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算一體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在財政部門領導下,各部門相互協作,各層級的預算單位參與其中,能夠有效地對預算實行動態監管與調控,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現階段,事業單位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但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自身發展。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事業單位推進預算一體化的意義,分析了預算一體化背景下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并從六個方面提出了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改善路徑。
[關鍵詞]預算一體化;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改善路徑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志碼:A
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在總結歷次財政預算改革經驗基礎上,將制度規范與信息系統建設緊密結合,用系統化思維全流程整合預算管理各環節業務規范,通過將規則嵌入系統強化制度執行力,為完善標準科學、規范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提供基礎保障。事業單位要強化對預算管理一體化的思想認知,在制度和業務流程上不斷優化改進,從而推動事業單位的全面預算管理走上正軌。
1 事業單位推進預算一體化的意義
1.1 提高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第一,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運行模塊較多,覆蓋了預算管理的主要環節,如基礎信息、預算編制、預算公開、預算執行、年度決算、績效管理、資產管理、動態監控等,使預算管理更加精細。預算管理一體化以預算項目為主體,以財政預算指標為基準,對各項費用支出加以控制,達到對項目全壽命周期全方位管理的目的。
第二,要實施預算管理一體化就必須有明確、規范的財政收支標準。事業單位可結合年度工作目標任務和預算執行的實際情況,根據事業單位相關財務管理政策和政府會計準則等要求,自行制定年度內各項開支標準,從而較好地解決在編制工作中出現的標準不一等相關問題,實現各科室之間預算管理信息的統一。
1.2 有助于實現“過緊日子”的政府目標
全面推行實施預算管理一體化體系,使得預算管理更加規范,對事業單位約束力更強。在預算實施時,要對資金的使用開展嚴格的監督,既要保證在實施期間開支的合理性,又要保證不會出現超支現象,實行全面監督,真正實現“過緊日子”的目標[1]。
2 預算一體化背景下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配套預算管理體系建設落后
當前,大部分事業單位都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制度,這很可能會造成預算管理一體化工作標準化程度會大幅度降低。在項目入庫、預算編制等過程中缺少制度規范,編制時經常出現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性,為“要錢”而編制預算等問題,使后續預算執行過程中會有偏離預算情況發生。另外,大部分事業單位還未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一體化體系,導致內部各科室之間存在著條塊分割、難以相互配合的現象時有發生。
2.2 預算管理一體化觀念不強
第一,事業單位的部分工作人員未認識到預算管理一體化的重要性,無法為財務部門提供有效的支持,阻礙了項目申報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二,某些事業單位內部各科室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換與協調機制,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較為精確的資料,還會浪費雙方的溝通時間,導致預算管理一體化的基礎環節陷入“瓶頸”,進而影響預算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與進度。
第三,部分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未充分認識到預算管理一體化的重要性,在業務培訓、人員調配等各方面的安排不合理,這極大地影響了預算管理一體化工作的順利開展。
2.3 缺乏高素質的財務人員
現階段,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操作人員大部分都由單位原來的財務人員擔任,而且有些財務人員不具有財務專業知識,由其他人員兼任。他們對該系統熟悉度不夠,導致在操作中問題頻發。由于各項預算編制工作都是各業務科室根據本年工作目標編制的,所以在培訓期間無法對全流程開展全方位的操作培訓,導致培訓效果不佳。作為新型的預算管理工具,要保證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正常運作,充分發揮其作用,相關人員就要掌握較強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部分操作人員由于不熟悉系統的功能和工作流程,在實踐中很容易產生混淆、錯誤等問題,從而影響預算管理的成效。還有些操作人員對政府收支分類科目、預算一體化新技術和新工具的學習能力不強,對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各個模塊的操作技巧和使用方式不熟悉,從而影響了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會計核算、決算編報等后續工作[2]。
2.4 預算績效考評機制不健全
部分事業單位在開展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時,未能準確把握核心指標,導致評價結果無法真正體現預算執行質量。事業單位的績效考評一般由財務科室負責,業務科室自行制定績效目標,并開展自我評價和糾正,業務科室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沒有足夠的自我監管動力,而財務人員對單位業務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對于業務科室的績效考評工作,只能做簡單匯總,缺少了對業務管理科室實施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監督。
2.5 全面預算管理流程不完善
首先,預算管理流程較為煩瑣,這就要求預算管理要處理多個步驟,包括項目設立、數據的收集、分析、編寫、復核、預算執行、預算監督等,這些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但會使預算管理工作更加繁重,而且會造成信息傳遞不暢、過程延誤等問題。
其次,預算管理是涉及多科室協同的工作,要求在各科室間共享信息,加強交流和合作。然而,各科室間的信息交流與協作卻經常出現問題,造成信息不準確、流程延遲等問題。尤其是在系統操作人員之間,由于缺少有效的交流與合作機制,極易出現流程不順暢、效率不高的情況[3]。
最后,跨科室的協作運作也會產生責任劃分的問題。因為預算管理涉及的科室較多,很難確定各環節的負責人和具體的責任,致使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影響了預算編制流程的持續推進。
2.6 缺少強有力的監管機制
第一,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應用時,應進一步細化支出規范、劃分規范層級、明確核算方法。然而,由于有些經費數額巨大、工程項目復雜,各單位在確定經費標準時難以面面俱到,在選用績效考核標準時具有很強的隨意性,可操作性不強。
第二,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為了確保各項資金的合理使用,將非稅收入列入預算編制。但由于其在有些事業單位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將其納入財政監管范疇,雖然有利于對其監督與約束作用的發揮,但在編制非稅預算時存在較大的阻力,部分事業單位粗略上報非稅收入,致使編制的精細化程度不高[4]。
3 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改善路徑
3.1 強化預算管理一體化體系構建
事業單位要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強化預算管理一體化體系構建。在具體的操作中,要與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進行充分的交流,掌握有關的政策文件和業務準則,細化項目、規范支出,加強績效管理,不斷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體系[5]。
3.2 全面預算管理思想與實務操作深度結合
事業單位各科室工作人員必須轉變思維方式和思想認識,樹立預算管理一體化理念,將各自業務工作貫穿預算管理一體化工作,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與業務工作相互補充、相互制約,合理配置各項資源。在實際工作中,財務部門要加強與資產管理、人事和項目管理等相關科室人員的交流和溝通,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到更加精確的人、物、資料和項目等數據,解決資料不全面、數據搜集不到等問題,提高財務部門自身的運作效率。同時,指派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預算管理一體化技術工作。
3.3 加強財務人員培訓
預算管理一體化的實行,既是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一種創新,也是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一次挑戰,需要單位增加財務人員的數量,詳細劃分各崗位職責,進一步拓寬晉升渠道,讓專業技能過硬的職工分享自身經驗,讓全體財務人員共享先進經驗,推動各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之間的交流。
從培訓人員的角度來看,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對培訓人員的要求較高,需要其具備較強的解答疑難問題的能力,同時總結歸納常見問題,并通過一體化系統或內部通信軟件教給操作人員。
從財務人員的角度來看,事業單位開展全面預算管理與預算一體化的宣傳與培訓,讓財務人員清晰認識各專項業務目標和執行進展,跟蹤預算執行情況,就業務進展情況和遇到的問題與業務科室的員工進行定期交流,并報告給主管領導,對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以促進該項目的順利開展。
從業務人員的角度來看,業務人員應該主動地去學習有關的財務方面的知識,并對系統填寫規則和有關程序有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讓預算編制更加科學。把全面預算管理融入職工考評,鼓勵全員參與其中,把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和考評結果都列入年終評價,以此來提高全體職工的綜合素質。
3.4 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考評機制
根據財政部門預算管理一體化考核和績效評價的要求,事業單位要做好預算公開工作,把重點項目的績效目標設置和實施情況公之于眾。與業務管理科室合作,緊密追蹤預算和績效公開過程中可能引發社會關切的問題,并對公眾監督作出積極的反應,對其提出的合理建議加以吸收和完善。同時,構建完善的預算績效考評機制,在一體化系統運作中,對基本支出、專項支出等各種資金的配置、使用效果進行充分分析與綜合評估。在預算編制時,要將考核結果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通過預算績效考核能夠有效地避免預算管理中的風險。
3.5 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流程
首先,對各業務模塊的運行規則進行梳理和改進。對涉及的各業務模塊要進行系統化的整理,明確各環節的操作規則和流程。為了提高整體運行效率,需要精簡和去除多余環節和步驟。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流程的優化,大幅降低預算編制和執行成本,為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其次,優化各業務流程,完善各模塊功能。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時,必須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以免因職責不明而產生混亂的情況。在人員配置上,合理分配人力資源,以保證各階段都有適當的人員參加,確保全面預算管理的順利開展。同時,將重點放在增強系統連通性和提高數據交換效率上。通過預算管理系統和其他管理系統的互聯互通,讓數據實現無縫連接,比如,將其與政府采購系統、財政部電子憑證會計數據系統連接,優化采購和各種業務原始票據取得流程,減少重復作業,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通過數據交換,可以降低出錯概率,提高數據的精度和管理的效率。此外,完善現有各模塊的功能,使各模塊之間的數據相互關聯牽制,促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更精準、更高效地運行。
最后,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將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融入其中,給單位的管理者提供實時的預警和決策支援,從而更好地開展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等工作。與此同時,建立用戶反饋機制,讓各崗位員工對系統的使用情況進行及時反饋,這樣才能對系統進行持續的改進和完善,保證該系統符合現實需要。
3.6 強化監管,健全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第一,制訂科學合理的預算,首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支出準則體系。事業單位要按照預算管理一體化的要求,建立健全支出制度,使其制度化、規范化。在制定支出標準時,必須以真實、可信的數據、信息為基礎,力求各個項目的內容實現具體化、精細化,避免人為隨意擴大或減少支出標準,確保其科學合理[6]。
第二,重新設計整合預算管理一體化相關的業務流程,梳理風險點,剔除不必要的流程環節。比如,在實施預算管理一體化以后,在系統根據單位基本信息設置“三公經費”預算控制標準以及超預算預警,加入差旅費審批程序、工會經費提取計算公式以及項目支出的審計與付款程序等。事業單位通過該體系完成資金的支付,都需要在會計節點上進行確認,使后續資金支付符合財務制度規定。
4 結語
綜上所述,要推動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必須實行預算一體化。事業單位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組成部分,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事業單位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加強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是促進其發展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事業單位必須不斷強化預算管理理念,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其實行調整和優化。此外,財務人員應該加強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這樣才能提高總體財務管理水平,確保事業單位更好地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文亮.預算管理一體化背景下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路徑[J].中國經貿,2023(2):88-90.
[2]牛婭璠.預算管理一體化背景下事業單位成本核算探究——以A單位為例[J].首席財務官,2023,19(7):155-158.
[3]陳麗.預算一體化背景下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對策[J].廣告大觀,2023(17):0139-0141.
[4]黃穎.預算管理一體化背景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思考[J].財會學習,2023(27):74-76.
[5]黃桃.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下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探討[J].財會學習,2023(19):47-49.
[6]覃麟茜,郝婷.預算一體化背景下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思路[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3(9):80-82.
[作者簡介]楊璐瑋,女,陜西寶雞人,本科,中級會計師,寶雞市減災救災中心,研究方向:全面預算。