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存在債務累積過多、透明度不高、風險隱患較大、監管不到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加強風險意識,加強監管能力,不斷完善制度,提高地方政府融資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和自主財政能力,降低地方政府的財務壓力。
[關鍵詞]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機制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是中國地方政府融資的重要渠道,但也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存在債務風險積累和風險隱患。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過度依賴債務融資,債務規模居高不下,還款壓力大,可能導致隱性債務問題。其次,平臺融資模式相對封閉,透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容易出現違規行為和不良資產積累[1]。最后,平臺運作缺乏市場機制和風險分散機制,風險集中度較高。為應對這些問題,可以加強監管,建立完善的審計制度和風險防控機制,加強對債務融資的規范管理;提高透明度,加強信息披露,增加平臺融資的公開性和透明度;鼓勵多層次、多渠道的融資方式,引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優化資金結構,降低債務風險;推動市場化改革,引入市場機制和風險分散機制,提高投融資市場的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有效解決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存在的問題,有利于促進平臺的穩健發展。
1 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存在的問題
1.1 存在隱性債務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經常以各種形式借債,如發行債券、貸款等,來融資項目,并以項目收益為還款來源。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規模龐大,項目收益無法完全覆蓋債務償還,導致了隱性債務問題的產生。隱性債務指的是將本應由政府履行還款責任的債務轉嫁給其他機構或企業,或通過各種變相手段來掩蓋債務存在的情況。這些債務并未體現在政府負債表上,因此被稱為“隱性債務”。隱性債務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財政收入不足、地方政府過度依賴債務融資、高風險的項目投資等。這些問題的長期積累,給地方政府和整個經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1.2 法律監管不足
目前我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監管體系并不完善。首先,相關監管部門在制定政策和規章制度方面存在滯后的問題,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活動監管不夠及時和全面,導致了風險的堆積[2]。其次,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法律責任界定不夠明確。在一些情況下,債務違約或挪用資金等行為發生后,法律上對責任人的追究存在一定的難度,難以形成有效的法律約束和懲罰。
1.3 透明度不高
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財務報告披露不夠規范和及時。有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沒有按照相關規定要求定期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公開的信息內容不夠詳細和準確,公眾無法全面了解其財務狀況。其次,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信息披露不足。由于債務規模龐大,相關債務信息的披露對投資者和公眾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信息披露不夠透明,缺乏及時、準確的披露,導致隱性債務問題難以被全面了解。最后,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項目收益情況存在透明度不高的問題。一些平臺未公開或未及時公開項目的運營收益、投資回報率等關鍵信息,使得公眾和投資者難以評估項目的可持續性和風險。
1.4 資金來源問題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通常通過發行債券、貸款等方式來融資,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來源存在問題。首先,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來源主要依賴債務融資。由于債務規模龐大,還款壓力較大,可能面臨還款壓力和拖欠債務的情況。其次,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來源存在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和政府撥款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收入來源高度依賴房地產市場和財政預算,存在不穩定性和風險[3]。最后,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通過企業投資、資產出售等方式來獲取資金。然而,在市場競爭激烈、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面臨著盈利能力下降、投資回報率下降等問題,可能導致資金短缺等問題。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金來源問題的解決需要綜合考慮財政收入、債務風險、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將來,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和規范,以確保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資金來源更加穩定和持續。
1.5 決策權問題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過度依附地方政府,缺乏獨立性,決策往往受到政府指示或干預。其次,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過于注重政績和地方發展,忽視市場需求和效益評估。這導致決策偏離市場規律,可能帶來不合理的投資決策和浪費資金的問題。最后,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債務融資方面享有較高的自主決策權,可能出現過度負債的情況。一些平臺決策的風險評估不足,會導致不良資產的增加,給地方政府帶來財務風險。
2 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對策研究
2.1 嚴控隱性債務
針對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隱性債務問題,要加強對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嚴禁地方政府通過各種形式變相舉債,限制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和債務融資方式。
首先,建立一套科學且有效的債務風險監測體系,定期收集并分析債務規模、債務結構及還款能力等相關指標,以便及時預警隱性債務風險。通過債務風險監測體系,可以對潛在風險進行早期識別及干預,確保債務風險在可控范圍內,防止風險擴散。
其次,發行長期債券來替代部分短期債務,緩解短期償債壓力,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來拓寬融資渠道,增強資金來源的多樣性。同時,通過優化債務期限結構、利率結構等方式來降低債務成本,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最后,對投融資平臺的投資項目進行全面評估,確保項目收益能夠覆蓋債務償還。對于收益不佳或存在風險的項目,則要及時進行調整或退出,以避免項目收益無法完全覆蓋債務償還而導致的隱性債務問題。
2.2 加強法律監管
針對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法律監管不足的問題,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制定明確的法律法規,明確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決策權和監管職責,規范決策程序和權限范圍;建立健全的監管制度,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行為的監督和管理。
首先,出臺專門針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其法律地位、職責及權利,不斷規范其融資及運營行為,通過法律手段為平臺提供明確的操作指南及行為規范,以防止其利用法律漏洞進行違規操作。
其次,監管部門應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監管機制,對其融資行為、債務規模、運營情況等進行全面、持續與動態的監督管理。
最后,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應定期向公眾及投資者公開財務報告、債務情況及運營情況等重要信息,以此來提高平臺的透明度。這樣有助于公眾及投資者了解平臺的具體運營與風險狀況,從而作出更為明智的投資決策[4]。
2.3 提高信息透明度
針對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信息透明度不高的問題,要加強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和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信息、債務信息和項目情況,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首先,制定統一的財務報告披露標準,明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在財務報告編制及披露方面的具體要求,具體涵蓋財務報表格式、內容、編制方法與披露時間等要素。
其次,建立財務報告審核機制,對平臺的財務報告定期進行審核評估,提高報告的可信度。
第三,加強債務信息披露是提高透明度的關鍵環節,因此要建立債務信息披露制度,同時要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定期公布債務規模、結構、用途、還款計劃及債務風險狀況等債務信息,這些信要詳細、準確且及時,便于投資者與公眾了解平臺的債務狀況及相關風險水平。
最后,公開項目收益情況是提高透明度的必要措施,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要公開項目運營收益、投資回報率等關鍵信息,讓投資者及大眾能夠了解項目的盈利能力及回報情況,這樣有助于投資者評估項目的風險收益,從而作出更加明智的投資決策。
2.4 拓展資金來源
拓展多元化籌資渠道,鼓勵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通過多元化的方式籌集資金,如引入民間資本、發行債券、吸引外資等。同時,加強對各種融資渠道的監管,確保融資行為的合規和透明。
首先,鼓勵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積極探索股權融資、資產證券化等多元化的融資方式,減少對債務融資的依賴,降低平臺的融資成本,進一步優化其資本結構并提高其抗風險能力。
其次,推動資本市場的發展,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提供更為多樣化的融資渠道。眾所周知,穩定的收入來源是確保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持續運營的關鍵,據此就可以通過優化稅收結構、增加非稅收入等方式來提高地方財政的收入水平,以便為平臺提供更為穩定的資金來源。
第三,加強對財政預算的管理,確保地方財政收入的合理分配,避免對平臺造成過大的財政壓力。
最后,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定期對平臺的資金來源進行風險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并防范潛在風險,同時加強對平臺的監管、指導,確保其合規運營,防止資金來源問題而引發的償債風險。
2.5 保障決策權
針對決策權問題,要健全決策機制,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決策的組織機構和程序,明確決策的參與方和決策權的劃分,確保決策的科學、公正和合法性。
首先,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應建立獨立的決策機制,以此來減少政府部門的過度干預,進一步保障決策過程的獨立性、自主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應建立專門的決策機構,負責審議及重大投融資項目的相關決策,確保決策機構成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及決策能力。
其次,建立更為科學的決策流程,明確決策程序及決策標準,確保決策科學、合理。在實際決策的過程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應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及相關效益,避免政績導向與資金浪費的問題。平臺也應加強與市場主體的溝通合作,通過了解市場需求及行業動態,為決策提供充分的市場信息支持。
第三,建立科學的效益評估機制,對投融資項目進行全面的效益分析及風險評估,確保項目符合相關市場需求。
最后,明確決策責任主體,對決策失誤進行追責,保障決策過程中的責任落實及追究機制的有效性。具體來看,要建立決策失誤的認定標準及追責程序,對決策失誤的相關負責人進行嚴格的調查處理,防止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5]。
3 結語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是我國地方政府通過設立專門的平臺進行融資活動以滿足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資金需求的一種常見方式。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在城鎮化及經濟發展進程中發揮了無可替代的融資作用,但在其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梳理了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對策,以期為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監管能力提供決策參考,提升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風險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確保平臺的穩健運行。
參考文獻
[1]陶雪. 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生產力研究,2011(3):100-101,182.
[2]李成龍. 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4):152-154.
[3]王浩男,納鵬杰,儲璐雅. 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存在問題及對策[J]. 中國商界,2012(3):279-280.
[4]陸旻. 我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貸款存在問題及對策[J]. 現代金融,2012(2):50-51.
[5]黃良杰. 我國地方政府融資的動因、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特區經濟,2011(2):214-216.
[作者簡介]劉昊,男,湖北浠水人,中國葛洲壩集團電力有限責任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投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