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較非瓣膜性心房顫動(NVAF)患者應用利伐沙班與華法林治療的抗凝效果,并分析其治療安全性,以及炎癥介質水平的變化情況,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22年1月至12月雞西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為對照組(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肌及調脂、降壓、降糖等常規治療+華法林)與研究組(常規治療+利伐沙班),各31例,兩組患者均治療12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治療前后凝血功能、炎癥介質水平,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均較治療前升高,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均較治療前延長,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上述指標變化幅度均較對照組更大(均Plt;0.05);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更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相較于華法林,應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更顯著,有助于改善老年NVAF患者凝血功能指標,下調炎癥介質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關鍵詞】非瓣膜性心房顫動 ; 利伐沙班 ; 華法林 ; 炎癥介質 ; 抗凝治療 ; 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1.004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1.016
非瓣膜性心房顫動(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主要以胸悶、乏力等癥狀為臨床表現,若患者治療不及時,還可引發栓塞,故治療期間應重視抗凝治療,減少因血栓栓塞導致的心臟不良事件。華法林是目前臨床治療NVAF常采用的藥物,可通過減少凝血因子的合成,從而發揮抗凝作用,但其起效較慢,且需定期監測凝血時間,臨床應用受限[1]。利伐沙班屬于一種新型口服抗凝藥,不僅能夠通過抑制凝血酶的釋放,減少血栓形成,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還具有高選擇性、劑量依賴性等特點,臨床常用于腦卒中、骨科術后患者的抗凝治療中,且效果良好[2-3]。基于此,本研究選取62例老年NVAF患者,旨在比較其應用利伐沙班與華法林治療的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2022年1月至12月
雞西市人民醫院收治的老年NVAF患者62例分為兩組,各3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66~87歲,平均(73.99±3.87)歲;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0、11例;病程1~4年,平均(2.80±0.61)年;BMI 19~25 kg/m2,平均(22.35±0.70) kg/m2;房顫類型[4]:持續性、陣發性、永久性分別為7、9、15例;房顫抗凝評分[5]1~4分,平均(2.80±0.41)分。研究組患者年齡65~89歲,平均(74.24±3.74)歲;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1、10例;病程1~5年,平均(2.78±0.51)年;BMI 18~25 kg/m2,平均(22.41±0.60) kg/m2;房顫類型:持續性、陣發性、永久性分別為8、10、13例;房顫抗凝評分2~4分,平均(2.75±0.40)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心房顫動患者心臟康復中國專家共識》 [6]中標準;⑵近4周內無手術史;⑶近3個月未使用華法林,且既往未使用利伐沙班治療。排除標準:⑴嚴重肺、腦、肝、腎等功能不全;⑵合并惡性腫瘤;⑶有抗凝劑使用禁忌證。研究經雞西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患者均依據個體情況接受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肌及調脂、降壓、降糖等常規治療。同時對照組口服華法林鈉片(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123,規格:2.5 mg/片)治療,2.5 mg/次,1次/d,同時需定期監測患者凝血功能,并適當調整劑量[維持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介于2.0~3.0],每3~7 d監測INR調整用量,每次加減0.625 mg,直至3次INR均在2.0~3.0,之后每個月復查1次INR,使INR維持在2.0~3.0。研究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642,規格:10 mg/片)治療,1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并觀察12個月。
1.3 觀察方法 ⑴臨床療效。其中顯效:胸悶、乏力、氣短等癥狀明顯緩解,心電圖檢查正常;有效:癥狀部分緩解,心電圖檢查有所改善;無效:癥狀和心電圖檢查均未見改善[6]。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凝血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北京賽科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號:SF-8200C)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并計算INR,INR=(患者PT/正常PT)ISI,ISI為國際標準化比值校正值,達標:2.0~3.0。⑶炎癥介質。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
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上層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⑷安全性。治療期間,統計患者不良反應(皮疹、腹瀉、頭暈、惡心、呼吸困難等)、不良事件(栓塞、出血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各項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INR均升高,PT、APTT均延長,研究組較對照組變化幅度均較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介質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炎癥介質均較治療前降低,研究組較對照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安全性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及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4。
3 討論
華法林在體內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抑制維生素K及其2,3-環氧化物的相互轉化,發揮抗凝作用,但其在應用中需頻繁監測凝血功能以調整藥物使用劑量,影響患者預后。利伐沙班能夠高選擇性地抑制因子Xa,并阻斷內源性、外源性凝血瀑布途徑,有助于降低凝血酶的合成速率,減少血栓形成,進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7]。通過對比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發現,研究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這表明相較于華法林,應用利伐沙班治療老年NVAF患者的效果更顯著。
INR可用于反映機體血栓狀態,而其達標率能夠直接評價藥物治療效果;PT、APTT能夠反映機體凝血系統功能,當其延長時表明患者凝血情況好轉,進而有助于減少血栓發生[8]。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INR較對照組更高,PT、APTT均較對照組更長,這表明相較于華法林,應用利伐沙班治療老年NVAF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華法林通過抑制維生素K在肝臟合成凝血因子從而達到抗凝的目的,但應用過程中受食物、藥物影響大,易發生抗凝不足或抗凝過度導致出血事件發生;而利伐沙班可通過對Xa因子的活性位點發揮選擇性阻斷作用,并將X因子活化為Xa因子,參與機體的凝血反應過程,進而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抗凝效果[9]。
炎癥可通過參與氧化應激反應、細胞凋亡過程等多種途徑促進房顫的形成,其中CRP、TNF-α、IL-6作為促炎因子,均可參與機體的炎癥反應過程[10]。通過對比觀察兩組炎癥因子變化情況,治療后研究組炎癥介質均較對照組更低,這表明相較于華法林,應用利伐沙班治療老年NVAF患者可有助于下調炎癥介質水平。華法林可通過減少巨噬細胞炎癥介質生成和釋放,減輕炎癥反應,但其應用存在個體劑量差異大、起效緩慢等局限性,從而影響治療效果。利伐沙班在應用中能夠高選擇、競爭性地結合Xa因子的活性位點,以阻斷凝血酶的生成,減少纖維蛋白原的合成,進而抑制血栓形成;同時能夠降低肺動脈壓,改善肺供血,防止局部組織缺血缺氧,進而抑制缺氧導致血栓形成,降低氧化應激對心肌細胞的損傷,抑制炎癥反應[11]。
另外,通過觀察兩組安全性結果發現,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及不良事件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更低,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表明相較于華法林,應用利伐沙班治療老年NVAF患者的安全性良好。分析其原因,利伐沙班在應用中的絕對生物利用度較高,且易被機體迅速吸收,進而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減少血栓形成,減輕出血情況,且不易引發機體發生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12]。
綜上,相較于華法林,應用利伐沙班的效果更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下調炎癥介質水平,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選取研究對象較少、研究中心單一,臨床可進一步隨訪并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量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焦彥昕, 唐鐵鈺, 劉振, 等. 華法林和利伐沙班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J]. 醫學研究與戰創傷救治, 2023, 36(6): 594-599.
單毅, 陳莉, 周良, 等. 低劑量利伐沙班對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血栓栓塞與出血事件及再入院率的影響[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23, 26(3): 332-337.
劉芳, 余飛, 葉露. 小劑量利伐沙班與法華林在高齡心房顫動患者抗凝及安全性中的對比研究[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1, 18(5): 275-278.
張劍, 張偉, 馬波江, 等. 利伐沙班與華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栓塞預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 13(15): 1761-1762.
冀忠英, 李學文, 張雪娥. CHA2DS2-VASc評分聯合HAS-BLED評分應用于非瓣膜性房顫抗凝治療的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5): 814-815.
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 胡大一, 陳桂英, 等. 心房顫動患者心臟康復中國專家共識[J]. 中華內科雜志, 2021, 60(2): 106-116.
趙云美, 王娜. 華法林和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比較[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0, 20(17): 2899-2901.
謝雯熙, 吳小楊. 利伐沙班與華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栓塞預防效果的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 2022, 20(5): 36-39.
邢宇, 栗印軍. 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和華法林用于高齡非瓣膜性房顫病人抗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比研究[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9, 17(3): 411-413.
溫建偉. 利伐沙班對高齡非瓣膜性房顫患者血漿PMP、D-D、CRP及NT-proBNP水平的影響[J]. 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 2021, 30(2): 175-179.
徐燕, 梁佳佳, 朱凱媛, 等. 小劑量利伐沙班對高齡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 中國臨床醫學, 2023, 30(5): 825-830.
李楠兮, 敖勇, 趙靜, 等. 小劑量利伐沙班治療缺血和出血雙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3, 20(4): 141-144.
作者簡介:孟焱磊,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