自然與人文都和女書詩篇呼應。基于此,從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標志性文化元素入手,結合主題設色,融入女書文化意象,對予光主題文創產品進行圖案設計。
(1)予光主題筆記本封面及扉頁圖案
文創筆記本封面設計用女書文化信息的關鍵詞進行圖案表達,將女書流行地域輪廓融入其中。筆記本扉頁將女書人的一生沿時間軸展開,分為少女- 婚嫁- 婚后及晚年生活等不同板塊,用讀扇、哭嫁、焚稿等習俗生動闡述女書文化在傳承時光里的變化;讓處于不同人生階段的文創消費者產生互動與思考,也為女書文化注入了更鮮活的生命力,見圖6。
(2)予光主題文件袋圖案
圖案在規則的方形造型限制下,用不規則枯墨運筆為底,正如女書在封建社會束縛下形成特有的女書文化圈和女書文化習俗。在女書書法藝術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風格,用不同風格書寫女書詩篇構成女子身形剪影。圖案通過黑白灰來進行基礎構圖,用黃色將影子賦予光明的色彩;以漢字“光”為影,以女書字為人,用不同文字的互動,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在符合現代審美的同時,兼具女書特色,見圖7。
(3)予光主題掛繩卡套與文具袋圖案
設計選擇女書傳統圖案中的萬壽桃八角花與女書花帶基礎樣式為主要元素進行創新轉化,文字內容“有日天光正養來,正好當陽當日養”選自女書自然傳承人陽煥宜的結交姊妹歌。見圖8。
予光主題文創產品設計應用立足于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文化元素,通過產品類型選定、主題色選定、圖案設計3 個部分內容的分析與實踐,對主題筆記本、文件夾、掛繩卡套、文具袋等產品進行設計產出,通過新的視覺語言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及文化體驗,女書不僅僅需要被書寫,更需要被聽見,被感受,被體驗,見圖9。
4. 予光主題“守護女書計劃”線上活動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線上宣傳可以有效推動信息傳播,予光主題下“守護女書計劃”的線上活動通過掃碼向消費者進行文化宣傳,一碼對應一字的設計方案,滿足人們對于個性化消費的期待,又給人以獨特的文化傳承使命感。購買相關文創產品,可解鎖專屬自己的女書文字,圖示以女書“光”字為例,見圖10。通過文創產品與女書文字電子信息卡兩種不同載體將線上與線下進行整合,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交互體驗,建立消費者與文創產品的深入互動。線上活動的創新對女書文字進行了有效科普,豐富博物館的女書文化體驗,為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現有文創模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總結
女書是一種文字,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當前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面臨著諸多問題。文創產品的創新設計需在館藏資料與精神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制定明確合理的設計目標,突出女書特色,增強產品的趣味性,滿足現代審美與消費者需求。“予光”系列文創產品設計通過對女書人呼喊的天光進行文化表達,以女書文化和女書精神為對象,尋找女書與現代文化的共通之處,把其與文創產品設計結合,擺脫了館內現有文創產品的固有模式,產出具有女書文化精神內涵的特色文創產品,增強了博物館吸引力,促進了女書非遺的活態傳承。
參考文獻
[1] 蒲羽.基于傳統造物觀的博物館陶瓷文創品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08):120-122.
[2] 趙麗明.《傳奇女書——花蹊君子女九簪》[J].全國新書目,2021,(05):29.
[3] 吳默.中國女書展暨中國女書研究會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03):42.
[4] 齊彥之.江永女書生態博物館文創產品包裝設計[D].湖南工業大學,2021.
[5] 鐘豪,萬萱.傳統圖案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中的“三化”設計研究[J].設計,2021,34(02):130-132.
[6] 趙令儀,朱詩源.數字媒體背景下江永女書的活態創新性傳承[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24):155-158.
[7] 鄭月香.文化自信視域下江永女書的散佚與傳承保護研究[J].文化產業,2022,(34):67-69.
[8] 衛璐.文化IP視閾下的旅游文創產品設計——以武漢木蘭生態旅游區為例[J].今古文創,2021,(41):77-78.
[9] 景陽藍,李正.女書符號在國潮服飾中的設計應用研究[J].西部皮革,2022,44(13):101-103.
[10] 郝亞岑,吳海茹.基于用戶體驗的內蒙古博物院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09):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